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接连发生的海地、智利和我国汶川、玉树等大地震,无一不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也更让人们关注地震的预测和预报。其实,这种关注早在古代就开始了。

  • 标签: 地震观测仪器 地动仪 科学技术 张衡
  • 简介: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南阳)人,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撰有天文著作《灵宪》,研制了浑天仪、地动,对历法颇有研究。

  • 标签: 地动仪 张衡 河南南阳 天文学家 浑天仪 历法
  • 简介:说到“地动”,大家一定知道这是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专门预测地震的传世杰作。地动是我国古代科技发达的见证,更是我国的国宝,本期我要跟大家介绍的是跟地动一样具有预测功能的厉害人物—一但同学。但同学虽然是位转学生,但是他刚到我们班就一副和大家都很熟的样子。而目不久我们就领教到了他的“地动”神功。

  • 标签: 地动仪 预测功能 古代科技 科学家 地震 张衡
  • 简介:一公元115年,张衡应朝廷之召,担任了太史令,这是一个专门负责观察天象、研究历法和数学的职务。张衡非常喜爱这个工作,他除了白天勤勉工作以外,还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钻研天文、历法、地理资料,有时还到庭院里实地观察天象。为了弄清天上究竟有多少星星,他整夜整夜地在院子里数呀数,然后把观察的结果绘成星图。

  • 标签: 太史令 张衡 天象 历法 数学 钻研
  • 简介:如果有机会去地震监测机构参观,我想你一定会被那些不断在坐标纸上画出地震曲线的地震所吸引,感觉它是一种高深的精密仪器。其实,它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就是应用了我们经常体验到的惯性。

  • 标签: 地震仪 地动仪 监测机构 精密仪器 工作原理
  • 简介:本文主要对《后汉书》中有关地动的原理部分的文字进行分析,认为“柱”是和尊底相连的固定的直立杆,“都”是会聚的意思,“旁行八道”意思是从“柱”向侧旁有八条“道”可行,“八道”也是固定不动的,“八道”和“关”是相连的。并且应用地震学的原理进行分析,认为在当时的地震背景下利用地动测知地震方向很可能是可行的。最后对张衡地动重新作了初步设想。

  • 标签: 张衡地动仪 都柱 固定 测知 地震方向很可能可行
  • 简介:在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统编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中,关于张衡和候风地动的内容被删除。那个被印在教材上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由王振铎复原、以“直立杆”为理论基础制作的地动模型,开始淡出当代青少年的视野。

  • 标签: 历史课本 历史教科书 七年级 中国人 青少年 初中
  • 简介:近日,一则张衡地动被历史课本删除的消息在网上引发关注。随后,人教社回应,称地动相关内容确实从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材上撤下,原因是改编进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教材中专门讲述了张衡和他发明的地动,指出其对科技的重大贡献,同时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技,“要像张衡一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做一个存心人”。

  • 标签: 历史课本 历史教材 学习活动 追求真理 引导学生 张衡
  • 简介:近日,一则张衡地动被历史课本删除的消息在网上引发关注。随后,人教社回应,称地动相关内容确实从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材上撤下,原因是改编进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教材中专门讲述了张衡和他发明的地动,指出其对科技的重大贡献,同时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技,“要像张衡一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做一个有心人”。

  • 标签: 历史课本 历史教材 学习活动 追求真理 引导学生 张衡
  • 简介: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材一直把张衡发明的地动地动模型图(图1)作为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成就的重要内容。以初中历史教材为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老教材、上海版新老教材均使用了这幅图片。人教版教材除这幅图片外,还附有地动震动示意图。在新教材中这幅图片由黑白变成了彩色,古色古香的彩色图片更加清晰可辨,令人印象深刻。由于历史上张衡发明的地动并没有保存下来,图中的地动模型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考古专家研究复原的,被简称为传统模型。2004年以来,一些大型新闻媒体就专家对传统地动模型的质疑、对新的地动复原模型研究成果情况进行了报道,使传统地动模型的问题公开化,而新教材却继续选用被证明已经谬误的传统地动模型图,

  • 标签: 中学历史教材 传统模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彩色图片 科学技术成就 人教版教材
  • 简介:看好中国市场近期博世在中国有不少大动作:收购武汉天元、成功召开在华品牌转换宣介会等,一系列举动是否说明博世正在将重心放在中国市场上。博世给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 标签: 科技成就 生活 中国市场
  • 简介: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O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我们以占世界lO%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由建国初期的2O%上升到现在的42%。

  • 标签: 农业 科技成就 中国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生活环境
  • 简介:摘要2016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具备重视信息安全、遵守信息社会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的素养。

  • 标签: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STEM教育活动案例
  • 简介:福建人欧阳说:人的一生有太多的偶然,其实命运对每一个人来说是公平的,它从你这里拿走什么,往往会用其它方式给你补偿。关键在于,当大雾弥漫了视野,未来的路无从分辨无从延伸的时候,你是否守住内心的执著,依然义无返顾的朝前迈进。

  • 标签: 欧阳义科技成就 科技成就财富
  • 简介:2016年1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揭晓。首次实现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这一成果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团队完成。量子隐形传态类似于科幻电影中的"星际旅行"。一对量子,比如一对从同一个源头发出的电子,无论相距多远,只要其中一个状态发生变化,另一个也立即发生相应变化,如同有"心灵感应"的

  • 标签: 量子隐形传态 科幻电影 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技进展 潘建伟 心灵感应
  • 简介:公元138年的一天,洛阳城里汉顺帝早朝,文武百官班列两旁。顺帝道:“众爱卿,可有什么事情要向朕奏明?”这时班中一位老臣,鹤发童颜,趋前几步跪下道:“臣今早察知京师正西方向发生地动,那里必是房倒墙摧,江河横溢,生灵涂炭,万请陛下速派员安抚,以救民于水火。”这个老人就是年已61岁的张衡。

  • 标签: 世界地动仪 地动仪诞生
  • 简介:<正>宋代是我国改历最频繁的朝代。从北宋开国(960年)到祥兴二年(1279年),共320年间,除宋初沿用后周《钦天历》外,共颁行了19个历法。宋朝这样频繁地改历,除了帝王嗣世缵绪需要改历外,主要原因是古代的天文历法,经过千百年的变化发展,到了宋代,有关天体运行的理论知识,观测实际天象的仪表器具,以及计算

  • 标签: 日月食 回归年长度 近点月 朔望月 天文历法 太阳视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