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环己醇和环己酮混合物的简称KA 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己内酰胺、己二酸,还可用于合成医药、涂料、染料、香料、橡胶抗老剂、水果防霉剂等精细化学品的重要中间体。

  • 标签: 金属卟啉 环己烷 空气氧化 KA 油 正交设计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方法(DFT),对六元扩展卟啉的Ni(Ⅱ),Pd(Ⅱ)和Pt(Ⅱ)单金属配合物进行了几何构型的优化.在优化的基础上,对6种配合物进行了电荷分解分析(CDA)、扩展电荷分解分析(ECDA)以及前线分子轨道的成分分析.基于几何优化的结果,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下,计算了6种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得出如下结论:无论是R型还是M型配合物,Pd(Ⅱ)同六元扩展卟啉的电荷转移值都是最大的,从而也说明中心金属Pd(1Ⅱ)同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最大的.通过对吸收光谱和前线分子轨道的分析,在B带最大吸收峰上,R型配合物主要显示出由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并且金属轨道在跃迁成分中占比越大,最大吸收峰红移越远,其最大吸收峰顺序λ(Ni@RHP)(492nm)〉λ(Pr@RHP)(477nm)〉λ(Pd@RHP,(467nm).而对于M型配合物的Ni@MHP和Pd@MHP,90%以上的跃迁来自配体内的电荷转移(ILCT),并且展示了几乎相等的最大吸收峰(540nm).Pt@MHP与前者相比有40nm的红移,并展示了MLCT的吸收特征。

  • 标签: 扩展卟啉单金属配合物 扩展电荷分解分析 密度泛函理论 吸收光谱
  • 简介:选取8个典型的二价金属卟啉MP(M=Ca,Mg,Zn,Cu,Ni,Fe,Co,Mn)与三聚氰胺(L)形成轴向金属配合物(L-MP),应用概念密度泛函工具,系统地计算和比较了L键合前后对其结构和反应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钙的特别不稳定物外,L配体对其余6种MP的结构影响较小,它们有较高的化学势指数和较低的总化学硬度而趋向配体的解离;与铁卟啉能形成最稳定的轴向配合物,电子由配体N原子流向铁,中心铁的亲核Fukui指数值大于体系里其他原子的Fukui指数,且发生符号改变.在这些典型的赤道键合配合物中,金属M、配体N之间的二级微扰相互作用能,自然电荷布局以及概念密度泛函指数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线性关系.以上结果可为体内三聚氰胺致结石提供新的启示.

  • 标签: 三聚氰胺 金属卟啉配合物 概念DFT Fukui指数
  • 简介:最新研究表明,多卟啉阵列能够为人工光合成天线的分子设计提供结构参数,这种阵列模式能够模拟紫菌光合作用中光捕获络合物的“轮”状结构.多卟啉阵列依分子几何形状分为环状、星状、风车状以及树枝状四种类型.其中,树枝状多卟啉阵列是最有希望成为模拟光收集天线的设计模式.主要介绍通过多卟啉阵列来设计光收集天线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讨论多卟啉阵列的分子几何形状与光能转换效率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光收集天线 多卟啉阵列 环状 星状 风车状 树枝状
  • 简介:摘要卟啉病(porphyria)是血红素合成途径所需8种酶中任一酶活性缺陷所致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多为遗传性病变,临床症状以腹痛、神经精神症状及皮损为主。血液、尿液及粪便中检测到高水平卟啉和/或其前体物质可作为诊断线索,检测到已知的基因突变可确诊。卟啉病在临床上较少见,近年来以肝脏疾病为首诊症状的卟啉病患者有增多趋势,现重点介绍卟啉病相关的肝脏表现及其诊治,为临床工作者提供诊疗建议,降低误诊、漏诊率。

  • 标签: 卟啉病 卟啉类化合物 肝脏功能异常
  • 简介:男性61岁患者,因头颈部、双上肢红斑和丘疹7+年,加重伴水疱2周就诊.日晒后瘙痒加重.皮肤科检查:头颈部密集分布大小不等的红斑、丘疹,大部分红斑肥厚,部分红斑上可见黄豆大小窦道,窦道可挤出白色豆渣样分泌物,红斑间散在结节、囊肿;双上肢散在红斑、丘疹,右手可见数个水疱.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表皮下水疱,真皮浅层小血管周围稀疏淋巴细胞浸润.尿总卟啉1599.90μg/24h,24h尿液Wood灯照射检查下呈珊瑚红色.诊断:迟发性皮肤卟啉病.治疗: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2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硫酸羟氯喹片100mg每周2次口服,10d后,患者水疱消退,无新发皮损,随访半年病情无复发.

  • 标签: 卟啉病 迟发性 皮肤
  • 简介:摘要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部分卟啉病患者可伴发有糖尿病,故卟啉病一直被列为特殊类型糖尿病之中。AIP可能通过血红素缺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物-1α(PGC-1α)的表达增强、炎性作用、抵抗素的升高、线粒体损伤等多方面机制影响血糖水平。糖代谢也可对卟啉代谢产生影响。禁食可导致AIP的急性发作,而2型糖尿病的发病和高糖饮食对卟啉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葡萄糖在急性肝卟啉病发作时的有益作用可能得益于胰岛素水平的升高。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卟啉代谢与糖代谢之间存在着联系,但仍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明确。

  • 标签: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卟啉病 糖尿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
  • 简介: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四苯基卟啉(TPP)、四苯基卟啉乙酸合锰(TPPMn)、四对羟基苯基卟啉(THPP),并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研究了室温条件下这三种化合物的光谱特征,得到了各自的时域谱和透射谱。结果表明不同的卟啉化合物在太赫兹波段有不同的吸收,四苯基卟啉与四苯基卟啉乙酸合锰透射峰的位置相同,可能由于金属原予在大分子环内部配位,对分子的振动模式无影响,只是增强了物质对THz的吸收。通过比较样品的透射谱,讨论了卟啉分子结构与THz光谱吸收的关系。

  • 标签: 太赫兹 时域光谱技术 四苯基卟啉 四对羟基苯基卟啉
  • 简介:本文研究了在咪唑存在下meso—四—(4—甲氧基—3—磺酸苯基)卟啉(TMPPS4)与锌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建立了测定锌的新方法,灵敏度高,锌量在0—1.2μg/10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用于测定粮食中的锌时结果满意

  • 标签: 卟啉 分光光度法 粮食
  • 简介:肿瘤光动力疗法(PDT)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技术之一,是指在敏化剂的参与和光的作用下,使有机体细胞或生物分子发生机能或形态的变化,严重时可致其受伤或坏死,这种作用必须有氧参加。其中光敏剂药物的使用是光动力治疗肿瘤作用基础的三要素之一,其治疗原理就是利用光敏剂产生活性氧化物质,直接损伤肿瘤细胞并使微血管受损造成癌组织血流灌注减少,进而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我院肿瘤中心自2004年9月开展应用此项技术,现已对22例肿瘤患者使用,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血卟啉注射液 临床应用 光动力治疗 护理 恶性肿瘤 组织血流灌注
  • 简介: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是慢性牙周炎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姜黄素是姜黄的活性成分,其拥有强有力的抗炎活性并能调节多种细胞信号通路,有控制炎症和骨吸收的潜能。

  • 标签: 牙龈卟啉单胞菌 姜黄素 脂多糖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P450酶活性中心铁卟啉CpdI催化二乙基亚硝胺(NDEA)代谢活化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pdI催化NDEA羟基化的过程包含氢抽提反应和回弹反应2个步骤.其中,氢抽提反应为控速步骤,氢自由基从NDEA转移到铁卟啉的FeO上,是典型的氢原子传递(HAT)过程;紧接着铁卟啉上的羟基经历无能垒的反应过程回弹到NDEA自由基上,形成羟基化代谢产物.NDEA羟基化过程中高自旋态(HS)和低自旋态(LS)均参与反应,整个羟基化过程呈现明显的双态反应性(TSR).研究比较了NDEA分子侧链上C^αH和C^βH羟基化反应的差异,得到C^αH和C^βH羟基化所需跨越的能垒分别为57.7/57.7kJ/mol(LS/HS)和76.4/74.3kJ/mol(LS/HS),表明C^αH比C^βH更易于在P450作用下发生羟基化;此外,C^βH羟基化所需克服的能垒并未过高,使得C^βH羟基化在生理条件下完全也有可能发生.本研究为深入揭示亚硝胺经代谢活化导致癌症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亚硝胺 细胞色素P450 羟基化反应 代谢活化 密度泛函理论.
  • 简介:卟啉病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是由先天性或后天性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卟啉和/或卟啉前体形成增加和排泄增多,并在体内聚积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光敏性皮肤损害、腹痛及神经精神症状。因其发病率较低,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性而极其容易误诊。2006年3月我院急诊科监护病房收治了1例因剧烈腹痛、重度贫血、严重皮损和进行性黄疸入院的患者,通过急诊科、传染科、皮肤科和职业病防治所等多科共同会诊,被确诊为血卟啉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病情很快得到控制。现将治疗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血卟啉病 治疗 护理
  • 简介:体外实验NAPP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见表2~3,检测给药前、给药后5d、10天及停药后3d鸭血清DHBV-DNA的动态变化,药物对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抑制作用 

  • 标签: 乙肝病毒作用 体内外抗 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