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血栓形成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死亡率很高,侥幸不死者也留有程度不同的失语、偏瘫及痴呆等后遗症。有的生活不能自理,心理极端痛苦,并造成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传统内科治疗都有一定疗效,但疗程长,生效慢,且有部分病人效果不佳。外科手术如“颅内动脉吻合术”、“大网膜脑移植术”等虽对部分患者有效,但因技术复杂,设备条件要求高,不易在基层医院推广开展,并难为大部分患者接受。我院于一九九一年二月至一九九六年十月用“颈动脉滴注药物”介入性治疗脑血栓病例36例,基本为内科系统治疗半月至一月以上无是有显效果情况下应用该治疗方法的,结果取得明显的早期疗效。而且大部患者在滴药后30分钟,瘫痪肢体肌力就有一定程度增加。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分析于后。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2010年5月~2012年11月,共19例患者进行CEA,患者术前均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证实颈内动脉狭窄>70%,术中均用转流管及人工血管补片扩大成型。结果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围手术期无脑出血及脑梗死发生,1例CEA术后36h颈部创口处出现大血肿导致呼吸困难行血肿清除后好转,无舌下神经损伤病例。患者都得到随访,术后随访1~25个月,除1例在随访期间因心脏病死亡外,其余病例病情均稳定。结论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转流管 人工血管补片
  • 简介:目的研究吸烟饮酒者的颈动脉病变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连续入组的方法,对2013年5月~2013年10月在包头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吸烟、饮酒患者及年龄、基础病变相匹配的男性患者200例分为两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描记颈动脉内膜、斑块、狭窄及闭塞等病变,比较各组的颈动脉病变的发生率。结果根据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分为吸烟组与吸烟饮酒组,每组入组100例进行比较,吸烟饮酒组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大小及数量与吸烟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狭窄发生率与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与饮酒共存的情况下颈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为进一步研究吸烟与饮酒之间的关联对疾病的影响奠定基础。

  • 标签: 吸烟 饮酒 颈动脉
  • 简介:国际颈动脉支架研究(internationalcarotidstentingstudy,ICSS)是在欧洲组织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旨在对比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与颈动脉支架置人术(carotidstenting,CA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对亚组分析后显示,CAS与CEA比较,术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CAS后有更多的新发脑缺血灶。针对治疗后DWI所发现的新发缺血灶,对两组数目、单个体积及总体积和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纳入CAS组124例和CEA组107例),结果显示,CAS组患者较CEA组术后出现更多的缺血灶(50%比17%),术后出现脑缺血灶总体风险CAS相对CEA的RR值为8.8(95%CI:4.4-17.5,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基线血压偏低、合并糖尿病、既往有脑梗死病史、左侧颈动脉狭窄及CAS术中使用滤网式保护装置,术后出现脑缺血灶的风险更高。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 后脑缺血 亚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的技术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市两家医院2012年1-12月住院患者63例为观察对象,均为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筛选的颈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先行CT平扫再行增强扫描,所有数据应用add/sub软件进行自动减影处理。结果本组63例患者CTA检出I度狭窄36支、Ⅱ度狭窄30支、Ⅲ及Ⅳ度狭窄24支;经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证实I度狭窄42支、Ⅱ度狭窄36支、Ⅲ及Ⅳ度狭窄24支。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能比较准确的判断患者颈动脉狭窄及其程度,有很大的技术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64层螺旋CT 颈动脉狭窄 数字血管造影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5月在我院手术室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配合要点。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颈动脉阻断时间在13~22min,平均(15.28±5.89)min;手术时间60~90min,平均(79.58±11.15)min;术中出血量50~100mL,平均(75.8±12.54)mL。术后有31例患者头晕、手麻症状消失,5例患者头晕、手麻症状明显改善,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护理配合的重点和难点是术前了解患者病情和手术操作步骤,做到心中有数用物准备齐全;术中洗手护士传递器械及时、准确、迅速,同时用肝素盐水反复冲洗颈动脉管腔防止再栓塞;巡回护士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及时合理用药,是保证手术顺利取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围手术期成功护理经验。认为颈动脉体瘤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严重而且多,因此,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和把术后并发病降到最低的关键,特别是有效的Matas试验大大降低了脑卒中的发生。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对鄂伦春民族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了解和评估鄂伦春民族健康状态。方法采用分层随机体检的方法对鄂伦春民族及本地区居住的汉族居民进行检查,A组200例为鄂伦春民族、B组200例为汉族居民,采用年龄分段统计方法。结果A组病例动脉硬化总发生率39%、B组病例动脉硬化总发生率29%,两者动脉硬化发生率的差异性提示鄂伦春民族在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方面还应该进行改进和提高。

  • 标签: 超声 鄂伦春 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对颈动脉内中膜的影响。方法选取随机2011年1月-2012年1月糖尿病患者60例为实验组A,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为实验组B,60例同期体检健康人群60例为对照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有观察对象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IMT)。结果实验组A、实验组B患者中颈动脉内中膜的增厚增加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糖尿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内中膜(IMT)的厚度均增加大于健康人群,且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IMT进一步增厚加重,应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进行综合干预,减少糖尿病患者突发的心血管事件,提高糖尿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颈动脉内中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在动脉穿刺中应用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安全性。为准确快速建立有创血压监测通道提供依据。方法在桡动脉对116例血管条件类似危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动脉穿刺,对照组58例常规消毒后,采用BD安全型留置针桡动脉直接进行穿刺;观察组58例常规消毒后,在桡动脉穿刺点周围局部注射2%的利多卡因1~2ml后采用BD安全型留置针进行动脉穿刺。结果两次穿刺的成功率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感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观察组采用利多卡因局部注射后明显减少患者痛苦,且安全有效,节省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利多卡因 动脉穿刺
  • 简介:摘要总结20例经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的准备,术中的配合及术后的护理等,患者平衡过度,未发生护理并发症,认为科学的护理能促进经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恢复。

  • 标签: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 桡动脉 脑血管病 护理
  • 简介:患者男,77岁,阵发性头晕1个月,确诊左侧颈动脉狭窄2天;既往心房颤动史3年,自行口服华法林(每日2.5mg)。左侧颈动脉区听诊可闻及收缩期杂音。颅脑MRI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梗死、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

  • 标签: 并发症 血肿 支架 颈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30例冠心病患者和150例健康人颈动脉和冠状动脉进行检测,判断二者有无关联。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病变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硬化程度可以间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及病变程度。

  • 标签: 冠状动脉硬化 颈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减少并发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方法对10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其中行冠状动脉造影68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32例,共植入支架36枚。结果10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手部肿胀,麻木,疼痛,无1例发生手部缺血性坏死或其他并发症,于手术后3-5天出院。结论在术前,术中,术后对患者有针对性的观察和预防性护理,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桡动脉穿刺 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