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摘要:文中在分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的性能基础上,主要对锰酸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微波合成法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文摘 锂盐 正极材料 溶胶-凝胶法 高温固相法
  • 简介:锰系三元材料合成试验研究王春飞,李运姣,李华成摘要:通过对三元前驱体的热反应过程分析,摸清了三元材料合成过程中的热行为,并以此确定合成温度范围。通过系列温度及气氛试验,研究了温度及气氛对锰系三元材料产品的晶体形貌、电化学性能及pH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先低温后高温的热处理制度下,

  • 标签: 合成试验 文摘 锂盐 温度范围 热反应过程 电化学性能
  • 简介:随着特斯拉童布建立千兆锂电池工厂、三星6亿美金西安建厂涉足动力锂电以及万向收购菲斯科等一系列好戏的上演,标志着2014年全球锂电池行业将步入动力时代。

  • 标签: 锂电池 电池行业 特斯拉 收购
  • 简介:硫电池是一类极具发展前景的高容量储能体系,将是下一代电动汽车以及混合电动汽车的化学能源。通过十余年的研究和开发,虽然对其电化学过程中复杂反应机理还没有完整系统的理论描述,但是围绕硫电池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回顾了过去十余年在硫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该体系的缺陷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硫电池的研究方向。

  • 标签: 锂硫电池 正极材料 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 简介:分析了硫电池存在的主要问题,综述了目前的研究现状,主要从硫正极、黏接剂、电解质和负极等4个方面对硫电池关键材料的改性研究进行了介绍,并展望了这一领域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 标签: 锂硫电池 正极 黏接剂 电解质 锂负极
  • 简介:具有超高比能量的-空气电池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电解质和空气电极催化剂是-空气电池的重要研究内容。介绍了有机体系-空气电池空气电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碳、贵金属、氧化物三类催化剂材料的特征及性能,进而提出了新型、高效、兼具催化氧还原/氧析出功能的纳米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 标签: 锂-空气电池 空气极 氧还原 氧析出 催化剂
  • 简介:无论从国家扶持政策,还是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来看,新能源汽车作为锂电消费最具前景的领域都会成为关注的焦点。随着动力电池瓶颈因素逐渐弱化,新能源汽车商业化、大众化时代或将来临,锂电产业发展信心增强。

  • 标签: 新能源汽车 展望 市场 新兴产业 国家扶持
  • 简介:在不同温度下对32131-8Ah圆柱锂离子电池进行电学性能测试,考察了温度对锂离子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倍率、放电功率、电阻及不同荷电状态(SoC)下的放电能力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在常温下基本都能达到最优结果,温度上升或者下降都会对电池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 温度 放电功率 性能测试
  • 简介:锰基正极材料Li2MnO3·LiMO2具有高达300mAh/g的理论容量,并且电压能够达到4.5V,从而具有最高的能量密度,被广泛认为是具有潜力的下一代锂离子正极材料,但是该材料的循环性能以及倍率性能尚不能达到应用要求。本文从机理、合成方法以及材料改性方面综述了富锰基正极材料的现状,并且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能量密度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碳酸与奥氮平治疗躁狂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躁狂症患者69例,将其分为两组,碳酸组采用碳酸治疗,奥氮平组采用奥氮平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第1、2、6周,两组BRM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第1、2周,奥氮平组BRMS评分低于碳酸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第6周后,两组BRMS评分下降程度及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奥氮平治疗躁狂症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碳酸锂 奥氮平 躁狂症
  • 简介:利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plithopkinsonpressurebar,简称SHPB)技术对T6时效态2195铝合金帽型试样进行动态加载获得绝热剪切带(adiabaticshearband,ASB),利用透射电镜(TEM)和光学显微镜(OM)观察动态加载前后剪切带的微观结构特征,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合金在100~400℃温度下退火后绝热剪切带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剪切带内纳米结构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动态加载过程中,帽型试样的剪切区域形成绝热剪切带,剪切带内的晶粒为50~100nm左右的纳米等轴晶,在绝热剪切形变过程中析出相已完全溶解于基体中,纳米晶内部和晶界不存在析出相。在不同温度下退火时,剪切带内的晶粒随温度升高而长大,100~200℃温度下退火后晶粒未发生显著长大,在300℃退火后晶粒急剧长大到0.22μm,400℃退火后晶粒尺寸为1.77μm;在300℃左右温度下剪切带的硬度显著下降,此温度正是剪切带内纳米晶粒急剧长大的临界温度。

  • 标签: 2195铝锂合金 绝热剪切带 纳米结构 热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素抗凝血浆代替血清用于临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进行体检的84例健康志愿者,分别抽取3ml静脉血注入普通采血管与肝素抗凝管中,同时测定20项临床生化项目,比较两种试管中的差异。结果在20项临床生化项目中,GGT、NA、PA、TBIL、AMY等肝素抗凝血浆与血清测定结果无显著学差异(P>0.05);K、Cl、P、TG、CA、ALP、ALT、CHE、TCO2、MG、CK、APOA、CK-MB、GLU、IGM等肝素抗凝血浆与血清测定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素抗凝血浆对临床生化项目测定影响较大,较多临床生化项目不可使用肝素抗凝血浆代替血清测定。

  • 标签: 肝素锂 血清 生化检验 血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培酮联合碳酸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50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将50例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医师采用利培酮联合碳酸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常规治疗的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方法对对照组实施治疗,患者用药6周后对其实疗效评定。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2.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治疗中,采用利培酮联合碳酸对患者实施用药,疗效显著,这种治疗方法方便实惠,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利培酮 碳酸锂 裂情感性精神病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