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鸡动脉血管吻合模型的设计建立及对显微外科初学者血管吻合练习的训练效果。方法采用市场购买的50个长约10 cm的新鲜完整鸡,镜下分离皮下组织,充分暴露动脉,同时测量血管长度与口径,剪断动脉后对断端行端-端吻合,共计500支。每100个吻合口记为一组,分A、B、C、D、E共5组,记录单个血管断端吻合所用时间,统计每一组所用时间平均值,通过管腔内注射甲紫溶液检查血管吻合口通畅性。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本组实验中测量左、右侧动脉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动脉长度为(9.57±0.28) cm,右侧动脉长度为(9.61±0.27) cm,t=0.779,P>0.05];左、右侧头端动脉口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头端动脉口径为(1.12±0.08) mm,右侧头端动脉口径为(1.13±0.07) mm,t=0.265,P>0.05];左、右侧尾端动脉口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尾端动脉口径为(0.71±0.08) mm,右侧尾端动脉口径为(0.70±0.06) mm,t=0.063,P>0.05]。A~E组单个吻合用时分别为(14.36±0.60)、(12.57±0.71)、(10.07±0.65)、(8.44±0.52)、(6.27±0.74) 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978,P<0.05);A、B组,B、C组,C、D组,D、E组分别比较(t=6.053、8.209、6.178、7.543,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鸡动脉血管吻合模型血管口径粗大,模型制备简单,容易暴露,血管吻合训练效果显著,是学习血管吻合技术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显微外科 显微血管吻合 模拟训练 颈总动脉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炮钉致颈部开放性损伤伴动脉贯通患者的诊治经验。患者女,34岁,因“颈部外伤4 h余”就诊。术前颈部CT示右侧颈部铁钉刺入并积气,与右侧动脉关系密切。术中探查发现炮钉损伤迷走神经鞘膜,自右侧动脉正中穿过,炮钉穿过损伤右侧前斜角肌,钉尖嵌入C5右侧横突内,探查丛神经未见明显损伤。经多学科联合手术修补颈部损伤及被贯通的动脉。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动脉(LCCA)-左锁骨下动脉(LSA)转流技术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胸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胸主动脉疾病患者83例,其中男76例、女7例,年龄27~82(55.3±12.0)岁。B型主动脉夹层71例,胸主动脉瘤2例,主动脉溃疡5例,主动脉壁间血肿5例。83例患者行一期LCCA-LSA转流术+TEVAR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支架放置数量、术中行LSA弹簧圈栓塞情况;围手术期内观察患者死亡、脑梗死发生情况、再手术率及再手术原因;出院后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的死亡率、脑梗死发生率,复查主动脉CTA观察转流血管通畅情况、弓部分支血管血供情况以及有无支架移位。结果83例患者均成功重建LSA。手术时间1.0~7.0(3.2±1.0)h。术中置入胸主动脉支架1个64例、2个17例、3个2例。4例患者出现LSA根部对比剂渗漏,予弹簧圈栓塞后渗漏消失。围手术期内无患者死亡。2例(2.4%,2/83)患者再次手术治疗,其中1例LCCA部分遮盖、1例主动脉逆撕A型夹层,均予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1例(1.2%,1/83)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脑梗死伴左侧肢体肌力一过性下降,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83例患者术后随访8~46个月,平均25.3个月。随访期间,5例(6.0%,5/83)患者死亡;3例(3.6%,3/83)患者出现脑梗死,保守治疗后好转;主动脉CTA显示,转流血管通畅,弓部分支血管血供良好,无支架移位。结论LCCA-LSA转流技术重建LSA,可以延长胸主动脉病变近端锚定区,是治疗胸主动脉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经腔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血管移植术 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术 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宽动脉瘤破裂使用分期介入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参加研究患者共60名,抽取时间为2020年9月到2022年1月,随机分组,每组30人,即介入组(分期介入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2组治疗方式的最终疗效。结果:两组疗效相比较,介入组手术指标用时更短(P值<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论:研究结果证明分期介入治疗的最终疗效更显著,术后出现不良并发症的几率偏低,适合在该种疾病的治疗上进行推广普及。

  • 标签: 分期 介入手术 宽颈脑动脉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Woven EndoBridge(WEB)治疗宽分叉部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使用WEB治疗的11例颅内宽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54±11)岁(范围:31~66岁)。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5例,基底动脉尖3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3例。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随访情况,采用WEB栓塞动脉瘤闭塞量表(WOS)评估动脉瘤栓塞程度。结果11例患者术中WEB均释放良好,术中WOS A级3例,B级1例,C级7例,无术中急性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未行影像学随访,临床随访至术后3年,恢复良好;10例患者获得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无患者出现术后靶治疗区并发症。2例术中WOS A级、1例WOS B级的患者,术后随访时WOS均为A级;7例术中WOS C级患者中,4例随访时仍为C级,3例为D级。在获得随访的3例D级患者中,1例因动脉瘤复发形态不佳、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破裂出血可能性较大接受二次栓塞治疗,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式,术后即刻效果良好;余2例虽动脉瘤复发,但动脉瘤形态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故继续临床随访,未予以二期手术治疗。11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WEB装置治疗颅内未破裂宽分叉部动脉瘤的手术操作简单,手术前后无需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为颅内宽分叉部动脉瘤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假体和植入物 治疗结果 血管内治疗 Woven EndoBridge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选择正骨推拿结合三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07月接收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LVA、RVA、VBA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A、RVA、VBA水平升高更明显,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用正骨推拿结合三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速度,改善椎动脉血液循环,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正骨推拿 颈三针 椎底动脉型 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开放手术治疗复杂瘤腹主动脉瘤短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行开放手术治疗的21例复杂瘤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为(64.33±12.46)岁。先兆破裂10例。首要结局指标为术后30 d死亡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3年生存率及再干预率。结果21例复杂瘤腹主动脉瘤患者中,短瘤或肾周动脉瘤15例,大瘤颈动脉瘤3例,瘤严重成角9例。动脉瘤直径为(66.54±17.34)mm。3例行肾动脉重建,2例行肾动脉成形。中位住院时间为16(12,19)d,1例死于肺部感染,术后30 d死亡率为4.76%(1/21)。中位随访时间为40(40,67)个月,2例死于心血管事件,术后3年生存率为85.71%(18/21)。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主动脉相关再干预或主动脉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开放手术治疗复杂瘤腹主动脉瘤安全有效,虽然术后短期存在肺部和肾脏并发症风险,远期再干预率低且生存率稳定。

  • 标签: 腹主动脉瘤,复杂瘤颈 开放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颅内未破裂宽微小动脉瘤采取介入栓塞治疗的短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2 年1月期间的 30 例颅内未破裂宽微小动脉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30例患者全部采用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辅助弹簧圈进行血管内的介入栓塞治疗。结果:30例颅内未破裂宽微小动脉瘤患者均采用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辅助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在手术过程中有1例患者的动脉瘤破裂出血,但是使用弹簧圈并进行继续填塞后情况出现好转,并达到完全栓塞。术后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可以发现,完全栓塞患者26例,近全栓塞患者3例,部分栓塞患者1例。30例颅内未破裂宽微小动脉瘤患者经过随访调查发现,术后并未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或者出现脑血栓等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但是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动脉瘤颈部复发扩张趋势。结论:对颅内未破裂宽微小动脉瘤采用介入栓塞治疗,治疗后短期临床效果较为明显,值得在目前临床医学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 介入栓塞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枕后路手术中置入"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对椎动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科在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枕后路手术中置入"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52例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患者资料。男30例,女22例;年龄17~65岁,平均41.2岁;单侧椎动脉高跨26例,双侧高跨3例,C2,3融合致单侧枢椎椎弓根狭窄19例,双侧狭窄4例。术前及术后3 d行X线、CT血管造影(CTA)和MRI检查,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利用CTA在C2,3横突孔处测量椎动脉直径,观察"in-out-in"螺钉对椎动脉形态的影响。术后6个月行X线和CT检查,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9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71.2 min(213~352 min),出血量平均471.5 mL(230~830 mL)。余43例行单纯后路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71.6 min(131~226 min);出血量平均395.9 mL(170~660 mL)。无脊髓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 d复查CTA,椎动脉在C2、C3横突孔层面的直径分别为(2.92±0.55)、(3.04±0.54) mm,与术前[(2.91±0.68)、(3.11±0.50) mm]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在21例次中出现外下方移位。所有患者术后获7~24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见植骨融合,未见内固定物断裂、移位。结论枕后路术中置入"in-out-in"枢椎椎弓根螺钉对椎动脉影响小,临床效果可靠。

  • 标签: 椎动脉 枢椎 骨排列不齐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应用超声引导下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以及对术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CEA治疗的109例患者,男女比66/43,年龄(61.41±6.24)岁。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55例)。对照组术前接受全身麻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超声引导下浅从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恢复情况[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生命体征[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结果数据均导入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术后1 d,观察组QoR-15评分为(103.66±10.16)分,高于对照组(91.86±10.12)分(t=6.074,P<0.001)。麻醉前,两组生命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两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均降低(均P<0.05),在切皮时,观察组HR为(66.86±6.63)次/min、SBP水平为(125.55±9.54)mmHg(1 mmHg=0.133 kPa)、DBP水平为(66.91±9.31)mmHg,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周MMSE评分为(25.66±1.08)分,与对照组(25.76±1.1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2,P=0.64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21.81%(12/55),较对照组18.51%(10/54)略高,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CEA治疗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浅丛神经阻滞效果较高,可降低其术中生命体征的波动幅度,不良反应风险不大,有利于术后恢复,且不会对认知功能造成更大影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肝动脉变异中的诊断效能及影像学特点。方法:30例研究对象全部为我院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接治的疑似肝动脉变异患者,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血管检查(CTA)、数字检验血管造影(DSA)检查,诊断数据、影响资料全部由处理软件处理,完成VR(容积再现)、MIP(最大投影密度)、MPR(多平面重组)等重建,将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同CTA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图像质量。结果:30例患者DAS肝动脉变异检出14例(46.67%),CTA肝动脉变异检出13例(43.33%),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A检查准确率92.86%,两种检验方法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CTA检查敏感度85.71%,特异性93.75%,阳性预测值85.71%,阴性预测值93.75%,DAS、CTA在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等方面检出率对比明显差异(P>0.05);CTA肝动脉变异图像质量优良率高于DSA检查 (P

  • 标签: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 肝总动脉变异 诊断效能 影像学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动脉优先入路次全远端胰腺切除术治疗新辅助化疗后胰体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胰脾外科胰体癌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下次全远端胰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胰体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55(46,67)岁。总结分析患者化疗、术前、术中、术后指标以及随访结果。采用门诊、微信或电话方式随访。结果7例患者中5例交界可切除患者采用AG方案(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2例局部进展期患者采用mFOLFIRINOX方案(奥沙利铂+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化疗。7例患者均采用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并行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手术时间400(350,440)min,术中出血量300(150,400)ml。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B级胰瘘和顽固性腹水各1例。术后住院时间11(10,14)d。7例患者均为R0切除。随访时间9~33个月,5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带瘤生存,1例复发死亡。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下次全远端胰腺切除术治疗新辅助化疗后的胰体癌安全可行,患者可生存获益。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胰腺颈体部癌 新辅助化疗 动脉优先 次全远端胰腺切除术
  • 简介:[摘 要]主要通过运用王水水浴消解及电热板消解这两种不同前处理手段,对两类土壤进行消解处理,在同等测定条件下,对比分析这两种方法运用后土壤样品当中的砷及汞实际含量数据,便于了解这两种方法实际运用优缺点,便于今后更好地落实土壤当中砷及汞具体测定过程前期处理各项工作,同时也为相关人员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 标签: []总汞 总砷 土壤 测定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铜自动在线监测仪是以浴酮灵二磺酸二钠盐为显色剂,试剂、工艺操作简单、试剂低毒、免萃取,抗干扰能力强。通过测试实验表明在0-2mg/L,0-10mg/L范围内,该铜监测仪的示值误差、精密度、零点漂移、量程漂移、直线性、定量下限、离子干扰、水样比对等测试数据良好,可应用于污染源水质自动在线监测。

  • 标签: 浴酮灵 总铜 自动在线监测仪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