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烟草野火病是赣州烟区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探索防治该病的轮换药剂,进行了20%噻菌铜SC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烟草野火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20%噻菌铜SC450倍液喷雾防治,每7d1次,连续2~3次,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蔓延。第1次用药后7d,20%噻菌铜SC450倍液处理的防效为67.81%;第2次用药后7d、14d分别为68.98%、73.70%。同时在试验过程中,20%噻菌铜SC450倍液处理,对烟株生长无不良影响。20%噻菌铜SC对烟草野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赣州烟区烟叶生产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烟草野火病 噻菌铜 田间药效
  • 简介:选用环虫酰肼5%悬浮剂1800mL/hm2,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150mL/hm2,阿维菌素1.8%乳油1500mL/hm2进行药效对比试验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结果表明:环虫酰肼5%悬浮剂1800mL/hm2,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150mL/hm2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效,两者药后14d防效分别为91.3%、90.2%,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其他有益生物未见药害。建议使用时,用环虫酰肼5%悬浮剂1800mL/hm2或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150mL/hm2于水稻稻纵卷叶螟1龄幼虫高峰期兑水6750L在水稻叶面均匀喷雾。

  • 标签: 药剂 稻纵卷叶螟 田间药效
  • 简介:杨树苗期地下害虫较多,杨树虫害的防治是林业部门的一项基础工作,抓好杨树苗期虫害管理是杨树生长稳产、高产、优质的重要基石;通过施毒死蜱农药的方法对蛴螬采取了防治,试验结果显示每667m~2施用8kg毒死蜱农药为最佳施药剂量。

  • 标签: 杨树苗 蛴螬 毒死蜱 防治效果
  • 简介:六班瓢虫是多种蚜虫的天敌。本文测定了六班瓢虫对苜蓿蚜的捕食效应:1.对猎物密度的功能反应为Na=0.8086N/1+0.0125N。;2.六班瓢虫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为A=43.24p-0.6291;3.两者相互干拢时,其捕食率为E=0.060032p-0.0955;4.温度对捕食效应的响,呈一地物线形,方程为N=-44.8593+5.8057x-0.1268x2,峰值xmax=23℃,Na,mav=21,595

  • 标签: 苜蓿蚜 六班 自身密度 捕食率 功能反应 捕食作用
  • 简介:丽湘早5号系我所1984用多抗品种浙丽1号与湘早籼3号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在1987品比试验中,产量居8个参试品系之首,比对照73—07增产27.2%。1988参加地区区域试验,亩产401.67—530公斤,平均亩产465公斤,居首位,比对照73—07增产17.9%。1989全区推广5000亩,其中安远县欣山镇种植298亩,最高亩产572.5公

  • 标签: 早籼 参试品系 区域试验 品比试验 欣山 出米率
  • 简介:采用滤纸片法对云南地区分离并鉴定到的15株木霉进行2株病原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3株植物病原真菌(小麦全蚀、番茄早疫、稻疫)抗菌活性筛选。获得可抑制5种病原菌(广谱)的木霉7株。抑菌圈直径范围在0.7~2.8cm。其中哈茨木霉8917提取物对3株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最强,哈茨木霉10176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最强,哈茨木霉10174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最强。同时,将15株供试木霉与3株病原真菌进行对峙培养,结果显示:对番茄早疫菌抑制率最高的是新康氏木霉8722和深绿木霉8956,对小麦全蚀菌抑制率最高的是新康氏木霉8722和康氏木霉8701,深绿木霉8686对稻疫菌的抑制率最高。哈茨木霉在滤纸片法活性筛选中相对其他木霉抑菌活性较好,但在对峙培养活性筛选中其抑菌活性最弱。

  • 标签: 木霉菌 活性筛选 滤纸片法 对峙培养
  • 简介:选用5种不同的植物源杀虫剂3%苦参碱水剂,0.2%苦皮藤素乳油,0.3%印楝素乳油,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4%鱼藤酮乳油对烟蚜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苦参碱水剂和0.2%苦皮藤素乳油对烟蚜防效皆达到90%以上,药效期可持续20d。因此,3%苦参碱水剂和0.2%苦皮藤素乳油这两种植物源杀虫剂可作为无公害烟叶和有机烟叶生产中防治烟蚜的推荐药剂。

  • 标签: 烟草 烟蚜 植物源杀虫剂 药效试验
  • 简介:222至25,省农牧渔业厅在南昌召开了全省植保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县植保站长、厅直农场和科研单位植保干部。以及应邀出席的省农办、省农大、省农资公司、省医药公司、省气象局、省科技报等单位的代表共计145人。会议认真总结交流了1988全省植保植检工作经验。宜春市、宁都、新干、星子、

  • 标签: 植保工作 县植保站 科研单位 厅直 科技报 宁都
  • 简介:2015是峡江县稻瘟病重发生年,发生面积、发生程度、产量损失是近25来最严重的一。其重发生原因主要有:主栽品种抗性低;2015夏季是2000以来最凉盛夏,5下旬至6上、中旬,8下旬至9上、中旬出现持续低温、多雨、寡照天气;栽培管理不当和防治效果偏低。因此,在防治策略上,需选用抗病品种,并及时掌握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化,加快抗病品种选育和品种更替;加强监测预警,根据田间稻瘟病发生动态,指导作物合理布局,指导农民适时开展防控;科学合理用药,推进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病虫防控效果。

  • 标签: 稻瘟病 重发 原因 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