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D-聚体是由交联纤维蛋白经过降解后得到的特殊物质,它可作为反应体内高凝状的指标,同时在诊断DIC及用于排除静脉血栓性疾病中有重要意义;妊娠期血浆D-聚体水平较非孕期有所增高,但目前尚缺少有关孕期女性血浆D-聚体水平的参考区间及用于诊断血栓性疾病的界定值,故其在诊断孕产妇DIC、血栓性疾病中受到很大限制。非孕期女性血浆中的D-聚体值在健康人群参考区间范围内;妊娠期间,DD值随着孕周的增长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晚孕期其值到达最高。

  • 标签: 妊娠,D-二聚体水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血浆D-聚体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40例,根据胰腺CT分级,将其分为B、C、D、E四个等级,每组10例。比较各级研究对象血浆D-聚体水平。结果各级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血浆D-聚体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脂症胰腺炎患者血浆D-聚体水平明显上升,而且随着病情加剧,D-聚体水平会相应上升。

  • 标签: 高脂血症 胰腺炎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D-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测定其血浆D-聚体。结果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聚体明显增高(P<0.05);重症病毒性脑炎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D-聚体水平与小儿病毒性脑炎密切相关,血清D-聚体监测可作为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病情轻重及疗效观察指标之一,并为及时应用活血化瘀药物促进局部血流通畅,减少代谢产物的聚集、减轻脑损伤,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血浆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D-聚体及凝血指标在妇科肿瘤患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和96例妇科良性肿瘤和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凝血仪对妇科肿瘤患者的血小板(PLT)数量、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和D-聚体(D-D)予以检测。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PLT、Fbg、D-D水平与妇科良性肿瘤患者组相比均增高(P<0.01);而aPTT、PT、TT、D-D水平在正常健康体检者和妇科良性肿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卵巢癌患者的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妇科恶性肿瘤患者(P<0.01)。结论监测妇科肿瘤患者血浆中D-聚体浓度对妇科恶性肿瘤的实验室检查有重要意义,D-D水平对卵巢癌的实验室检查有提示作用。

  • 标签: D-二聚体 妇科肿瘤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D-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的特异性降解产物,DD的生成或血DD水平增高反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检测血浆DD水平对各种疾病的诊断、疗效和判定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 标签: D-二聚体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和D-聚体的动态变化,探讨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和D-聚体变化机制,为临床提供客观的实验室凝血功能指标。方法采用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CA6000全自动血凝仪对2010年7月一2011年6月我院48例脑梗死与45例正常体检的标本凝血功能和D-聚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纤维蛋白原(FIB)、D-聚体D-D)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凝血功能指标和D-聚体均存在动态变化,观察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和D-聚体变化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恢复的诊断指标,为临床诊治脑血管疾病提供客观实验室数据。

  • 标签: 脑梗死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D-聚体是血液中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在多种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热点。在多数临床紧急医疗情况下,D-聚体在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被普遍认可,是可反映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实验室指标。但目前临床上存在过度依赖D-聚体检测以指导对溶栓与抗凝相关治疗的现象。笔者拟就D-聚体检测方法、病理生理影响因素及其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栓形成 敏感性与特异性 诊断 预后 静脉血栓栓塞 肿瘤 心血管疾病 脑梗死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感染 D-二聚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聚体异常结果的临床疾病分布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日本SYSMEXCORPORATION公司生产的CA-55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浆D-聚体,>256ug/L判定为异常结果。结果血浆D-聚体异常患者的疾病分布为,冠心病22.5%,脑梗死15.0%,高血压8.9%,DM7.4%,急慢性支气管炎7.2%,肺部感染6.2%,动脉供血不足6.0%,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5.0%,肺炎3.5%,恶性肿瘤3.3%,脑出血1.7%。结论D-聚体水平的动态检测对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治、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D-二聚体 检测 疾病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聚体在正常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30例正常非孕育龄妇女、60例正常孕妇及30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D-聚体含量,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D-聚体水平随孕周上升而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正常妊娠孕妇血浆D-聚体水平升高,妊高征患者尤为明显。

  • 标签: D-二聚体 妊娠 妊娠期高血压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痫前期及正常妊娠妇女血浆D-聚体D-dimer)的变化,探讨及其对子痫前期凝血功能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子痫前期患者60例(分为轻度子痫前期30例和重度子痫前期30例)和3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测定D-聚体,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D-dimer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存在明显凝血功能亢进,且随着病情加重,D-dimer值越高。故D-dimer对于重度子痫前期和血栓前状态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子痫前期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聚体D-Di)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变化及所得数据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86例于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将其设为实验组,另选本院同期体检健康的正常人40例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通过全自动凝血仪CA-7000对其血浆D-聚体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分析并归纳其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的D-聚体水平为1.74±0.23,对照组的D-聚体水平为0.6±0.1,实验组中急性脑梗死患者D-聚体指标显著高于健康组;实验组中急性期阶段患者D-聚体指标高于实验组中恢复期阶段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聚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更有利于对疾病诊断,同时根据所得指标可了解脑梗死病情发展阶段,对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急性脑梗死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肺炎患儿中血小板参数的变化D-聚体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受检儿童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4ml,观察血小板参数和D-聚体数值变化。结果(1)血小板参数变化中,肺炎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除MPV外其他血小板参数,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2)D-聚体数值变化中,肺炎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和D-聚体数值的数据变化显示肺炎患儿存在血液粘度增高。

  • 标签: 肺炎患儿 血小板参数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D-聚体浓度变化对胸痛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入院时胸痛患者100例,分为主动脉夹层胸痛患者29例,急性心机梗死胸痛患者30例,其他胸痛患者41例。另外选取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患者D-聚体的含量。结果主动脉夹层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其他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D-聚体的浓度变化有助于鉴别诊断胸痛疾病。

  • 标签: 胸痛 主动脉夹层 急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