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在心血管疾病检验中,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产生的影响。方法统计本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进行血液检验的心血管患者共178例,同期平均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采用晨起空腹、午饭后,以及午饭两小时后,这几种时间段进行血液采集,对血液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不同时间采集血液对血液检测的影响。干预组采用不同的采血方式进行血液检查,分别为静脉血液采、集动脉血液采集和末梢循环血液采集。结果对照组中,不同的采血时间,其显示的红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数量不同,且晨起空腹检验比午饭后,午饭两小时检验各指标有着明显的减少。干预组,动静脉血液采集相比末梢循环血液采集,其红白细胞、血小板、明显降低,但血红蛋白数量无较大变化,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检验中,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都将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故在血液采集中,统一采血时间和采血方式,以便于降低差异性。

  • 标签: 采血时间 采血方式 血液采集 心血管疾病血液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末梢血采血方式与静脉血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要点及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5名血常规检验患者,分为对照组(27名)和研究组(28名)。对照组行末梢采血;研究组行静脉采血。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其要点。结果 经过检验结果对比,研究组的各项检验指标情况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其中RBC(3.9±0.6)、PLT(231.0±52.2)、HGB(111.6±10.7)、HCT(0.5±0.1)、MCHC(315.9±18.5)均高于对照组(3.5±0.6、195.5±70.4、102.5±15.5、0.4±0.1、308.5±15.5),WBC(5.8±1.5)则低于对照组(6.7±2.4)。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 作者: 杨士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000)【中图分类号】R47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81-02在临床各项检测中血常规检测属于最基本的检测项目之一。血常规检测的实施主要是临床医师结合患者检测结果对其是否伴有造血功能异常、贫血和感染等情况进行诊断。同时还能便于对人体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及早发现啊,为后期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就现下而言,静脉血采集与末梢血采集等,均属于常见血常规监测方法。有学者指出,不同采血方式能对患者最终检测结果带来直接影响,对此,现就对血常规检测中不同采血方式有何差异情况做介绍如下。血常规检测中不同采血方式(1)静脉血采集开展此血液采集的目的在于对静脉血标本抽取并进行各项检验。一般适用于本科做各种项目所需要静脉血液标本的采集,包括血常规、免疫和生化等。行静脉血采集时,血管尽量取前臂内侧静脉、肘正中静脉和肘窝静脉等;若对小儿行静脉血采集,采血部位则以大隐静脉、颈外静脉为主。行血液检验项目的患者,通常要求采血前禁食8至12小时,且在采血前一天,禁止食用高蛋白类、高脂肪食物,戒烟酒,对于静脉血标本的采集应在起床后1小时进行,采血时间尽量选择上午7至9时,行采血当天,禁止剧烈运动,对于门诊患者建议静坐15分钟后实施采血,通常坐位采血。(2)末梢血采集开展此血液采集的目的在于对末梢血液常规标本的接收与采集进行指导,不会影响标本中待测成分,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一般适用于门诊检验科做各项检验等项目所需末梢血液标本采集,包括末梢血血糖检验、儿科血常规检验等。血常规检测中不同采血操作方法(1)静脉血液采集把患者左手肘部静脉作为采集静脉血的部位,然后常规消毒该部位和四周皮肤;连接好真空抗凝管及一次性采血针,予以患者针刺采血;采集静脉血5至7毫升后,终止采血;按压采血部位则能起到止血目的。随后,将稀释液置于真空抗凝管内,并将其摇晃均匀,防止有溶血情况发生。(2)末梢血采集采集末梢血时,采血部位选自患者左手食指或无名指的内侧;常规消毒采血部位和其四周皮肤;对患者应用一次性采血针针刺采血;采血末梢血30μl至60μl后,终止采血;按压采血部位则能起到止血效果;随后,在抗凝管内置入采集好的血液标本,并将其摇晃均匀。血常规检测中不同采血方式的差异(1)静脉血采血静脉血采集期间能采集较多血样,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血方式对血液分析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用以提高血液分析检验准确度。方法以某院2015年6月—2016年4月期间的住院患者为血液标本采集对象,对先采血后输液与边输血边输液两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找出影响血液分析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影响血液分析检验质量的因素有护士操作方法、采血部位、输液时间、标本溶血、采血时间等。针对上述因素提出降低检测质量影响的应对方案。结论提高护士专业水平能力,加强对采血样本控制,能有效提高血液检测质量准确度。

  • 标签: 采血方式 样本检测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其结果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80例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健康患者,将所有健康体检者分为两组,观察组90例,对照组90例,观察组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采集静脉血,对照组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采集末梢血。血常规检查结束后,记录两组人员的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检查项目并进行比较,分析不同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对两组人员血常规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组人员的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均高于对照组人员的检测结果,这说明观察组采血方式的稳定性高于对照组采血方式。结论静脉血可以更好的反映出血液中各种成分的组成,且所需时间短,能够稳定、准确的显示患者的体征,提高了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不同采血方式 血常规检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采血方式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方法筛选出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60例病患,按照不同采血方式把他们分成研究组A与研究组B,两组病患都是80例,研究组A采用静脉采血方式,研究组B采用末梢采血方式,对比两种采血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比较研究组A与研究组B病患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研究组B的WBC、RBC都比研究组A高,HCT、HGB、PLT都比研究组A低,差异较大(P<0.05)。结论与末梢采血方式相比,静脉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运用价值更高。

  • 标签: 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血常规检验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采血方式对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本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120例受试者为对象。按照采血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集静脉血,对照组采集末梢血。比较两组血常规结果。结果  两组PLT、MCHC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RBC、WBC、Hb、HCT、MCV、MCH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采血方式 血常规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不同的采血方式对于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抽取在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100例于我院进行健康体验需要检测血常规人员的血液样本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分成了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的人员为末梢采血,实验组的人员为静脉采血,分析两组人员的检验结果。结果:通过对不同部位的采血样本结果进行比较,末梢血、静脉血的血小板在血红蛋白、白细胞以及红细胞的检验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P

  • 标签: 不同采血方式 血常规检验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末梢血、静脉血两种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影响。方法:样本均收录于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共计收录200例,均收录于2021.9——2022.9期间,样本入组后行规范性分组,并通过采用不同的采血方式开展此次对比分析,分别为末梢血组(100例,采取末梢血)、静脉血组(100例,采取静脉血)。统计组间相关指标水平的差异性。结果:静脉血组的平均HCT指标、平均Hb指标、平均PLT指标和平均RBC指标均高于末梢血组,静脉血组的平均WBC水平低于末梢血组,组间相较P<0.05;两组患者的MCV水平、MCH水平和MCHC水平相较P>0.05。结论:末梢血、静脉血两种采血方式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检验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对心血管疾病血常规全血细胞计数检验数据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3月—2018年4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为不同采血时间组,观察组为不同采血方式组。结果对照组不同采血时间血液指标数量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不同采血方式血液指标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均会对血常规全血细胞计数检验数据结果产生影响。

  • 标签: 采血时间 采血方式 心血管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和5%葡萄糖水吸吮两种干预方法缓解早产儿足跟采血所致疼痛的效果,为临床早产儿疼痛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6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活产早产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0例对照(NC)组、非营养吸吮(NNS)组及5%葡萄糖水(GS)组,对照组早产儿仅给予常规足跟采血;非营养吸吮组在足跟采血前在早产儿口中放入实心安慰奶嘴吸吮;5%葡萄糖水组在实施足跟采血前,给予早产儿口中放置奶瓶吸吮葡萄糖水(5%,剂量2mL)。对比三组早产儿啼哭人数及足跟采血过程中(约1min)、采血后1至5min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新生儿疼痛评分(NIPS)的差异。结果啼哭人数采血过程中,GS组啼哭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采血过程中及采血后1min至3min,NNS组及GS组的心率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3组早产儿心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NNS组与G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分钟以后3组早产儿心率逐渐恢复正常。血氧饱和度采血过程中及采血后1min至2min,NNS组及GS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NS组与G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3分钟及以后,3组早产儿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S评分采血过程中及采血后1min、2min,NNS组及GS组NIP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NS组与G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3分钟及以后,3组早产儿均处于安静觉醒状态,NIPS评分为0。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和口服5%葡萄糖水干预都能减轻和缓解早产儿足跟采血所致疼痛,但是后者的干预效果优于前者,故以上两者方法均可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早产儿 非营养性吸吮 5%葡萄糖水 足跟采血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体检采血后对穿刺点按压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本次研究中的86例体检者体检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8月期间,按照护理模式的差异将86例体检者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即43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43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对穿刺点按压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①观察组体检者穿刺点按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对照组患者穿刺点按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91%,组间数据经比较形成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体检者护理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体检者护理满意度为81.39%。组间数据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体检采血后对穿刺点按压中,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 标签: 优质护理 体检采血 穿刺点按压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运用在体检采血后对穿刺点按压方式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7月在我院实行体检采血的体检人员进行体检观察和资料回收共计150例体检人员,按照本院体检人员入院体检的先后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体检人员均为75例。在本次实验中,其中一组接受体检采血的人员在接受相关护理中,我院给予的是一般性的常规护理,实验中我院将该组命名为对照组。另一组体现人员在接受完采血后穿刺点护理中,我院给予的是本文所重点研究的护理方式进行的相关护理,实验中我院将该组命名为研究组。在实验结束后,我院需要针对两组中的人员护理效果及护理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记录与研究,并针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在实验结束受,对照组中的体检人员其在接受相关护理中及护理后,采血点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多,出现不良反应症状较为明显。相比之下,研究组中的体检人员在接受采血后的护理中及护理后,其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被护理效果更加明显。(P<0.05))结论临床针对体检采血后穿刺点的按压护理中,采用本文对重点研究的护理方式有着明显的护理优势,患者对该护理方式的评价更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护理 优质人文关怀 穿刺点按压方式 采血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