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针对增生瘢痕瘢痕疙瘩的发生机制和治疗开展了许多高质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就这两方面的现状进行简要总结。增生瘢痕瘢痕疙瘩均属病理性瘢痕,表现为皮肤真皮网状层的纤维异常增生。这种异常增生源于损伤导致的真皮内慢性炎症反应,一些风险因素通过增加炎症反应的强度和延长炎症反应的时间,影响瘢痕的进程和转归。了解相关风险因素,可有效开展患者教育,并预防病理性瘢痕的发生;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建立了包含多种方式的综合治疗体系。近期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为这些治疗和预防方式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了该体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发生机制 诊断 预防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增生瘢痕是皮肤结缔组织对创伤的反应超过正常范围的表现,常发生在外科手术、外伤及烧伤后,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可出现瘙痒、疼痛等症状,甚至可以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增生瘢痕的发展可分为3个期,即增生期、

  • 标签: 增生性瘢痕 治疗 皮肤结缔组织 外科手术 功能障碍 烧伤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增生瘢痕是由创伤、炎症等原因造成的损伤皮肤组织过度修复的结果。其临床表现突起于正常皮肤,形状不规整,组织质地坚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外观及肢体功能。其组织学特点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大量胶原无序排列。尽管现代动物实验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方法的介入研究,但增生瘢痕形成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现概述从细胞、分子、基因水平近年来对于瘢痕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而发现有效治疗策略。

  • 标签: []皮肤创伤 增生性瘢痕 形成机制
  • 简介:增生瘢痕常引起难以忍受的痛痒症状,目前尚缺乏简便有效的治疗。对瘢痕中痛痒介质的认识和控制,可为防治瘢痕增生及痛痒提供新的线索。本文就几种可致痛痒的介质与增生瘢痕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增生性瘢痕 神经介质
  • 简介:摘要烧伤之后对患者影响最大的就是增生瘢痕瘢痕萎缩,这也是后期烧伤患者功能恢复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增生瘢痕已经成为临床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常规治疗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功能恢复情况却并不理想。本文旨在探讨烧伤后增生瘢痕的康复处理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烧伤后增生瘢痕处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增生性瘢痕 烧伤 康复处理
  • 简介:增生瘢痕是皮肤遭遇创伤后,因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过度纤维化造成的皮肤病理现象。对于瘢痕诊断、临床疗效判定及比较研究,临床上使用的客观且可靠的瘢痕评判方法具有关键作用。我们就增生瘢痕的评估、测量方式及工具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增生性瘢痕 瘢痕评估 量表 无创测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骨脂素抗增生瘢痕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培养正常成纤维细胞)、瘢痕组(培养增生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组(10 ng/ml TGF-β1处理增生瘢痕成纤维细胞5 min~12 h)、Smurf2 RNA干扰组[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2(Smad ubiquitin regulatory factor2, Smurf2)siRNA转染增生瘢痕成纤维细胞72 h]、补骨脂素组(10 μmol/L补骨脂素处理增生瘢痕成纤维细胞继续培养72 h)、补骨脂素+TGF-β1组(增生瘢痕成纤维细胞加入补骨脂素培养72 h后加入TGF-β1培养6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murf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actin SMA, α-SMA)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ELISA法检测TGF-β1蛋白分泌。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瘢痕组Smurf2蛋白[(0.83±0.08)比(0.38±0.07)]表达增加(P<0.05);与瘢痕组比较,Smurf2 RNA干扰组TGF-β1[(2.2±0.18)比(4.2±0.47)]表达降低(P<0.05);TGF-β1组Smurf2 [(0.71±0.06)比(0.42±0.04)]、α-SMA[(1.42±0.12)比(0.91±0.09)]蛋白表达增加(P<0.05),Ⅰ型胶原蛋白mRNA [(0.72±0.09)比(0.41±0.07)]表达增加(P<0.05);补骨脂素组Smurf2[(0.05±0.01)比(0.42±0.04)]、α-SMA[(0.71±0.07)比(0.91±0.09)]蛋白表达降低(P<0.05),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0.12±0.04)比(0.41±0.07)]降低(P<0.05)。结论补骨脂素可能通过TGF-β1/Smurf2信号通路抑制α-SMA蛋白表达,从而降低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起到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

  • 标签: 补骨脂素 瘢痕 转化生长因子β1 Ⅰ型胶原蛋白 成纤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创伤恢复中应用硅酮疤痕贴防治增生瘢痕的效果。方法:于2021年6月1日~2022年11月30日研究期间选择我院治疗的40例创伤患者进行研究,通过编号随机分组方式分为敷料A组(20例,硅酮凝胶敷料外敷患处)与敷贴B组(20例,医用疤痕贴),研究指标为治疗有效率、瘢痕VSS评分、生活质量、不良反应、满意情况。结果:治疗后,敷贴B组创伤患者治疗有效率同敷料A组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敷贴B组创伤患者瘢痕VSS评分同敷料A组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敷贴B组创伤患者生活质量高于敷料A组,并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敷贴B组创伤患者不良反应同敷料A组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敷贴B组创伤患者满意情况高于敷料A组,并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创伤治疗中采用医用疤痕贴十分便捷、卫生,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治疗有效率、安全性同硅酮凝胶敷料并无明显差别,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增生性瘢痕 医用疤痕贴 生活质量 瘢痕VS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90Sr同位素在治疗烧伤后增生瘢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胸壁及背部烧伤增生瘢痕60例,经90Sr同位素敷贴照射治疗后,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90Sr同位素治疗增生瘢痕有效率100%。结论90Sr同位素治疗烧伤增生瘢痕疗确切。

  • 标签: 增生性瘢痕 同位素
  • 简介:增生瘢痕是创伤愈合的异常结局,其治疗一直是困扰皮肤科的难题之一。该文检索国内外兔耳模型上增生瘢痕的治疗研究报道,探讨增生瘢痕的最新治疗方法及其作用机制。

  • 标签: 增生性瘢痕 兔耳模型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增生瘢痕(HS)一般与病理性伤口愈合和慢性炎症有关,瘢痕可能会引起疼痛、瘙痒、挛缩,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生活质量。成纤维细胞(FB)的过度增长促使合成分泌大量胶原纤维是形成HS的主要原因。目前针对HS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等,但手术治疗复发的可能性较大,激素药物与抗肿瘤药物联合注射治疗也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药通过信号传导通路预防治疗瘢痕进行了较多研究。本文回顾近年文献,就中药对HS预防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中药 增生性瘢痕 转化生长因子-β Wnt/β-catenin通路 成纤维细胞
  • 简介:增生瘢痕通常发生于深Ⅱ度烧伤和Ⅲ度烧伤薄皮片或邮票皮片植皮术后、感染创面和化学烧伤的创面,易造成患者关节畸形、五官移位等,严重影响外观及功能,使患者痛苦不堪。为矫正畸形,需切痕植皮或皮瓣修复,但易造成瘢痕转移。2004年2月以来,我们对肥厚性瘢痕切痕植皮时,应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加自体薄皮片进行移植,避免或减轻了供皮区瘢痕的形成,并进行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异体脱细胞真皮 增生性瘢痕 康复护理 自体薄皮片 治疗 植皮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