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徐世昌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南北和会的召开,以期巩固其总统地位和实现南北和平统一。在徐世昌的推动下,南北和会于19192月20日在上海召开,由于各军阀之间利益的矛盾和其本身利益的多重性,南北和会最终于同年5月13日以破裂而告终。

  • 标签: 徐世昌 1919年南北议和 军阀争斗
  • 简介:1919南北议和是在国际和国内和平气氛高涨、人民渴盼统一的背景下及南方军阀、总统徐世昌、北方政府各有所图的形势下促成的。由于参加议和的北方代表多系安福系成员,所以长期以来,破坏南北议和的帽子便完全扣在了安福国会的头上。尽管安福国会的立场与议和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但南北议和的破裂却是南北双方合力作用的结果,双方毫无诚意的自我利益的坚守是将1919南北和谈推向决裂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安福国会 南北议和 皖系军阀 政争
  • 简介:辛亥南北和议,谈判的主要内容不是共和与君宪的优劣短长,而是以何种形式实现共和。开始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以国民会议公决国体政体,以及包括代表产生、会议地点在内的会议如何召集等问题。和谈期间,本来主动提出此议的是袁世凯内阁代表一方,民国代表只是被动接受。可是双方共识的基础在谈判会场之外并未得到广泛认同,围绕能否以国民会议的形式公决国体政体及其实施办法,中外南北各种政治势力相互角力,使得谈判双方不断调整各自的态度立场,导致已经取得的各项协议全然失效,最终由国民会议公决国体政体的成案胎死腹中,改由直接迫使清帝退位作为南北纷争的解决之道。

  • 标签: 南北和谈 国民会议 唐绍仪 伍廷芳 袁世凯
  • 简介:<正>一、和议前西南各方利益要求及斗争焦点19177月至19185月,孙中山领导了第一次护法运动。当时,桂滇军阀也混迹其间,但实际时时准备妥协。桂系篡夺军政府后,北方直皖争斗加剧,徐世昌因高唱“和平”坐收渔利,窃取了大总统职位宣布停战。同时,英美等国为重新瓜分在华利益,也“劝导”南北双方“言和”。所以,南北“主战派”代表孙中山,段祺瑞只得默认已成之局,议定19192月20日在上海正式召开和会。

  • 标签: 孙中山 唐继尧 领导 直系 皖系军阀 西南军阀
  • 简介:袁世凯称帝败亡后,北洋军阀内争不断,渐趋分裂,中国军阀割据的局面更加混乱。19177月,段祺瑞二次组阁,拒绝恢复旧国会和《临时约法》,梁启超建议段祺瑞成立“临时参议院”,修改《国会组织法》和《参众两院选举法》,召开新国会。

  • 标签: 秘密 《临时约法》 北洋军阀 军阀割据 段祺瑞 袁世凯
  • 简介:民国元年的南北议和是革命党人有原则的妥协,更是当时各种社会力量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议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又是涉及“改朝换代”“脱胎换骨”的大事,遂举国关注。其中,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观望者有之,中立骑墙者亦有之。辛亥议和期间《大公报》所刊载的诸多社会舆论有一条始终不变的主线,即希望南北政府竭力避免战祸再起,期待和议早日达成。以《大公报》为中心文本考察和议期间的社会舆论,不仅能够从所选文本对于南北议和的报道与评论中了解该报刊论者群体的政治立场及态度,也能够窥见民国肇始而专制未破之时变幻多端的社会生态。

  • 标签: 南北议和 《大公报》 舆论
  • 简介:匈牙利地处中欧,在国际舞台上影响不大,所以匈牙利史的研究一般比较薄弱,并且研究方向特别集中,一般集中于1848革命和1919革命两个问题,现在就1919革命问题的研究状况简要勾画如下。

  • 标签: 匈牙利 1919年革命 中欧
  • 简介:在中国,过了农历年,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辞旧迎新。不同的地方,过年有着各不相同的习俗,为这个节日增添了许多浓浓的趣。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隆重的节日,不同的地方有着很多风俗趣谈。东北:热热闹闹东北人过年讲究喜庆和热闹。过年前几天,会进行一番大扫除,意味着把这一不好的都清除掉。家里会添几个盘子和碗筷。

  • 标签: 中国人 东北人 过年 节日
  • 简介:<正>191811月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已迅速接近尾声。协约国的军队到处对趋于瓦解的四国同盟发动猛攻、此时,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已退出战争。11月3日,奥匈政府也投降了。德国军队逐渐放弃法国和比利时的疆土。11月7日,德国代表越过战线并向法军统帅部请求停火。所有英国人民,包括武装部队在内,焦急地等待着军事行动停止的消息。在英国本身情况恶化的影响下,群众对结束战

  • 标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英国 士兵 武装部队 军事行动 协约国
  • 简介:长期以来,学术界流行着一种观点:早在1919,孙中山就同李大钊有过“接触”(李新:《李大钊》,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单位合编《宋庆龄在上海》;蒋洪斌:《宋庆龄》;吕明灼著《宋庆龄传》,李新主编中国革命史丛书之一,等等)。其实,这种传统观点是值得质疑的。

  • 标签: 孙中山 李大钊 宋庆龄 中共党史 中国革命史 建党初期
  • 简介:摘要;1919是中日关系史上比较重要的一,这一时期的抵制日货运动是随着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而展开的。中国各地相继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的高潮,以学生为主导、商界广泛参与、各团体支持使得全国抵制日货运动规模迅速壮大,涉及领域快速扩展,中国人民抵制日货的方式也展现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这次抵制日货运动给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讲述1919抵制日货运动的背景,从政治、经济、导火线三个角度来研究此次抵制日货。

  • 标签: 五四运动 抵制日货 收回山东主权
  • 简介:1919是世界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一战"结束后,各主要参战国在巴黎举行和会,中国发生"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也持续发展。当时的哈佛大学,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府派遣留学生。而中国学生在人数上首屈一指,日本学生也名列前茅。本文运用哈佛校报《绯红》(TheCrimson)等最新资料,揭示了中日留学生均以来自知名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为主,且毕业后大多数人均回国在各个行业发挥重要作用。而两国学生学习专业的不同,反映了中日两国政府在教育、军事策略方面存在的差异。

  • 标签: 哈佛 留学教育 中日关系 国立大学
  • 简介:191912月5日,《字林西报》报道安庆安武军围奸安徽蚕桑女校学生,此案经上海各报转载,引起国人关注。在一片讨伐声中,倪嗣冲称此事子虚乌有。与此同时,女校师生亦通电否认。种种迹象显示这是一起谣言,但公众依然深信不疑。谣言传播过程中,公众激烈和偏执的态度,既是"尊西"、"崇西"对西方报道盲从的结果,又是对北洋军阀不满和不信任的生动注脚。

  • 标签: 谣言 《字林西报》 倪嗣冲 安武军 蚕桑女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八六月四日上午八时半启行,一时到障[彰]。下午三时后访总座,叙谈时局,知陆荣廷通电,称徐世昌为大总统,而不列旧国会之名,单独媾和,引北敌南侵。广东将不免蹂躏乎?八八月二十日阅申报,知浙江伪督杨善德,已于十二日病亡,继其任者为卢永祥。蛇死狐凭,皆吾党之敌。

  • 标签: 蒋介石 政治委员会 1926年 共产党员 国民政府 国民党
  • 简介:春节,中国人最注重的传统节日。幅员辽阔的中国,经过几千的传承与演变,形成了南北各异的春节习俗。不同地域的人们,在春节的宴席上摆放的饮食也不尽相同。近年来,来自浙江的老台门黄酒,逐渐受到了南北各地人们的喜爱。

  • 标签: 中国年 中国酒 地道 春节习俗 传统节日 中国人
  • 简介:扫除文盲是列宁文化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列宁和斯大林领导的苏联扫盲运动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实践,在苏联文化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在一个资本主义发展薄弱、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应如何正确处理经济战线和文化战

  • 标签: 扫盲运动 扫除文盲 文化知识 革命理论 苏维埃政府 扫盲教育
  • 简介:根据2006以来在国内外发掘的各种图像与文献等原始史料,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的研究基础上,对1846-1919西方人在康藏活动提出了六点基本认识,即该时期西方人进入康藏地区有三大原因,该时期是西方对康藏地区的“发现”时期,该时期是西方对康藏地区的介绍与重要认知时期,该时期是东、西方文化在康藏相遇、碰撞、交流、交融的时期,该时期是西方现代科技与文教医疗开始引入康藏的时期,该时期引发了康藏地区东、西方文化互为竞争之势态。这对在世界视野下研究近代康藏史与东西方文化的互动具有学术意义。

  • 标签: 西方人 康藏 文化交流 传教士
  • 简介:在国内电影导演中,如果要说“高产”导演,黄健中恐怕也算得上是其中的一个,关于《红娘》话题还在人们的嘴上方兴未艾,黄导的另一部作品《我的1919》又已悄然拍竣。眼见着自己的又一个“孩子”又将在众人注目中面世,从影快40的黄导掩饰不住内心的那份激动和自豪,在机房的剪辑台旁,忙碌的黄导停下手中的活儿,与笔者聊起了他的这部新作。不再是封建礼教束缚和压迫下命运悲惨的“贞女”;不再是东北农村家庭“过年”时的令人欲说还休;也不再是那位舍生忘死兢兢业业的“龙年警官”。这回,黄健中将手中的摄影机抬到了法国的巴黎,在那里,他要去再现80前,再现80前一位曾经在异国的土地上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利益而在“巴黎

  • 标签: 黄健中 顾维钧 巴黎和会 影片 艺术创造 历史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