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是脊柱-骨盆矢状面平稳的关键解剖学参数,即骶骨(S1)终板中点和股骨头中心的连线与骶骨终板中点垂线之间的夹角,反映骨盆的代偿能力。该角度不随年龄、性别、体位变化而改变,但与种族密切相关。不同的方法测量会影响PI的测量结果。在站立位腰骶侧位X线片上进行测量是经典的测量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之后改进的在三维CT片及骨骼标本上的测量方法均以此为基准,可减少X线片测量上的误差。早期研究多聚焦于PI与脊柱相关疾病的关系。与正常人相比,低PI容易引起椎间盘退变甚至突出、高PI可导致腰椎滑脱。因此,通过测量PI可以预测椎间盘退变、腰椎滑脱进展的风险,为脊柱矢状面矫形重建提供重要参考。PI在髋关节疾病中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其数值大小对某些髋关节病的发展具有预测作用、对疾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检索文献,对PI与髋关节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髋臼撞击征及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髋关节关节炎与骨盆投射角的关系尚不明确,髋关节发育不良的CroweⅠ型患者的PI较高,股骨髋臼撞击征患者的PI低于一般人群,而较高的PI可能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塌陷有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数字化技术与骨科学的结合,使个性化、精准化、微创化成为骨科手术的发展方向,借助有限元分析、3D打印、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等新技术,可使患儿在髋关节疾病诊治过程中获益更大。本文将系统介绍近年来国内外数字化技术在儿童髋关节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髋关节 数字化技术 有限元分析 3D打印 手术导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MRI检查中髋关节外偶然发现(IEHFs)的发现率及漏诊率,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1 734例接受髋关节MRI检查的患者资料,采用结构化读片的方法,并参考修订后的CT结肠成像报告数据系统(C-RADS)将IEHFs分为4类:E1为解剖变异;E2无临床意义;E3临床意义不大;E4有重要临床意义。分析IEHFs的类型和分布,并将结构化读片的结果与初始的MRI报告结果对比,计算漏诊率。结果1 734例患者中,1 064例患者共发现1 651处IEHFs,其中E2类1 080处(65.4%,1 080/1 651),以宫颈腺囊肿最多,占26.0%(281/1 080);E3类354处(21.4%,354/1 651),以前列腺增生最多(47.2%,167/354);E4类217处(13.1%,217/1 651),以腹股沟区肿大淋巴结最多(30.9%,67/217)。男性患者中E2类、E3类IEHFs所占比例较大,而女性患者E2类所占比例最大,男女患者间IEHFs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94.080,P<0.001)。年龄60岁以下患者IEHFs以E2为主,而60岁以上患者则以E3为主,不同年龄组间IEHFs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06.702,P<0.001)。IEHFs总的漏诊率为85.2%(1 406/1 651),其中E2类漏诊率最高(91.1%,984/1 080),E4类的漏诊率最低(63.1%,137/217)。结论在接受髋关节MRI的患者中,IEHFs普遍存在。使用结构化读片方法可以提高IEHFs的发现率,建议采用修订后的C-RADS对IEHFs进行分级报告,以降低漏诊率。

  • 标签: 偶然发现 髋关节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髋关节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术后半年疼痛发生率,比较疼痛组和未疼痛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理类型、手术入路方式、术后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假体类型及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因素。结果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发生率为36.79%(39/106)。疼痛组和非疼痛组年龄、假体类型、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术后CRP水平、术后WB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体质指数、病理分型、手术入路方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使用非骨水泥型假肢、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2 d、术后WBC>10×109/L、术后CRP>10 mg/L是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年龄>65岁、使用非骨水泥型假肢、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2 d、术后WBC>10×109/L、术后CRP>10 mg/L是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疼痛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前后联合入路(Gibson后外侧入路+改良Hardinge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融合或强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长征医院治疗的37例因髋关节融合或强直而行THA的患者资料,男28例、女9例;年龄(47.9±12.0)岁(范围26~72岁);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23例、陈旧性化脓性关节炎致髋关节融合9例、髋臼或股骨颈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致髋关节融合5例。手术采用前后联合入路THA。评估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并发症等,术后行髋关节X线片评估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和股骨柄假体固定情况、假体周围骨溶解和异位骨化情况。结果37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47.6±16.8)min(范围129~190 min),术中失血量为(850.0±10.8)ml(范围600~1 200 ml),输血率为59%(22/37),输血量为(420±45.0)ml(范围0~800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2±0.9)年(范围1.2~7.2年)。髋臼杯外展角为43.7°±5.4°(范围31°~55°)、前倾角为20.9°±6.7°(范围10°~35°)。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7.1±9.9)分(范围40~5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3.4±12.4)分(范围75~90分)。髋关节术前各个方向活动度均为0°,术后屈曲95.5°±12.2°(范围80°~110°)、后伸10.5°±3.4°(范围-10°~25°)、外展38.0°±8.2°(范围10°~50°)。术后2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2例出现大腿前部或前外侧感觉异常或刺痛感,均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无一例出现手术区域深部感染和髋关节脱位。2例髋臼杯位置不良、1例股骨柄在内翻位,但假体均稳定,未行处理。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所有患者的髋臼杯及股骨柄均存在骨长入现象,1例出现异位骨化(Brooker 1级),未发现骨溶解和内衬磨损现象。结论使用前后联合入路THA治疗髋关节融合或强直,术中手术视野暴露充分,可充分松解软组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髋关节 关节强直 关节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髋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髋关节骨折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骨水泥假体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行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髋关节活动度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30%(42/46),对照组为71.74%(33/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5,P=0.016)。两组术前髋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髋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3/46),对照组为21.74%(10/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0,P=0.036)。结论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髋关节骨折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术后髋关节活动度,且并发症较少。

  • 标签: 骨质疏松 髋关节骨折 生物型假体 髋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对强直性脊柱炎(AS)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其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84例行生物型THR术治疗的AS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患者均符合AS的纽约诊断标准,伴有难以耐受的髋关节病变,符合手术指征,初次接受THR治疗。排除标准:过敏体质或对植入物排斥患者,股骨严重畸形,伴有严重心、肝、肺、肾及内分泌等内科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病历资料不全。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等用于评估患者预后情况。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分析血沉异常、风湿病家族史、发病年龄及病程等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果84例患者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35±6)个月;术后骨性愈合时间(3.5±1.2)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髋关节总活动度均显著升高,VAS评分、关节屈曲畸形角度均显著降低(t=77.490、54.360、65.740、105.100,均为P<0.001);治疗前,病程越长、风湿病家族史及血沉异常患者Harris评分越低(t=34.240、4.246、3.522,均为P<0.001);治疗后,病程越短、无风湿病家族史及血沉正常患者Harris评分越高(t=53.190、8.642、6.351、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沉异常、风湿病家族史、发病年龄≤50岁、病程>5年为影响AS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χ2=4.776、6.138、4.875、4.135,均为P<0.05)。结论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显著缓解AS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疼痛程度,改善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显著。术前血沉异常、风湿病家族史、发病年龄低及病程长为影响AS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置换 脊柱炎,强直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髋关节Pilon骨折和踝关节Pilon骨折具有相同的受力机制。髋关节Pilon骨折是指轴向暴力撞击髋臼顶部负重区形成的骨折。该类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关节内骨折,通常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本文对髋关节Pilon的受伤机制、生物力学特点、分型及治疗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髋关节 Pilon骨折 骨折分型 生物力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全髋关节置换(THA)患者术后3个月内髋关节功能变化情况,并探讨跌倒恐惧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205例THA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国际跌倒效能感量表(FES-I)、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后不同时期中文版FES-I得分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术后不同时期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205例THA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中文版FES-I得分分别为(32.24±6.05)、(30.94±6.04)、(28.48±3.52)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1.49±8.92)、(72.58±5.52)、(89.15±5.70)分;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2、-0.523、-0.549;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跌倒恐惧是THA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31.2%;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数量、跌倒恐惧是THA患者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43.7%;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数量、跌倒恐惧是THA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36.9%。结论THA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时期跌倒恐惧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持续存在,患者跌倒恐惧水平越高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水平越差。护理人员应在术后不同时期评估患者的跌倒恐惧状况,并加强对跌倒恐惧程度较高、老年患者、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的关注与指导,进而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跌倒恐惧 髋关节功能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关节旋转中心(HJC)重建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分别以“旋转中心”“髋”“置换”以及“rotation center”“hip”“replacement”等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2005年1月—2021年8月关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重建HJC方法研究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652篇,剔除内容不符、质量较低、重复研究、证据等级不高、无法获取全文者,最终纳入43篇文献,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常见的HJC重建的相关解剖标志有大粗隆顶点、小粗隆顶点、髋臼切迹、卵圆窝及髋臼泪滴等,参考对侧大、小粗隆顶点以及它们至HJC的距离有助于重建股骨头旋转中心,参考髋臼切迹、卵圆窝及髋臼泪滴等解剖标志有助于重建髋臼旋转中心。3D打印技术通过打印个体化的髋臼模型而准确定位HJC、制作髋臼定位器和股骨头假体定位器,并能为术者提供模拟手术的机会,使手术更加精确化和个体化。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分为图像依赖型和非图像依赖型2类,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定位点对解剖标志进行注册,建立髋关节模型、定位HJC:前者定位HJC的依据是患者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可能因图像显示与实际情况略有差距而影响HJC定位的准确性;后者是参考手术区域解剖标志定位HJC,具有更高的定位精确度。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系统使用计算机软件,将患者的影像学解剖信息转换为虚拟的、个体化的骨盆三维重建图像,用以规划植入物的最佳定位,术中机器人设备精准地执行个体化手术计划,可提高髋臼假体定位和HJC的精度、降低假体脱位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针对患者髋关节解剖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剖学标志和解剖学参数,结合3D打印技术、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骨科机器人等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HJC的精确重建。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旋转中心 髋臼切迹 卵圆窝 解剖标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block, PNGB)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前住院期间早期镇痛效果,为髋关节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镇痛优化提供依据。方法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5例):PNGB组和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神经阻滞前(T0)的静息VAS评分,神经阻滞后10 min (T1)、神经阻滞后20 min (T2)、神经阻滞后30 min (T3)和神经阻滞后24 h (T4)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T1~T4时被动屈髋角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T1~T4时静息VAS评分低于T0 (P<0.05);与FICB组比较,PNGB组在T1~T4时静息和运动VAS评分降低(P<0.05),T1~T3时被动屈髋角度增加(P<0.05)。结论PNGB可以快速减轻髋关节骨折患者早期动态疼痛,优化镇痛模式。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囊 神经阻滞 髂筋膜间隙阻滞 术前镇痛
  • 作者: 邓要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平舆县中医院骨伤科,河南 平舆463400
  • 简介: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说法,那就是髋关节骨折是老年人生命当中的最后一次骨折,从这句话不难看出髋部骨折的危害性非常严重,老年人出现髋部骨折时,很有可能因此而致命。对于老年人来说,不仅要了解髋部骨折的有关内容,同时在生活当中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预防髋部骨折。在这里,医生给大家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和讲解,希望大家能够对髋部骨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 标签: 老年人;髋关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镜技术治疗不同分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医院收治的85例FAI患者资料。男52例,女33例;年龄为19~59岁,平均36.9岁。根据髋臼和股骨近端解剖形态分型:凸轮型26例,钳夹型16例,混合型43例。常规行髋关节镜手术,切除增生滑膜,凸轮型患者均行股骨头颈成形术,钳夹型患者切除过度覆盖的髋臼、行盂唇缝合术,混合型患者切除过度覆盖的髋臼、盂唇缝合后行股骨头颈成形术。术后1年使用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mHHS)、非骨关节髋关节评分(NAHS)和髋关节结果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OS-ADL)对患髋功能进行评定,并应用CT测量α角和中心边缘角。结果85例患者术后获12~48个月(平均21个月)随访。术后1年所有患者的mHHS评分、NAHS评分、HOS-ADL评分分别由术前的(63.1±7.9)、(62.5±7.5)、(62.3±7.9)分提高至(83.4±8.7)、(82.9±8.2)、(83.6±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凸轮型、钳夹型和混合型患者术后1年mHHS评分、NAHS评分、HOS-ADL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凸轮型、混合型患者的α角分别由术前67.3°±5.2°、64.2°±5.2°减少至50.3°±2.9°、49.6°±2.8°,钳夹型、混合型患者的中心边缘角分别由术前52.9°±4.6°、50.9°±3.6°减少至33.1°±4.5°、31.3°±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髋关节镜技术能够有效治疗凸轮型、钳夹型和混合型FAI,近期疗效良好。

  • 标签: 关节镜检查 髋关节 股骨髋臼撞击 盂唇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强直性髋关节炎62例(66髋),纳入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排除脊柱畸形严重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直接前入路组和后外侧入路组,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的差异,通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影像学评价两组患者手术效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直接前入路组和后外侧入路组在手术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6、1.272,均为P>0.05)。末次随访平均(25±11)个月,所有患者均解除疼痛,恢复髋关节活动功能。直接前入路组Harris评分术前平均(61±14)分,术后平均(97.8±2.9)分。后外侧入路组Harris评分术前平均(59.3±14.3)分,术后平均(97.4±3.3)分。两组组内术后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t=14.229、14.729, P<0.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416, P>0.05)。术后X线片两组均无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等征象,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脊柱炎,强直性 关节强直
  • 作者: 李俊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7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四川成都611530
  • 简介:髋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这种骨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独立行走的能力。目前,手术治疗是髋关节骨折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手术治疗仅仅是治疗的开始,术后的恢复和康复同样重要。术后康复锻炼是髋关节骨折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加速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髋关节骨折术后的康复锻炼,希望能对患者和家属有所帮助。

  • 标签: 髋关节骨折术后;康复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患者临床特点及磁共振成像(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78例FAI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同一患者分别采用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MRI髋关节常规正冠状面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方式获得的髋关节图像诊断符合率,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在FA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研究78例FAI患者,73例(93.59%)患者存在髋臼唇损伤,5例(6.41%)患者无盂唇损伤;伴随软骨损伤12例,唇旁囊肿10例,股骨头囊肿4例,圆韧带损伤3例,股骨颈疝囊3例;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MRI髋关节常规正冠状面扫描(98.63% vs 69.86%,χ2=16.472,P<0.001)。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在软骨损伤、唇旁囊肿、股骨头囊肿上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MRI髋关节常规正冠状面扫描(χ2=8.147,P=0.001;χ2=114.361,P<0.001;χ2=10.712,P=0.001)。MRI髋关节常规正冠状面扫描诊断FAI的ROC曲线下面积(95% CI)为0.692(0.503~0.818),灵敏度为81.10%,特异度为69.03%;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诊断FAI的ROC曲线下面积(95% CI)为0.917(0.826~0.969),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7.64%,均优于MRI髋关节常规正冠状面扫描。结论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可全面展示髋臼盂唇形态、解剖结构的病理改变情况,为FAI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髋关节 撞击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斜冠状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患者临床特点及磁共振成像(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78例FAI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同一患者分别采用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MRI髋关节常规正冠状面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方式获得的髋关节图像诊断符合率,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在FA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研究78例FAI患者,73例(93.59%)患者存在髋臼唇损伤,5例(6.41%)患者无盂唇损伤;伴随软骨损伤12例,唇旁囊肿10例,股骨头囊肿4例,圆韧带损伤3例,股骨颈疝囊3例;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MRI髋关节常规正冠状面扫描(98.63% vs 69.86%,χ2=16.472,P<0.001)。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在软骨损伤、唇旁囊肿、股骨头囊肿上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MRI髋关节常规正冠状面扫描(χ2=8.147,P=0.001;χ2=114.361,P<0.001;χ2=10.712,P=0.001)。MRI髋关节常规正冠状面扫描诊断FAI的ROC曲线下面积(95% CI)为0.692(0.503~0.818),灵敏度为81.10%,特异度为69.03%;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诊断FAI的ROC曲线下面积(95% CI)为0.917(0.826~0.969),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7.64%,均优于MRI髋关节常规正冠状面扫描。结论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可全面展示髋臼盂唇形态、解剖结构的病理改变情况,为FAI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髋关节 撞击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斜冠状扫描
  • 简介:摘要对目前MRI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中各种研究进行综述,重点探讨MRI用于评估DDH闭合复位后髋关节发育走势研究进展,以期为DDH闭合复位后预测髋关节发育走向寻找可靠的指标。由于MRI在识别软骨及软组织上的优势,越来越多的研究在DDH治疗前后进行MRI,评估其在术前、术后的具体作用。进行相应汇总,如利用MRI识别影响脱位髋关节复位的因素,如纤维脂肪组织增生/增厚、关节积液、盂唇内翻、髂腰肌萎缩等;利用MRI观察DDH闭合复位治疗前后股骨头软骨塑形情况;利用MRI验证术中关节造影在评估头臼位置上的有效性以及直接利用MRI观察DDH头臼关系;利用髋关节MR造影评价DDH患者髋臼盂唇损伤情况;此外,亦总结了对MRI评估髋关节相应观测指标进行偏倚校正的研究结果。总的来说,MRI在DDH诊治中的应用日趋成熟与完善,已被很多学者提倡作为DDH常规辅助检查,然而关于DDH闭合复位后如何评估与预测髋关节的发育转归这一热点问题仍无统一定论,从三方面总结了目前的进展:汇总诸多在MRI上测量的结果,代表软骨性髋臼覆盖并用以预测髋臼生长发育的指标;总结关于利用MRI探索盂唇对于髋关节发育影响的研究成果;总结MRI评价闭合复位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研究结果。以上内容对于目前的临床工作及研究可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性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指导;另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Orem自理模式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自我护理意识、治疗自信心、对疾病的认知、护理知识掌握和护理后2 w、4 w Harris评分以及护理质量满意度、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意外跌倒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全面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全面性护理干预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臼周围截骨术(periacetabular osteotomy,PAO)结合髋关节镜手术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疗效。方法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采用PAO结合关节囊切开术治疗DDH患者40例(关节囊切开组),男3例、女37例,年龄(31.08±11.24)岁;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采用PAO结合髋关节镜手术治疗DDH患者21例(髋关节镜组),男2例、女19例,年龄(33.25±11.70)岁。术后6个月和12个月随访,评估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mHHS)、非骨关节髋关节评分(nonarthritic hip score,NAHS)、髋关节结果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ip outcome score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HOS-ADL)。结果两组术前外侧中心边缘(lateral center edge,LCE)角分别为8.53°±9.09°和9.15°±10.86°,前方中心边缘(anterior center edge,ACE)角分别为13.69°±12.43°和7.18°±15.74°,Tönnis角分别为20.12°±6.24°和22.13°±8.86°,外凸指数分别为38.97%±7.55%和37.64%±10.0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镜组中α角>50°者17例、关节囊切开组31例,两组合并Cam畸形(α角>50°)的发生率分别为81%(17/21)和78%(3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6,P=0.756)。术后1年两组DDH影像学指标均较术前改善,LCE角分别为34.29°±5.07°和32.76°±9.48°、ACE角分别为32.87°±4.23°和30.26°±5.39°、Tönnis角分别为-1.82°±5.88°和2.16°±7.89°、外凸指数分别为16.81%±4.53%和18.20%±9.16%,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α角分别为39.27°±6.73°和39.20°±5.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9,P=0.969)。术后6个月两组mHHS评分、NAHS评分和HOS-ADL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分别为(73.95±10.18)分和(65.90±7.84)分、(79.61±7.65)分和(73.00±11.07)分、(67.55±8.52)分和(76.70±4.87)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mHHS评分分别为(87.90±4.34)分和(86.50±5.1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5,P=0.261);髋关节镜组NAHS评分和HOS-ADL评分分别为(88.71±4.49)分和(90.33±2.71)分,高于关节囊切开组的(82.17±5.23)分和(87.12±3.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6,3.800;P<0.001)。结论PAO结合髋关节镜手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短期临床疗效优于PAO结合关节囊切开手术。

  • 标签: 截骨术 髋脱位,先天性 关节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