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板在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11月到我院就诊的9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参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和观察组(采用“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随访9-24个月,平均(15.36±2.67)个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81.25%)明显高于参照组(62.50%)(P<0.05)。结论采用锁定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锁定板 &ldquo T&rdquo 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4年6月期间在我院骨外科接受治疗的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性分组,治疗组15例患者应用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进行固定治疗;对照组15例患者应用传统双平面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在头侧椎体前上缘到尾侧椎体前下缘之间的距离、Cobb角恢复、骨折前移复位程度等方面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能够巩固胸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的稳定性,有效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并且可以长期维持矫正的效果。

  • 标签: 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 胸腰椎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使用髌骨针结合缝合铆治疗踝关节中内踝骨折疗效。方法皆采用切开复位以髌骨针结合缝合铆固定;术中检查关节面的光整及骨折的稳定性;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及踝关节功能。结果50例获得随访,全部骨折无位移,愈合良好,无感染;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3-20个月),根据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X线检查综合判定疗效,优良率达99%。结论使用使用髌骨针结合缝合铆疗踝关节中内踝骨折,效果明确,不良反应轻。

  • 标签: 内踝骨折 骨针 缝合铆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损伤控制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按照损伤控制策略对患者进行治疗,随访6个月至2年,观察记录患者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创面感染发生率3.95%(3/76),创面愈合时间平均(20.3±4.5)d,骨折均一期愈合94.74%(72/76),延迟愈合5.26%(4/76);骨折愈合平均(3.5±0.6)个月,优良率为90.79%(69/76)。结论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技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损伤控制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根钛制弹性髓内针(TEN)治疗幼儿(1-)岁股骨骨折的应用疗效.方法分析2011年6月~2014年06月期间我科对收治24例幼儿股骨干骨折,应用单根钛制弹性髓内针(TEN)手术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患儿骨折全部愈合,功能恢复良好,平均住院天数5.3天,骨折愈合时间4~6周,术后3~5个月拔除髓内针,平均6~7周下地完全负重,未发生明显肢体短缩、过度生长、感染、断针等并发症,无内固定失败、不愈合、延迟愈合,膝关节活动正常.结论应用单根钛制弹性髓内针(TEN)固定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幼儿股骨骨折值得推广的方法.关键词单根肽制弹性髓内针;股骨骨折;幼儿中分类R6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18-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抬臀训练对髋部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福建省某三甲医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髋部骨折患者,随机选取108例病例,观察组54例在传统的护理方法外增加抬臀训练,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后,疼痛感受度、躯体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的改善情况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髋部骨折患者增加抬臀训练,可改善术后疼痛,减轻静脉血栓,减少卧床时间,提高康复率。

  • 标签: 髋部 骨折 抬臀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135-0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腰椎横突骨折患者采用数字射线摄影(DR)平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50例腰椎横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用CT扫描以及DR平片检查,对比分析这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结果。结果本组所有患者经过DR平片检查表明,确诊骨折患者21例,横突共36个,17例患者疑似骨折,横突共22个,其余12例患者检查显示阴性。根据CT扫描检查结果表明,所有患者都有骨折,横突骨折主要有98个,其中35个为左侧横突骨折,63个为右侧横突骨折。DR检查漏诊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检查技术缺乏规范性、骨折部位比较隐匿、肠道内容物干扰、阅片不仔细等原因所致。结论腰椎横突骨折患者采用DR平片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可在基层医院大范围推广,但是DR平片检查也常常出现漏诊现象,临床疑似骨折患者应该进一步采用CT检查确诊。

  • 标签: 腰椎横突骨折 DR平片 CT扫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的诊断应用进行一定的探讨。方法笔者收集4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前均常规行X线摄片,再通过多排螺旋CT运用骨算法扫描方法行薄层扫描,将所获得的图像数据传到工作站,然后在工作站再进行多平面及三维重建。结果所有病例螺旋CT重建均清楚地显示了骨折情况,能够清晰的显示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方向、骨碎片大小和移位的距离、关节面塌陷及关节脱位情况等。结论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可以通过多方位、多角度显示踝关节诸骨骨折及关节脱位情况,对临床医师的手术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多排螺旋CT 踝关节骨折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F系统内固定在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接受AF系统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骨折病例36例。结果36例腰椎骨折伤椎前缘高度比、后缘高度比、Cobb’s角、伤椎椎管占位比由术前平均44.29%、79.42%、28.05°、52.39%降至随访后的92.18%、96.26%、6.67°和15.13%,大部分病例神经功能部分或全部恢复。结论AF系统内固定法治疗腰椎骨折复位情况良好,固定牢固,手术简便快捷,是治疗腰椎骨折的有效手段。

  • 标签: AF系统内固定 腰椎骨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Liss钢板在胫骨远端粉碎骨折的应用效果,为临床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术后固定提供借鉴。方法所观察的36例病人,术前提供两种治疗方案供患者自行选择,术式包括微创LISS钢板固定与普通钢板(“L”型钢板“T”型钢板或高尔夫钢板)固定,据患者的要求选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于术后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普通钢板组相比,Liss钢板组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有明显缩短,在术后疼痛情况也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上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与普通钢板组相比,Liss钢板组在血肿、伤口皮肤坏死、骨化性肌炎、骨不连及延迟愈合等方面没有显著改善,但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微创Liss钢板治疗胫腓骨远端粉碎骨折,能够有效保护骨折断端的血供,减少对于周围软组织的破坏,而且为骨折愈合维持一个良好的生物学环境,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良好方法。

  • 标签: Liss钢板 胫骨远端粉碎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的应用。方法筛选1例髋臼骨折患者,先采用3D技术打印患者仿真骨盆模型,并进行钢板螺钉最佳位置设计、螺钉长度测量、螺钉进入途径设计等一系列术前模拟手术,内固定术。结果手术成功完成,康复周期缩短。结论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可使手术更加精准、安全,缩短患者康复周期,从而减少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

  • 标签: 3D打印技术 髋臼骨折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131-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锁定钢板系统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住在我院骨科被确诊为四肢骨折的80例患者(85处四肢骨折)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和锁定加压钢板(LCP)对四肢骨折进行治疗,随访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研究对象的伤口均一期愈合,感染、畸形、移位、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均为发生。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分为85.5分,ROM平均为120°,肩关节Neer平均评分为90.5分,踝关节AOFAS平均评分为90.5分。患侧肢体恢复良好。结论锁定钢板系统治疗四肢骨折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功能恢复情况良好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 标签: 锁定钢板系统 四肢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C型臂透视下微创3枚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14年6月,采用C型臂透视下微创3枚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24—45岁,平均38岁。结果2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41个月。20例均骨折愈合,一例头下型骨折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采用C型臂透视下微创3枚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肯定。

  • 标签: 中青年股骨颈骨折C型臂空心加压螺纹钉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型钢板在手部骨折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8例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4例患者以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以微型钢板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TAFS优良率为95.45%,对照组的TAFS优良率为72.73%,观察组的TAFS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手部骨折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型钢板 手部骨折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