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节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病理确诊的神经节细胞瘤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效果。结果10例是无临床症状的影像学偶然发现病例;1例以阵发性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手术前诊断为嗜铬细胞瘤1例,肾上腺腺瘤或无功能腺瘤10例。术前无1例明确诊断为神经节细胞瘤,11例均行手术切除,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及转移。结论综合各项影响学检查对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的诊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病理检查是最终的确诊依据;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11例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1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PBSC移植+局部大剂量化疗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术中无1例死亡,随访6~12个月无一例死亡,10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1例患者症状部分缓解。结论PBCS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癌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症状缓解率,延长生存期,为晚期肝癌治疗的新方法。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肝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9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NK/T细胞淋巴瘤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1例患儿以发热、鼻塞、淋巴结肿大等起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多见EB病毒DNA载量升高(10例)、肝功能异常(7例)及乳酸脱氢酶升高(9例),最终确诊依靠病理活组织检查。2例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噬血细胞综合征。病理检查11例患儿CD3、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RNA(EBER)均阳性,9例CD56阳性。治疗以化疗为主,截至随访结束,7例死亡,3例生存并定期门诊随访,1例仍规律治疗中。11例患儿1年生存率为45.5%,3年生存率为18.2%。结论儿童NK/T细胞淋巴瘤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与EB病毒感染关系密切。该病侵袭性高,预后差,确诊后需尽早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 标签: 儿童 NK/T细胞淋巴瘤 EB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51.3±16.7)岁,病程7个月~17年。皮疹泛发、多形、剧痒,伴有一定系统损害。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甘草制剂有一定疗效,部分患者多种治疗抵抗。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多发于男性,甘草制剂有一定疗效。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甘草制剂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新策略。方法采集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抗CD3单克隆抗体等细胞因子诱导成CIK细胞,分次自体回输,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12周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不良反应和肾功能进行评估。结果11例CIK细胞均诱导成功。在治疗过程中除回输时大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外,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肾功能和血细胞无异常变化。治疗结束后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ALT和AST水平等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治疗结束一周内HBVDNA水平无明显变化,但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HBVDNA水平有明显下降,第1、4、12周以下降2个log为观察指标,其同基线水平相比下降的比例分别为12.5%、31.2%、53.1%。讨论本研究提示CI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在12周观察期内是安全有效的。特别是治疗后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HBVDNA复制水平逐渐下降,提示CIK细胞治疗后可能存在持续的免疫应答反应。

  • 标签: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治疗 乙型肝炎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继发性嗜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继发性HP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均有发热,同时表现为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和凝血功能异常等。原发疾病多为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肿瘤。经治疗原发病及激素等对症治疗后,9例好转,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结论HPS病情进展迅速,易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要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嗜血细胞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疗效.方法:应用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11例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本组11例急性粒细胞缺乏症均合并严重感染,经治疗后均显效,有效率100%,感染治愈率90.9%,仅1例因故中途放弃治疗,无1例死亡.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有效提高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病人的粒细胞水平,对及时控制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

  • 标签: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治疗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临床资料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宫颈癌组织细胞中STK11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 研究对象为30例宫颈癌患者,另选取30例正常宫颈患者,内参基因选取GAPDH,所有患者均接受RT-PCR技术检测,分析STK11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讨论STK11基因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5月。结果 正常宫颈组较宫颈癌组的STK11基因表达量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经对比,在STK11QX、STK11HY、STK11总的位点中,甲基化率经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STK11基因参与其中,与起到子甲基化有关。

  • 标签: STK11基因 宫颈癌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妊娠期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1例妊娠期初诊CM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30例非妊娠育龄期女性初诊CML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羟基脲加伊马替尼,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1年后评估患者疗效。结果11例患者中,3例为孕晚期,选择继续妊娠,行剖宫产,婴儿随访至今无异常;8例为孕早期或中期,选择放弃妊娠。观察组11例均获得血液学缓解,其中8例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另3例未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CML罕见,治疗效果与非妊娠期CML相当,处理方式建议根据CML的孕周、孕妇生育期望等状态综合考虑。

  • 标签: 白血病,髓系,慢性,BCR-ABL阳性 妊娠 伊马替尼 治疗结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PT-11联合卡铂方案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0例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给予心理护理,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预防和处理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的发生。结果40例患者均能耐受化疗,无一患者因化疗相关毒性终止化疗。结论正确的护理干预和指导可以预防和减少CPT-11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肺癌 CPT-11 卡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OX11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中的表达及与其表达相关的基因和细胞通路。方法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GEO数据库中下载包含76例RB患者癌组织全mRNA表达谱的公共数据集gse59983。根据15个标记基因表达情况将其分为细胞周期标记基因组(组1)、椎光感受器标记基因组(组2)及视杆光感受器标记基因(组3)。组1、组2、组3分别包含26、4、46例患者。利用R2生物信息平台(http://r2.amc.nl)分析gse59983公共数据集,观察3组患者癌组织中SOX11的表达,同时确定SOX11相关基因。根据基因相关性,绘制聚类热图,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工具、基因注释(GO)分析法对SOX11的相关基因及通路进行初步分析。结果组1患者癌组织中SOX11表达明显高于组2、组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3患者癌组织中SOX11表达明显高于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检测出与SOX11表达显著相关的基因4524个;其中,正相关基因2139个,负相关基因2385个。筛选SOX11及与其关联性最强的16个基因绘制聚类热图,SOX11与SOX11显著关联基因的聚类形式和原始形式大致相同。KEGG及GO分析结果显示,SOX11相关基因涉及调控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光感受器细胞发育、光感受器细胞保护等。结论SOX11在不同类型或不同时期RB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与其表达显著关联基因参与调控细胞周期。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病因学 SOXC转录因子类 基因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对IEC-6细胞辐射损伤的影响,为临床应用rhIL-¨治疗急性放射病及肿瘤放化疗过程中肠道损伤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MTT法检测rhIL-11对γ射线照射后IEC-6细胞的增殖作用,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及细胞坏死的影响.结果:IEC-6细胞在受到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均发生增殖抑制,并发生明显的G0/G1期阻滞,rhIL-11可使增殖抑制作用及周期阻滞现象更加明显,并使坏死细胞明显减少.结论:rhIL-¨对IEC-6细胞的辐射损伤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

  • 标签: 辐射损伤 IEC-6细胞 RHIL-11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11例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0例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术前准备、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心理护理等。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11例患者均顺利度过移植极期;出现口腔黏膜溃疡患者1例;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加强洁净病房环境的无菌保护,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同时予以心理护理,可降低自体外周干细胞移植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11p缺失综合征的肾母细胞瘤的诊治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1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0例经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合并11p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23.6(13~36)个月。9例因眼部异常于婴儿期确诊虹膜缺如,1例发现肾占位后查体发现眼部异常并确诊虹膜缺如。2例男童合并隐睾。2例男童合并尿道下裂,其中1例诊断为轻度尿道下裂,暂未手术;1例行尿道成形术。余5例未见泌尿生殖系统异常。所有患儿术前均行腹部B超和腹部增强CT检查。B超检查示肾实质内实性占位或可见不均匀回声区。腹部增强CT检查示肾占位直径1.8~12.7 cm,局部不均匀增强回声。肿瘤位于左侧1例,右侧6例,其中右侧肾母细胞瘤伴左侧肾母细胞瘤病2例;双侧3例。7例术前行化疗,分别为双侧肾母细胞瘤3例,单侧肾母细胞瘤合并对侧肾母细胞瘤病1例,单侧肿瘤体积较大超过中线3例。化疗方案分别为长春新碱(VCR)+放线菌素D(ACTD)5例,VCR+ACTD+环磷酰胺(CTX)+多柔比星(DOX)/顺铂(CDDP)+依托泊苷(VP16)和VCR+CTX+DOX各1例。7例单侧肿瘤患儿中,4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肿瘤剜除术,2例单侧肿瘤合并对侧瘤病患儿行单侧肿瘤剜除术。3例双侧肿瘤患儿中,2例分期行双侧肿瘤剜除术;1例行一侧根治性肾切除术,对侧肿瘤剜除术。结果本组10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肾母细胞瘤。3例术前未行化疗者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OG)分期Ⅰ期1例,Ⅲ期2例;7例术前化疗者国际儿童肿瘤协会(SIOP)分期Ⅱ期2例,Ⅲ期2例,Ⅴ期3例。术后9例行规律化疗,其中Ⅰ期1例,予DD4A方案(长春新碱+更生霉素);Ⅱ期2例,分别予DD4A、EE4A方案(长春新碱+更生霉素+多柔比星);Ⅲ期3例,分别予EE4A方案1例,DD4A方案2例;Ⅴ期3例,分别予EE4A方案1例,DD4A方案2例。10例平均随访时间为56.4(6~136)个月。9例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1例术后复发再次行瘤灶切除术后6个月死亡。9例术后复查血肌酐和尿肌酐均未见明显异常。10例术后智力筛查结果显示6例智力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4例与同龄儿相比未见明显异常。术后3例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存在11p13及相邻远端基因缺失。结论11p缺失综合征临床罕见,对于新生儿伴随散发性先天性虹膜缺如者应高度警惕11p缺失综合征,通过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确诊后应行肾脏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肾肿瘤。合并11p缺失综合征的肾母细胞瘤,如条件允许应争取行保留肾脏的肿瘤剜除术,以降低远期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概率。本病的远期随访尤为重要。

  • 标签: 肾肿瘤 WAGR综合征 Wilms瘤 先天性虹膜缺如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智力发育迟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OX11在套细胞淋巴瘤(MC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38例MCL及30例反应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行SOX11、CyclinD1及其它相关抗体检测,应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OX11蛋白的细胞内定位。结果38例MCL均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97.4%(37/38)表达SOX11,92.1%(35/38)CyclinD1阳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CyclinD1阴性MCL中SOX11均为阳性表达;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OX1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结论SOX11表达有助于套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包括可能被误诊的cyclinD1阴性母细胞样MCL。

  • 标签: 套细胞淋巴瘤 SOX11 CyclinD1阴性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对国产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YH-16)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方法11例常规治疗失败及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接受国产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YH-16)7.5mg-15mg/m2,连续28天静脉输注。观察用药前后肿瘤反应、不良反应、体重(BW)、行为状况(PS)和生活质量(QOL)。结果用药28天后,11例病人中PR2例(18.2%),SD8例(72.7%),PDl例(9.1%):4周后疗效确认:PRl例(9.1%),SD5例(45.5%),PD5例(45.5%)。10例(83.3%)发生Ⅱ度以下不良事件,其中5例(41.7%)可能与YH-16有关,不良反应包括:乏力,恶心,皮疹,转氨酶异常,心悸,窦性心动过速,频发房陛早博等,均在停药后好转或消失;BW、PS、QOL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YH-16能够延缓肿瘤生长、保持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标签: 治疗 血管内皮抑制素 人血 非小细胞肺癌 不良反应 QOL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对甲醛诱导的海马神经(HT22)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把HT22细胞分为对照组(细胞未做任何处理)、甲醛组(50、100、200 μmol/ L甲醛处理细胞)和GDF11+甲醛组(GDF11转染细胞后用100 μmol/L甲醛处理)。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HT22细胞的活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HT2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以及Bcl-2的变化;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HT22细胞内caspase-3活性;DCFDA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HT22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甲醛组HT22细胞活力(92.23±0.20比56.12±0.61)和Bcl-2蛋白表达(220.32±2.21比150.25±0.31)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caspase-3活性(95.36±1.74比190.17±2.14)、Bax蛋白表达(132.19±1.21比150.17±1.06)和ROS水平(1099.32±75.47比2802.17±126.49)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GDF11转染HT22细胞后,与甲醛组比较,GDF11+甲醛组HT22细胞活力升高(56.12±0.61比83.11±1.64),Bax蛋白表达(270.03±0.17比150.17±1.06)降低,Bcl-2蛋白表达(150.25±0.31比187.34±1.52)升高,caspase-3活性降低(190.17±2.14比105.31±4.12)和ROS水平降低(2802.17±126.49比1305.36±68.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GDF11能够逆转甲醛对HT2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以及降低甲醛对HT22细胞ROS水平的增加作用,此机制对防治甲醛的神经毒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GDF11 甲醛 HT22细胞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