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原核表达GII.P16型诺如病毒RNA依赖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和晶体制备。方法首先通过RT-PCR方法获得GII.P16 RdRp完整基因并将其克隆至携带His-Tag 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然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并用IPTG诱导RdRp的表达,最后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的方法鉴定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His-Tag亲和层析和分子筛的方法纯化目的蛋白;分别使用体外酶催化实验和Hampton结晶试剂盒进行蛋白活性测定和晶体筛选。结果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体PET28a-RdRp,并大量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约60 kDa的可溶性蛋白;经两次纯化后,获得了高纯度的目的蛋白,纯度达到90%以上;体外酶催化实验显示RdRp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通过多种生长条件的筛选,获得了优质的RdRp晶体。结论本研究成功获得的GII.P16 RdRp蛋白及其晶体,为理解其生物学功能和解析其晶体结构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诺如病毒 GII.P16 聚合酶 活性 晶体
  • 简介:摘要目的在同一个标本中检测出了两种组别的诺如病毒,对这两个诺如病毒的分子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利用普通RT-PCR对两个病毒的部分聚合酶区及衣壳蛋白区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通过BioEdit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采用MEGA软件及BEAST软件分别构建进化树进行进化分析,Simplot软件进行重组位点分析。结果序列进化分析显示标本中确实存在两种不同型别且不同组别的诺如病毒,分别为GI.6[P11]型与GII.13[P16]型;时间进化分析显示GI.P11位于2013—2018分支,GII.13位于GII.13[P16]的2013—2018分支,平均替换速率分别为1.6×10-3及1.9×10-3替换/位点/年;GII.13[P16]可能的重组位点在病毒的开放读码框架1上。结论本研究对少见的共感染的两种型别重组诺如病毒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同种型别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 标签: 诺如病毒 重组 GI.6[P11] GII.13[P16]
  • 简介:摘要目的2016年冬季出现了一种重组型GII.2[P16]诺如病毒(norovirus,NoV),并造成了我国急性胃肠炎大规模暴发,本研究旨在探究2016—2017年该病毒在我国的进化动力学和时空传播模式。方法利用MEGA 7.0和BEAST等软件对先前获得的暴发标本中GII.2[P16] NoV全基因组、主要结构蛋白(viral protein 1,VP1)和RNA依赖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基因全编码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序列分析显示此次重组型病毒VP1相比于RdRp基因的进化速度更快,在暴发中期,VP1蛋白的第256位出现了特异性氨基酸突变,即Val256Ile突变,且该突变位点形成的新型变异株在暴发后期成为优势流行株。基于该毒株P二聚体晶体结构的分析,发现该病毒VP1蛋白中第256位残基位点可能参与了B细胞抗原表位的组成,提示Val256Ile突变可能导致了新型变异株的抗原性发生改变,这可能是该病毒在暴发后期优势流行的原因之一,但需要进一步血清学实验的验证。基于贝叶斯地理推演结果显示,广东省可能为我国此次病毒流行的起源地,对该病毒在我国的暴发流行起了重要的作用。结论鉴于出现功能性改变的GII.2[P16]新型变异株和广东省为我国该型病毒的暴发中心,提示有必要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对GII.2[P16] NoV开展持续的监测和研究。

  • 标签: 诺如病毒 进化动力学 传播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GII.8和GII.9型诺如病毒P蛋白的糖结合特征。方法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获得GII.8和GII.9诺如病毒P颗粒蛋白,通过寡糖和唾液结合实验,研究P颗粒蛋白与组织血型抗原等糖的相互作用,再采用序列比对和结构比较,分析GII.8和GII.9糖结合位点的序列和结构特征。结果GII.8 P蛋白与所检测的寡糖无明显结合,与部分人A/B/O型别唾液样本有结合。GII.9 P蛋白结合H双糖,与人A/B/O型别唾液有很好结合。序列和结构分析均显示GII.8 P蛋白具有与GIII.9相似的潜在糖受体结合位点,其位点与流行株GII.4等型别的糖受体区区相近。结论非流行株GII.8和GII.9 P蛋白与不同组织血型抗原的结合能力不同,提示可能会造成流行的差异,需要对非流行株开展持续的分子监测。

  • 标签: 诺如病毒 P颗粒蛋白 组织血型抗原 寡糖结合 唾液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6—2019年北京市GII.2[P16]诺如病毒全长基因组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方法收集2016—2019年北京市GII.2[P16]诺如病毒毒株,采用一步法RT-PCR对基因组全长进行分段扩增,应用BioEdit软件分析核苷酸相似性和氨基酸变异情况,采用BEAST软件分别构建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VP1)区和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区全长序列的贝叶斯进化树,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对毒株进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测得44个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其VP1和RdRp基因分型一致。进化分析显示北京市2017年5月以后毒株形成新亚群并分为两个分支,分别以2017—2018年和2018—2019年毒株为主。该亚群毒株在VP1区均存在Val256Ile点突变,但RdRp区没有发现氨基酸变异位点。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北京市GII.2[P16]型诺如病毒从2016年10月输入,2017年3月至6月为暴发高峰,2017年7月以后暴发数量明显降低,但2018年底暴发又有所增加。结论北京市GII.2[P16]诺如病毒新变异株2017年5月之后基因特征有所改变,暴发强度降低,但仍具有传播风险。

  • 标签: 诺如病毒 全基因组 进化分析
  • 简介:崔建涛等.胃癌中MTS1/p16基因缺失及表达异常的研究.中华肿瘤杂志,cyclind1、Rb基因对p16基因的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2 p16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标签: 中基因 基因研究 研究概况
  • 简介: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roleandclinicalsignificanceofp16proteininCondylomaAcuminatum(CA)anditscancerization.Methods:Theexpressionofp16proteinwastestedin33CAsamplesand7cancerizedCAsamplesbyimmunohistochemicalassays.Results:Therewasabnormalexpressionofp16proteininCAandcancerizedCA,mainlymajorproteinexpression.Thep16proteinexpresseedindifferentlocationsindifferentcaseswasasfollows:Inbasallayercellsinnormalcuits;inspinouslayer,granularlayerandstratumcorneumlayercellsinCA;inkeratinpearlperipheralandspinouslayercellsincancerizedCA.Conclusion..Therewasmajorexpressionofp16proteininCAandcancerizedCA,andtheseproteinofthetwogroupsmightnotnaturallybethesame.Ourstudyindicatedthatinclinicalpractice,whenmajorp16proteinexpressioninCAoccurs,it'sriskofcancerizationshoudbesuspected.

  • 标签: P16蛋白 尖锐湿疣 癌化反应 基因表达
  • 简介:p16是kamb和kolnik于1994年初首先报道的一种新型抑癌基因。已证实p16基因位于人9号染色体的p21区域,其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这个部位的缺失、突变易发生恶性肿瘤。p16基因的重要性不亚于p53和RB肿瘤抑制基因、甚至更为重要。为了探讨p16的表达及在胃癌中的意义,

  • 标签: 胃癌 抑癌基因P16 P16基因 肿瘤抑制基因 表达 9号染色体
  • 简介:ThepresolarSiCgrains[1]carrytheoriginalstellarnucleosynthesissignature.Theirisotopicanomaliescomparedtothesunarethestrongconstrainsinthesupernovae(SN)modelcalculations.The15N-excessinsomeSiC-ABgrains(12C/13C<10and14N/15N<272)isoneofthechallengesofcore-collapsesupernovae(CCSNe)models[2].Recently,PignataripointedoutthattheentrainmentofH-richmaterialintotheHeshellbeforetheSNexplosionallowsthecoproductionof13C,15Nand26Al,whichprovidesanewproductionscenarioforSiC-ABgrains[2].IntheHeshellnucleosynthesis,the13Cisproducedthrough12C(p,γ)13N(β+γ)13Creaction.The14Nissynthesizedthrough13N(n,γ)and13C(p,γ)reactions.

  • 标签: EXPERIMENTAL STRONG SIC SUN 15N He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我国诺如病毒暴发GII.6[P7]基因组进化特征和关键位点变异情况。方法对2018—2021年来自中国诺如病毒暴发监测网络(CaliciNet China)监测获得的46个GII.6[P7]阳性样本进行基因组扩增和测序,同时整合GenBank数据库中的所有ORF1(GII.P7)和ORF2(GII.6)序列,进行贝叶斯进化分析,并利用Simplot软件进行重组分析。结果根据贝叶斯进化分析,GII.P7聚合酶具有时间进化特性,平均碱基替换速率为2.067×10-3核苷酸替换/位点/年,与4种不同的VP1基因型发生重组(GII.6、GII.7、GII.14和GII.20)。GII.6型诺如病毒在衣壳区进一步分为GII.6a、GII.6b和GII.6c亚型。本研究46个毒株属于GII.6a亚型,与2015年中国GII.6[P7]参考株NHBGR59为一簇。Simplot分析确定本研究GII.6[P7]毒株重组位点在ORF1-2连接处。VP1氨基酸位点变异主要发生在P1.1末端以及P2区域,与GII.6a亚型参考株相比,受体结合位点均未发生变异。结论我国2018—2021年诺如病毒暴发的GII.6[P7]重组株均属于GII.6a[P7]亚型。

  • 标签: 诺如病毒 急性胃肠炎 暴发 基因型 进化
  • 简介:p16基因(CDKN2、MTS1、INK41)定位于人染色体9p21—22,由3个外显子(分别为126bp、307bp、11bp)和2个内含子组成,编码产物为由14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16kD,即p16蛋白,含有四个独特的锚蛋白(ankyrin)重复序列,该结构与其抑制活性有关。p16蛋白通过抑制细胞周期索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kinases,CDKs)中的

  • 标签: 鼻咽癌 P16基因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 免疫组化 检测 基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病期血液中淋巴细胞cyclinD1、P16P27的表达情况,探索这些指标在癌症发生发展变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经病理诊断的癌症患者的血液学cyclinD1、P16P27的表达情况,比较稳定和进展组间cyclinD1、P16P27表达的差异性(其中52例稳定、34例进展),计量资料以(X〖T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单因素年龄、性别及cyclinD1、P16P27中能够预测疾病病情的因素。结果年龄和性别因素在稳定组和进展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cyclinD1、P16的表达进展组均显著高于稳定组(p<0.05);P27的表达在稳定组和进展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cyclinD1对病情的预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clinD1、P16的高表达提示癌症患者病情可能进展,其中cyclinD1的增高对病情的预测敏感性高,P27的变化对癌情检测没有明确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癌症患者 cyclinD1 P16 P27 病情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原核表达GII.6型诺如病毒(norovirus, NoV)P蛋白和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扩增NoV GII.6型P区基因并克隆至pET28a载体,转化感受态E. coli BL21(DE3),IPTG诱导进行原核表达。使用Ni-NTA亲和柱层析进行纯化,重组蛋白进行寡糖结合分析,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血清,ELISA测定该抗体的效价,western blot (WB)检测抗体的特异性,并进行有效性评估。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GII.6P-pET28a并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40×103的GII.6型P蛋白;Ni柱亲和层析纯化后纯度达90%以上;寡糖结合显示GII.6型P蛋白与B、leb、H2型结合,与A、H1、lea型不结合;ELISA测得抗体的效价为1∶160 000;WB显示抗体具有较高特异性;交叉实验未显示出对GII.4的亲和力。结论成功表达了GII.6型P蛋白并获得高效价的抗体,为GII.6的检测和疫苗研发提供有效工具。

  • 标签: GII.6 P蛋白 寡糖结合分析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p16基因外显子2的缺失和突变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新鲜组织标本基因组DNA抽提、PCR-SSCP分析的方法,对3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16基因外显子2的缺失和突变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样本中p16基因外显子2的缺失率为10.00%,突变率为10.00%,两者之和为20.00%,癌旁组织样本中未发现缺失和突变,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16基因外显子2的缺失和突变与胃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胃肿瘤 P16基因 PCR-SSCP 突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胶质瘤中p16基因的缺失及免疫组化情况。方法利用、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检测43例胶质瘤p16基因的缺失。结果PCR组12例脑星形细胞瘤p16E1和p16E2均缺失,占28%(12/43),2例仅缺失p16E1,占5%(2/43);p16E基因缺失多发生在Ⅲ-Ⅳ级脑星形细胞瘤中(Ⅲ级6/16,Ⅳ级8/14),Ⅰ、Ⅱ级与Ⅲ、Ⅳ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组p16表达缺失率为60.5%。P16表达缺失在Ⅲ级(43.6%)、Ⅳ级(85.7%)脑胶质瘤中显著高于Ⅰ-Ⅱ级(22.2%)(P<0.05)。结论p16基因失活可能与脑星形细胞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16基因缺失是p16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关键词脑肿瘤p16基因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

  • 标签:
  • 简介:目的:检测20例小儿脑软质瘤中P16基因及其蛋白的存在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20例1-14岁小儿脑胶质瘤。成果显示P16基因和P16蛋白的丢失率分别为50%(10/20%)及(5/20)。结论本文结果提示P16基因和蛋白缺失可能与部分小儿脑有质瘤发生,发展有关。

  • 标签: 脑胶质瘤 P16基因 儿童 免疫组织化学 PCR-SS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