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合式小梁切除诊治青光的疗效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实验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对两组的前房和眼压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正常前房率为96.67%,对照组的正常前房率为76.67%,两组相较差异较大(P<0.05)。两组眼压在术前和出院时相较差异较小(P>0.05),在术后6个月两组眼压相较差异较大(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青光治疗效果较好,可以较好控制眼压和前房情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90例青光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完全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治疗后的平均眼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泡形成率高于对照组,前房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符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至2011年我院共选择青光患者100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患者接受的是复合小梁切除治疗,对照组50例接受单纯小梁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继续研究分析,术后跟踪随访记录。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的浅前房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的功能性滤泡比对照组多,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并发症病例。结论青光患者接受复合小梁切除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滤过性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复合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青光患者(48),按照患者住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复合式小梁切除进行治疗,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实验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且实验组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和1年的眼压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使用复合式小梁治疗青光疾病能够有效的提高其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能够保持患者眼压的稳定,其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传统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本院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青光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接受单纯小梁切除治疗,实验组接受小梁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的变化和手术并发症的差异性。结果与手术前对比,我们发现手术后患者眼压均有所下降,其中实验组患者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发现,组间差异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无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梁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可更好的降低眼压,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今后可将其推广应用。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青光眼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复合小梁切除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患者9例,行复合小梁切除,术后1周予全视网膜光凝.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12个月患者视力、眼压、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检查,眼底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及无灌注区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患者视力提高8,1无明显提高.术后眼压:5例患者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4例眼压控制欠佳,需要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其中2例使用一种局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另外2例眼压不能控制.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消退.眼底3个月和12个月后行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新生血管消退,无水肿,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消失.结论复合小梁切除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是一种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的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视网膜光凝术 小梁切除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 简介: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对降低开角型青光患者眼压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arane图书馆、PubMed(1966~2013)、Embase(1980~2013)、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13)中关于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对降低开角型青光患者眼压的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7篇研究均显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小梁切除比较,小梁切除能提高患者术后眼压降低的水平和手术的成功率,但是8篇研究均显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较传统小梁切除能更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与非穿透性小梁切除相比,传统小梁切除能够提高眼压的降低水平和手术成功率;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能较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小梁切除术 开角型青光眼 META分析
  • 简介:Citation:WangJY,ShaoY,ZhouFX,etal.Clinicalobservationofphacoemulsificationcombinedgoniosynechialysisintreatingabsoluteglaucomaaftertrabeculectomy.GuojiYankeZazhi(IntEyeSci)2014;14(10):1818-1821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小梁切除后绝对期青光的效果。方法:对16例16绝对期青光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随访6~12mo,观察眼压、前房深度、术前术后用药种类(数量)、术前与术后1mo焦虑和抑郁状态、表症状等情况。结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眼压明显下降。术前眼压平均值35.00±15.43mmHg,术后第1d眼压平均值为12.00±6.69mmHg;术后6mo为15.00±4.26mmHg;术后12mo为15.3±5.2mmHg。术后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P〈0.05)。术前前房深度为1.45±0.19mm,术后增加至3.37±0.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P〈0.05)。术后仅2例患者需用2种降眼压药物,2例患者需1种降眼压药物。术后12mo16例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均有所改善;16例患者胀、痛等主观不适症状均减轻;所有患者眼球都得以保留,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小梁切除后绝对期青光是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

  • 标签: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术 小梁切除术后 绝对期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青光的疗效对比。方法选自2013年6月到2014年5月,位于我院实施青光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90例。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这两组,每组各45例患者。观察组给患者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对照组给患者采取传统式小梁切除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的眼压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且观察组的完全控制率是81.25%,对照组的完全控制是48.98%,由此可见,观察组完全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故此,两组患者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式,其势必取代传统式小梁切除,成为最佳治疗青光的方法。

  • 标签: 青光眼 复合式 传统小梁切除术 疗效对比
  • 简介:目的观察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的疗效。方法2008年11月至2012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的15例新生血管性青光15只的患者,进行3—4次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光凝治疗约一周后行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结果患者出院后均要求术后随访12—15月,随访过程中观察眼压、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及眼球有无萎缩。15例患者12只眼压控制良好,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均消退,无明显眼球萎缩,成功率达80%。结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木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效果良好。

  • 标签: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睫状体冷凝 小梁切除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预护理在青光小梁切除后17例患者控制眼压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计34例患者在我院应用青光小梁切除进行治疗,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17例。护理人员按照常规对两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应用全面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6%,P<0.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青光小梁切除后对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有助于优化治疗效果,可以更好地控制眼压,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 控制眼压 患者 干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非穿透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34例开角型青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江34例(45)患者分成两组,非穿透组(23)与小梁切除组(22),每组17例,非穿透组采取非穿透小梁切除小梁切除采取小梁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非穿透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与小梁切除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穿透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手术成功率相当,但穿透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优先选择。

  • 标签: 非穿透小梁手术 小梁切除手术 开角型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表麻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近绝对期青光的护理。方法分析我院随机抽取的2011年05月至2012年07月的90例患有近绝对期青光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45例患者,对实验组进行表麻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的全面护理,对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实验组中护理效果显效的有32例,占71.11%,有效的有10例,占22.22%,无效的有3例,占6.67%,总有效率为93.33%,其中有33例视力提高,视野扩大的有8例,实验组的患者眼压均有显著的降低。对照组中护理效果显效的有21例,占46.67%,有效的有13例,占28.89%,无效的有11例,占24.44%,总有效率为75.56%,其中有15例视力提高,视野扩大的有6例,对照组的患者眼压变化不明显。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表麻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近绝对期青光的护理比较全面,不论术前、中以及术后都注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考虑到各方面的护理内容,有利于提高近绝对期青光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护理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表麻 复合式小梁切除 近绝对期 青光眼
  • 简介:目的报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合并白内障的患术后效果.方法收集青光合并白内障19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和并发症.结果术后眼压在14~18mmHg之间,平均为(15.26±1.20)mmHg,与术前眼压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视力<0.05者6,0.05~0.3者8,>0.3者5;术后滤过泡Ⅰ型、Ⅱ型17(89.47%),为功能型滤过泡,2(10.53%)滤过泡不明显;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白内障 小梁切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三联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运用超声仪器进行乳化治疗同时实施小梁切除手术对救治青光并发白内障疾病的实际效用。方法在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本医院接收的青光并发白内障病人中任意选择94例作为研究样本,遵照病人的意愿把47例病人归纳到对照组,并采同小梁切除手术给该组进行治疗;同时把其他47例病人归纳到实验组,运用超声仪器为该组实施乳化治疗,同时再为病人进行小梁切除手术。分别登记并对照治眼前后两个组别的眼压数据以及视力的复原水平。结果采取不同眼部治疗方案之后,94例病人的眼部均有所恢复,两个组别中,实验组视力以及眼压指数恢复水平比对照组更好,同时治疗后实验组出现病发症状的概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为了使临床救治青光并发白内障疾病能达到理想效果,医院应该普及同时进行超声乳化以及小梁切除治疗这种联合治方案。

  • 标签: 小梁切除手术 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疾病 超声仪器 乳化吸除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hmed青光阀(Ahmedglaucomavalve,AGV)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选择一组采用AGV及其联合手术治疗6个月以上的难治性青光12例12只,分析及总结术后发生高眼压及低眼压的原因及围手术期护理要点。结果AGV术后常见的为多种原因导致的高眼压及低眼压,采用药物、眼球指压按摩、NdYAG激光等恰当的治疗和护理后可将眼压控制正常稳定。结论AGV植入术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明显提高其手术成功率。

  • 标签: Ahmed青光眼阀 难治性青光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Ex-PRESS青光引流器治疗难治性青光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是对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在所有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将8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利用Ex-PRESS青光引流器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进行治疗。结果接受Ex-PRESS青光引流器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完全成功31例,部分成功9例,1例失败,转为继续治疗。接受小梁切除的对照组患者完全成功17例,部分成功20例,4例失败,实施继续治疗。结论Ex-PRESS青光引流器是一种操作简单、伤害较小且快速有效的难治性青光治疗方法,对难治性青光给患者的快速治疗和术后的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 难治性青光眼
  • 简介:目的:评价Ahmed青光引流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01/2012-12住院行Ahmed青光引流阀植入治疗的28例28新生血管性青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时间为术后1d;1wk;1,3,6mo及之后的每6mo随访1次。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术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应用抗青光药物种类数及并发症等。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手术前后应用抗青光药物种类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术前与末次随访视力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结果: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3,P〈0.05)。术前平均应用抗青光药物4.12依0.23种,术后平均应用抗青光药物0.56依0.11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224,P〈0.05)。术前与末次复查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22,P〉0.05)。Ahmed引流阀植入完全成功率71%,条件成功率86%。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引流盘周围包裹性囊状泡、浅前房、低眼压对症处理后眼压均可控制。结论:Ahmed青光引流阀植入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的安全、有效治疗方式之一。

  • 标签: 青光眼引流植入物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外伤性青光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一般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类型的外伤引起继发性青光的发病机制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较大差异,分析外伤性青光发病机制,总结其治疗方法,有助于控制眼压、挽救视力,为此类青光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 标签: 青光眼 继发性 眼外伤 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