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晚期重度癌痛患者采用镇痛系统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21.8至2023.10期间收治的46例晚期重度癌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和实验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方案,实验组采用镇痛系统植入术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卡氏生存质量评分(KSP)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晚期重度癌痛 镇痛 盐酸吗啡注射液 鞘内泵镇痛系统植入术
  • 简介:摘要:总结1例难治性癌痛患者置入镇痛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护理体会。重点是做好患者一般护理,专科护理、并发症预防和健康指导。本例患者出院时疼痛控制效果满意,NRS评分1分,镇痛运行正常,患者头痛头晕症状完全缓解,伤口愈合良好,生活完全自理。

  • 标签: 癌痛 鞘内镇痛泵 脑脊液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舒芬太尼对产妇的镇痛影响效果。方法:研究随机挑选医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接收的80例产妇患者为对象,并在抽签法下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选择8μg剂量舒芬太尼注射,研究组选择5μg剂量淑芬注射,观察镇痛效果。结果:研究组疼痛VAS评分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镇痛起效时间上,研究组短于对照组,且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产妇镇痛麻醉方式的选择,以5μg剂量舒芬太尼注射镇痛所取得的效果较高,且安全性高。

  • 标签: 鞘内注射 舒芬太尼 分娩镇痛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鼻镜术后镇痛中使用自控镇痛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鼻腔鼻窦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出104例,根据不同的镇痛方法,将104例鼻腔鼻窦疾病患者分为各52例的自控镇痛组和常规镇痛组,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在进行鼻腔手术,进行自控镇痛的芬太尼背景量是0.15ug/kg,需要15min/d的锁定时间,芬太尼的单次剂量是0.04ug/kg,使用ECGHRRSP(O2)对自控镇痛组的所有患者进行监护,常规镇痛组患者使用氟比洛芬酯,150~250mg。结果在手术后,常规镇痛组的镇静程度明显低于自控镇痛组的镇静程度,常规镇痛组患者对其镇痛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自控镇痛组患者的满意度,两组患者在镇静程度和满意度的比较上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镜术后镇痛中使用自控镇痛可以明显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镇静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镇痛 自控镇痛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难治性癌痛患者中应用埋入式输注系统联合无线自控镇痛的临床有效性。方法:从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经我院收治的重度癌痛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止痛方式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20例)和常规组(20例)。常规组对患者进行三阶梯类口服药物止痛,观察组应用埋入式输注系统联合无线自控镇痛止痛,观察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与止痛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存在可比意义(P

  • 标签: 鞘内埋入式输注系统 难治性癌痛 无线自控镇痛泵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pH(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行TuRP(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不稳定膀胱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对100例BPH患者均采用经L2-3腰硬联合麻醉下行TuRP治疗。随机分为A组50例,B组50例,A组在行腰硬联合麻醉时于注入0.5%左布比卡因(珠江润都民彤制药伊捷卡50mg/10ml/瓶)2ml+吗啡0.3mg,手术开始前静注长托宁(成都力思特制药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1mg/瓶)0.5mg,术后拔除硬外导管,先给予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50ug/瓶)10ug静注,作为冲击量,然后连接PCIA(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南通爱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ZB100-2型),镇痛液配方长托宁1mg+舒芬太尼2ug/kg+妥立士宁(杭州民生药业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mg/瓶)5mg加生理盐水至100mg;B组患者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给0.18%罗哌卡因6ml+舒芬太尼3ug做为冲击量,然后连接PCEA(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南通爱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ZB100-2型),镇痛液配方舒芬太尼2ug/kg+罗哌卡因(西安力邦力蒙乐90mg/10ml/瓶)180mg+妥立士宁5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镇痛治疗。并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吗啡注射联合长托宁复合舒芬太尼静脉止痛对于防治老年BPH患者TuRP后的不稳定膀胱的发生有更好的疗效,携带方便,乐于接受。

  • 标签: 吗啡鞘内镇痛 长托宁 静脉镇痛泵 不稳定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给药,同时联合无线镇痛系统硬膜外持续给药,观察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足月产妇60例,随机均分为2组,研究组蛛网膜下腔注射2.5μg舒芬太尼(1μg/ml),平卧位后接硬膜外镇痛为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体75ml,首次5ml,自控5ml/次,持续5ml/h,锁定20min,每小时最大剂量15ml。对照组舒芬太尼5μg蛛网膜下腔注射,余过程同研究组。镇痛参数、运动阻滞评分、疼痛评分、满意度、不良反应等使用无线镇痛系统记录。结果研究组的PCEA用药量、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运动阻滞、疼痛评分、满意度、恶心呕吐、眩晕、瘙痒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26.6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给药联合无线镇痛系统应用于镇痛分娩,起效迅速,镇痛效果稳定,总体不良反应更低,无线监控获取镇痛数据快速准确,主动处理问题及时,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舒芬太尼 蛛网膜下腔给药 镇痛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注射对病理性神经痛(CCI)大鼠痛阈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体重250g±25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病理性神经痛模型组(CCI模型组)、右美托咪啶注射治疗病理性神经痛模型组(DEX+CCI模型组)。于术前1天,术后第1、3、7、14天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热痛阈和机械痛阈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CCI组及DEX+CCI组术后热痛阈和机械痛阈明显降低(P<0.05)。与CCI组比较,DEX+CCI组术后热痛阈和机械痛阈明显升高(P<0.05)。结论选择右美托咪啶注射可以提高病理性神经痛模型大鼠的热痛阈和机械痛阈值。

  • 标签: 病理性神经痛 右美托咪啶 鞘内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究吗啡植入术对顽固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6 月我院接诊的顽固性癌痛患者 60 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观察组采用吗啡 植入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予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 VAS 评分及疼痛爆发次数、生活质量、睡眠质量、治疗效果等指标。 结果 : 观察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爆发次数少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观察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低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 对照 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 : 吗啡植入术治疗顽固性癌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效果显著。

  • 标签: 吗啡泵鞘内植入术 顽固性癌痛 镇痛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 探讨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90名接受腰硬联合分娩镇痛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C组注射1 mL生理盐水,D组注射5 µg 右美托咪定,S组注射5 µg舒芬太尼。所有产妇随后硬膜外连接 0.1% 罗哌卡因和 0.2 µg/mL 舒芬太尼的镇痛镇痛使用标准设置的患者自控模式。记录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起效时间、注射持续时间、局麻药用量和副作用。结果 D、S组分娩镇痛效果优于C组。D组、S组与C组相比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注射持续时间延长,局麻药用量减少。D组低于S组。结论 注射 5 µg右美托咪定可提高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

  • 标签: 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鞘内注射;罗哌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下注射罗哌卡因对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术初产妇80例,随机分成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别用0.75%罗哌卡因1.6ml(12mg)和布比卡因组1.6ml(9mg),术后均采用PCEA。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记录术后4h、8h、12h、24h和48hVAS评分。结果与B组比较,R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显著延长(P<0.01),运动恢复时间显著缩短(P<0.01),术后4h和8h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注射罗哌卡因,术中麻醉效果确切,且运动恢复时间较布比卡因短,有利于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术后8h小时PCEA的效果优于布比卡因,其临床效果更具有优越性。

  • 标签: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蛛网膜下腔阻滞 PCEA
  • 简介:摘要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implantablevenousaccesspons,简称TIVAP,以下均使用简称)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系统组成,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充液体、营养支持治疗、输血和血标本采集等。我科于4月份首次护理一例置入输液港持续引流脑脊液的患者。

  • 标签: TIVAP 鞘内泵置入 引流脑脊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晚期癌痛患者临床治疗中,埋入式吗啡的治疗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晚期癌痛患者64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所有患者均行埋入式吗啡治疗。均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上,给予治疗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治疗一周、两周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好转(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晚期癌痛患者临床治疗中,埋入式吗啡的治疗与护理的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吗啡泵 鞘内埋入式 晚期癌痛患者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腹壁整形术后腹直肌前内置管连续注罗哌卡因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全腹壁整形手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术后不同的镇痛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行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给药,舒芬太尼100 μg +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注速度为2 ml/h,连续注48 h,锁定时间15 min,Bolus:0.5 ml;研究组术后行腹直肌下行置管,连续注0.262 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混合液100 ml,注速度为2 ml/h,连续注48 h,锁定时间15 min,Bolus:0.5 ml。研究组的置管方式:直视下于腹直肌前单侧放置导管,于脐平面以下2 cm做切口,导管进入该切口后,向下延长3 cm左右达弓状线以下,导管另一端从脐周穿出,连接镇痛。记录术后24 h、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痛按压次数,术后恶心、躁动、呕吐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个月的患者满意度。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6例患者,男9例,女47例,年龄27~53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2级,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6~33 kg/m2,腹直肌分离范围为3~7 cm。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48 h的疼痛VAS评分降低[(3.9±1.5)分vs. (5.2±1.4)分,P<0.05],镇痛按压次数减少[(2.9±0.3)次vs. (3.9±0.4)次,P<0.05],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30/30)vs. 42.3%(11/26), P<0.05]。结论经腹直肌前内置管连续注罗哌卡因可以有效减轻全腹壁整形术后腹壁的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导致的不良反应,提高住院期间患者舒适度和术后1个月满意度。

  • 标签: 腹直肌鞘 罗哌卡因 腹壁整形术 置管 术后镇痛 镇痛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重度癌痛患者植入镇痛装置居家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收治的60例重度癌痛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7~10分,随机分为镇痛组与居家口服药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院和出院后均根据疼痛程度给予加巴喷丁胶囊(0.1~0.2 g,3次/d)与盐酸度洛西汀胶囊(60 mg,1次/d)口服。镇痛组采用舒芬太尼无线自控镇痛,出院后实行网络化管理。居家口服药组采用舒芬太尼静脉无线自控镇痛,出院前按用药量转换成对应剂量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口服。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时、出院后14 d时的VAS、Ramsay镇静评分、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比较3 dVAS降至3分或以下的患者例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Ramsay镇静评分、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3 d、出院后14 d时的VAS均显著降低,Ramsay镇静评分与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组间比较,出院后14 d时镇痛组患者VAS比居家口服药组显著降低,Ramsay镇静评分比居家口服药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 d、出院后14 d时,镇痛组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均高于居家口服药组(P均<0.05)。两组VAS评分3 d内降至3分或以下患者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居家口服药组(P<0.05),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居家口服药组(P<0.05)。结论植入镇痛装置居家疼痛管理模式治疗重度癌痛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法,但需谨慎合理地实施并加强监管维护。

  • 标签: 癌症疼痛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 居家管理模式 患者自控镇痛 家庭护理 疾病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静注、微量吗啡注射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0例。A组100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CSEA),腰麻注入0.75%耐乐品1.3ml,手术结束后硬膜外腔注射2.5mg吗啡术后镇痛;B组100例实施CSEA,腰麻注入0.75%耐乐品1.3ml+吗啡0.2mg;C组100例实施CSEA,腰麻注入0.75%耐乐品1.3ml+吗啡0.2mg,麻醉前10mg地塞米松静注。记录镇痛效果及镇痛过程中恶心、呕吐、皮肤搔痒、尿潴留、呼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镇痛效果B组、C组优于A组,B组与C组镇痛效果相似。C组恶心、呕吐、皮肤搔痒等情况明显少于A组和B组,A组与B组恶心、呕吐、皮肤搔痒等情况相似。结论地塞米松静注、微量吗啡注射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可靠,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 标签: 地塞米松静注吗啡鞘内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注吗啡联合加巴喷丁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年龄28~72岁,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吗啡组、加巴喷丁组及联合用药组各30例。吗啡组给予注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加巴喷丁组给予加巴喷丁控释片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注加巴喷丁联合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直至疼痛缓解,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缓解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联合用药组的疼痛缓解情况好于吗啡组(P<0.05)和加巴喷丁组(P<0.05);在单用吗啡治疗时,多数患者出现便秘,头晕、呕吐等不良现象,而在联合用药后,不良反应并未出现加重的情况。结论注吗啡联合加巴喷丁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用药,并可以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吗啡 加巴喷丁 中重度癌痛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镇痛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止痛效果以及对患者恢复的影响,副作用的发生率。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00例。观察组术毕接硬膜外镇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30小时后拔管,对照组B组术毕直接拔管,术后产妇麻药消退后,给予止痛栓止痛。观察两组术后的止痛效果,副作用的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产后出血,产后泌乳情况,尿潴留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产后出血情况,产妇泌乳情况无明显差别。尿潴留情况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皮肤骚痒情况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

  • 标签: 剖宫产 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