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术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于我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行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2组,参照组41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讨组41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着重分析其护理要点。结果 研讨组患者中B级、C级、D级例数均低于参照组,而E级例数高于参照组,P值<0.05,组间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术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功能,可推广。

  • 标签: 下颈椎骨折脱位 前路复位 减压植骨术 护理要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术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于我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行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2组,参照组41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讨组41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着重分析其护理要点。结果 研讨组患者中B级、C级、D级例数均低于参照组,而E级例数高于参照组,P值<0.05,组间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术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功能,可推广。

  • 标签: 下颈椎骨折脱位 前路复位 减压植骨术 护理要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患者共5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2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术期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患者颈椎疼痛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JOA颈椎功能评分、术后颈椎恢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患者颈椎疼痛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JOA颈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颈椎恢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措施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中应用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功能和睡眠质量,缩短康复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病人 围术期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5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MEP消失与危险预警,并且经MRI检查,突出的椎间盘和椎管内赘均清除;同时,手术前后的脊髓面积、前后径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颈椎前路手术 显微镜 脊髓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Ⅰ期前路颈椎复位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AO C型F4亚型单节段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45例下颈椎AO C型F4亚型单节段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23~78岁[(48.5±3.7)岁]。损伤节段:C4/5 11例,C5/6 19例,C6/7 15例。单侧16例,双侧29例。伤后24 h内,全身麻醉下行Ⅰ期前路复位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椎间融合方式:自体髂骨块28例,颈椎椎间融合器17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关节突复位时间及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愈合情况。术前和术后3个月通过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颈椎间隙高度及颈椎局部Cobb角,评估颈椎生理曲度。在CT冠矢状位图像上进行Lenke分级,了解椎间融合率。MRI检查了解椎管内脊髓减压情况,并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术后改善率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9个月[(6.1±3.6)个月]。手术时间为40~75 min[(55.1±8.2)min],术中出血量为40~80 ml[(45.2±5.3)ml],复位时间1.5~3.0 min[(2.1±0.5)min],复位成功率为100%。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大血管及食管损伤等并发症,切口均Ⅰ/甲愈合。术后3个月椎间高度[(4.9±0.8)mm]较术前[(3.3±0.6)mm]提高(P<0.05)。术后3个月颈椎Cobb角[(6.5±2.1)°]较术前[(-4.6±3.6)°]增加(P<0.01)。按Lenke分级,术后3个月椎间融合程度A级41例,B级4例,融合良好。除6例术前ASIA分级A级患者术后无明显改善外,其余患者ASIA分级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3个月JOA评分[(15.0±3.2)分]较术前[(7.4±2.3)分]提高(P<0.05),术后改善率为(73.3±17.6)%。结论Ⅰ期前路颈椎复位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AO C型F4亚型单节段损伤,可早期手术减压,能够使对顶/脱位的小关节突复位,有效改善颈脊髓功能。

  • 标签: 颈椎 关节突关节 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共计脊髓型颈椎病180例患者,研究年限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全部患者被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全部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后发现,研究组邻近节段的前屈后伸、左侧屈曲和右侧屈曲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颈椎邻近节段退变程度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脊髓型颈椎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应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9例自2018年10月~2020年9月进行治疗的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分成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8),对照组患者应用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比较治疗前后两组ASI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ASI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ASI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SIA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创伤性颈髓损伤 脊柱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开放手术与显微镜下颈椎前路减压术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开放手术,而观察组则运用显微镜下颈椎前路减压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术前,两组的JOA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开放手术 颈椎前路减压术 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椎间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2月-2021年7月进行脊髓型椎间病疗效的患者100例,将患者分为ACDF组52例和ADR组48例,ADR组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进行治疗和ACDF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实验结果。结果:将ACDF组和ADR组患者术前术后邻近节段运动变化测定值、患者颈椎相邻节段退变程度进行对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进行治疗和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进行治疗均有效果,但ADR在维持患者颈椎活动与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方面有更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脊髓型椎间病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联合应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钩椎关节部分切除的效果。方法 于我院随机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限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按照盲抽法将其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实施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为观察组实施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钩椎关节部分切除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疼痛评分以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Cobb角相比,数值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的数值水平明显更低(P

  • 标签: 钩椎关节部分切除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方法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时间段接收的颈椎前路手术治疗98例脊髓型颈椎患者为研究目标,按照就诊先后顺序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给予两组患者全部采取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同时参照组展开常规护理,实验组展开围术期护理,分析文章中2组护理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天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术后一天及出院当天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意义P

  • 标签: 颈椎前路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n=50)、乙(n=50)组。甲组行后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治疗,乙组行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治疗,对比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各项手术指标上均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乙组均显著优于甲组(P<0.05);治疗后乙组患者的Cobb角和水平位移情况均显著优于甲组患者(P<0.05)。结论: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和骨折脱位复位情况,从而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3D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治疗的患者80名,对照组(40例)采取后路治疗,观察组(40例)采取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观察患者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应用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打压治疗措施,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将此作为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挑选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52例入院诊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试验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在此次研究里,对照组:给予患者髓芯减压治疗,研究组:给予患者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打压治疗,其试验数据,进行比对与统计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关于Harris评分,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照其数据,能够得出,在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治疗中,选择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打压措施,实行医治,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并有效将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一步改善,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加适合被推广、应用。

  • 标签: 髓芯减压 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 早期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采取髓芯减压+同种异体打压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早期ONFH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多孔钽棒植入治疗,观察组实施髓芯减压+同种异体打压治疗,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股骨头坏死 并发症 髓芯减压 髋关节功能 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应用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打压治疗措施,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将此作为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挑选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52例入院诊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试验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在此次研究里,对照组:给予患者髓芯减压治疗,研究组:给予患者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打压治疗,其试验数据,进行比对与统计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关于Harris评分,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照其数据,能够得出,在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治疗中,选择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打压措施,实行医治,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并有效将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一步改善,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加适合被推广、应用。

  • 标签: 髓芯减压 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 早期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我国颈椎病等颈椎疾患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需要手术治疗的例数也越来越多。颈椎前路手术可以直接将椎间盘及后方赘对脊髓的压迫解除,减压效果彻底、椎体性融合良好,对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的正常维持效果确切,因而目前其已经成为治疗颈椎疾患最常见手术方式。但是另一方面,颈部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加上术中使用内固定器械等因素的影响,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也越来越多。临床上早已公认科学规范的护理对取得理想手术效果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促进其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旨在为临床上颈椎前路手术患者规范护理措施的建立提供依据。

  • 标签: 颈椎前路 手术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中期股骨头坏死保守治疗与髓芯减压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收治的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4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两组,参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髓芯减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以Harris量表评价)及疼痛感受评分(以NRS量表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Harris评分高于治疗前,NR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参照组,NRS评分低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中期股骨头坏死,行保守治疗或髓芯减压手术治疗都有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但髓芯减压手术更有利于提高髋关节功能,且术后疼痛感受更轻,临床疗效更优。

  • 标签: 早中期股骨头坏死 髓芯减压植骨手术 保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