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det-richfibrin,PRF)联合异种(BIO-OSS)与异种(BIO-OSS)单独使用,对修复犬牙槽即刻种植种植体周间隙的效果。方法选12只健康杂种犬,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全麻下拔除狗的左右第一前磨牙,彻底骚刮拔牙窝,在拔牙窝近中处即刻植入种植体,在种植体远中面制作一个宽3mm,深4mm的缺损间隙,随机选择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填充BIO-OSS与PRF混合物,对照组填充BIO-OSS,分别于4、8、12周处死动物各4只,获取完整标本,行X线片灰度值检测,进行骨密度分析;行组织学染色检测,测量新生面积。结果术后4、8、12周实验组灰度值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新生面积实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与BIO-OSS联合,有促进即刻种植体周间隙修复的作用。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骨间隙 即刻种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MR、CT和X线检查显示距跟间韧带(ITCL)及其所在间隙的可行性及可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0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行足部MRI检查且足踝部无创伤史的41例患者(82侧足)的影像资料,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平均43(27~70)岁,身高平均167(152~185)cm;另选取30名志愿者行足部CT和X线检查,男女各15名,年龄平均23(21~24)岁,身高平均170(142~187)cm。分别行MR和CT扫描,行矢状面和斜冠状面重建,在重建图像上测量ITCL及其间隙的长度。行足侧位X线摄像,设定球管向肢体近端偏转为尾侧投照,向肢体远端偏转为头侧投照,依次自尾侧15°、10°、5°,中立位,头侧5°、10°、15°进行投照。选出清晰显示ITCL间隙及其跟侧和距侧界线的最佳图像,测量ITCL间隙长度,并与MRI和CT矢状位图像上对应的长度比较。结果在MRI或CT矢状面和斜冠状面上,ITCL长度或其间隙长度在同性别左、右侧间无明显差异,同侧别男性大于女性;同性别矢状面上长度小于斜冠状面上长度。在MRI矢状面图像上ITCL平均长度男性为13.1mm,女性为12.2mm;斜冠状面图像上ITCL平均长度男性为14.7mm,女性为13.7mm。在CT矢状面图像上ITCL间隙平均长度男性为13.1mm,女性为12.3mm;斜冠状面图像上ITCL间隙平均长度男性为14.7mm,女性为13.8mm。不同投照角度X线片中,头侧10°片显示跗骨窦及ITCL间隙清晰,ITCL间隙平均长度男性为13.1mm,女性为12.4mm。结论头侧10°投照足侧位X线是显示ITCL间隙的最佳位置,ITCL间隙长度与CT和MRI矢状面图像上对应长度具有可比性。

  • 标签: 韧带 距骨 跟骨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草药刺激兔不连间隙痂形成的机制。方法选用标准实验新西兰大白兔66只,无菌条件下制作兔桡骨不连模型,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为体外冲击波联合接骨仙桃草治疗组;B组为单纯接骨仙桃草治疗组;C组为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组;D组为完全对照组,于治疗前后观察和比较各组痂生成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冲击波及治疗前后各时间段不连区痂生成量A组及C组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对照组各时间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C组第2、4、6、8周比较有差异(P<0.05);B组与对照组各时间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桃草可以在体外冲击波治疗不连后的早期就能起到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为非手术治疗不连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协同方法。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仙桃草 骨不连 骨痂形成
  • 简介:目的评估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并内固定治疗原发性胸腰椎间隙感染的外科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收治的18例原发性胸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所有患者均无椎间盘手术病史及脊柱封闭或穿刺史,纳入诊断均靠术中术后病理确诊。术中病灶清除后植内固定,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腰背部疼痛等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恢复及ESR、CRP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体温正常。ESR及CRP明显下降。18例中仅有3例术后脓液细菌培养结果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其余均为无菌生长。所有病例术后标本病理结果均提示炎性改变,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未见结核性改变。随访6~48个月,平均28个月,感染均无复发,影像学检查提示:椎体序列良好,植骨节段均已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经后路椎间病灶清除,椎间植+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原发腰椎间隙感染能直接较彻底的清除病灶,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椎间融合率高。具有迅速解除症状,缩短疗程,手术安全可靠。

  • 标签: 椎间隙感染 腰椎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融合术的手术中护理配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1月到2016年11月收治的21例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融合术治疗的患者,对这21例患者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21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在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25.5±102.6)毫升,无脑脊液漏发生,无错误定位发生,无感染发生,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在Ⅰ期愈合,经随访6个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进行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融合术患者在手术中的良好的护理配合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可显著缩短手术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手术中舒适程度。

  • 标签: 经颈椎前路减压 椎间隙植骨融合术 术中护理配合
  • 简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被誉为新一代血小板浓缩制品,最早由法国科学家Choukroun等[1]于2001年报道。PRF制备简单,不需添加任何人工制剂,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及伦理道德的争议。此外,其具有良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即刻种植 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测量截联合间隙平衡截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采用测量截联合间隙平衡截技术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内翻伴屈曲挛缩畸形骨关节炎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4例,女37例;年龄(66.80±8.2)岁(范围60~78岁)。均采用膝前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假体为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术中使用测量截技术进行定位截,应用间隙平衡技术验证屈伸间隙。记录截厚度,影像学测量下肢力线、关节线距离、胫股关节角、股骨假体旋转角及股骨后髁偏心距;临床评估包括膝关节功能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膝关节活动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手术时间为(54±12)min,术后引流量为(140±26)ml。术前血红蛋白与术后第5天的差值为(22±8.5)g/L。胫骨近端外侧截量为(10.2±1.5)mm,股骨远端外侧截量为(9.1±1.5)mm,股骨后外髁截量为(8.6±1.5)mm,股骨后内髁截量为(9.2±1.2)mm,明显高于股骨后外髁截量(t=2.44,P=0.006)。术中测量间隙平衡技术截线(B线)与测量截钉孔连线(A线)的夹角为1.15°±0.47°(范围1.02°~2.00°),外旋占27.8%,内旋占72.2%。术前膝关节线距离为(40.55±4.32)mm,术后第3天膝假体关节线距离为(40.99±3.8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5,P=0.256)。术后下肢力线与小腿解剖轴线夹角偏差均<±3°,其中72.1%的患者为内翻。术后第3天伸膝位和屈膝90°位内、外翻应力X线片示内、外侧股胫关节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膝关节CT示股骨假体旋转角≤±2°,其中65.6%的患者为内旋。术前股骨后髁偏心距为(31.87±4.01)mm,术后为(31.55±3.1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P=0.505)。术后KSS评分、患者满意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3个月KSS评分(89.2±9.4)分、患者满意度评分(7.2±2.6)分,高于术后1个月(78.0±3.5)分、(5.2±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97,P=0.026;t=1.753,P=0.038);术后6个月以后KSS膝关节评分>90分。术后1个月时膝关节ROM为94.7°±10.6°,与术前91.9°±12.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6,P=0.245);术后3个月为105.8°±14.7°,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4,P=0.041)。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KSS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膝关节ROM与术后3个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测量截联合间隙平衡截技术治疗膝内翻伴屈曲挛缩畸形,既能通过较少的软组织松解恢复下肢力线,又能通过等量截获得屈伸间隙平衡,术后早期有更好的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但易致股骨假体内旋。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截骨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融合术的手术中护理配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1月到2016年11月收治的21例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融合术治疗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这21例患者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21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在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25.5±102.6)毫升,无脑脊液漏发生,无错误定位发生,无感染发生,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在Ⅰ期愈合,经随访6个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进行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融合术患者在手术中的良好的护理配合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可显著缩短手术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手术中舒适程度。

  • 标签: 经颈椎前路减压 椎间隙植骨融合术 术中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中护理配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20例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融合术的患者,对入选患者术中配合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为(103.5±14.2)min,平均出血量为(405.6±35.6)mL,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为I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护理配合得当,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预防术中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结局。

  • 标签: 术中护理配合 手术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融合术的手术中护理配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21年11月到2022年11月收治的21例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融合术治疗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这21例患者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21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在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25.5±102.6)毫升,无脑脊液漏发生,无错误定位发生,无感染发生,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在Ⅰ期愈合,经随访6个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进行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融合术患者在手术中的良好的护理配合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可显著缩短手术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手术中舒适程度。

  • 标签: 经颈椎前路减压 椎间隙植骨融合术 术中护理配合
  • 简介:医生将正畸间隙关闭作为一种恢复丧失的龈乳头的方法。我们进行了一次前瞻性分析来对正畸间隙关闭后龈乳头及牙槽嵴顶的水平进行评估。间隙关闭后龈乳头及牙槽嵴顶的水平得以提高。然而.牙根间距并不会影响龈乳头高度及龈乳头评分。有意思的是,牙齿的外形对龈乳头评分具有显著影响。结论:正畸间隙关闭可以显著提高龈乳头及牙槽嵴顶高度.提升美学效果。

  • 标签: 后龈乳头 间隙关闭 牙槽骨 前牙 牙槽嵴顶 前瞻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发育不良性后凸畸形患者应用椎间隙打压植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40例脊柱发育不良性后凸畸形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行椎间融合器联合矫形棒术治疗,观察组行椎间隙打压植联合矫形棒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脊柱后凸Cobb角度、植融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ODI功能障碍指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ODI指数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12个月脊柱后凸Cobb角、OD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植融合时间相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发育不良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应用椎间隙打压植联合矫形棒术治疗能有效纠正脊柱后凸畸形并消除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植融合,提高椎间隙稳定性,该术式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椎间隙打压植骨 脊柱发育不良性后凸畸形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世间万事万物,都有间隙之美。城市的楼座与楼座、楼群与楼群间,必须要有适当的间隙,错落开,才美观别致。家庭装饰,有审美情趣的人绝不会让它臃肿繁杂,占尽空间,而会使它简约典雅,别有洞天。国画高手着墨时要有一大片"留白",画成后或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或给人留下无限想

  • 标签:
  • 简介:退行性腰椎滑脱是中老年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有关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外科治疗有多种方法,经后路行腰椎间融合(PLIF)或经后路单侧关节突入路行腰椎间融合(TLIF)是目前临床同于腰椎滑脱症治疗最常采用的术式,腰椎退行性滑脱实施器械内固定融合,已成为当今治疗腰椎不稳症的共识。我们以该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2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腰椎退行性滑脱 椎间隙植骨融合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一例颌骨髓炎伴咽旁间隙感染患者高热寒战时的护理干预,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一例颌骨髓炎伴咽旁间隙感染患者高热寒颤时护理经验。结果 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寒战高热症状消失。结论 治疗过程中做好病情的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颌骨骨髓炎 咽旁间隙感染 寒战高热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