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重症脑出血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原因,并评估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80例ICU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对比法,将患者分为肺部感染组和非肺部感染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护理措施、药物治疗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在80例ICU重症脑出血患者中,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0%。肺部感染组与非肺部感染组相比,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住院天数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显著增加。肺部感染组患者更常见的护理措施包括气管插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对于药物治疗,肺部感染组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比例更高,并且疗程更长。治疗效果方面,肺部感染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滞留时间和病死率均显著增加。结论:ICU重症脑出血患者中,肺部感染是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住院天数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是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及时实施护理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并且加强呼吸机管理能够改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 标签: ICU 重症脑出血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重症脑出血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原因,并评估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期间80例ICU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对比法,将患者分为肺部感染组和非肺部感染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护理措施、药物治疗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在80例ICU重症脑出血患者中,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0%。肺部感染组与非肺部感染组相比,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住院天数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显著增加。肺部感染组患者更常见的护理措施包括气管插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对于药物治疗,肺部感染组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比例更高,并且疗程更长。治疗效果方面,肺部感染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滞留时间和病死率均显著增加。结论:ICU重症脑出血患者中,肺部感染是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住院天数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是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及时实施护理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并且加强呼吸机管理能够改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 标签: ICU 重症脑出血 肺部感染
  • 作者: 刘莹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1
  • 机构:吉林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血管二科  132001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脑出血围术期患者护理中,采取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围术期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的方法,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66%,显著高于观察组的6.3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析两组患者的社会关系、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等方面的评分,观察组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以明显改善脑出血围术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脑出血围术期患者的术后康复。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脑出血 围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综合性气道管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研究对象94例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7)、观察组(n=47)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气道管理,并对比管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02月-2023年02月。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及住院时间均缩短;术后并发症降低,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气道管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还有效地缩短了患者机械通气、ICU及住院时间。

  • 标签: 综合性气道管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 术后 机械通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采取超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运动功能(FMA)、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2022.01-2023.12 XX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总共6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抽取形式分组,常规组患者依据常规进行护理(n=30),观察组患者增加超早期康复护理(n=30),将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FMA、ADL评分明显比常规组提升(P<0.05)。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FMA、ADL。

  • 标签: 超早期康复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 运动功能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及脑出血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60例脑梗死及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个 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治疗 方法,试验组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治疗效果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脑梗死 脑出血偏瘫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查找远程重症系统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探索构建远程重症系统架构,验证已建成的远程重症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为牵头单位,青岛大学医疗集团为依托,建设以集团核心医院为中心、集团内成员单位为节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远程重症系统。通过查阅文献及现场调研论证,查找影响远程重症系统建设的原因。现场调研相关医院重症医学科实际情况,论证选择有意向的ICU以及合作第三方通讯和设备公司,通过物联网及5G通信技术建成远程重症系统。通过实际开展远程监护、可视化查房、会诊、教学等活动,验证其系统功能。结果相关人员认知不足、远程医疗执业认证要求、信息安全问题和设备信息集成障碍是影响远程重症系统建设的主要原因。远程重症系统架构包含床单元设备及音视频信息物联采集、采集信息无损安全传输、信息在远程中心实时显示、中心与各节点医院ICU工作人员实时互动、诊疗信息云端储存5个部分。经验证患者诊疗数据信息可通过5G网络专线实时、安全、无损传输。通过该系统可实现患者监护、呼吸机、输液工作站应用信息及音视频监控信息实时、稳定上传;结合远程会议连线与当地医务人员进行双向交流,可实现实时远程监护、可视化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等功能。结论远程重症系统在医疗集团内部建设是可行的,可以安全有效地实现实时远程监护、可视化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等功能。

  • 标签: 远程重症 远程医疗 重症医学 远程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重症肺炎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分布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45例肺炎患者,根据是否满足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分为重症组(n=63)和轻症组(n=8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同时在完善FilmArray检测的患者中探讨其在重症肺炎中的作用。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重症组患者年龄为(72.67±1.71)岁,男性占84.1%,中位住院时间为16 d,9例发生院内死亡,多表现为发热、气促及意识改变,且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肿瘤病史。与轻症组相比,重症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偏高,而CD3+、CD4+、CD8+细胞计数偏低(均P<0.05)。重症组FilmArray检测阳性率为81%,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占50%,显著高于传统培养。重症组检测出的前四位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高于轻症组(P<0.05)。重症组患者检测出耐药基因,显著高于轻症组(70.7% vs. 17.5%,P<0.05)。结论重症肺炎以老年男性多见,基础疾病多、免疫力差。FilmArray检测阳性率高、能同时检出多种病原体,在重症肺炎快速诊断中具有一定作用。

  • 标签: 重症肺炎 临床特征 病原学 快速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肺部超声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ICU收治的29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其中重型15例,危重型14例,入ICU 24 h内进行肺部超声评分(LUS),同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氧合指数(OI)和病程,计算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由体温、OI、胸部X线片或CT、气道分泌物、白细胞计数组成)。结果29例患者中男性23例(79.3%),年龄(62.59±11.91)岁,LUS(19.28±4.96)分,OI(184.24±66.18)mmHg(1 mmHg=0.133 kPa),CPIS 4(3,4)分,病程(12.48±5.34) d,其中LUS与OI呈显著负相关(r=-0.742,P=0.000),与CPIS呈显著正相关(r=0.504,P=0.005)。危重型患者的LUS及CPIS明显高于重型患者,OI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性别、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8个肺部超声检查区域中主要表现为B2征象,危重型与重型患者比较,N征象明显减少(9.5% vs 23.3%),C征象明显增多(17.3% vs 4.4%),病变区域比例明显增加(90.5% vs 7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区、侧区、后区肺部病变区域依次增加(63.8%,87.9%,98.3%),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肺与右肺超声征象分布和病变区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超声能床旁实时评估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病变性质、范围,为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部超声评分 影像特点 氧合指数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本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ICU重症患者中筛选出76例进行观察,将其随机分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可以使其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缓解各种消极情绪,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ICU 重症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上消化道出血通常是指患者的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十二指肠或肝胆等病变引发的出血。导致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原因有很多,而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中一种较为突出的一种疾病。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有呕血、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黑便、氮质血症、贫血以及发热等症状。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属于消化系统的一种危险疾病,病情变化也十分迅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危害了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身心健康。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如果没有及时找到出血的原因,并且迅速进行科学合理的救治以及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就很容易危及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生命。为了提高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将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进一步综述,以便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护理服务。

  • 标签: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出血的改进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样时间为2020年4月—2021年6月,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样本总人数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析并比较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减少皮下出血的方法及相关护理效果。其中观察组使用垂直皱褶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则使用传统的脐周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观察患者注射后的皮下出血症状及相关并发症。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同的基础疾病治疗,时间标准为五天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现皮下出血的概率比对照组低,P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皮下出血 改进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持续血液净化重症患者过程实行个体化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 从我院行持续血液净化的重症患者中进行选取,纳入86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9.4-2020.4),按随机数字表法各分43例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其中对比组和研究组各行临床常规护理、个体化干预性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整体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整体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比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 在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患者的过程中,配合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整体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并降低临床病死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个体化护理干预 持续血液净化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对神经外科重症病人在实施气管切开过程中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进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于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另外50名常规组患者则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记录比较这两组患者的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50名患者中护理满意度为94.00%,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的患者。结论:在神经外科重症病人气管切开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更加科学的护理干预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在气管切开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也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 气管切开 围手术期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NICU接受治疗的100例早产儿。使用对比法比较患有院内感染和未感染的儿童之间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结果:在100例早产儿中,共有20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20%。与未感染的儿童相比,感染组的早产儿出生体重更低、孕周更短,同时也存在其他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血症等。感染组中,革兰阴性菌感染最为常见,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和不动杆菌属。还发现早产儿哺乳方式、管路相关性感染以及不洁手卫生等也与院内感染相关。结论:早产儿是NICU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低出生体重、早产、存在其他并发症是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革兰阴性菌是常见的致病菌。为了预防和控制早产儿院内感染,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手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环境、强调消毒操作规范以及保持哺乳方式的优化等。

  • 标签: 新生儿 早产儿 重症监护病房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NICU接受治疗的100例早产儿。使用对比法比较患有院内感染和未感染的儿童之间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结果:在100例早产儿中,共有20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20%。与未感染的儿童相比,感染组的早产儿出生体重更低、孕周更短,同时也存在其他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血症等。感染组中,革兰阴性菌感染最为常见,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和不动杆菌属。还发现早产儿哺乳方式、管路相关性感染以及不洁手卫生等也与院内感染相关。结论:早产儿是NICU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低出生体重、早产、存在其他并发症是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革兰阴性菌是常见的致病菌。为了预防和控制早产儿院内感染,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手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环境、强调消毒操作规范以及保持哺乳方式的优化等。

  • 标签: 新生儿 早产儿 重症监护病房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外周血EBV-DNA和血清EBV-DNA的载量,研究EBV病毒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病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患者:血清免疫学检测EBV-VCA-IgM、EBV-VCA-IgG、EBV-EA-IgG、EBV-NA-IgG进行鉴别诊断EB病毒既往感染还是近期感染。2种实验方法结合用以评估EB病毒在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疾病中的致病作用。结果:免疫血清学检测显示大约94%的出血热患者是既往感染,6%的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是EB病毒复发活动。结论:针对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疾病低血压少尿期中血清EBV-DNA检测可获得更趋近的临床效果.血清学检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EBV-DNA含量更能快速反应患者感染EB病毒的情况。

  • 标签: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少尿期 EBV-DNA定量 致病作用 鉴别诊断 病情评估 预后判断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运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掷硬币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住院和机械通气时间均较短,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综合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重症肺炎 综合护理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心理支持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呼吸频率、心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强化心理支持)各39例。展开组间对比。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呼吸频率以及心率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给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强化心理支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强化心理支持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呼吸频率 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