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冬凌草对高氧性肺损伤(H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高氧性肺损伤SD大鼠模型,将4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7)、HALI组(n=13)、Nec-1(程序性坏死抑制剂)组(n=13)和冬凌草组(n=13)。将大鼠在0.25 MPa下暴露于纯氧中6 h以诱导HALI。高氧暴露前30 min,大鼠腹腔内注射1 mg/kg Nec-1或10 mg/kg冬凌草。高氧暴露后24 h或48 h处死动物。通过检测不同组大鼠肺的组织学、肺干湿比(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肺组织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以评估肺损伤;同时取不同组大鼠肺组织,检测RIP1、RIP3和混合系蛋白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的表达,以及RIP1和RIP3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氧暴露导致明显肺损伤,增加程序性坏死细胞数量,伴随肺内RIP1、RIP3和MLKL的表达增加。与HALI组相比,高氧暴露前腹腔注射冬凌草能一定程度改善肺损伤,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降低程序性坏死细胞数量[HALI组的RIP1和RIP3表达量分别为64.7±6.5和46.3±5.4, Nec-1组分别为39.4±4.8和26.6±4.0,冬凌草组分别为36.9±5.4和27.1±3.9],伴随RIP1、RIP3和MLKL表达的下降以及RIP1和RIP3相互作用下调。结论冬凌草对HALI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肺内细胞程序性坏死有关。

  • 标签: 高氧性肺损伤 程序性坏死 冬凌草甲素 肺保护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缩宫联合卡前列酯对产后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135例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高危妊娠且行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65,缩宫治疗)和实验组(n=70,缩宫+卡前列酯治疗)。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在临床总有效率上,实验组(91.43%)比对照组(70.77%)高(P<0.05);在产后出血量上,实验组产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75岁男性患者因肺癌骨转移给予注射用氢溴酸高乌4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用药1次后,患者出现肌肉震颤,以四肢为主,坐立位明显,平躺后消失。用药2次后患者肌肉震颤加重,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手不能持物,行走困难。肌肉震颤症状发作期间患者除肌张力增加外,无其他异常体征。考虑为高乌所致锥体外系反应(帕金森样综合征)。遂停用高乌,其余治疗方案未变。停用高乌后约24 h,患者肌肉震颤症状消失,观察8 d,症状未再出现。

  • 标签: 生物碱类 乌头碱 肌束震颤 帕金森障碍 高乌甲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 左甲状腺纳片 在临床 减和 亚临床减治疗中 的疗效和 调脂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5 收治的临床减、亚临床减患者共 200 例按入院顺序奇偶数字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 100 例。对两组患者均使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常用药物展开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 左甲状腺纳片 进行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血脂水平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 FT3 、 FT4 、 TSH 无统计学差异( p>0.05), 治疗后实验组的 FT3(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 ) 、 FT4( 游离甲状腺 ) 、 TSH( 促甲状腺激素 ) 改善情况与常规组相比较明显( P < 0.05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的 HDL( 高密度脂蛋白 ) 、 LDL( 低密度脂蛋白 ) 、 TC( 血清总胆固醇 ) 、 TG( 甘油三酯 ) 水平明显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 P<0.05) 。 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 左甲状腺纳片 治疗亚临床减、临床减,对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的提升及血脂水平的调节具有显著的作用,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 标签: 亚临床 临床甲减 左甲状腺素纳片 血脂水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泼尼龙联用去甲肾上腺对脓毒症休克的疗效。方法:2018年01月~2020年06月,选择我科收治的42例脓毒症伴休克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去甲肾上腺12mg+5%GS 44 ml,静脉泵入,每日一次。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用法用量同对照组,此外加用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 iv qd。一个疗程(7d)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指标评价。结果:(1)治疗前两组生化指标及危重程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较术前均明显好转,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流感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健康的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疾病,血凝型流感病毒包膜最主要的糖蛋白,病毒血凝末端修饰的甘露聚糖可作为多种固有免疫系统识别的靶点。本文简述型流感病毒血凝蛋白糖基化在固有免疫系统成分识别和抗病毒方面所起的作用。

  • 标签: 流感病毒A型 血凝素糖基化 凝集素 抗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羟孕酮联合抗生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 2019年 3月 -2020年 2月诊疗的子宫内膜炎患者共 86例,划分为单药组( 43例)和联合组( 43例)。单药组使用抗生治疗,联合组使用羟孕酮联合抗生治疗,对比患者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单药组总有效率为 86.05%,联合组为 97.68%,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6.97%,单药组为 27.90%,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结论:针对子宫内膜炎患者,羟孕酮联合抗生救治模式,呈现疗效佳、安全性高的优势,可推广。

  • 标签: 甲羟孕酮 抗生素 子宫内膜炎 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采取地特胰岛联合二双胍及门冬胰岛治疗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予以地特胰岛联合二双胍及门冬胰岛治疗,对照组予以地特胰岛联合二双胍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不良反应明显更少,明显改善了HOMA-IR、HOMA-β、FINS、Vaspin、HbA1C水平,P<0.05。结论:2型糖尿病采取地特胰岛联合二双胍及门冬胰岛治疗,是理想用药方案,效果满意。

  • 标签: 地特胰岛素 二甲双胍 门冬胰岛素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二双胍联合胰岛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我院收治的 8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 40例,对照组采取单一胰岛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二双胍联合胰岛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血红蛋白均比对照组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糖尿病采取二双胍联合胰岛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甲双胍 胰岛素 糖尿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和讨论巯咪唑结合左甲状腺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5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儿按随机分配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用药巯咪唑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巯咪唑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左甲状腺治疗。观察患儿血清游离T3、血清游离T4、甲状腺体积改变的情况,进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甲状腺水平、甲状腺体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巯咪唑结合左甲状腺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儿效果较单独使用巯咪唑更为显著,能缓解患儿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

  • 标签: 甲巯咪唑 左甲状腺素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儿童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为进行阴道顺产的产妇实施卡前列酯栓联合缩宫后预防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06月的580例进行顺产的产妇,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90例,实施缩宫治疗),观察组(290例,在对照组产妇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卡前列酯栓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在预防产妇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结果:为两组产妇实施了不同的治疗后,其中实施卡前列酯栓联合缩宫治疗的观察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12h出血量要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产妇的结果之间差异较为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进行顺产的产妇实施卡前列酯栓联合缩宫治疗,能够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可以大力推广于临床实验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草乌片对慢性疼痛缓解效果及提升生活质量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共84例研究对象,均为慢性疼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42例服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42例服用草乌片治疗的患者列为研究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选自2018年6月到2020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结果:在VAS评分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草乌片用于慢性疼痛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可进一步推广临床应用。

  • 标签: 慢性疼痛 草乌甲素片 疼痛程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左甲状腺及小剂量巯咪唑联合治疗Graves甲亢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86例Graves甲亢患者为对象,随机将之分为单一组(n=43)与联合组(n=43),单一组予以小剂量巯咪唑治疗,联合组予以小剂量巯咪唑+左甲状腺治疗,均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指标、甲亢缓解与复发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T4、TSH、FT3水平显著改善,且联合组FT4、FT3显著低于单一组(P

  • 标签: 左甲状腺素 小剂量甲巯咪唑 Graves甲亢 甲状腺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羟孕酮联合二联抗生治疗子宫内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收治的 子宫内膜炎患者 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3例。给予对照组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羟孕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子宫内膜炎患者采用羟孕酮联合二联抗生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 标签: 甲羟孕酮 子宫内膜炎 抗生素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草乌片对慢性疼痛缓解效果及提升生活质量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共84例研究对象,均为慢性疼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42例服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42例服用草乌片治疗的患者列为研究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选自2018年6月到2020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结果:在VAS评分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草乌片用于慢性疼痛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可进一步推广临床应用。

  • 标签: 慢性疼痛 草乌甲素片 疼痛程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高危妊娠行剖宫产产妇分别接受卡前列氨丁三醇联合缩宫治疗方法和卡前列酯栓联合缩宫治疗方法,探讨其预防产后出血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 120 例,是我院行剖宫产术高危妊娠产妇患者,选取时间段为 2018 年 2 月 -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冬凌对成骨细胞分化和破骨细胞形成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从SD大鼠股骨和胫骨中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单核细胞,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基,细胞80%~90%汇合后采用不同浓度的冬凌(0、1、2、3、4 μM)进行分组干预,CCK-8法及活死染色检测不同浓度的冬凌对间充质干细胞及骨髓单核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染色、ALP活性的测定以及TRAP染色检测冬凌对成骨和破骨分化的影响;qRT-PCR检测wnt1、β-catenin、Runx2、ALP、collage-1(col-1)、骨钙蛋白(OCN)、TRAP、c-Fos、NFATc1和CTSK的表达;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wnt1、β-catenin、ALP、col-1、OCN、Runx2、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OPG)、GSK-3β、p-GSK-3β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冬凌(2 μM)具有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和提高ALP活性的作用;(2)冬凌可以促进wnt1、β-catenin、Runx2的表达,在加入Wnt/β-catenin/TCF通路选择性拮抗剂ICG-001后,成骨相关标志物表达下降。(3)冬凌可以促进OPG而抑制RANKL的表达。(4)冬凌可以直接或间接抑制破骨相关基因TRAP,NFATc1和c-Fos的表达。结论冬凌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向成骨细胞分化,同时,它还可能抑制RANKL介导的破骨细胞的形成。

  • 标签: 冬凌甲草素 间充质干细胞 骨质疏松症 Wnt β-连环蛋白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素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 卡前列酯栓 联用 缩宫 在预防 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 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 201 7 年 7 月 至 201 9 年 6 月 我院妇产科 收治的 108 例 瘢痕 子宫 剖宫产产妇 为研究对象 , 随机分为 各有 54 例患者的两组:研究 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应用缩宫,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直肠放置 卡前列酯栓。 比较 两组 产妇的 术中 出血量 、 产 后 2h 出血量 、 产后 24h 出血量 ,观察治疗期间 药物不良反应 发生率 。 结果 研究 组 产妇术中出血量、产后 2h 出血量以及 产后 24h 出血量均明显 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 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之间比较( 11.11% VS 12.9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卡前列酯栓 与缩宫联用可以显著减少 瘢痕子宫 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 标签: 卡前列甲酯栓 缩宫素 瘢痕 子宫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二双胍联合胰岛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糖尿病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二双胍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胰岛。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糖监测值、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血糖监测值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双胍联合胰岛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血糖。

  • 标签: 二甲双胍 胰岛素 糖尿病 临床治疗价值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对二双胍与胰岛联合用药治疗小儿糖尿病的用药方法进行总结、探讨,观察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方法 于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从收治的小儿糖尿病患者中,筛选 7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联合用药治疗组与治疗对照组,各 38例,组间可比性充分。对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予以胰岛进行治疗,对联合用药治疗组患者在胰岛用药的基础上,进一步给予二双胍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 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基本保持一致,分组接受不同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餐前空腹血糖、餐后 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用药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改善。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基本保持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小儿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用药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二双胍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可以起到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会加重患者不良反应,值得加强推广与实践。     [关键词 ] 小儿糖尿病;二双胍;胰岛;联合用药;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discuss the methods of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insulin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ldren,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from June 2018 to June 2019, 76 children with diabetes mellitus were selected as clinical research objects, whi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mbination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38 cases each, with sufficient comparability between the groups.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sulin alone,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combination treatment group were further treated with metformin on the basis of insulin,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he treatment, the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basically the same. After receiving different treatment,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had triglycerides,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fasting blood glucose before meal and 2 after meal H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5), and all the index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insulin use, metformin can be further used in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diabetes mellitus, which can have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and will not aggravate the adverse reactions. It is worth promoting and practicing.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