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和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是中共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两部重要文献,其中的一些精辟见解不仅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对现今中国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决议》)相比较,《历史决议》不仅继承了前者的宝贵精神,同时由于受不同的时代背景、历史任务等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历史决议》 中共历史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决议》 六中全会
  • 简介:"历史画"这个西方美术史的概念被越来越多地用来考察中国的近现代绘画创作,难免遭遇界定相关作品属性的学理性问题。若不能厘清"历史画"这一概念,很可能导致人们对素材的选取,及至后续的深化研究等陷入混乱状况。从"历史画"的概念辨析出发,以傅抱石的绘画创作为例,对"历史画"中所包含的"大"的(重大的、官方的)历史、"小"的(民间的)历史,以及"没有历史"的(看似没有历史叙事)历史这三个层次进行梳理,尝试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画"研究路径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历史画 傅抱石 红色经典 学者型画家
  • 简介:政治哲学涉及政治和哲学,而政治哲学的首要和中心问题就是检讨哲学与政治社会的关系。这一关系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前现代——非政治的哲学和非哲学的政治;现代——哲学的政治化和政治的哲学化;后现代——哲学的去政治化和政治的去哲学化。无论是“政治的去哲学化”还是“哲学的去政治化”,作为历史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对此都是没有异议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消灭阶级,国家才能消亡,意识形态才能消亡,这也就是说用实践来解决理论问题。反过来说,在整个过渡时期里,由于阶级存在,政治的党派性、哲学的党派性是无法消灭的;然而,在消灭阶级的过程中,公共政治领域的建设、哲学学术领域的建设则是必需的。

  • 标签: 政治哲学 历史演变 马克思主义 去政治化 哲学化 政治社会
  • 简介:使用音乐诱发情绪是有效且特殊的诱发方式。本文对音乐诱发情绪的自我报告测量、心理生理测量和功能神经成像测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阐述了一种基于音乐特定模型的情绪测量方法。文章从音乐刺激的选择、听者特征以及情境特征三方面对影响音乐情绪测量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并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进一步提出确定理论模型一致性、结合多元方法、利用有效刺激材料、认真考评情境和参与者特征等解决思路,并阐明了此领域的研究趋势。

  • 标签: 音乐情绪 测量方法 音乐特定模型
  • 简介:本文对新正统派神学做了简单的梳理和介绍,并重点阐述由神学家巴特开创的新正统神学在历史发展中并未保持其原初思想。新正统神学在不同的神学家手里,不同的文化处境、不同时期里形成了神学家各自不同的特色。

  • 标签: 新正统派神学 卡尔·巴特
  • 简介:黑格尔哲学声称把握绝对知识,但又承认哲学不外是以思想把握时代,哲学家也不能超越所处身的独特历史条件。为了尝试疏解这个表面冲突,可将作为黑格尔的系统基础的《逻辑学》视为一套庞大的范畴体系;分析康德的范畴论及其理论预设,则有助于显示黑格尔理论的独特之处。有别于其他理性主义者,黑格尔不接受有任何先验而终极的原则可用来建立哲学系统和完整的范畴论,而是认为只能在具体的哲学史发展中把握概念,然后整理出一个系统。因此,哲学只能回顾思想和历史的发展,把握当下的时代精神,这种历史理性才是把握绝对知识的正途。通过理性的历史条件来理解黑格尔的绝对性概念,黑格尔哲学可重新被解释为一种开放的和需要不断更新的哲学思维方式。

  • 标签: 黑格尔 康德 范畴论 绝对知识 开放系统 历史理性
  • 简介: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的发展走向举世关注。中国政府多次郑重宣告,中国将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中国将和平发展上升为坚定不移的国家意志,打破了世界历史上"国强必霸"的魔咒。社会主义的中国能打破"国强必霸"的魔咒,有着历史的逻辑必然。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的政治品格、党和国家改善民生的发展诉求、社会主义主张和平的制度正义和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血脉基因,是中国打破"国强必霸"魔咒的逻辑要素。

  • 标签: 中国 “国强必霸”魔咒 历史逻辑
  • 简介:德国,纽伦堡民歌手音乐厅,掌声此起彼伏,长久不息。一场有深圳弘法寺合唱团、纽伦堡合唱团和深圳交响乐团联手的“神州合乐”梵呗合唱音乐会在此震撼上演。在170位僧俗的共同演绎下,中国佛教传统音乐和西方现代交响乐教会圆融

  • 标签: 音乐厅 深圳交响乐团 僧人 出家 法师 合唱团
  • 简介:以结构主义为支撑的后现代激进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叙事提出了诸多批评,从而亦给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解释带出了诸多争论。本文试图在有关历史变迁规律争论的语境中,阐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历史叙事的特色:其一方面坚持社会历史变迁动力机制普遍性假设,另一方面聚焦于社会形式的特殊变迁,从而揭示特定历史条件下历史变迁的直接动力、基本方向和可能形式。这一特征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对主体与结构之间张力的协调,与黑格尔辩证法传统一脉相承,亦是全部欧洲现代性历史叙事的制高点。各种后现代话语多为那种张力的碎片化回应,并没有证明张力本身已经改变。因此,它们大都表现为一种立场的申诉。

  • 标签: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历史叙事
  • 简介:中国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是随着革命和建设各个历史阶段的实践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发展的。服务客体(对象)的内涵和外延沿着由“民众”——“群众”——“人民”的方向发展;服务主体的认知沿着由“评价对象”——“关心对象”——“服务对象”——“尊从对象”(全心全意)的方向发展;服务实效(价值)沿着由“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以人为本”——务实清廉的方向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与时俱进,不断升华。

  • 标签: 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 与时俱进
  • 简介:历史是在思想之中得到把握的人类生存活动之整体。它不是一般的过去,而是有意义的、能被我们所理解的过去。而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对这种整体意义的一般否定。虚无主义并不是泛泛地关注于“无”本身,而是要将一切存在者在根据或结果上归结为“无”。它是一般的、普遍的东西,是消灭了内在结构与自身发展的东西,是可以被想象出来的最为一般的无规定性的东西。

  • 标签: 历史虚无主义 种类 整体意义 生存活动 一般否定 内在结构
  • 简介:钢琴文化是伴随着钢琴进入中国,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西文化的融合推动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拓展了中国传统乐曲的存在形式,丰富了钢琴演奏技巧和钢琴作曲技法,拓展了中国的音乐文化,中国钢琴文化具有中国民族性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艺术特点.钢琴文化在中国虽然一度发展缓慢,但是仍在曲折中渐进地往前发展,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中国钢琴文化一定能吸收各方文化的积极元素,不断发展壮大.

  • 标签: 钢琴文化 钢琴 中西文化 历史渊源 发展
  • 简介:日本市民运动兴起于战后“55年体制”下保守一革新势力的尖锐对峙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左翼思潮风起云涌,反战和平运动、学生运动、住民运动等市民运动在推进民主政治、促进公害防治、保障社区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随着日本政治环境的变化,市民运动也发生转型,在整体上意识形态色彩趋于淡化,环境保护运动等新社会运动方兴未艾,NPO活动和社区营造运动成为改善公共治理的新力量。

  • 标签: 日本 市民运动 住民运动 社区营造
  • 简介:国内学术界对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的研究大都是一种静力学的或日静态的考察。这种研究方式不符合马克思“历史地思”的运思特点,遮蔽了价值的历史展现性质,从而妨碍了对其本真性的揭示。按照马克思的运思方式,只有把价值范畴当作一种历史的规定加以追问才是恰当的。价值同理性的分裂不过是一个历史的现象或事实,它在本质上属于现代维度。“价值”被作为一个自觉的问题提出,意味着价值同理性的分裂及其对立已然在历史基础层面上实际地发生了。从历史上看,价值理想是一把“双刃剑”,它提供批判的尺度,要求“从后思索”,但若脱离了历史基础,就有可能沦为“乌托邦”,从而酿成历史悲剧。

  • 标签: 历史维度 价值范畴 哲学范畴 运思方式 历史基础 “双刃剑”
  • 简介:人是时间一历史性存在,因此历史问题始终构成哲学的基本论域而需要我们予以持续回应。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最大智慧并发挥着恒久的实践效应,在于它基于生存一本体论维度而非近代认识论意义,在人类始终遭遇并在资本主义社会急需破解的自由实现问题上提供了新的历史分析视角。这体现在它不同于历史不可知论、历史实用观、神学唯心史观、先验理性史观以及人本学唯心史观等传统西方历史理解范式,而是把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作为历史展开的前提,揭示出历史的动力在于由分工导致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由此才展开所有制的不同历史表现形式及人的不自由程度加深的现实,进而指出共产主义的运动性质以及无产阶级作为实现历史目标的主体地位。正是在历史的前提、动力、目的、主体及其实现路径等历史哲学的核心问题上实现了革命性变革,历史唯物主义才彻底改变了人类理解历史的图景。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传统西方历史观 生产 分工 生产力与交往形式
  • 简介:20世纪60年代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生成与建构在一定程度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壮大。它不仅回应与解构了以吉登斯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生产之境”的质疑,而且指出以技术、信息、设计等非物质性因素为特征的“空间经济”与不平衡的地理发展作为资本主义延续的新动力,有效地缓解与转化了经济危机。这不仅促使历史唯物主义发生了空间转向,而且使社会批判理论转向了“空间生产批判”,并指出空间资本化的内在悖论预示着晚期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界限。可以说,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从根本上遵循了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并最终与马克思的解放政治目标一致,它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自我丰富的体现。

  • 标签: 历史地理唯物主义 空间生产 空间经济 资本
  • 简介:国外学者对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一直很重视。早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邓小平还在世时,已有“研究中国问题的知名学者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东亚与非洲研究所和美国洛杉矶举行‘邓小平业绩研讨会”,来探讨、评价邓小平及其历史地位等。前不久,美国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傅高义的新作《邓小平时代》相继在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大陆三地出版发行,更是把邓小平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点。引起了包括学术界在内的广泛关注。

  • 标签: 《邓小平时代》 评价 历史 20世纪90年代 中国问题研究 邓小平研究
  • 简介: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器乐、传统民歌、传统戏曲等中国传统音乐形式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具有增强剧情表现力、烘托故事情节气氛、深化电影主题思想、完善人物性格的作用.

  • 标签: 传统音乐 形式 影视 作用
  • 简介:长期以来,马克思的历史道路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被曲解和误读了。人们普遍地把这一理论仅仅当作一种抽象化纲目,而完全忽视了其内在具有的、本质重要的具体化承诺。马克思的历史道路理论实质上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其一是关于世界历史进程之诸阶段的若干概说;其二是一个必须贯彻始终的具体化承诺。前者是一些必要的抽象,后者是对具体对象开展出深入于现实本身的研究要求,是使这些抽象成为科学之“指引”的根本方法。尤为重要的是,这两者在马克思的历史道路理论中是内在关联、不可须臾相失的要件。

  • 标签: 世界历史进程 道路理论 马克思 承诺 抽象化 根本方法
  • 简介:以文化范式批判为切入口所建构起来的社会批判理论,尽管因认识到只有经过文化范式中介过的客观现实才可能对现实的个人起作用,因而表现出了一定的深刻性,但由于其没有追问具体的文化范式的来源等问题,因而在学理逻辑上依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而经验主义的学术思路由于只看到了经济事实的物质存在形式而没有看到其社会存在形式,因而始终无法跟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相比肩。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自觉,不仅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学术思路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的前提条件,也是我们建构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前提条件。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方法论自觉 学术意义 社会批判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