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音乐批评是一门亟待设立的学科音乐批评是一门亟待设立的学科.虽然在古今中外音乐的历史上诞生过许多音乐批评的经典性文本,但是,把音乐批评作为一门学科来有意识地进行学科建设的文本却微乎其微.时至今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音乐批评自身的非议纷至沓来.追根求源,笔者以为这些非议,无出于学科主体意识不足、学科本体意识模糊、学科理论体系孱弱、批评操作能力有限、学科历史定位不明之外.而确立这些意识、观念、方法、体系等,又无不寄希望于音乐批评学学科体系的坚实确立与长足发展.

  • 标签: 音乐批评学 本体意识 有意识 刍议 确立 诞生
  • 简介:美国著名的音乐学家约瑟夫·克尔曼的著作《沉思音乐——挑战音乐》(JosephKerman,ContemplatingMusic:ChallengestoMusicology.Cambridge,MassHarverdUniversityPress,1985)以一种极为宏大的夹叙夹议的综述性方式,对“二战”以来英美音乐研究的几个主要领域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评述,反思并批判了偏重实证主义的传统研究方法,提出了应该将历史文本的考证与美学阐释和批评结合起来,以批评作为音乐研究方法的价值观念。

  • 标签: 音乐学研究 批评 沉思 方法论 导向 音乐学家
  • 简介:在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文化背景下,女性主义产生了新的变化,她们更加关注女性主义内部的多元文化身份和性别的多元特征,致力于揭露由种族、阶级、国家、年龄、性取向等造成的“差异”(Difference)现象。受其影响,音乐学界也开始关注与性别有关的种种差异,文章即以露丝·索莉(RuthA.Solie)于1993年主编的《音乐与差异:音乐研究中的社会性别和性》一文为例,探讨后女性主义音乐批评的关键问题。

  • 标签: 《音乐学与差异》 后现代主义 女性主义 露丝·索莉
  • 简介:如何用修辞理论进行音乐分析与诠释一直是音乐修辞研究的核心问题。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些学者借鉴古典修辞结构体系中的“三段论”、“修辞结构原则”等观察点来探究音乐作品的结构问题,由此深掘音乐作品中不同结构层次之间的内在逻辑、相互关联性及其深层表现意义。这些研究以“逻辑演绎”为出发点,由“线”到“面”地论证音乐结构的过程,是对音乐分析传统边界的一种突破。

  • 标签: 音乐修辞 古典修辞 音乐分析 修辞三段论 修辞结构原则中阔
  • 简介: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现象和流行音乐文化进行过尖锐的抨击,本文概略集中了其中一些批评言论.同时也注意到德国学者彼得·维克、美国学者富兰克·逖罗等人与其相反的言论.世界流行音乐大潮就在学者们的这种批评与反批评中按自身的运行轨迹发展.

  • 标签: 批评 文化工业 大众音乐 流行音乐 爵士乐 摇滚乐
  • 简介:一、音乐写作工作坊创意2011年5月13日,我应沈阳音乐学院约请,在该科研处、音乐学系主办的科研论坛上发表了以音乐写作问题讨论及马勒作品修辞命题的演讲。期间,承蒙该院学报厚爱,约请我为《乐府新声》写稿,我和王进副主编交谈投缘,便坦陈近年来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一直考虑的一个写作创意,其核心立意就是:通过导师与其研究生的规模作业,来展示与探索一种音乐写作的工作坊范式[2]。

  • 标签: 音乐学院 美学问题 体裁形式 协奏曲 批评 《乐府新声》
  • 简介:不言而喻,音乐批评的标准是音乐批评学得以确立的前提性问题。在这里,我们将对这个前提性问题做出一定的探究。具体来讲,我们将主要揭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音乐批评标准的本质性问题;第二,音乐批评标准的基本属性问题;第三,音乐批评标准……

  • 标签: 音乐批评标准 本质 属性 历史稳定性 审美性 功利性
  • 简介:美术批评走向自觉的宣言──解读《美术批评》黄丹麾长期以来,中国的美术批评处于非学科性的状态。这种非学科性表现在美术批评没有明确的批评对象、性质、功能和方式,缺少系统的美术批评理论体系;没有专业化、职业化的批评家。许多美术批评文章或缺乏理论支点,或没...

  • 标签: 美术批评 黄丹 运动感 批评对象 美术作品 理论体系
  • 简介:笔者与居其宏老师就音乐批评的对象问题分歧已久。对此问题进行基本的“词语梳理”关乎本学科的学理基础与现实操作之“大局”,也关乎本学科的现实生存与未来发展之“命运”。居其宏老师以为,现实生存着的主体对“当下”的各类音乐事项开展的理性审视活动,才是音乐批评的学科对象;笔者则以为,对既往的、历史的音乐事项的诸类评价,应当音乐批评学科的题中应有之议。

  • 标签: 居其宏 音乐批评 现实事项 历史事项
  • 简介:当代音乐史和音乐批评各自以其独立的身份,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当代音乐研究的任务。音乐批评通过即时性的理性观照和价值评估,完成对音乐实践活动的第一次抽象,从而为进行更高层次的抽象活动(音乐史学和音乐理论研究)奠定基础。音乐实践的现实性和社会性,决定了音乐批评的即时性。理解音乐批评的即时性,既有助于认识音乐批评的学科本质属性,也有助于确立音乐批评的学科对象和独立学科地位,对音乐批评学科的健康、长远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当代音乐研究 当代音乐史 音乐批评 即时性
  • 简介:m音乐批评的当代性命题是针对现实的音乐认知的重要观念,从当代音乐批评的导向性、类型性、主体性以及意义性等方面来看待当代性命题,有利于适应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我国当代音乐批评的类型性分析,能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于音乐批评的当代性命题的理解。音乐批评既是一种创作,也是一种引导大众的态度与方向,在新的艺术生态环境下,我国当代音乐批评呈现出时代性、内容性、引导性等特点。

  • 标签: 音乐批评 当代性 导向性
  • 简介:摘 要:在音乐界,人们一般都把刘天华先生视为现代新型国乐的改革家、创作家、教育家。而从没有人把他作为一位新音乐批评家来看待。而通过大量的史料研究可以证明,刘天华先生在新音乐批评方面也多有建树,提出过许多引人瞩目的见解和主张。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有利于音乐学界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全面评价,也有利于史学界对中国现代新音乐批评理论及其历史的梳理。 

  • 标签: 刘天华 新音乐批评家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16
  • 简介:读者对批评进行的意义生产,这种符号的生产由批评在文化层面上的生产,但批评的物质生产还不能揭示出批评生产的全部意义

  • 标签: 批评符号 符号经济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23
  • 简介:读者对批评进行的意义生产,这种符号的生产由批评在文化层面上的生产,批评的意义生产直接带来的是一种文化资本的积累

  • 标签: 批评符号 符号经济学
  • 简介:<正>最近重读茅盾的《子夜》,多半是因为刚读了孙中田教授的研究力作《〈子夜〉的艺术世界》。但原因又似乎不仅仅如此。应该说,今天读《子夜》,是够让人内心骚动、遐想翩然的。时间在我们身后,把一切存在过的都历史化了,但时间不可避免地趋向消逝和虚无,而历史则总能从生存和记忆的缝隙中突入现实,垫高或指引未来。70年代后期,我们这些青年人终于能够坐在大学的教室里来读“重见天日”的《子夜》,那时的感受是陌生而淡然的。证券交易所里的人头攒动和众声喧哗已遥渺不再,股

  • 标签: 艺术世界 众声喧哗 瞿秋白 历史化 美学 现实主义
  • 简介:本文是站在"音乐批评"的立场上,重新审视与梳理中国音乐历史(着重于古代)上的有关"乐论".试图通过这种审视与梳理,把中国音乐历史上出现的"音乐批评"事件、人物、话语等罗列出来;通过这种审视与梳理,可以使我们对中国古代音乐历史上"音乐批评"学科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利于中国音乐批评史的全面书写.全文分为这样几个时段:1.音乐批评的萌芽期(远古-先秦时期);2.音乐批评的成熟期(先秦-两汉时期);3.音乐批评的深化期(魏晋-晚清时期);4、音乐批评的转型期(晚清-20世纪).

  • 标签: 中国音乐批评 历史 纲要
  • 简介:文化转型带来了音乐批评的"叙事危机",但文化转型时期的"对话主义"也为音乐批评的重建带来契机.中国新音乐批评值得反思,更需要重建.中国新音乐批评应是一种建立在音乐分析基础上的音乐批评,进而是一种具有"话语分析"特征的文化批评,最终成为一种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实践活动.

  • 标签: 音乐批评 新音乐 音乐分析 文化转型 时期 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