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超声引导下行筋膜阻滞麻醉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9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收治的 90例接受半髋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展开研究;以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各 45例的参考组和研究组。研究组患者椎管麻醉前,接受超声引导下行筋膜阻滞;参考组患者椎管麻醉前,以镇痛药物静脉输注。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麻醉、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时候 HR、 MAP以及 VAS评分,等均无显著差异, P>0.05;但在麻醉中,以及麻醉后 6h,两组患者的 HR、 MAP以及 VA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且研究组患者的数据表现更加优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且两组患者均为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为半髋置换手术患者实施麻醉的过程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行筋膜阻滞麻醉,对于更好的维护患者生命体征,平衡血流动力学,缓解患者的疼痛都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应予以大范围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髂筋膜阻滞麻醉 半髋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行筋膜阻滞麻醉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筛选我院接收的下肢手术患者200例,将入选的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组别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有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手术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方案;观察组则采取超声引导下行筋膜阻滞麻醉方案,对比分析两组取得的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最终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麻醉过程中及麻醉后的心率、血压以各指标数据结果均占据优势,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临床手术中采取超声引导下行筋膜阻滞麻醉方案,可进一步提高手术麻醉效果、手术安全性以及预后效果。

  • 标签: 超声引导 髂筋膜阻滞麻醉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行筋膜阻滞麻醉临床的效果。方法:抽取4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参考组及实验组,其中参考组行外周静脉镇痛,实验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行筋膜阻滞麻醉,每组23例。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HR、MAP对比,实验组显低(P<0.05)。 疼痛评分对比,实验组显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筋膜阻滞麻醉能够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效减轻其疼痛感。

  • 标签: 超声引导 髂筋膜阻滞麻醉 临床效果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超声引导下行筋膜阻滞麻醉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半髋置换手术的70例患者展开临床研究;以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各35例的参考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椎管麻醉,参考组麻醉前只注射少量镇静镇痛药物,而研究组患者麻醉前实施超声引导下行筋膜阻滞。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的HR、MAP、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然而麻醉中和术后6h研究组的HR、MAP以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考组患者,P

  • 标签: 超导引导 髂筋膜阻滞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依靠局部麻醉药在筋膜间隙内扩散到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从而实现其支配区域的镇痛。超声引导下FICB在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股骨近端骨折及髌骨骨折等手术中应用广泛。为了明确筋膜间隙的解剖、注射局部麻醉药后药液的扩散方式与范围,以及临床效果,文章对FICB解剖和药液扩散程度、技术改良和临床效果进行了综述。腹股沟韧带上FICB相比较经典FICB和股神经阻滞,扩散范围更广、效果更佳。未来尚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入路FICB后药液弥散至椎旁间隙规律。

  • 标签: 髂筋膜间隙阻滞 局部麻醉药 神经阻滞麻醉 闭孔神经 镇痛 超声引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基于超声引导下行筋膜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中2020年6月间在我院行半髋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成各32例的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接受椎管麻醉前少量麻醉药物静脉推注后实施椎管内麻醉,后者则接受椎管麻醉前20分钟行超声引导下筋膜阻滞,后行椎管麻醉,并对比这两组不同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两组的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结果实验组麻醉中以及术后6小时的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均较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超声 髂筋膜阻滞麻醉 髋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筋膜神经阻滞对老年女性股骨近端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58例老年女性股骨近端骨折作为主要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引导筋膜阻滞复合喉罩麻醉在粗隆间手术的应用。方法择期下行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选择喉罩静脉全麻醉后行超声引导筋膜间隙阻滞麻醉,B组行气管插管静脉全麻。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和气管导管前(T1)、插入喉罩和气管导管后即刻(T2)、拔出喉罩和气管导管前(T3)、拔出喉罩和气管导管后即刻(T4)、SBP、DBP、HR。记录清醒时间、麻醉药用量、麻醉不良反应及患者术后1h、6h、VAS评分。结果A组患者T2、T4时SBP、DBP、HR显著低于B组(P<0.05),B组T2时比T1时SBP、DBP、HR显著高于T1时(P<0.05),B组T4时比T3时SBP、DBP、HR显著高于T3时(P<0.05),(见表1)。A组清醒时间,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术后VAS评分及麻醉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B组(P<0.05),(见表2,3)。结论超声引导筋膜阻滞复合喉罩麻醉用于粗隆间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用药少,减少全麻不良反应利于术后镇痛和恢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筋膜间隙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股骨近端相关骨折患者50例,ASAⅡ~Ⅲ级,年龄75~96岁,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筋膜间隙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B组采用常规硬膜外麻醉,记录两组的硬外麻醉麻醉药用量,以及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术后并发症以及镇痛效果。结果A组硬膜外麻醉所需麻醉药用量为(6.5±1.5)ml,明显少于B组的(10.5±2.5)ml(P<0.05)。A组的血流动力学比B组更稳定(P<0.05),术后镇痛也优于B组(P<0.05)。结论筋膜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能明显减少硬膜外麻醉的麻药用量,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对高龄患者,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髂筋膜 超声引导 硬膜外麻醉 高龄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估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6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全麻后无继续操作)与观察组(32例,全麻后辅助筋膜间隙阻滞操作),对两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应用及术后恢复情况观察比较。结果 于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上,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而言药量使用更少(P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髂筋膜间隙阻滞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超声引导下筋膜间隙阻滞之中使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麻醉配合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0月--2022年12月,选取在这个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两组患者采取椎管内麻醉,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心理状态方面,和参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心理改善程度更高,P<0.05;FICB前准备时间、FICB操作时间方面,研究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研究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筋膜间隙阻滞之中使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麻醉配合,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手术准备时间明显减少,FICB操作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比较少,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超声引导 髂筋膜间隙阻滞 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
  • 简介:摘要超声因具有可视性、可重复性、以及无创等特点,为临床麻醉提供了安全快捷的技术保障以及精确的数据,对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保证与提升具有较大促进作用。超声引导下的筋膜间隙阻滞在下肢手术中应用广泛,本文就筋膜间隙解剖结构及其超声影像定位、操作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殊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以及术后镇痛等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做如下综述。

  • 标签: 超声 髂筋膜间隙阻滞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方法 本次研究对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 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 201 9 年 5 月 -20 20 年 8 月选取 62 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 入院顺序分为两组 (各 31 例),其中 31 例 实施全身麻醉, 作为对照组, 31 例 实施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全身麻醉, 作为观察 组,使用 SPSS15.0 比较两组 治疗效果 。 结果 观察组摆体位( T 1 )、切皮后 5min ( T 2 )、扩髓腔( T 3 )、拔管( T 4 )时刻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术后 6 小时、 12 小时、 24 小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 结论 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实施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缓解术后疼痛程度。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患者 髂筋膜间隙阻滞 全身麻醉 心率 平均动脉压 疼痛 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筋膜间隙阻滞(FICB)联合单侧腰麻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麻醉的优化效应。方法择期拟行髋部骨折手术患者57例,年龄65~85岁,BMI 18.5~30.0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侧腰麻组(SA组,n=28)和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单侧腰麻组(FICB组,n=29)。SA组患者入室后行单侧腰麻,FICB组患者入室后实施超声引导下筋膜间隙阻滞,然后再行单侧腰麻。2组患者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至术后48 h,维持VAS评分<4分;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补救镇痛。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分)于术前1 d、术后1和3 d时评估患者睡眠功能,PSQI总分≥7分为术后睡眠障碍(POSD),记录POSD的发生情况、术后补救镇痛次数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及Barthel日常生活量表评价患者术后3 d恢复情况。于麻醉前、切皮前、术后30 min和术后24 h时测定血糖水平。于术前和术后24 h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皮质醇和褪黑素浓度。结果与SA组比较,FICB组患者POSD发生率、术后按压镇痛泵次数、补救镇痛次数、术后谵妄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术前血糖浓度和术后24 h时血浆皮质醇浓度降低,术后24 h时血浆褪黑素浓度升高(P<0.05)。2组患者术后3 d时Harris评分和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单侧腰麻可作为有助于缓解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改善术后睡眠,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麻醉优化策略。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老年人 神经传导阻滞 蛛网膜下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的需要,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40例观察组患者全麻后不作处理,对40例观察组患者全麻后行患侧筋膜间隙阻滞,并对2组的完全清醒时间、术中全麻用药量及拔管时间、完全清醒躁动评分等进行记录和对比分析。结果经我院后续统计分析得出,在2组术中麻醉的用药量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更少(P<0.05),此外在2组的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评分等对比方面,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手术治疗期间,应用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有着较好的麻醉效果,且麻醉用药量更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操作简便,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应当推荐使用。

  • 标签: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髂筋膜间隙 阻滞 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腹股沟上筋膜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20例,按照手术的不同方式随机分为AAA组和BBB组,每组60例,AAA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联合全身麻醉,BBB组采用腹股沟上筋膜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阻滞的操作时间和起效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BBB组患者在神经阻滞过程中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AAA组,P<0.05; BBB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5.00%)明显低于AAA组(13.33%),P<0.05。结论 对老年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腹股沟上筋膜阻滞麻醉可缩短操作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髋关节 髂筋膜阻滞 全身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腹股沟韧带上筋膜阻滞麻醉,做好效果比较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60例,常规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腹股沟上筋膜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做好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和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操作时间、股神经起效时间以及股外侧皮神经起效时间相比较常规组较好(p<0.05)。通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12h、术后24h、术后48h明显优于常规组,观察组效果较好(p<0.05)。结论: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腹股沟韧带上筋膜阻滞麻醉,效果较好,止痛效果良好。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麻醉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