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患儿发生导管堵塞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于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录7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分析导致发生导管堵塞的原因,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分组探究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4.29%,相比对照组的71.43%更高,结果比较P<0.05。观察组管留置时间更长,结果比较P<0.05。对照组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20.00%,观察组发生率2.86%,结果比较P<0.05。结论:血凝块形成、药物残留、异物阻塞以及积聚物阻塞都是导致发生导管堵塞的重要因素,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患儿治疗时,实施针对性护理,加强导管的维护,能够提高穿刺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减少导管堵塞的发生。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 导管堵塞 发生原因 针对性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接受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患者大多数都是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危重症患者群体,该部分患者的病情普遍较为危急,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方法。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问题一直都是重症监护室之中非常多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疾病发病以后会进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同时也会极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死亡风险。本文主要对单签中心静脉导管所导致的血管导管相关感染护理方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护理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导管(CVC)在现代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助于给药、输液、输血以及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然而,尽管它们具有重要的实用性,但CVC与血管通路相关感染的风险显著,这可能导致增加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医疗费用。这些感染统称为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给全球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带来了巨大挑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重视防范策略致力于减少CLABSI的发生率。作为一线护理者,护士在有效实施这些预防措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了解预防CVC相关感染的护理干预的最新进展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 标签: 预防 中心静脉导管 血管导管 相关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为重症患者提供静脉通路以输注药物、输液、监测中心静脉压等,然而,与之伴随的是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的风险。CRBSI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更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预防CVC相关感染已成为临床护理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护理技术的不断进步,预防CVC相关感染的策略和措施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本文将探讨目前有关预防CVC相关感染的护理研究进展。

  • 标签: 预防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 血管导管 相关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采用护理干预对肺癌咳嗽剧烈患者的影响。方法 在肺癌咳嗽剧烈患者中选取1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比较,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肺癌患者咳嗽剧烈患者,实施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配合优质护理能预防静脉血栓发生。

  • 标签: 肺癌 咳嗽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ICU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采取静脉治疗小组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0例采取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常规护理联合静脉治疗小组模式。结果: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22.86%)(P<0.05);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ICU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护理中采取静脉治疗小组模式,可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值得研究推广。

  • 标签: ICU 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治疗小组模式 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患者护理中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方案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1.1-2023.12接收到的合适的患者60例,根据护理不同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结合患者置管情况和不良事件引发情况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存留时间为(5.51±1.13)天,明显比对照组存留时间短,出血量为(1.02±0.13)毫升,明显比对照组出血量少,置入操作耗时(11.14±1.21)min,明显比对照组耗时短。观察组患者引发不良事件比例为3.33%,明显低于照组的26.67%(p<0.05)。结论:肿瘤患者临床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改善患者治疗状态,降低不良事件的引发概率,增加认可度,可以借鉴。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肿瘤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置管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肿瘤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 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拔管困难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该院2022年06月-2023年08月收治的10例PICC拔管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0)拔管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0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ICC拔管困难的原因主要与导管留置时间过长、血管痉挛和收缩、静脉血栓形成、纤维蛋白鞘形成相关,对此类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减少护理风险。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拔管困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患者的护理中所具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2.01-2023.03病例系统中选出的80例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设置观察组肿瘤患者40例,对照组肿瘤患者40例,前者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者采取一般护理,其他条件保持基本一致。结果:在观察组和对照组肿瘤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肿瘤患者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所取得的护理效果优于一般护理,可见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肿瘤护理 外周静脉置入 静脉导管 临床应用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延续护理模式在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3年03月~2024年03月到本院PICC置管的患者4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P<0.05;研究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延续护理模式运用在PICC置管中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可运用。

  • 标签: 延续护理模式 常规护理模式 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的护理预防策略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100名需要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观察组接受规范操作、导管护理和抗凝治疗相结合的综合干预策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期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主要观察指标为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发生率为6%,对照组为18%。观察组的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观察组为8%,对照组为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0%,对照组为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实施规范操作、导管护理和抗凝治疗相结合的综合干预策略可以显著降低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的发生率。然而,在导管相关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将有助于验证这些发现,并完善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的护理预防策略。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栓塞 护理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导管缺失的产前超声诊断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23.2.-2024.2.收治的25例异常胎儿进行研究,分析超声图像以及妊娠结局,依据Achiron的分类方式,确定超声分型,包括I型脐静永-体静脉分流、Ⅱ型静脉导管-体静脉分流、Ⅲ型门静脉-体静脉分流,结合病史确定妊娠结局。结果:25例胎儿当中包括12例I型;Ⅱ型7例;Ⅲ型6例,分析妊娠结局,25例胎儿当中有6例失访,11例引产,均合并严重的胎儿畸形,剩余活产。结论:产前超声诊断静脉导管缺失的胎儿存在严重畸形,妊娠结局差。

  • 标签: 静脉导管缺失 产前超声诊断 妊娠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留置上无缝隙护理的效果 。方法 以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VLBW患儿为观察对象,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儿分为对照组(基础护理)与观察组(无缝隙护理),观察其成效。结果 在PICC不良事件上,观察组较对照组发生率低(P<0.05);在满意度上,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VLBW患儿PICC导管留置护理上实行无缝隙护理有良好优势,可减少PICC不良事件率,提升其家人满意度。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极低出生体重儿 无缝隙护理
  • 简介:【摘要】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是指静脉留置导管期间及拔除导管后 48 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感染,包括血管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血流感染 。PICC的应用降低了反复穿刺对血管造成的损伤,它不但能保护血管的完整性,同时也减轻了医护的工作压力,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存在静脉感染的风险,老年患者对外界抵御能力降低,致死率极高,因此预防老年危重症患者PICC导管静脉相关感染迫在眉睫,我们采用了PDCA的方法,大大减少了患者静脉炎的发生,从而降低患者投诉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老年危重患者   PICC   静脉导管  相关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总结1例中心静脉导管拔管困难的护理体会。患者因临床静脉通路建立困难而选择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束后出现拔管困难。通过多学科会诊、精心计划与严谨操作,最终安全拔出导管,避免了高额费用与对患者的进一步伤害。本文对中心静脉导管拔管困难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相关问题的处理提供借鉴和建议。

  • 标签: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拔管困难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处置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纳入8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延续性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可有效降低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置管安全,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延续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