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脊柱骨质疏松骨折综合治疗方法,并探讨其优越性。方法对112例脊柱骨质疏松骨折病人进行积极合理的骨折治疗的同时处理原发病骨质疏松症。结果所有病人随访2~20月,综合治疗总优良率高。结论脊柱骨质疏松骨折综合治疗即除治疗骨折外,同时处理原发病骨质疏松症,有利于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密盖息临床治疗中老年女性患者绝经后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疗效,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8月-2011年3月到我科就诊的骨科患者70例,采用肌肉注射密盖息针剂治疗,前两周每日一次,每次一支;后两周隔天一次,每次一支;一月后连续三周每周注射一次,每次一支。同时服用维生素与补钙药物,患者疼痛症状不明显后进行适当的腰背的锻炼,两月后用SONOST-2000超声骨密度测试仪再次测出患者双侧股骨颈骨密度,做前后比较。结果治疗后重度骨质疏松患者比例减少了35.71%,转为中度或者骨量减少一级,相应的导致中度骨质疏松患者降低了36.00%,而骨量减少的人数由6人,增加到29人,增幅达383.33%。增长的部分多来自中度骨质疏松患者,少部分来自生度骨质疏松患者。从患者对疗效的评价来看28.57%的患者认为非常见效,45.71%的患者认为见效,18.57%的患者认为效果一般,只有7.14%认为疗效不佳。结论密盖息用来治疗中老年女性在绝经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相应增加骨密度、治愈骨折,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密盖息 绝经后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水泥微创注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0例(33个椎体),平均年龄76.5岁。C型臂透视下经皮穿刺在病椎单侧注入骨水泥,进行临床和影响学评价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4-25个月随访,平均12.4个月。30例患者术后局部疼痛及临床症状得改善,并于术后次日下床活动。术后X线检查显示椎内骨水泥分布均匀,未有外漏。结论骨水泥微创注射可有效安全的缓解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等的优点。

  • 标签: 老年性骨质疏松 骨水泥 微创 脊柱骨折
  • 简介:骨质疏松是一类以骨组织量进行性减少,骨结构异常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老年人多见;骨质疏松导致老年人骨质变薄,股脆性增高,在较小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折[1];脊柱压缩性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2],常导致患者脊柱后凸畸形,引起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 标签: 脊柱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性 椎体后凸成形 骨质疏松患者 脊柱压缩性骨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段骨折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具体病况选取不同治疗方法。结论经皮椎体成型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PKP)通过短期临床观察疗效满意,90%以上患者明显缓解疼痛,术后2~48小时即可下地活动。从而减少患者长期卧床引起各项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社会及家庭负担。

  • 标签: 骨质疏松 胸腰段骨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老年髋部骨质疏松骨折综合治疗方法,并探讨其优越性。方法对60例老年髋部骨质疏松骨折病人进行回顾,设立常规骨科治疗组与综合治疗组,比较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病人随访2~20个月,综合治疗组比常规骨科治疗组疗效总优良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质疏松骨折综合治疗即除治疗骨折外,同时处理原发病骨质疏松症,有利于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 标签: 老年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 综合治疗
  • 简介:随着太仓地区的老龄化进程,骨质疏松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病,易引起反复脆性骨折.现对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脆性骨折患者的数量及住院费用进行纵向对比分析,从而对骨质疏松骨折的数量及诊疗费用的变化趋势有总体性了解.统计2009~2010年手术治疗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数据及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医院骨质疏松骨折治疗例数总体呈上升,尤其是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数量呈明显升高趋势,提示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病例增加、治疗费用上升.

  • 标签: 骨质疏松 脆性骨折 经济成本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骨质疏松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研究我院2009--2011收治的100例老年人髋部骨折骨质疏松患者,通过外科治疗后分析临床效果。结果随访80例患者,时间为12--15个月,对于髋关节的评分标准为42例优,25例良,6例好,4例可,3差,优良率为83.8%。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骨质疏松应用外科治疗并予以预防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 标签: 髋部骨折 骨质疏松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及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骨科收治入院或门诊就诊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26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再骨折组)、对照组(骨折组),评价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D-T、CCI、骨折好发部位、骨折至再骨折的时间间隔、再骨折的发生率、平卧位到站立位转换时间等。结果对照组再骨折的发生率为4.52%,两次骨折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1±0.7)年,平均年龄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BMD-T、CC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女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协调技能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运动协调技能低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可能性较大。多因素风险分析表明,年龄因素及既往有椎体骨折史为再次骨折主要的风险因素。结论两次骨折之间,患者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功能康复等治疗,减少跌倒等的发生,降低再次骨折的发生率。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风险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12年5月,应用MIPO技术,采用肩外侧横小切口经三角肌入路,关节囊外手法将骨折复位后,将LPHP从切口内插入固定技术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86例(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4例,三部分骨折36例,四部分骨折26例)。年龄56—89岁,平均69岁。术后应用Neer评分系统对肩关节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术后8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月(平均30.7月),无再次移位、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螺钉进入关节间隙、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3周(10—16周),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优良62例,可18例,差为6例,优良率72.1%。结论应用MIPPO技术植入LPHP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患者,具有固定稳定、操作简单及血运破坏少等优点,疗效满意。

  • 标签: MIPO技术 老年人 骨质疏松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患者年龄多在60岁以上,其发生多与骨量丢失和骨强度降低有关,正确护理骨质疏松并髋部骨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报告老年(大于65岁)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整体护理过程中的体会,认为术前心理护理、正确训练指导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早期辅助运动、减少各种潜在诱发因素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方面。

  • 标签: 老年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1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22例。年龄为63-82岁,平均年龄(69.7±8.3)岁。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6例,对照组15例。使用XT-2000B骨质疏松治疗仪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未给予对照组患者任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平均缓解总有效率已超过了90%,部分患者的疼痛症状在接受治疗后完全消失。此外,治疗促进了患者骨密度的提高,有效率超过75%,骨密度值平均提高接近4%。且经治疗仪治疗,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中使用骨质疏松治疗仪(立体脉冲电磁场阶梯式自动循环扫描)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另由于该疗法没有创伤、没有并发症,受到了患者青睐。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低频脉冲电磁场
  • 简介:【概述】骨质疏松症f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原发性OP分I型原发性OP(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和Ⅱ型原发性OP(老年性OP);

  • 标签: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代谢性骨病 原发性 微结构 骨组织 OP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bodycompressionfracture,OVCF)术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防护措施。方法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施行PVP、PKP治疗OVCF患者40例,对术中易出现的危险因素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术中、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手术安全。结论加强PVP、PKP术中护理管理能有效保证患者手术安全和手术过程顺利进行。

  • 标签: 椎体成形术(PVP) 后凸成形术(PKP)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遵医行的影响。方法将骨质疏松骨折病人91例,按出院序号随机分为试验组46例,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常规治疗、护理相同。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常规电话随访1次。试验组患者出院后每周电话随访1次。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2个月遵医行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2个月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出院后每周电话一次能提高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提高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电话随访 骨质疏松症 骨折 遵医行为
  • 简介:目的观察金天格胶囊(JTG)对于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骨科门诊X线诊断脊椎骨折10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纳入标准为X线平片和双能X线(DEXA)检测。治疗组:服用金天格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连服3月。对照组:单服钙尔奇D每日1次,每次1粒,连服3月。用药前后测量双能X线(DEXA)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定和生化检测。碱性磷酸酶(ALP)用生化法检查,Beckman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采用酶法测定。治疗结果进行痊愈,显效,有效,无效评价,统计学方法采用Ridit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比较,金天格胶囊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5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金天格胶囊可以逐渐使骨质疏松骨折所致疼痛改善并消失,骨痂形成加快,并有显著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疗效。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人造虎骨 金天格胶囊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腕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估。方法采用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粉碎骨折45例,对其进行6~12个月随访,通过评分及主观满意度评估临床疗效。结果45例骨折均获得愈合,采用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评估腕关节功能,术后3月优良率达88.8%,术后12月优良率达91.1%。结论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有复位良好、固定牢靠、腕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疗效确切。

  • 标签: 外固定支架 桡骨远端骨折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行专科常规护理,使患者能尽快下地活动,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7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行PVP术后,行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70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术后第二天患者均可随意下地活动。结论PV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能使骨折椎体达到即刻稳固、缓解或消除疼痛的目的;患者术后可以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微创技术,护理时应重视并发症的观察。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护理 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