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儿童上气道大小的影响因素.方法50例7至13岁儿童,男20例,女30例,上颌发育由正常至不足(SNA79.85°±3.49°),下颌发育从正常至不同程度的发育过度(SNB81.55°±3.71°).进行常规锥体CT扫描,使用Dolphin软件完成41项牙、(牙合)、颌、面头影测量指标,完成上气道及其各区段的高度、截面积和体积测量.对上气道各项指标与患儿一般发育指标、头影测量各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年龄是上气道重要影响因素(r=0.417,P=0.020);颌骨硬组织指标Pg-NB、Co-Gn、Ar-Go、SGo,牙性指标U1-NA、L1-MP、OB对上气道大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性指标与牙性指标均对上气道大小有影响,生长发育主要通过垂直向发育影响儿童上气道大小。

  • 标签: 儿童 上气道 颅面因素 锥体束CT
  • 简介:目的通过锥体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s,CBCT)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和不同矢状骨面型青少年正畸患者上气道的差异.方法采集66例青少年患者的术前CBCT影像,平均年龄(12.74±1.75)岁.根据中国人正常(牙合)Steiner分析法按ANB角、SN-MP角分成Ⅰ类、Ⅱ类、Ⅲ类和高角、均角、低角组.用InvivoDental5.1软件测量口咽部气道的体积、最小横截面面积和长度.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骨面型青少年正畸患者气道的差异.结果1.不同矢状骨面型青少年患者中,骨性Ⅰ类、Ⅱ类、Ⅲ类患者气道体积分别为(14.83±13.46)cm3、(8.77±3.54)cm3、(17.23±4.85)cm3,最小横截面面积分别为(160.93±90.43)mm2、(103.81±50.65)mm2、(200.57±66.76)mm2,而气道长度分别为(52.37±5.82)mm、(56.15±7.51)mm、(52.27±5.23)mm,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青少年患者气道体积、长度及最小横截面积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青少年患者气道形态与矢状骨面型相关,与垂直骨面型无明显相关.

  • 标签: 青少年 骨面型 CBCT 上气道
  • 简介:2010年4月12日,第2届中国口腔颌面锥体CT(CBCT)论坛在四川成都世纪城娇子国际会议中心蜀风厅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CBCT,应用技术与影像网络管理”。论坛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和医讯医学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四川省口腔医学会以及来自中国西部的25所知名口腔医学院协办,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种植科刘福祥教授主持了本次论坛。

  • 标签: 口腔颌面 中国西部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锥体束 论坛 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锥体华勒氏变性磁共振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经影像与临床确诊锥体华勒氏变性患者37例,均行颅脑磁共振扫描,分析所有病例磁共振图像。结果37例锥体华勒氏变性患者中,原发病变脑梗塞26例,其中大面积梗塞9例;脑出血8例;脑外伤术后3例。大脑脚或(和)脑桥基底部出现T1WI低信号,T2WI及T2Flair高信号22例。桥脑及大脑脚均萎缩17例,仅大脑脚萎缩16例,仅桥脑萎缩而大脑脚无萎缩2例,大脑脚及脑桥无萎缩2例。结论总结锥体华勒氏变性病例基础、检查方法及磁共振表现,可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与其他疾病鉴别。

  • 标签: 锥体束 华勒氏变性 磁共振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通过评价锥体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影像改变,探讨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伴牙(牙合)面畸形患者的髁突骨改变的稳定性.方法选取2007年至2012年初诊为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伴咬合紊乱/牙(牙合)面畸形且有半年/1年追踪资料的患者共113例,其中103例为双侧病变,10例为单侧病变,共计216侧关节,年龄10~40岁,平均年龄(20.6±6.0)岁.获取CBCT影像资料评估随访半年和/或一年后髁突骨质改变情况.结果初诊时髁突表面光整者,半年后骨改变进展率为25.6%,一年后为23.5%,无统计学差异(P>0.05).髁突表面不光整者,半年后骨改变进展率为45.6%,一年后为29.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髁突表面光整者,骨质较为稳定.相反,髁突表面不光整者,半年内骨改变进展可能性较大,一年后骨质趋向稳定.

  • 标签: 锥体束CT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病 髁突骨质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锥形CT测量并分析安氏Ⅱ2错不同垂直骨面型上切牙区牙槽骨形态。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2成年患者43例拍摄锥形CT影像后,以DICOM格式输入三维测量软件进行测量分析,重建层厚为0.3 mm。根据下颌平面角FMA角分组:高角组FMA>32°(13例),均角组22°<FMA<32°(15例),低角组FMA<22°(15例)。调整三维影像的冠状、轴向与矢状轴,选取通过上颌切牙牙体长轴(切缘中点至根尖点连线)的矢状截面,测量上颌切牙腭侧牙槽骨的厚度及横截面积。选取通过牙体长轴的冠状截面,测量距牙槽嵴顶3 mm、6 mm、9 mm处上颌切牙之间根间距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实验数据。结果①3组患者上颌中切牙根尖处腭侧牙槽骨厚度分别为:高角组(11.58±4.35) mm,低角组(11.61±3.01) mm,均角组(12.03±4.57) mm,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患者上颌中切牙根尖处腭侧牙槽骨面积分别为:高角组(54.04±20.39) mm2,低角组(53.63±18.08) mm2,均角组(51.15±17.80) mm2,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距牙槽嵴顶3 mm、6 mm、9 mm上颌中切牙根间距离,高角组分别为(1.95±0.45) mm、(2.45±0.63) mm和(3.51±0.78) mm,都小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的根间距离,3组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角型的安氏Ⅱ2错相对其他两组患者在中切牙根间的距离小,提示在中切牙间植入种植钉时,更需靠近根尖方向以避免造成牙根损伤。

  • 标签: 垂直骨面型 安氏Ⅱ2 上颌切牙 骨面积 锥形束CT
  • 简介:牙瘤是最常见的一类牙源性肿瘤。本病例展示了锥体CT在对巨大上颌骨牙瘤进行定位,并确定其与上颌窦及磨牙位置关系时的优势,这对于治疗计划的制定和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很大帮助。

  • 标签: 混合牙瘤 锥形束CT 牙源性肿瘤
  • 作者: 沈琳慧 许天民 马慧雨 周彦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第三门诊部 10019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口腔医院正畸科 157000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利用CBCT对正锁患者后牙颊舌向倾斜度及牙周硬组织进行三维数字化测量,比较正锁后牙与对照组后牙在牙齿水平上的差异,探索正锁后牙在牙槽骨中的空间位置和牙周硬组织特点。方法选取后牙正锁的恒牙列患者30名,男性6名,女性24名,平均年龄为(25.0±7.6)岁。对照组为双侧后牙覆覆盖正常的恒牙列患者30名,男性4名,女性26名,平均年龄为(24.0±6.4)岁。正锁组最终纳入测量的为12对颌前磨牙(共24颗)、12对颌第一磨牙(共24颗)以及39对颌第二磨牙(共78颗)。对照组共有120对颌前磨牙(共240颗)、60对颌第一磨牙(共120颗)以及60对颌第二磨牙(共120颗)。拍摄CBCT,Dolphin Imaging软件测量牙槽骨中牙根位置、后牙颊舌向倾斜度和牙槽骨厚度,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对照组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取样本,保证锁组和对照组样本数量匹配。结果卡方检验显示正锁组和对照组后牙牙根在牙槽骨中的位置无统计学差异。正锁组前磨牙和第二磨牙的转矩交角小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锁组前磨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牙长轴交角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锁组上前磨牙颊侧牙槽骨厚度小于对照组,而下前磨牙大于对照组。正锁组第一磨牙,上下颌颊侧牙槽骨厚度在距釉牙骨质界(ECJ)根向6 mm和8 mm水平,均与对照组测量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锁组第二磨牙,上颌颊侧牙槽骨厚度在距ECJ根向4 mm水平及下颌颊侧牙槽骨厚度在距ECJ根向6 mm水平,与对照组的测量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上颌前磨牙外,下颌前磨牙、上下颌第一磨牙及上下颌第二磨牙均显示出正锁组及对照组之间,根尖部位牙槽骨厚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锁后牙颊舌向的改变是倾斜移动和整体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正锁第二磨牙的牙周风险可能较前磨牙和第一磨牙更高;正锁的下颌后牙比上颌后牙牙周风险更高。

  • 标签: 正锁 三维数字化测量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锥体受侵犯程度与岛叶胶质瘤患者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9年7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41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I显示锥体受侵犯程度将患者分为3型,其中肿瘤仅侵犯岛叶前下部为Ⅰ型,侵犯岛叶后上部为Ⅱ型,浸润破坏内囊结构为Ⅲ型。分析各型患者术前、术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病理学类型及术后疗效的差异。结果41例患者中,Ⅰ型18例(43.9%),Ⅱ型20例(48.8%),Ⅲ型3例(7.3%)。Ⅰ型患者术前、术后均无运动功能障碍。Ⅱ型患者术前4例有运动功能障碍,其中3例术后得到了改善,1例症状进一步加重,1例术后新发生了运动功能障碍。Ⅲ型患者术前均有运动功能障碍,术后症状均进一步加重。Ⅰ、Ⅱ、Ⅲ型肿瘤全切除者分别有11例、5例、1例,与Ⅰ型比较,Ⅱ+Ⅲ型肿瘤全切除比例低[分别为26.1%(6/23),11/1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Ⅰ、Ⅱ、Ⅲ型患者中,世界卫生组织(WHO)Ⅲ~Ⅳ级胶质瘤患者分别有3例(3/18)、7例(7/20)、3例(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术后29例获3~72(22.7±12.0)个月的随访。Ⅰ型患者随访13例,均未复发;Ⅱ型患者随访15例,其中7例复发;Ⅲ型患者随访1例,术后第3个月因残留肿瘤增大而死亡。Kaplan-Meier生存分析3型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锥体受侵犯程度越重,岛叶胶质瘤的病理学级别越高,手术全切除率越低,术后疗效越差。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锥体束 治疗结果 岛叶 分型
  • 简介:目的评价扩散张量纤维柬成像(Diffusiontensortractography,DTT)技术观察急性期脑出血锥体损伤与其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30例发病2周以内的基底节或丘脑出血患者进行磁共振DTT评价锥体的完整性,发病后6个月应用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1)评价其功能恢复.比较各组B1评分以及分析锥体完整性与B1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除7例资料不完整被剔除外,23例患者资料纳入统计.锥体完整性不同的各组问B1评分有统计学差异(F=9.693,P<0.01).急性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所显示的锥体完整性与发病6月后B1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差异(r=0.733,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应用DTT评价锥体的完整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预测价值.

  • 标签: 脑出血 扩散张量成像 锥体束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表现为发作性共济失调合并锥体征阳性患者的PDHA1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致病原因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Sanger测序及SCA动态变异位点检测并分析。结果患者为青少年男性,表现为发作性共济失调,双侧膝反射亢进,踝阵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PDHA1基因发生了c.1159-1162dupAAGT变异,父、母和胞姐未携带此变异,提示为新生变异,而SCA动态变异未见异常,患者确诊为丙酮酸脱氢酶E1α缺乏症。结论PDHA1基因c.1159-1162dupAAGT变异可能为患者的致病原因,丙酮酸脱氢酶E1α缺乏症患者表型复杂,极少数可有锥体受累,可能与早期神经元发育受影响有关。

  • 标签: 丙酮酸脱氢酶E1α缺乏症 锥体束 小脑萎缩 新生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机体功能障碍与锥体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内的常规MRI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TI检查、工作站自动生成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图及ADC图,从中筛选出病变累及单侧基底节区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例,分别测量病灶区与大脑对侧相应部位的FA值、ADC值、纤维数量,并计算出纤维数量健侧与患侧差值,使用mimics软件对病灶体积进行测量,同时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临床医学肌力分级对机体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价。使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健、患侧纤维数量、FA值、ADC值的差异;统计出数量差值与病灶体积、NIHSS评分、肌力评分的相关性;统计16例患者出现的所有神经系统阳性表现。通过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和3D slicer软件在病变区和健侧对应部位重建,对比观察纤维的形态变化。结果健、患侧锥体数量、FA和ADC配对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为0.001、0.005、0.001)。纤维数量差值和病灶体积、肌力分级有显著相关关系(r=0.632,P=0.009;r=-0.554,P=0.026);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差异及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789,P=0.000)。健、患侧纤维数量差值和NIHSS评分无相关性(P=0.061),FA值减少程度和ADC减少程度无相关性(P=0.890)。患侧纤维走形异于健侧,部分患侧纤维受压、变形、移位、断裂,部分健侧纤维向患侧延伸。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体功能障碍与锥体损伤程度有相关性,病灶体积越大,锥体损伤程度越严重,脑组织损伤程度越重,机体功能障碍程度越明显。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扩散张量成像 锥体束 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一、引言随着城市行政区域面积量算,农村土地面积调查及中小面积的林业资源清查等的实施,区域面积之量算已在各专业部门普遍展开。本文借助于光束角锥体原理来探讨区域面积这个问题。

  • 标签: 区域面积 原理 锥体 估算 线束 用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快速锥形CT (CBCT)扫描模式对图像质量和配准结果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适合快速CBCT的扫描预设。方法分别使用常规和两种快速扫描模式在CBCT模体上进行检测,定量评价不同扫描模式下的配准精度和图像质量;随后使用33例临床肿瘤患者278组CBCT数据进一步验证不同扫描模式在临床环境下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模体3种扫描模式测量结果与标准值最大偏差0.70mm (平均偏差0.51mm),同一部位各扫描模式间的测量结果一致(偏差0.00mm);常规模式的均匀度结果最好(平均值为3.62%),快速1模式次之(平均值为3.90%),快速2模式最低(平均值为4.84%);常规模式的噪声结果最好(平均值15.69),快速2模式次之(平均值17.23),快速1模式结果(平均值21.74)最低;3种扫描模式的高对比度分辨率测量结果一致(至少可以分辨3个线对);快速1模式的低对比度分辨率结果最好(1.69),常规模式次之(2.10),快速2模式结果最低(2.31);3种扫描模式的几何精度测量结果与标准值的最大偏差基本一致(平均偏差0.05mm)。临床病例常规和快速1扫描模式测量结果的相关性最好(R2>0.90,P<0.01),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95%一致性限度均<1mm界值)。结论快速1扫描模式拥有与常规模式接近图像质量和一致的配准结果,而且拥有更快的扫描速度、更低的扫描剂量,故推荐使用快速1扫描模式作为临床扫描方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锥形束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前列腺癌放疗,研究锥形CT(CBCT)生成伪CT的深度学习方法,以满足自适应放疗的需要。方法纳入瓦里安On-Board Imager采集的74例前列腺癌患者的CBCT图像及其模拟定位CT图像,并使用MIM软件进行形变配准。将数据按简单随机法分为训练集(59例)和测试集(15例)。使用U-net、Pix2PixGAN和CycleGAN学习CBCT到模拟定位CT的映射。以形变配准后CT作为参考图像,评价平均绝对误差(MAE)、结构相似指数(SSIM)和峰值信噪比(PSNR)。另外单独分析了图像质量,包括软组织分辨率、图像噪声和伪影等。结果使用U-net、Pix2PixGAN和CycleGAN生成图像的MAE分别为(29.4±16.1)、(37.1±14.4)、(34.3±17.3)HU。在图像质量方面,U-net和Pix2PixGAN生成的图像存在过度模糊的问题,导致了图像失真;而CycleGAN生成的图像保留了CBCT图像结构且改善了图像质量。结论CycleGAN能有效地提高CBCT图像质量,有更大的潜力应用于自适应放疗中。

  • 标签: 锥形束CT 深度学习 前列腺肿瘤 伪CT 自适应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NewTomVG锥形CT的几例故障,并阐述了查找故障原因以及排除故障过程。

  • 标签: 锥形束CT 扫描 图像采集
  • 简介:摘要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是一种可视化的影像引导放疗技术,具有提高肿瘤靶区剂量,降低正常器官受照剂量等诸多优点。锥形CT(CBCT)是IGRT中最常用的医学图像之一,对CBCT进行快速、准确的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分割对放疗具有重大意义。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基于配准的分割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割方法。本研究针对CBCT图像分割方法、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 标签: 锥形束CT 图像分割 深度学习
  • 简介:锥形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具有分辨率高、辐射剂量低等优点。CB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口腔种植术前评估、方案设计及种植手术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锥形束CT 种植术 骨密度
  • 简介:X射线CT(computedtomography)成像技术是现代医学和工业重要的诊断与检测手段。实际使用的射线源一般为宽能谱多色射线源,当多色射线穿过物体时,低能光子由于光电效应被优先吸收,因此使得射线能谱变窄。这导致CT图像的退化和杯状伪影的产生。本文系统分析了CT成像的物理过程,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射硬化校正方法。此方法包括三步,首先对投影图像进行散射抑制处理,其次是基于重投影的射硬化校正,最后是基于小波变换的CT图像降噪处理。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CT成像 射束硬化 杯状伪影 校正
  • 简介:【摘 要】放射治疗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操作方式,即利用影响的引导进行放射治疗。锥形 CT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影像学技术,可利提高放射治疗的准确性。本文对锥形 CT在放射治疗中的具体应用说明,希望能够为有关部门及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锥形束 放射治疗 图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