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过对694例双源CT冠状动脉影像分析,可以发现有效的护理是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疾病诊断技术的重要保障。

  • 标签: 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dual-sourcecomputedtomography,DSCT)在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6例行冠状动脉双源CT检查的成人影像资料。结果806例冠状动脉CTA中,共检查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1例,其中右侧冠状动脉开口异常13例,左侧冠状动脉开口异常8例。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 标签: 冠状动脉变异 体层摄影术 双源 CT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已经广范应用于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然而对于心肌缺血的诊断尚缺乏特异性。将CT心肌灌注(CT-MPI)以及冠状动脉血流储备(FFR)等功能学显像整合到CCTA工作流程中,提高CCTA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决策及对患者预后判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有可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但是这些CCTA功能学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辐射剂量,以及FFR-CT的准确性方面。因此,本文将对CT-MPI和FFR-CT等CCTA功能学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CT-MPI与FFR-CT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面临的临床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心肌灌注 血流储备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下正常国人脑动脉的形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正常国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脑动脉图像,观察脑动脉的形态及其类型,统计各动脉的变异情况。结果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占14.73%,缺如占5.43%,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男性多于女性(X^=5.85,P〈0.05);前交通动脉的显示率为66.67%;后交通动脉的显示率为49.61%,且女性多于男性(X^2=6.00,P〈0.05);胚胎性大脑后动脉的显示率为9.30%,混合供血型大脑后动脉的显示率为6.20%。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脑动脉解剖和变异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脑血管 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coronaryangiography,64-MSCTA)的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7年5月782例行64-MSCTA检查的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结果经护理干预检查的成功率为97.7%。结论对行64-MSCTA检查的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图像的质量,同时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成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将优化肺动脉CT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中,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进行肺动脉CT检查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研究对象的就诊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随机均等的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一般CT检查,试验组患者采用优化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检查之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检查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值得进行统计(P

  • 标签: 成像技术 肺动脉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CT血管成像(CTA)在检测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BPF)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期行改良式CTA和DSA检查的246例咯血患者,CT采用Toshiba Aquilion one 320排640层螺旋CT机,所有改良式CTA图像由两名放射科主治以上医师盲式阅读。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改良式CTA诊断BPF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两者检查一致性。结果DSA检出186例阳性,60阴性;改良式CTA检出160例阳性,86例阴性。改良式CTA诊断BPF的灵敏度为85.5%(159/186),特异度为98.3%(59/60),准确度为88.6%(218/246),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性高(kappa=0.73, P<0.01)。结论改良式CTA诊断BPF具有高特异性,可作为疑似BPF患者无创性筛查的首选方法。

  • 标签: 支气管动脉 肺动脉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CT动脉成像(MSCTPA)对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1临床拟诊为PE的患者行MSCTPA,观察肺动脉栓子的部位、数目、形态等直接征象,并分型;观察肺叶继发性改变。结果:发现栓子657支,其中段以上栓子481支,包括中心型栓子176支,附壁型259支,完全阻塞型46支。间接征象包括马赛克征、肺梗死、胸腔积液、肺动脉增粗等。结论:MSCTPA能够方便、快捷、清楚地显示肺动脉栓子,提高PE的临床诊治效果。

  • 标签: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CTA测量的形态学参数分析基底动脉动脉瘤(BTA)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1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62例BT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A图像特点,并根据BTA是否破裂分为动脉瘤未破裂组(44例)和动脉瘤破裂组(18例),测量并记录动脉瘤相关形态学参数。采用χ²检验对两组间动脉瘤数目、动脉瘤形态、动脉瘤指向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间动脉瘤长径、动脉瘤高度、瘤径宽度、纵横比、大小比、动脉瘤角、血流角、基底血管角、双侧大脑后动脉P1段近端长轴的夹角(P1-P1角)、双侧小脑上动脉近端长轴的夹角、分叉角(双侧大脑后动脉P1段与基底动脉夹角之和)进行统计分析。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BTA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其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进一步做ROC曲线分析。结果形态不规则的BTA更容易破裂(χ²=5.412,P<0.05)。破裂组动脉瘤长径[(4.18±2.11)mm]、瘤径宽度[(3.06±1.75)mm]、P1-P1角(148°±18°)均小于未破裂组[分别为(6.38±2.21)mm、(5.20±1.59)mm、17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组纵横比(1.19±0.13)、基底血管角(82°±11°)、分叉角(212°±18°)均大于未破裂组(分别为1.05±0.18、70°±10°、18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形态(β=4.878,OR=11.418,P=0.019)、BVA(β=0.165,OR=1.177,P=0.043)、P1-P1角(β=-0.223,OR=1.080,P=0.029)是BTA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BTA破裂的BVA、P1-P1角临界值分别为76.7°、158.5°,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0.86,两者联合诊断BTA破裂的AUC为0.89。结论动脉瘤形态、BVA、P1-P1角均是BTA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动脉瘤形态不规则、BVA>76.7°、P1-P1角<158.5°时BTA更易发生破裂。

  • 标签: 基底动脉 动脉瘤,破裂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飞利浦16排螺旋CT机对46例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平扫和肺动脉造影检查,并对扫描图像作多种处理后进行分析诊断。结果总共显示90处肺动脉及其分支受累,32例同时累及两下叶肺动脉及其段动脉,其中对段动脉内栓子显示为50支,亚段动脉栓子显示38支。结论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速度快、敏感、无创,可靠又安全,是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式,且诊断率较高,在肺栓塞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螺旋CT 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疑似或诊断患者27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进行检查,并在检查前后2周内对其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采用目测直径法对冠脉狭窄程度进行判断,并采用CAG检查结果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50%以上冠状动脉狭窄检查的诊断符合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及敏感度。结果本次研究中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法对于中度及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敏感度为89.66%,诊断特异度为97.56%,其阴性预测值为98.30%,阳性预测值为85.71%,诊断符合率为96.45%。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可作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替代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有效诊断,在进行扫描前,应合理把握患者的适应症,已获得准确的扫描结果。

  • 标签: 冠心病诊断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便、无创、相对廉价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对冠心病的大范围筛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访部分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结果做为参照“金标准”,评价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率预测值。结果64排螺旋CT在诊断管腔狭窄度≤50%、50%~70%、≥70%至完全闭塞的敏感性分别为79.2%、80.2%、92.5%,特异性分别为97.1%、98.8%、98.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3%、83.1%、85.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98.3%、99.4%冠状动脉。结论64排螺旋CT成像在冠脉狭窄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作为冠心病大范围筛查、诊断以及复查的有效手段。

  • 标签: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 简介:三维CT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CTangiographicimaging,3D—CTA)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的一种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有学者将其称为经静脉CT血管造影,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而在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vertebralarteriopathy,CSA)的诊断和治疗中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3D—CTA还可应用于稚动脉畸形、损伤、动脉瘤、夹层等的疾病诊疗,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近年来关于3D—CTA在椎动脉病变中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三维CT成像 临床应用 三维CT血管成像 心脑血管疾病 血管成像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动脉成像CT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神经内外科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对70例患者进行诊断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扫描仪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结果相比,诊断符合率相近(95.71%vs10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64排螺旋CT机对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诊断检查,诊断符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64排螺旋CT 脑动脉成像 血管造影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512层CT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成像的有效性。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8例持续心房颤动患者,进行512层CT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评估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显著狭窄(≥50%),并计算出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在冠状动脉段水平上,CT的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99.3%,PPV为85.7%,NPV为99.8%。结论: 本研究表明512层CT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在心房颤动患者中能够有效排除冠心病。

  • 标签: CT扫描 冠状动脉 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