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胸腺肽针剂药物保守治疗CIN1患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外用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联合胸腺肽针剂治疗CIN1患者,每月用10天,10天一疗程,用3-6个疗程。结果两组于治疗3-6个月后复查HPV-DNA,TCT,并于阴道镜下取活检。总治愈率90.6%,有效率为100%。结论胸腺肽针与干扰素合用有协同作用,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胸腺肽针剂治疗CIN1,明显有助于CIN1病变逆转,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子宫颈1级阴道镜异常表现(G1)中检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病变(CIN Ⅱ+)的相关影响因素,筛选出存在CIN Ⅱ+的高风险因素,为阴道镜检查的个体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1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子宫颈癌联合筛查(指高危型HPV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阳性转诊阴道镜检查患者的临床和阴道镜检查资料,将阴道镜仅表现为G1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对影响G1中检出CIN Ⅱ+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403例阴道镜仅表现为G1的患者,其中位年龄为38岁(范围:22~67岁)。403例G1患者中,检出CIN Ⅱ+ 110例,检出率为27.3%(110/403);其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108例、原位腺癌1例、普通型子宫颈内膜腺癌1例。(2)单因素分析显示,G1CIN Ⅱ+的检出率,年龄≥50岁患者显著高于<50岁者(分别为38.3%、25.4%;χ²=4.328,P=0.037),HPV 16型阳性患者显著高于非HPV 16型阳性者(分别为41.8%、21.8%;χ²=16.080,P<0.01);CIN Ⅱ+检出率随着子宫颈细胞学结果严重程度的增加(χ2趋势=6.775,P=0.009)和G1累及象限数的增多而显著增高(χ2趋势=31.117,P<0.01);而不同图像特征(包括薄醋酸白色上皮、细镶嵌、细点状血管)的G1CIN Ⅱ+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323,P=0.85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2.504,95%CI为1.299~4.830,P=0.006)、HPV 16型阳性(OR=3.353,95%CI为2.004~5.608,P<0.01)及G1累及象限数增多(OR=1.899,95%CI为1.518~2.376,P<0.01)是影响G1中检出CIN Ⅱ+的独立因素。(3)综合分析显示,HPV 16型阳性、G1累及4个象限时,G1CIN Ⅱ+的检出率(73.7%)最高;非HPV 16型阳性、G1仅累及1个象限时,G1CIN Ⅱ+的检出率(10.4%)最低。结论年龄≥50岁、HPV 16型阳性及G1累及象限数增多是G1中检出CIN Ⅱ+的独立因素。实施G1中不同风险人群的个体化管理,其重点是对存在高风险因素的G1患者进行充分活检,可避免CIN Ⅱ+的漏检。

  • 标签: 阴道镜检查 活组织检查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肿瘤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阴道镜诊断宫颈癌前病变(CIN)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分析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疑似宫颈癌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120例疑似宫颈癌患者分别接受阴道镜检查和液基细胞学检测,对比两种检查方式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结果阴道镜检查对低级别病变(CINI)的符合率(75.86%)高于液基细胞学检测(53.0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阴道镜检查对高级别病变(CINII、CINIII、癌变)的符合率(60.00%)低于液基细胞学检测(85.7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IN的临床诊断中,阴道镜检查和液基细胞学检测都是较为常用的临床诊断方法;对于低级别的病变,阴道镜检查的准确率要高于液基细胞学检测;高级别的病变,液基细胞学检测的准确率高于阴道镜。本文建议,临床上应该联合使用两种检查手段,以提高CIN检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标签: 宫颈癌前病变 阴道镜 积液细胞学检测 符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普刀治疗CINⅠ-Ⅱ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4年6月-2015年10月我院就诊的66例CINⅠ级和Ⅱ级患者行利普刀治疗,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和手术疗效。结果宫颈环行电切除术首次治疗成功率为96.7%。平均手术时间为(6.1±1.1)min;平均出血量为(10.1±3.5)ml。利普刀治愈55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3.94%。术后2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阴道出血,出血量大于月经量,无术后感染、粘连以及宫颈管狭窄发生。。结论宫颈环行电切除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高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CIN诊治方法。

  • 标签: 利普刀 CINⅠ-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40岁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患者保守治疗后病变的自然转归,为临床上育龄期CINⅡ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的年龄≤40岁、有生育需求、细胞学结果≤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子宫颈转化区完全可见、阴道镜引导下子宫颈点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为CINⅡ、子宫颈管搔刮(ECC)术后病理检查排除子宫颈管病变≥CINⅡ者,采用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的方式拟定期随访2年,观察CINⅡ病变的自然转归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年龄为(29±5)岁(范围:19~40岁)、有随访资料的CINⅡ患者9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1±6)个月(范围:6~36个月),随访过程中病变逆转者62例(63%,62/99),包括完全逆转45例(45%,45/99)、部分逆转17例(17%,17/99);病变持续者22例(22%,22/99);病变进展者15例(15%,15/99),无一例病变进展至子宫颈癌。病变逆转、病变持续、病变进展患者的诊断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产次、随访过程中妊娠、吸烟、避孕方式、HPV疫苗接种情况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入组时不同年龄段、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结果、HPV感染型别患者的病变逆转、病变持续、病变进展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不同CINⅡ累及范围患者的病变逆转、病变持续、病变进展率比较,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χ2=15.64,P<0.001),即CINⅡ两点及以上累及者的病变逆转率明显低于单点累及者(分别为42%、80%;χ2=14.67,P<0.001),病变进展率明显高于单点累及者(分别为27%、6%;χ2=8.51,P=0.004)。62例病变逆转患者中,56例(90%)病变逆转出现在随访的第1年内。结论年龄≤40岁的CINⅡ患者一半以上病变自然逆转,且病变逆转常出现在随访的第1年内,CINⅡ两点及以上累及为保守治疗的危险因素。在严密随访条件下,可选择性对CINⅡ单点累及、年龄≤40岁、有生育需求的患者行保守治疗1年,如病变仍持续或进展则选择手术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其具有较长的癌前病变阶段,即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应用细胞学、阴道镜和组织学检测。本文就宫颈CIN分期临床诊治及研究新进展进行探究。

  • 标签: 宫颈CIN 诊断 治疗 进展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CD44v6、MMP2和β1integrins在CINⅡ-Ⅲ、宫颈鳞形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外基质降解在宫颈鳞形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宫颈鳞形细胞癌组织切片20例,CINⅡ-Ⅲ组织切片15例,正常宫颈组织切片10例,免疫组化法检测CD44v6、MMIr2和β1integrins表达。结果CD44v6低表达与CINⅡ-Ⅲ、病变有相关性(P〈0.05),与宫颈鳞形上皮癌变有高度相关性(P〈0.001);β1integrins低表达与CINⅡ-Ⅲ、病变有高度相关性(P〈0.001);MMP2高表达与宫颈鳞形上皮癌变有高度相关性(P〈0.001),但与CINⅡ-Ⅲ病变无相关性(P〉0.05)。结论CD44v6、MMIr2和plintegrins和MMP2的异常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细胞外基质作用减弱有利于宫颈癌变的发生,其本身结构的破坏有利于宫颈癌的浸润。

  • 标签: CD44V6 鳞形细胞癌 宫颈鳞癌 CINⅡ MMP2 免疫组化法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镜引导下子宫颈管搔刮术(ECC)后诊断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患者中存在CINⅡ及以上病变(CINⅡ+)的相关风险因素,并进行风险分层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在阴道镜引导下诊断的CINⅠ(包括ECC诊断和点活检诊断)并进一步行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ECC CINⅠ组:LEEP术前3个月内行ECC后诊断的CINⅠ患者,且子宫颈点活检术后诊断≤CINⅠ;点活检CINⅠ组:LEEP术前3个月内行子宫颈点活检术后诊断的CINⅠ患者,且ECC阴性(指ECC术后病理诊断为正常子宫颈管)。对两组CINⅠ患者的LEEP术前临床资料及LEEP术后CINⅡ+的检出率进行比较。(2)对阴道镜引导下诊断的CINⅠ患者LEEP术后病理升级为CINⅡ+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3)对LEEP术后病理升级为CINⅡ+的风险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1)本研究纳入阴道镜引导下诊断的CINⅠ并进一步行LEEP的患者共2 581例,其年龄为(43.6±9.5)岁;其中ECC CINⅠ组957例,点活检CINⅠ组1 62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细胞学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患者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转化区(TZ)类型和阴道镜印象分别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CC CINⅠ组LEEP术后病理升级为CINⅡ+者288例(30.1%,288/957),点活检CINⅠ组333例(20.5%,333/1 6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1,P<0.001)。(2)2 581例CINⅠ患者中,LEEP术后病理诊断为≤CIN1 960例、CINⅡ+ 62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者的细胞学检查、ECC术后诊断、TZ类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两者的年龄、HR-HPV检测、阴道镜印象分别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细胞学结果为不除外高度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OR=2.77,95%CI为2.04~3.77)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病变(HSIL+;OR=2.93,95%CI为2.24~3.81)、ECC术后诊断为CINⅠ(OR=1.89,95%CI为1.56~2.29)及TZ类型为Ⅲ型(OR=1.76,95%CI为1.45~2.11)是影响阴道镜引导下诊断的CINⅠ患者LEEP术后病理升级为CINⅡ+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3)以细胞学结果为≤LSIL、≥ASC-H进行分层时,ECC CINⅠ患者LEEP术后CINⅡ+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点活检CINⅠ者(前者分别为25.9%、16.7%,χ2=26.25,P<0.001;后者分别为56.0%、34.2%,χ2=18.79,P<0.001);在ECC CINⅠ患者中,细胞学结果≥ASC-H者LEEP术后CINⅡ+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细胞学结果≤LSIL者(分别为56.0%、25.9%;χ2=49.38,P<0.001)。以TZ类型进行分层时,在Ⅰ/Ⅱ型(包括Ⅰ型和Ⅱ型)TZ患者中,ECC CINⅠ患者LEEP术后CINⅡ+的检出率与点活检CINⅠ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分别为21.7%、15.2%;χ2=0.91,P=0.341),而在Ⅲ型TZ患者中,ECC CINⅠ患者LEEP术后CINⅡ+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点活检CINⅠ患者(分别为72.7%、46.2%;χ2=4.02,P=0.045);ECC CINⅠ患者中,Ⅲ型TZ患者LEEP术后CINⅡ+的检出率显著高于Ⅰ/Ⅱ型TZ患者(分别为72.7%、21.7%;χ2=16.38,P<0.001)。以阴道镜印象联合细胞学结果及TZ类型进行分层时,发现在细胞学结果≥ASC-H、Ⅲ型TZ及阴道镜印象≥HSIL时,ECC CINⅠ患者LEEP术后CINⅡ+的检出率为6/6,点活检ECC CINⅠ患者为1/3。结论细胞学结果≥ASC-H、ECC术后诊断为CINⅠ及Ⅲ型TZ为影响LEEP术后病理升级为CINⅡ+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细胞学结果≥ASC-H预测LEEP术后诊断CINⅡ+的价值高于ECC术后诊断为CINⅠ。对于ECC CINⅠ患者行LEEP术后的分层管理,建议以细胞学结果≥ASC-H作为一级分层,Ⅲ型TZ作为二级分层,同时结合患者阴道镜印象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肿瘤 刮除术 阴道镜检查 活组织检查 电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生育要求轻度CIN患者行早期手术干预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3年前宫颈癌免费检查结果为宫颈上皮内轻度瘤变的患者资料,进行跟踪监测细胞学和HPV检查、阴道镜检查等,结合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对于无生育要求轻度CIN患者行早期手术干预的必要性。结果该患者54岁,3年前宫颈癌免费检查是宫颈上皮内轻度瘤变,未进行手术干预,监测3年行细胞学、HPV阴道镜检查,最后活检诊断为宫颈浸润癌。结论(1)宫颈癌免费检查结果为宫颈上皮内轻度瘤变者尚存在高级别病变漏诊可能性;(2)对于没有生育要求的轻度CIN患者,尤其是无法随访或HPV持续阳性超过1年者宜早期进行手术干预。

  • 标签: 无生育要求 宫颈上皮内轻度瘤变 HPV 宫颈癌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环形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患者进行LEEP术治疗,术后6个月通过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再次检测患者宫颈癌HPV-DNA的负荷量,并进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结果术前不同级别的CIN患者HR-HPV负荷量无显著性差异,术后6个月,高HR-HPV负荷组与低HR-HPV负荷组的转归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转归情况与CIN的级别并不显著相关(P>0.05)。结论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显著,并能明显降低HR-HPV负荷量。

  • 标签: LEEP术 CIN HR-HPV 病毒负荷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微波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CINⅠ级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宫颈CINⅠ级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采取单纯保妇康栓治疗、单纯微波治疗以及微波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30.0%、65.0%、95.0%,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宫颈CINⅠ级患者而言,采用微波联合保妇康栓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微波 保妇康栓 宫颈CINⅠ级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宫颈CINⅢ累及腺体与不累及腺体术后病理结果的差别。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CINⅢ病变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累及腺体将其分为两组,累及腺体组73例,不累及腺体组127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CINⅢ累及腺体的患者和CINⅢ不累及腺体的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显示且浸润性鳞癌得诊断阳性率分别为19.18%和5.51%,累及腺体组患者的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不累及腺体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CINⅢ病变累及腺体的患者术后病理浸润性鳞癌的阳性率高,而不累及腺体的患者浸润性鳞癌的阳性率低,经LEEP术治疗累及宫颈CINⅢ累及腺体的患者是否使用仍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宫颈CINⅢ 腺体 术后病理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中FOXP3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检测26例宫颈鳞癌、21例癌前病变(分别为CINⅠ2例、CINⅡ3例、CINⅠ~Ⅱ4例、CINⅢ并累及腺体6例、CINⅡ~Ⅲ6例)及20例慢性宫颈炎中FOXP3的表达情况。结果FOXP3表达于淋巴细胞,定位于细胞核,宫颈癌细胞中无表达。26例宫颈癌中19例表达FOXP3;21例癌前病变中12例表达FOXP3;20例慢性宫颈炎中3例微弱表达F0XP3。宫颈鳞癌组织中F0XP3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及慢性宫颈炎中FOXP3的表达(P<0.05),癌前病变组织中FOXP3的表达稍高于慢性宫颈炎组织中FOXP3的表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XP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增强。

  • 标签: 宫颈鳞癌 CIN FOXP3 Treg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EEP治疗CIN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201月-2020年8月收治的10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有51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经期后3天采用超高频电波刀(LEEP)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在经期后3天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进行手术,在手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科学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如患者的手术出血情况、患者手术时长、患者的切口恢复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出血情况明显较好,出血量较少,并且患者的手术时长较短,患者的术后切口恢复时间也比较短。

  • 标签: LEEP 治疗 CIN合并高危型HPV感染 满意度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