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切除术后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肿瘤切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结果?手术时间≥4h患者感染率大于手术时间<4h的患者,P<0.05;伴有脑脊液漏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无脑脊液漏患者,P<0.05;引流留置时间≥24h患者感染率高于引流留置时间<24h的患者,P<0.05。结论?手术时间、脑脊液漏及引流留置时间等因素是出现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须得到临床重视,加强预防。

  • 标签: 颅内肿瘤切除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肿瘤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导航平均注册误差为(2.1±0.7)mm,病灶导航准确范围均控制在2mm以内,均一次找到病灶率100.00%,101例患者采用手术切除,全切率88.12%(89/101),未见导航相关并发症,所有症状均缓解或好转,高压症状、癫痫均全部缓解,脑神经功能症状缓解率85.48%(53/62),语言、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缓解率75.00%(15/20)。结论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疗效肯定。

  • 标签: 神经导航 显微手术 颅内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眶及眶沟通性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眶及眶沟通性肿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中眶肿瘤21例,眶沟通性肿瘤11例,均出现与视器有关的症状。13例采用经额硬膜外入路,另19例采用经翼点入路。结果肿瘤全切27例,大部切除4例,1例未切除。术中15例行底重建,均恢复良好。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眶及眶沟通性肿瘤目前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及联合入路,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可以增加肿瘤全切的可能性,能直接改善手术治疗效果;底重建对于预防脑脊液漏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关键作用。

  • 标签: 脑肿瘤 外科手术 颅底 骨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瘤切瘤技术在巨大型肿瘤切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瘤切瘤技术切除28例最大径≥6cm的巨大型肿瘤,技术要点包括:首先建立有效的较小创伤的入路;肿瘤起始显露以适宜实施瘤切除即可;对有明显瘤蒂的脑膜瘤应从蒂部开始,否则则从瘤中央开始,采取层层推进方式自肿瘤切除肿瘤;最后牵引瘤壁,显微分离、切除瘤壁.结果19例肿瘤获全切,8例获次全切,1例获大部分切除.Karnofsky计分较术前平均提高20分,无新的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无脑脊液漏,无死亡.1例发生脑室内感染,1例瘤腔积血再手术清除.2例胶质瘤复发,分别于术后4、11个月再次手术.结论在巨大型脑肿瘤切除中,充分实施瘤切瘤技术,可较好地切除肿瘤,显著减轻术中对神经血管结构的损伤,获得较佳疗效.

  • 标签: 脑肿瘤 脑膜瘤 胶质瘤 手术 颅内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镜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切除前、中肿瘤中的意义和手术方法。方法应用神经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前、中肿瘤89例,其中包括眶沟通瘤9例、鼻沟通瘤7例、眶鼻沟通瘤6例。在显微镜下尽可能切除可见的肿瘤部分,再用神经镜寻找残余的肿瘤切除。结果在常规显微神经外科切除肿瘤后,仍有不同程度的残余肿瘤,在内镜下进一步切除,80例(89.9%)肿瘤达全切除,6例(6.7%)获次全切除,3例(3.4%)为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结论神经镜辅助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前、中肿瘤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手术创伤。

  • 标签: 颅底肿瘤 前中颅窝底 沟通瘤 神经内镜 显微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肿瘤切除术后发现早期脑缺血的方法以及导致缺血的因素和防治对策。方法患者术前实施CT、MRI和SPECT检查,术后1周对头部进行复查,对脑缺血范围进行观察,同术前进行对比,通过实施神经病学检查确定患者是否具有缺血症状。结果19例患者SPECT检查显示缺血出现改变,12例患者实施CT和MRI检查显示缺血出现改变,9例患者临床具有缺血症状。结论通过实施SPECT检查能够发现早期脑缺血,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局部灌流量,能够有效治疗脑缺血。

  • 标签: 颅内肿瘤切除术 脑缺血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见于器官组织的肿瘤。来源于器官、组织的肿瘤称为原发性脑肿瘤外器官的恶性肿瘤转移到,称为继发性肿瘤或转移瘤(如肺癌脑转移、乳腺癌脑转移等)。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压增高(头痛、呕吐或视乳头水肿)。肿瘤在小儿发病率比较高,发病年龄以5~8岁居多。肿瘤的类型与年龄、性别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小儿肿瘤的组织类型以胶质瘤最多见,其次为髓母细胞瘤、咽管瘤和室管膜瘤。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肿瘤诊疗体会。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结合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对压增高、天幕疝和早期的脑干受压等均需紧急处理,应给予甘露醇以获得诊断和治疗的时间,对年老患者,注意预防发生急性心衰。

  • 标签: 颅内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价对晚期脑肿瘤癌痛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择南昌大学二附院肿瘤内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而对照组则接受全面的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镇痛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晚期脑肿瘤癌痛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提高他们的满意度。这一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颅内肿瘤 晚期 癌症疼痛 综合护理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总结鼻联合入路切除鼻沟通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1年2月至2005年4月采用鼻联合入路术式进行治疗的7例鼻沟通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肿瘤均全切除。1例摘除眼球,无脑脊液鼻漏和感染病例。随访,7例全部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鼻联合入路术式切除鼻沟通肿瘤,具有视野好,能彻底切除肿瘤,有效保护重要神经、血管等结构的优点。

  • 标签: 颅鼻沟通肿瘤 联合入路 显微手术 颅底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正念减压疗法训练在肿瘤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在德州市中医院进行肿瘤切除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改良正念减压疗法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感、知觉压力、心理弹性及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对患者改良正念减压疗法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感显著轻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知觉压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弹性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正念减压疗法训练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疲乏感,减轻患者的知觉压力,并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及生存质量。

  • 标签: 改良正念减压疗法 颅内肿瘤切除 疼痛感 心理弹性 生存质量
  • 简介:近年来,由于颌面外科与显微外科手术的进步,前底、头面部肿瘤手术治愈率明显提高,同时肿瘤切除后缺损与再建方法也逐渐增加,特别是应用各种肌皮瓣,如带蒂帽状腱膜骨膜及颞浅筋膜瓣的采用,游离腹直肌皮瓣及游离背阔肌皮瓣等的应用,使重建外科手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本文收集13例前底、副鼻窦恶性肿瘤,采用经-鼻腔双重人路方法切除肿瘤。术中行双额冠状瓣开颅、骨瓣形成、经前窝底探查肿瘤侵犯部位及程度,一期整块切除底及筛窦恶性肿瘤。应用鼻窦

  • 标签: 前颅底 肿瘤切除 显微外科手术 背阔肌皮瓣 肿瘤手术 腹直肌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开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采用常规方式行开颅手术的肿瘤患者(常规组)和56例术前或术中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后行开颅手术的肿瘤患者(预防组)临床资料,对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再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常规组32例(30.5%)术后再出血,预防组7例(12.5%)术后再出血;预防组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32例再出血患者中,采取保守治疗20例,其中3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9例二次手术患者中4例恢复良好,4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例视力下降,1例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长期植物人状态。预防组7例术后再出血患者中,6例采取保守治疗后恢复良好,1例二次手术后遗留一侧肢体肌力下降,无死亡病例。结论肿瘤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包括术中压剧烈波动、止血不可靠、术中操作不规范、术后肿瘤残留,而缓慢降压、操作轻柔、术中确切止血及术后保持血压稳定等措施有助于预防肿瘤术后出血。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复查头颅CT可尽早发现出血、及时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脑肿瘤 开颅手术 脑出血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神经镜经鼻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底缺损的修补策略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6年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神经镜经鼻入路肿瘤切除术中出现底缺损的202例患者的底重建疗效。术中根据硬膜缺损直径和脑脊液流量将底缺损分为Ⅰ~Ⅲ级,对不同分级的患者采用相应的底重建策略。结果202例患者中,底缺损Ⅰ级者占15.8%(32例)、Ⅱ级者占24.3%(49例)、Ⅲ级者占59.9%(121例)。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6例(3.0%),接受再次神经镜修补手术后均获得成功。术后感染4例(2.0%),予以抗感染治疗后均痊愈。1例(0.5%)老年患者手术后因长期卧床并发肺部感染死亡。结论应用神经镜修补底缺损安全、有效。根据不同底缺损分级采用相应的修补策略,可有效避免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

  • 标签: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颅底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颅底缺损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评价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 本次将我院于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70 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 35 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 35 例采取综合护理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 1 )经积极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四个维度的生活质量量表( SF-36 )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 2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5.7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5.71% ,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 P < 0.05 )。 结论 肿瘤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方法,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具备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 标签: 颅内肿瘤 综合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肿瘤也被人们称为“脑瘤”。从名称我们就可得知,这种瘤跟人的脑有关系,在人的脑中。它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肿瘤有两种情况一是原发性肿瘤;一是继发性肿瘤。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肿瘤常发源于内中的各组织中的原发性肿瘤。它是身体自身就有的,和其他的身体部位没有关系。而继发性肿瘤的来源就和身体的其他部位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常常是由身体中的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或者身体中相邻近的组织肿瘤的转移或侵入。这种肿瘤常发生在男性的身体上,女性的发生率小于男性。不过,发病的年龄是随意的,任何年龄都有可能患上这种病,但一般的情况下,20~50岁发病率居多。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讲的是产生肿瘤的原因。第二部分是在肿瘤动手术之前或者之后,怎样进行护理。该部分是该文的重点。第三部分是在护理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第四部分是总结。

  • 标签: 颅内肿瘤 术前 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对于我国目前针对肿瘤的治疗方案一般采取的就是只有能够进行手术切除的就尽最大的能力将其肿瘤进行手术切除,这是目前临床当中对于治疗肿瘤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案。因此在手术前的 CT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常见的肿瘤的 CT 表现进行简单的论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