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特点和将其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实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文纳入研究的资料是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本医院诊治的300例疑似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均采取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试管法予以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阳性检出总计率显著高于试管法的阳性检出总计率,P

  • 标签: 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实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白蛋白球蛋白测定。方法对样本进行临床检测。结论白蛋白(Albumin,ALB)相对分子质量为66300,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结合和转运蛋白,为正常人体血清中的主要蛋白质组分,占血浆中蛋白的40%~60%。半衰期l5~19d,白蛋白由肝实质细胞合成,通过肝静脉进入循环。合成的白蛋白从细胞内被分泌到细胞间质,再通过淋巴管重新被回输,每天的循环量约为蛋白质合成量的l0倍。

  • 标签: 白蛋白 球蛋白 测定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将微注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应用于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清学检测,对实验室诊断结果进行观察总结。方法 选择149例疑似为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标本,用微注凝胶卡式法进行三项试验,即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并整理试验结果。结果 在149份随机样本中,阳性10例,弱阳性22例,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所测得的游离试验和释放试验的阳性率高,释放试验在三项试验中灵敏度最高。结论 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检测中,微柱凝胶法具有简单易行、高灵敏性以及可重复性等优点,实际应用效果好。

  • 标签: [] 微柱凝胶 新生儿溶血病 抗人球蛋白 溶血三项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 统计568例住院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方法 将568例需输血病患按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分为阴性组及阳性组,比较输血有效性;统计阳性组患者标本抗体分型及不同抗体组输血效果。结果 阴性组输血有效率为90.79%,阳性组有效率为62.23%;单IgG抗体占比19.68%,单C3d抗体占比18.09%,IgG,C3d多抗占比62.23%;单IgG抗体组总有效率为89.19%,单C3d抗体组为100%,IgG,C3d多抗为69.23%。结论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输血效果可起到预判作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输血治疗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输血效果
  • 简介:丙种球蛋白(又称免疫球蛋白下简称丙球)之适应证是有限的,仅对几种疾病的防治有效。然而目前在临床实践中,丙球的滥用情况比较严重。这不但造成药物的浪费,甚至有的引起严重不良后果。因此,提高对丙球的认识从而做到合理使用非常重要。丙球之生物学特性丙球目前统称为免疫球蛋白(Ig)。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免疫性质之不同,将其分为五大类即IgG、IgA、IgM、IgD和IgE。其中80%的成分是IgG。它们是体液免疫的抗体成分。

  • 标签: 丙种球蛋白合理 合理使用
  • 简介:T3除了增加V1肌球蛋白异构体,V3肌球蛋白异构体的表达使得心脏降低收缩耗能,V1肌球蛋白异构体和SERCA2泵数量增加导致甲亢时心脏ATP消耗明显增加

  • 标签: 心脏功能 肌球蛋白心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在临床贫血及输血患者中的阳性分布率及其对临床输血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对血红蛋白含量正常的住院患者、不同血红蛋白含量的内外科住院贫血患者及接受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对内科患者中直抗阳性检出者继续进行分型试验。结果外科贫血患者的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率为17.1%,内科贫血患者的则为40.9%,两组患者直抗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科住院患者63例直抗阳性者标本经分型为抗-IgG+抗-C3d42例,占66.7%;抗-IgG12例,占19%;抗-C3d9例,占14.3%。内科贫血患者的直抗阳性率分布以血红蛋白含量在50~59g/L范围的阳性率为最高,达到60.9%。科室分布以消化科、重症监护科、肿瘤科、中医肾病科患者的直抗阳性率为高,均达到50%以上,直抗阳性的贫血患者的输血频率亦高于阴性患者。结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是影响患者贫血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应重视对贫血患者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及分型试验,对于内科需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去除造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因素,以保障有效输血。

  • 标签: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贫血 输血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球蛋白异常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的IgG、IgM、IgA的变化及电泳分析情况。方法: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是免疫比浊法。结果:19例异常患者中;免疫球IgG升高的15例,占78.95%,其均值为43.32±26.1g/L;IgA升高的3例,占15.79%,其均值为20.47±50.12g/L;IgM升高的1例,占5.26%,其均值为1.38±2.48g/L。蛋白电泳结果15例IgG-k型、4例IgA-λ型。结论:免疫球蛋白分型及其蛋白电泳分析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k型 λ型 IgG IgM IgA 蛋白电泳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少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导致的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患者为51岁男性,因"双眼睑水肿8年,皮疹3年,尿少1个月"入院。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进行性加重。血清免疫电泳可见IgGκ型单克隆M蛋白,Ⅰ型冷球蛋白(IgGκ型),冷球蛋白为530.7 mg/L。多次骨髓穿刺可见浆细胞轻度增多(5.0%~10.5%),肾活检病理光镜提示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电镜肾小球内皮下见系膜细胞与系膜基质插入,毛细血管袢腔内大量电子致密物,致毛细血管闭塞,符合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Ⅰ型。该患者诊断为冒烟型骨髓瘤,继发冷球蛋白血症肾损伤。予六程抗浆细胞治疗后患者血尿免疫固定电泳、冷球蛋白定性定量均阴性,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 标签: 副蛋白血症 多发性骨髓瘤 冷球蛋白血症 抗浆细胞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湿病患者应用血液检验结果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20年6月~2022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50例风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相关的血液成分检测。结果:实验组血液检验结果中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及免疫球蛋白M水平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血液成分检测 风湿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丙种球蛋白(简称丙球)系统免疫蛋白制剂。临床常用的丙球有两种以健康人胎盘血为原料而制成的称为“人胎盘血丙种球蛋白”,蛋白浓度分为5%与10%两种;以健康人血浆为原料而制成的称为“人血丙种球蛋白”,蛋白浓度同上。这种制品如果应用得当,基本上是安全的,可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合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其尿白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G(IgG)、β2微球蛋白(β2MG)进行检验的影响。方法 从医院2021年10月-2023年10月诊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选择90例为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同一时期内于本院接受体检的9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mALB、IgG及β2MG水平检验。比较两组mALB、IgG及β2MG水平,同时应用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诊断价值效能。结果 观察组mALB、IgG及β2MG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经ROC曲线分析mALB、IgG及β2MG水平诊断老年糖尿病的效能良好(P<0.05)。结论 mALB、IgG及β2MG在老年糖尿病中呈高表达水平,且随着病情严重,上述指标表达水平越高,可为糖尿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尿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G β2微球蛋白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是从2015年11月到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接收并采用输血治疗的患者中抽取的6000例,抽取血液样本,对照组采用试管间接球蛋白法,研究组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法,比较不规格抗体筛查结果。结果两组抗体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抗体漏检率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法 输血前 不规则抗体筛查中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