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黄瓜枯萎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常常给黄瓜生产造成非常严重甚至毁灭性的损失。从感病品系‘早二N’上分离纯化得到黄瓜枯萎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sp.cucumerinum),利用真菌核糖体基因及其间隔区DNA的相似性鉴定了病原菌的属性,发现其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ITS)序列与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的相似性为99%。回接试验进一步确证了分离得到的枯萎为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sp.cucumerinum)。以灌根方式对70个黄瓜自交系(含两个对照品系)接种此病原菌,通过调查接种后的病情指数分析不同黄瓜品系对枯萎的抗感差异。结果表明:共有26个品系隶属抗病等级、42个品系隶属感病等级。其中'日节成'对枯萎的抗性最强,‘Superina’抗性最弱。这一结果为今后选择抗感亲本研究黄瓜枯萎抗性遗传机制及分离鉴定抗性基因提供了重要的材料选择参考。

  • 标签: 黄瓜 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 品种抗性
  • 简介:为筛选出与黄瓜枯萎相关基因连锁的SSR分子标记,以对黄瓜枯萎为单显性基因的母本WIS2757和感枯萎父本津研2号及其F1、F2分离群体为试材,通过构建抗、感池对黄瓜枯萎抗性进行SSR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278对SSR引物进行筛选,获得在双亲间存在多态性的引物102对,进一步通过抗、感池筛选,获得抗感池DNA间有差异的引物10对。经F2感病群体验证,共获得9个与黄瓜枯萎抗性基因(Foc-4)连锁的SSR分子标记,并初步将Foc-4基因定位在2号染色体两标记SSR17631和SSR00684之间,距基因Foc-4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0cM和0.9cM,为进一步开发抗枯萎分子标记及克隆黄瓜枯萎基因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黄瓜 枯萎病 抗病基因 SSR系列标记
  • 简介: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sp.cubense)是引起香蕉枯萎的病原菌,其中1号生理小种(Foc1)侵染粉蕉品种,而4号生理小种(Foc4)则危害粉蕉和香牙蕉品种。为探讨Foc1和Foc4致病性差异的遗传基础,本文根据已经公布的番茄枯萎(Fusariumoxysporumf.sp.radicis-lycopersici)基因组序列,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分离到一个重要的致病基因——fga1,比较了不同区域Foc1和Foc4fga1基因cDNA和gDNA序列的差异。结果表明Foc1中fga1基因保守性很强,含有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蛋白产物含353个氨基酸;所研究材料中Foc4fga1基因80%都有2个转录本,小转录本与Foc1fga1一致,而大转录本第三个内含子由于可变性剪切使得其成为外显子,预测编码一个372个氨基酸的多肽;来自海南三亚的Foc1和Foc4的fga1基因gDNA和cDNA长度分别为1286bp和1092bp,相似性均为100%。

  • 标签: 香蕉枯萎病 生理小种 fga1基因 可变性剪切
  • 简介:摘 要:对白花丹参植株不同部位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并进行体外抑制病原真菌活性研究。共从白花丹参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26株内生真菌,其中BHDSG-1对两种病原菌的抑制率为85.4%和75%,为白花丹参的生物防治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内生真菌 病原真菌 分离 白花丹参 抑菌活性
  • 简介:通过对香蕉枯萎4号小种致病突变体B1233的进一步研究,分离了被突变的致病相关基因foABC1,同源性分析及保守结构预测该基因编码一类ABC转运蛋白,其功能可能同稻瘟病菌的ABC转运蛋白一样,负责真菌毒素的泵出,或是像其他真菌的ABC转运蛋白,在病原菌侵染寄主植物时能忍耐植物因防卫反应所释放的植保素或抗毒素类物质。

  • 标签: 香蕉枯萎病菌 致病相关基因 foABC1
  • 简介:黄栌是香山红叶景观的主体,在底蕴深厚的红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由大丽轮枝菌侵染引发的枯萎造成黄栌大量枯萎死亡,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本研究从非寄主植物的抑菌次生代谢化合物出发,利用带毒平板法测试了11科16种园林植物粗提物对大丽轮枝菌的抑制效果,发现银杏果、臭椿叶片、草地早熟禾全草中含有对大丽轮枝菌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次生代谢化合物,抑菌率分别达到100%、98.53%和86.99%,为进一步利用非寄主植物化感作用防治黄栌枯萎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黄栌枯萎病 园林植物 粗提物 化感作用
  • 简介:本研究所选的七种园林树木均为大丽轮枝菌的非寄主植物,能够合成和释放具有抑菌作用的次生代谢物是其不被大丽轮枝菌侵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经过抑菌效果分析,发现含杜仲(Eucommiaulmoides)、银杏(Ginkgobiloba)、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油松(Pinustabulaeformis)、垂柳(Salixbabylonica)、马褂木(Liriodendronchinense)和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落叶粗提物的PDA平板对黄栌枯萎(Verticilliumdahlia)的菌丝生长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菌率分别为16.97%、18.68%、18.85%、25.63%、39.70%、40.47%和93.94%,与对照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杨树作为北京地区的骨干绿化树种,每年秋季会产生大量的落叶,对城市景观和消防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如何将这些落叶进行有效利用一直是城市园林和环卫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发现毛白杨秋季落叶粗提物对黄栌枯萎的抑菌率高达93.94%,将杨树落叶加工成有机覆盖物,有针对性地应用于黄栌枯萎的防治,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 标签: 黄栌 大丽轮枝菌 落叶 粗提物 抑菌作用
  • 简介:试验选用不同剂量的70亿个/毫升地衣芽孢杆菌水剂对设施黄瓜枯萎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70亿个/毫升地衣芽孢杆菌水剂对防治黄瓜枯萎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70亿个/毫升地衣芽孢杆菌水剂525倍液处理防治黄瓜枯萎防效最高达74.17%;试验药剂630倍液处理次之,平均防效达到65%;对照药剂70亿个/毫升地衣芽孢杆菌水剂630倍液的平均防效达62.08%;试验药剂735倍液处理平均防效最低为56.67%.通过方差分析可知:试验药剂70亿个/毫升地衣芽孢杆菌水剂525倍液、630倍液与对照70亿个/毫升地衣芽孢杆菌水剂630倍液三处理间平均防效差异不显著;735倍液与630倍液及对照630倍液处理间平均差异显著而未达极显著水平;525倍液与735倍液处理间平均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 标签: 70亿个/毫升地衣芽孢杆菌水剂 黄瓜枯萎病 防效 药效试验
  • 简介:绿豆是我国的主要食用豆类之一。由尖镰孢引起的绿豆枯萎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病害,病原菌从根部侵入,引起植株矮化,叶片黄化、枯萎,根茎部维管束变褐,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防治枯萎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培育利用抗病品种。本研究在控制条件下以具有不同抗性表型绿豆品种为材料,分别对接种方法、植株生育期、接种体浓度、接种体处理时间及接种后植株培养温度等影响绿豆抗性表型的因素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建立一个快速、准确和高效的绿豆枯萎抗性鉴定方法,为抗病资源的筛选和抗病育种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绿豆枯萎苗期抗性鉴定最适宜的接种方法为剪根浸根法,最适宜接种体浓度为10^5~10^6孢子/mL,接种最佳植株生育期为2叶期,最短有效接种体浸根时间为2min,最适宜发病温度为25℃,接种后14d调查病情。

  • 标签: 绿豆 枯萎病 尖镰孢 抗性鉴定
  • 简介:苏蜜5号西瓜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培育的高抗枯萎西瓜品种,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过江苏省江蔬种苗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推广,在生产上得以大面积种植。该品种在生产中表现高抗枯萎,综合抗逆性强,容易坐瓜,坐瓜整齐,便于管理,且外观商品性好,品质优秀,深受瓜农喜欢。

  • 标签: 品种审定 西瓜 农业科学院 江苏 研究所 委员会
  • 简介:内容摘要:芝麻枯萎是由尖孢镰孢芝麻专化型引起的、发生在芝麻的病害。该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主要为害根系和茎秆,整株表现症状,是芝麻的主要病害之一。芝麻枯萎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结合使用抗病品种,采取轮作倒茬等栽培管理措施,配合种子处理及发病初期施药等化学防治方法,以达到防治该病的目的。

  • 标签: 枯萎病 危害症状 防治
  • 简介:合欢是具有观赏价值的优良园林树种。而合欢枯萎是导致城市多年生合欢衰弱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具有发病率高、发病速度快、发病初期难发觉的特点。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和亟待深入提高的综合防治技术水平。本论文结合所辖的具体情况,开展枯萎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新优高效杀菌剂的筛选,以及优化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以提高其防控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 标签: 合欢枯萎病 分离鉴定 毒力测定 综合防控
  • 简介:对哈密瓜枯萎病株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得出其病原菌为尖镰孢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sp.melonis)。对其孢子的萌发、菌丝的生长和产孢量进行初步研究,发现该病原菌整个生理过程中的最适温度为29~31℃,最适pH值为5.6~6.8之间,光照对其影响不大。

  • 标签: 哈密瓜 枯萎病病原菌 尖镰孢菌甜瓜专化型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生活质量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市场对棉花的需求量随之增多,同时,也对棉花生产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棉花在生长环节,很容易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其中以棉花枯萎为主,该病害具有严重侵染性特点,不仅会降低棉花产量,还会严重影响棉花质量。基于此,文章对棉花枯萎的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展开综合论述,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希望为降低棉花枯萎发生率提供参考性建议。

  • 标签: 棉花 枯萎病 发生特点 防治措施
  • 简介:【背景】香蕉枯萎是世界性的香蕉毁灭性病害,尚无有效药剂防控,筛选抗病品种是目前理想的防治方法.【方法】采用组培苗伤根接种法,研究了18份香蕉种质对香蕉枯萎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并根据病情指数进行抗性分级.【结果】在供试的18份香蕉种质中,2份(东莞大蕉、抗枯5号)高抗,2份(碧盛、大丰)抗病,3份(抗枯1号、粉杂、农科1号)中抗,7份(粵优抗1号、广东-741、泰国B9、大蕉、台湾8号、海贡蕉、威廉斯8818)感病,4份(巴西、广东2号、广粉1号、粉蕉)高感.【结论与意义】不同香蕉种质对香蕉枯萎4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初步筛选出7份抗枯萎的香蕉种质,为香蕉枯萎抗病育种提供了依据,为病区种植香蕉品种提供了有效参考.

  • 标签: 香蕉种质 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 抗病评价
  • 简介:将木霉(Trichodermaspp.)菌株Tr14、Tr25、Tr85分别制成含2×10^8g^-1孢子的单菌株、双菌株(Tr14+Tr25;Tr14+Tr85;Tr25+Tr85)或三菌株(Tr14+Tr25+Tr85,TM3)复合可湿性粉剂(WP),用于防治草莓枯萎(Fusariumoxysporumf.sp.fra-gariae)的室内药效生测试验。结果表明:经TM3WP200倍,30%精甲?噁霉灵WP1500倍以及Tr14+Tr85双菌株复合WP处理的草莓苗,在发病率(IOD,%)和防治效果(ERDC,%)上,无显著差异,但它们(IDO/ERDC)都显著地低于(P≤0.05)或高于(P≤0.05)经单菌株200倍、其他双菌株复合WP200倍、以及空白对照处理的草莓苗。继续将TM3WP分别用于2016、2017年上海、北京、福建和重庆的两年四地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经TM3WP100、200倍、以及30%精甲?噁霉灵1500倍处理的草莓苗,其两年四地的IOD值和ERDC值,都显著地低于(P≤0.05)或高于(P≤0.05)经TM3WP400倍、枯草芽孢杆菌1000倍、以及空白对照处理的草莓苗。

  • 标签: 木霉菌 草莓枯萎病 生物防治 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