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魏晋六朝是文学自觉时代,其自觉性的标志,主要体现在以文体意识观照文学,从而引发文学思考的内部转向。就文学本质观而论,魏晋六朝文体视域的确立,形成以“情”为本和以“文”为本的文学本质观,有效推进了文学的本位性认知。

  • 标签: 魏晋六朝 文体视域 文学本质
  • 简介:向晚的牛车"它是从哪儿来的,我不知道,我只是知道现在它的影子躲在它的车轮下面。牛车的车轮是两只巨大的木轮。这是属于记忆的木轮,木轮说,时间走得很慢,因此我也走得很慢……"我们现在读到的这架牛车,出自著名诗人叶延滨的笔下。它外部的姿态,摇曳,荡漾,具有古典诗歌的气质。它内在的叙述,宁静,从容,仿佛牛车一样缓慢。叶诗人眼里的牛车只是一件木轮,它放在古旧家具店的门外。车身和牛早已不见。

  • 标签: 牛车上 叶延滨 古典诗歌 七贤 荣启期 金庸先生
  • 简介:魏晋时期,社会处于一个急剧变化和转型的时期,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也在不断转变。这种转变又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文学的创作中,导致了魏晋文学的转型。魏晋文学无论是题材、主题,还是体裁、艺术表现手法、审美趣味,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魏晋文学的转型与魏晋伦理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人物品评 魏晋文学 魏晋伦理 文学评论 文学创作
  • 简介:由于不同的文体在渗透交融之中展现着更为丰富的艺术魅力,所以,运用跨文体思维来设计教学,对于提高教师的文学修养,扩大教学视野,强化堂教学影响力,无疑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思维方法和实践方法。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三首叙事诗《氓》《孔雀东南飞》《琵琶行》,都具有戏剧化叙事、戏剧性场景和大量运用戏剧化人物动作语言等特点。就可以围绕叙事诗的戏剧性特点,运用跨文体思维,简明解说文体分界与文体交融现象,并以叙事的戏剧性为核心解析文本,以课堂教学为基点进行教学延伸与可能性链接。运用跨文体思维来设计教学,也不只局限于叙事诗这一种文体,在许多文体的教学中都可以适当运用。

  • 标签: 文体意识 跨文体 教学思维 叙事诗 戏剧性
  • 简介:六朝有文笔之分,今依大会散文之主题,故仅论笔的部分。谈文体论,首先须辨明文体意义。现代对文体一词界定,时见歧异。古人对此虽未有明确定义,但有相沿袭的共同认知;文学分体虽详略有别,用词未必一致,但指涉未曾混乱。亟须特别厘清的是,六朝文体不是仅指散骈文章之分体,诗、赋、公文等各体文学皆属之,包含一切之文。其次对各家文体分类作异同比较,从归纳中可见其由简至繁,由繁至细碎,以致遭后人批评。今即析论其中得失,由此见其分体见解,及其文学理论,并理解其分体缘故,冀求一窥六朝文体论之现象。

  • 标签: 文体 文体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06
  • 简介:神话在魏晋诗歌中广泛地存在,构成魏晋诗歌的重要内容。神话对于魏晋诗歌,在内容、形象、语言、深层涵义以及诗人的个性表达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和影响。同时,魏晋诗歌也对神话的发展发生作用,促进了神话的仙话化。魏晋诗歌广泛地运用神话,这与神话自身的丰富意蕴、神话的自然发展、魏晋时期搜奇记异的社会风气以及魏晋时期特殊的政治环境都有关系。

  • 标签: 神话 魏晋诗歌 仙话化
  • 简介:魏晋时期,祸乱相承,灾害频仍,疫病暴发频繁.总计200年中,史书有明确记载的疫病就有45次,平均每4年多出现一次.魏晋时期疫病有以下特点: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破坏严重;疫病爆发的周期越来越短以及与其它灾害的伴生性、继起性等等.

  • 标签: 疫病 疫情特点 记载 灾害 持续时间 暴发
  • 简介:魏晋服饰经历了3种境界.何宴、曹植时期精雕细琢的华服境界;竹林七贤时期的粗服乱头、宽衣博带的浪漫境界;陶渊明时期的闲适淡泊境界.而粗服乱头、宽衣博带的浪漫超脱境界是魏晋服饰风度的主流,在士人的衣着和生活方式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曲折地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反抗.

  • 标签: 魏晋 服饰 风度 宽衣博带
  • 简介:本文对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介绍了诸书家的风格、特长,指出晋字在中国书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标签: 魏晋 书法
  • 简介:魏晋时期是一个处于重大变革的时期,这时是文学、艺术自觉的形成期与成熟期,在意识形态上呈现出崭新的特异的面貌。表现在书法艺术,在汉末成就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从而成为卓越的典范。至东晋,王羲之等对行草书的拓展与创造,甚至可以说是绝响。笔者在撰写《魏晋书法论》时,注意了下面二点:首先,笔者想通过对这时期的书法史的阐述,展示出魏晋书学的大概。当然,当时所处的客观存在的事实也在本文的阐述之中。诸如魏晋士人的政治气候、社会环境、经济生活、地域因素、风俗习惯、行为心理等方面。因为这些都是这一时期文艺领域中的重要方面。如果被忽视的话,便会损伤它的真实面貌,也会使这个时期的文艺内容变得贫乏与苍白。其次,笔者如实地阐扬魏晋士人在书法上独具的艺术成就。作为这一特殊时期的人们,其家庭出身、社会阅历、学问修养和艺术情趣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各自在书法创作的面目上也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风格。这一时期艺术姿性之丰美、丰富,使我们感到其艺术内容之殷实,艺术激情之充盈,艺术生机之盎然,艺术成就之伟大。这也是魏晋书法能开启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无数法门的原因所在。另还需要说明,本文自始至终对魏晋士人的精神、思想与行为、心理进行了礼赞。笔者在撰写时,觉得他们的生活情态如在眼前,亲切可感。本文另还提出了魏晋书学上有异于时人的一些问题。

  • 标签: 魏晋士人 艺术成就 魏晋时期 艺术自觉 意识形态 书法艺术
  • 简介:扬雄以大赋扬名于世。仅《汉书》本传就全文记录了他的六篇辞赋,即《反离骚》、《甘泉赋》、《河东赋》、《长杨赋》、《解嘲》、《解难》等,可见他在汉人心目中的地位,首先是一位辞赋家,这一点,大概永远没有人会表示怀疑。从这些辞赋来看,正如《汉书》本传所说,均刻意模仿司马相如,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后世常常扬马

  • 标签: 魏晋玄学 扬雄 大赋 辞赋 司马相如 汉书
  • 简介:摘要“褒衣博带,大冠高履”是魏晋时期最显著的服饰风尚,引导这一风尚的正是这一时期的文人名士。魏晋时期政治的黑暗让士人们十分不满,他们空有政治抱负确无法实现,从而在服饰上寻求宣泄,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服饰上的流行风尚与这一时期历史文化上的关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 标签: 魏晋 士人 服饰
  • 简介:1.0引论20世纪初,随着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文体学这门学科。其目的是运用精确和严格的语言描述来代替批评家对作品的主观印象,用客观的、科学的方法进行文学批评(见Fish,1973)。

  • 标签: 文体学 语言学理论 发话者 受话者 情景语境 语言运用
  • 简介:文体分类”似乎总是被写作者们认为不是很重要的问题。的确,世界上第一个写文章的人是绝不会在头脑里产生“文体”概念的。他(她)或许只是想通过文学形式表达自己的某种看法、思想而已。“人类大概都有表现的欲望”,而“用文字技巧来实践这种表现的,这就是文章了”。(唐弢《文章修养》)如果说,通过文字技巧表现自己的看法、思想等叫做写作的话,有据可考的写作活动当从公元前一千七百多年前后的殷商甲骨文算起,而在其后的大约两千年“写作史”中,人们写文章也只是“诗人感物,发为歌吟,吟已感漓,其事

  • 标签: 文体学 殷商甲骨文 唐弢 感物 应用类 实用文体
  • 简介:今天,小丸子要一改以往的单一形象、娱乐、体育一起说,说说成为一家人的娱乐明星和体育明星!

  • 标签: 分家 文体 体育明星 娱乐明星
  • 简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的加速,一种新的文体——公示,应运而生。公示是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周知的人和事,并藉以征询、吸收公众反映与意见、建议的新型应用文书。

  • 标签: 国家党 公示 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民主 党政机关 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