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1989年8月,我院吕品教授的水彩画《绍兴街头》,张鹤龄副教授的水彩画《北国风光》参加了《第四届亚细亚国际水彩画展》(巡回展)。此展在台湾高雄市开幕(1989.8.10—16),继在台湾屏东县展出(1989.8.18—24)并将巡回展出于亚洲各国,此两幅水彩画作品已发表于台湾出版的《亚细亚国际水彩画展画集》。△1989年12月,我院辛力副教授应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邀请,随中国音协代表团赴香港参加在圆玄学院召开的“中国道教科仪音乐研讨会”,并提交了以《俗曲与道情》为题的学术论文,受到中

  • 标签: 巡回展 中国音协 圆玄学院 中国道教 学术论文 北国风光
  • 简介:“五四”新文化运动后,部分音乐家开始借鉴西方歌剧形式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中国歌剧。如20年代黎锦晖创作的《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月明之夜》、《小小画家》等儿童歌舞剧,30年代聂耳创作的舞台剧《扬子江暴风雨》等,它们都是歌剧的雏型。抗战全面爆发后,随着延安鲁艺的创建和鲁艺师生创作的《农村曲》、《军民进行曲》、《滏阳河》、《塞北的黄昏》、《白毛女》等歌剧作品问世,中国歌剧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 标签: 中国歌剧 延安 儿童歌舞剧 《白毛女》 “五四” 西方歌剧
  • 简介:今天召开纪念“鲁艺”建院60周年座谈会,使我回忆起,在延安于1938年7月为了纪念抗战一周年和中国共产党建党17周年,由“鲁艺”组织创作的3台大戏曾引起很大的轰动。这3个戏就是由崔嵬等演出的话剧《流寇队长》,由丁里、张颖等演出的新歌剧《农村曲》和京剧...

  • 标签: 京剧现代戏 京剧艺术 《松花江上》 延安 研究班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正>一九四○至一九四二的两年间,立波同志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讲授"名著选读".立波同志当年讲授过的我国的著名作家与作品,有鲁迅和《阿Q正传》,曹雪芹和《红楼梦》等.讲得更多的是外国文学,有高尔基、法捷耶夫、绥拉菲摩维奇、涅维洛夫,与普希金、果戈里、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歌德、巴尔扎克、司汤达、莫泊桑、梅里美、纪德等和他们的经典名著.深为憾惜的是,许多讲稿已经丢失,就是幸存下来的这部分讲稿,也是残缺不全的.

  • 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 外国文学 托尔斯泰 屠格涅夫 讲稿 莫泊桑
  • 简介:<正>蒙田和他的散文一、关于蒙田①研究他的人,十九世纪一直到现在,培英博士,’MicheIdeMontaigne:acollectionofuneditedorlittleknownfactsabouttheauthorof"TheEssays"hisbook,andhisotherwritings,abouthisfamily,hisfriends,hisadmirers,hisdetractors’〔注1〕②他的时代.十六世纪是"一个对比的时代……是哲学和迷信的时代,是怀疑和有坚强的信仰的时代,一切都在斗争和冲突;没有一样事情是混合和

  • 标签: 现代小说 散文 爱情 蒙田 抒情诗 性格
  • 简介:摘要: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木刻工作者通过接触广大群众,观察和体会战时的各种生活,产生了丰富的创作源泉。每一把钢刀,每一块木板,每一页纸张,都意味着坚强。鲁艺木刻传承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 标签: 党史 抗战 鲁艺 木刻版画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延安鲁艺木刻宣传画是美术工作者参加抗战的一把重要利器,其作品不但激发了根据地人民抗战的热情,表现了对抗战胜利的渴望与信心,同时也推进了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应宣传画原创作者罗工柳先生家属要求,我们运用数字印刷技术与传统手绘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馆藏文物进行了复原复制。本文通过对木刻宣传画复制方法步骤的实例解读,诠释现代科技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在文物文献复制工作中的几点应用。

  • 标签: 鲁艺木刻 数字技术 手绘着色 复原复制
  • 简介:《齐鲁艺苑》1995年总目录《齐鲁艺苑》1995年总目录...

  • 标签: 1995年 总目录 齐鲁
  • 简介:1938年冬,“鲁艺木刻工作团”在党中央的号召下成立,他们在团长胡一川的带领下深入太行山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展艺术宣传工作。经过三年的奋斗,他们在敌后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许多人民群众、抗战官兵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的木刻作品。1941年,胡一川带着部分木刻作品回到延安,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进行了展览,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也为延安的木刻创作带来新风。在1942年毛泽东文艺座谈会思想方针的指导下,延安木刻创作在“鲁艺木刻工作团”的工作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创作出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艺术家交口称赞的木刻艺术作品,也成为抗战时期美术作品的经典代表,同时对当下的艺术创作思路有所启示。

  • 标签: 鲁艺木刻工作团 木刻艺术 民族形式
  • 简介:延安文艺是中国当代文艺史的开端。鲁艺文艺思想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鲁艺文艺是中国当代文艺的首批成果。鲁艺宣扬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其思想与创作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第一次实践,实践了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鲁艺帮助中国共产党夺取并掌控了意识形态领导权,完成了意识形态整合与统一,实现了工农兵文化启蒙。鲁艺的文艺思想与创作对当今的文艺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研究运用了文献分析法、社会历史分析法和文化诗学研究法。

  • 标签: 延安鲁艺 “二为”方向 意识形态领导权 文化启蒙
  • 简介:在延安桥儿沟,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尽管历经八十载风雨,但至今依然熠熠生辉,散发着艺术的馨香。它,就是红色文艺的摇篮——鲁迅艺术学院。八十年前,在延安阴冷潮湿的土窑洞里,人们吃着小米饭,穿着粗布衣裳,借着幽暗的煤油灯学习工作,虽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但他们以超凡的毅力、敏锐的目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做出了一个个事关民族存亡的重大决断。

  • 标签: 文艺 纪念 艺术学院 中西合璧 学习工作 物质生活
  • 简介:早期的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才济济,其中不乏许多在延安时期就已经颇有名望的艺术家。在近期的“人物特写”栏目中,我们已经介绍了邵字、古元等优秀的美术家兼出版人,今天向读者朋友们介绍的邹雅也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 标签: 艺术家 出版家 人民美术出版社 延安时期 人物特写 出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