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其含量是一项重要的分析指标。含量的分析采用分光光度法。在FeCl3存在的条件下,乙醇中的脂肪族与MBTH进行络合反应生成一种蓝绿色稠合阳离子,该阳离子的最大吸收波长是620nm,故在620nm条件下测定试样对光的吸收程度,通过计算机的数据处理系统得出相应数据,最后通过计算得出乙醇中的含量。该方法的准确度高,相对误差小,精密度高。而且所用试剂均无毒性,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化验员免受化学试剂的伤害。

  • 标签: 乙二醇 脂肪族醛 FeCl3 MBTH
  • 简介:【摘要】 甲基乙 ( methylglyoxal )作为人体中糖代谢生成的毒性副产物,是高反应性羰基化合物,根据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身体内的甲基乙较高。甲基乙主要来源于葡萄糖与果糖代谢,在身体内累积较多,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白内障和肾病等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经过研究证实,甲基乙会与氨基酸残疾相反应,引发蛋白质降解,生成高级糖化总产物。本次综述就糖尿病并发症治疗的新靶点甲基乙展开分析。

  • 标签: 糖尿病 新靶点 并发症 甲基乙二醛
  • 简介:【摘要】:介绍了国内外 1,4-丁醇的生产工艺,针对炔法探讨了工艺细节,并指出了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发展建议。

  • 标签: 炔醛法 1 4-丁二醇 生产工艺
  • 简介:摘要例1男,16岁,面部、颈部及双腋下见密集褐色毛囊角化性丘疹,部分融合成斑块,局部可见疣状增生;母亲与其有相似的病史及临床表现。例2男,21岁,头面部、颈部、躯干、双腋下及臀部见弥漫性毛囊角化性丘疹,部分融合成片,局部可见疣状增生;家族成员均无类似症状。例2颈部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伴灶状角化不全,棘层部分区域棘刺松解并有腔隙形成,可见绒毛、圆体和谷粒细胞,真皮浅层炎症细胞浸润。2例患者及其父母基因检测:例1及母亲ATP2A2基因存在第15外显子c.2300A>G错义突变;例2第15外显子与第15内含子交界处存在c.2097+5G>A剪切区域突变。2例患者其他家族成员未见上述突变。

  • 标签: Darier病 毛囊角化病 ATP2A2基因 疣状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聚甲酚磺栓剂治疗宫颈糜烂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60例我院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例,对照组采用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聚甲酚磺栓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3.33 3%显著高于对照组 70.00 %( P<0.05)。结论:采用聚甲酚磺栓剂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聚甲酚磺醛栓剂 宫颈糜烂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期梅毒误诊为银屑病,总结治疗期间产生误诊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病患的 辅助检查资料,如血液、临 床 表现等。结果 2 例病患就医之前都以 “银屑病”在外院治疗,未愈,对其中 1 例病患来院后 查梅毒 系列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PR) 为 为阳性,滴度 1:32 ,梅毒螺旋体 颗粒 凝集试验 (TPPA) 阳性 。驱梅治疗后皮损消失。结论 : 因为诊疗期间未能把 期梅毒与银屑病样皮损联系到一起,未实施必要的血液学检查对病患梅毒的可能性进行排除,今后遇见相似的病患应引起医生的高度关注。

  • 标签: 二期梅毒 误诊 银屑病
  • 简介:摘要: 目的:分 析与研究 重组人干扰素 α-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聚甲酚磺栓治疗宫颈炎的临床 效果。方法:本次选择了我院在 2019 年 3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入治疗的 70 例 治疗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了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 35 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实施了两种治疗方式,对照组:应用 聚甲酚磺栓治疗宫颈炎患者;观察组:采用 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聚甲酚磺栓 模式 治疗宫颈炎患者。 通过研究两组 轻度宫颈炎 患者、 中度宫颈炎 患者、 重度宫颈炎 患者在治疗后产生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者的 宫颈炎 复发情况,得出研究结论。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 宫颈炎 治疗效果以及 宫颈炎 复发情况方面的数据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医生有必要把 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聚甲酚磺栓治疗 模式应用到治疗 宫颈炎患者之中,以此提升治疗水平。

  • 标签: 宫颈炎 重组人干扰素 α-2b阴道泡腾胶囊 联合聚甲酚磺醛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SLC2A2 rs5393、rs540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甲双胍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90例(T2DM组)及9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法检测SLC2A2 rs5393、rs5400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对T2DM患者进行甲双胍治疗,随访90 d,分析甲双胍疗效与各基因型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与T2DM组SLC2A2 rs5393、rs5400各基因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rs5393位点AC型、CC型比例显著升高(P<0.05),rs5400位点CT、TT型频率显著升高(P<0.05)。rs5393位点中,治疗前AA型、AC型、CC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双胍治疗后AC型、CC型患者FPG、2 h PBG、HbA1c降低幅度低于AA型(P<0.05),CC型FPG、HbA1c降低幅度低于AC型(P<0.05)。rs5400位点中,治疗前CC型、CT型、TT型FPG、2 h PBG、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双胍治疗后CT型、TT型患者FPG、2 h PBG、HbA1c降低幅度低于CC型(P<0.05),TT型FPG、HbA1c降低幅度低于CT型(P<0.05)。结论SLC2A2基因多态性位点rs5393 AA型患者、rs5400 CC型T2DM患者对甲双胍敏感,降糖疗效较好。

  • 标签: 2型糖尿病 SLC2A2基因多态性 二甲双胍
  • 简介: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钻井队对 焦页 2 平台 2 口井开钻进的主要情况,并通过强化参数的各种措施,顺利完成开井段,减少了施工周期。

  • 标签: 二开井段 强化参数 效果 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血清丙(MDA)及趋化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治疗的PDR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格栅样激光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DA、趋化素水平,观察两组视力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0%(46/51),高于对照组的76.47%(39/51)(χ2=19.585,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MDA、趋化素及视力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DA、趋化素分别为(8.57±2.48)μmol/L、(1.58±0.51)ng/L,对照组分别为(10.92±3.16)μmol/L、(2.83±0.92)ng/L,两组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t=4.178、8.486,均P<0.05);观察组视力为(0.66±0.19),高于对照组的(0.43±0.13)(t=7.135,P<0.05)。结论采用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可有效缓解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氧化应激状态,降低血清MDA及趋化素水平。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脉冲激光 激光凝固术 丙二醛 趋化因子类 超氧化物歧化酶 抗氧化剂 视力,眼睛
  • 简介:摘要:分析在合成氨装置单台气化炉运行、尿素装置低负荷时 , 影响缩脲生成的主要因素 , 针对如何控制尿素产品中缩脲含量使之达到优等品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

  • 标签: CO2 汽提法 尿素装置 尿素产品 缩二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枸橼酸铋钾联合法莫替丁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及对过氧化脂(LPO)、丙(MDA)、生长抑素(S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于浙江省慈溪市慈林医院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法莫替丁组、联合治疗组,每组75例,法莫替丁组患者使用法莫替丁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使用枸橼酸铋钾联合法莫替丁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H+-K+-ATP酶活性、胃内酸碱值、胃酸分泌功能进行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LPO、MDA、SS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溃疡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H+-K+-ATP酶活性低于法莫替丁组[(2.54 ± 0.41)μmol/min比(2.87 ± 0.50)μmol/min],胃内酸碱值高于法莫替丁组(5.56 ± 1.19比4.77 ± 0.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五肽胃泌素刺激后的最大胃酸排出量(MAO)和高峰胃酸排出量(PAO)、基础胃酸排出量(BAO)、TNF-α、IL-17、hs-CRP、CD8+、LPO、MDA水平均低于法莫替丁组[(8.22 ± 1.76)mmol/h比(10.53 ± 2.21)mmol/h、(11.88 ± 2.51)mmol/h比(14.79 ± 2.76)mmol/h、(4.11 ± 1.32)mmol/h比(5.54 ± 1.49)mmol/h、(4.76 ± 1.52)ng/L比(6.91 ± 1.61)ng/L、(18.37 ± 3.25)ng/L比(22.83 ± 3.62)ng/L、(6.41 ± 1.81)mg/L比(8.67 ± 2.15)mg/L、0.287 6 ± 0.030 5比0.325 5 ± 0.032 4、(0.06 ± 0.02)U/mg比(0.09 ± 0.03)U/mg、(10.19 ± 1.86)μmol/L比(13.25 ± 2.03)μmol/L],CD3+、CD4+、SS水平高于法莫替丁组[0.523 6 ± 0.040 9比0.476 3 ± 0.039 5、0.356 6 ± 0.035 2比0.315 8 ± 0.033 9、(14.59 ± 2.67)ng/L比(10.36 ± 2.31)ng/L](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溃疡愈合率均高于法莫替丁组[93.33%(70/75)比80.00%(60/75)、94.67%(71/75)比82.67%(62/75)](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法莫替丁组[16.00%(12/75)比13.33%(10/7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枸橼酸铋钾联合法莫替丁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胃酸分泌功能,调控胃内酸碱值,抑制炎性反应,提升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枸橼酸铋钾 法莫替丁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甲双胍对于治疗社区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经过随机组合后分为两组进行不同方法的治疗,即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甲双胍药物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治疗周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相关临床指标(空腹时的血糖、餐后 2小时后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 结论:甲双胍相较于临床常规治疗对于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适用于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社区
  • 简介:摘要报告2例KCNQ2基因突变导致新生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患儿均于新生儿期出现惊厥,视频脑电图监测到多灶起始的局灶性发作及游走性发作,多种抗癫痫药治疗效果差,1例5月龄时死亡,1例7月龄停止抽搐,但存在精神发育迟缓。

  • 标签: 癫痫 婴儿,新生 游走性局灶性发作 KCNQ2基因
2
  • 简介:摘要:运用教育技术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本文阐述了运用教育技术导入新课的一些方法:情境导入、激疑导入、悬念导入、启趣导入、设障导入、激趣导入等。

  • 标签: 教育技术 导入新课 尝试
2
  • 简介:

  • 标签:
2
  • 简介:摘要:为了使数学练习有效,可采取多种形式的练习。如迷惑、隐蔽、游戏、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