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女性高危型HP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杂交捕获Ⅱ代(HC2),对6082例健康体检人群及7666例门诊患者进行高危型HPV检测,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HPV感染与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在6028例健康体检人群中,高危型HPV的检出率为10.53%(641/6082),宫颈高度病变(CINⅡ及CINⅢ)的检出率为27.27%,高危型HPV的检出率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经统计学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666例门诊患者中,高危型HPV的检出率为27.51%(2262/7666),宫颈高度病变(CINⅡ及CINⅢ)的检出率为31.63%,高危型HPV的检出率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经统计学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地区高危型HPV的检出率与宫颈病变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应积极开展高危型HPV检测,从而有效的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高危型HPV 杂交捕获Ⅱ代 宫颈癌
  • 简介:摘要子宫颈癌是由子宫颈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而其中约90%为鳞状细胞癌,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和生命。子宫颈癌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性生活、产次、男方因素、吸烟、避孕方法、免疫因素、种族因素、社会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性生活过早和性生活紊乱是子宫颈癌发病最主要原因。近二十年来研究发现,经性传播HPV感染可能是子宫颈癌致病因素之一。HIV感染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损伤,免疫监视功能低下,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增加。HIV合并宫颈癌病例国内已有报道1,但是HIV合并HPV感染致宫颈癌病例国内尚未见报道,现报道本院1例如下

  • 标签: HIV感染 HPV感染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子宫颈病变关系。方法采用PCR荧光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DNA,并同时做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HPV检出率为33.75%,细胞学诊断阳性者162例,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变(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的HPV感染率分别为38.89%、65.31%、77.14%、100%。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癌、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高危因素;HPV感染是宫颈糜烂的主要病原体。可促进宫颈病变的进程,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 标签: 子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HPV)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安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阳性率与年龄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到2012年7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妇女1612例。用SLAN荧光定量检测仪和核酸分子快速系统导交分型技术(HybriMaX)对21种HPV进行检测,将筛查人群分为7个年龄段,分别计算出高危、低危、中国人常见亚型的阳性检出率,分析其HPV阳性检出率与年龄段的关系。结果在1612例中共检出HPV471例,阳性率为29.22%;其中单一感染344例,占21.34%,多重感染127例,占7.88%;且HPV阳性检出率和年龄段相关,分别为26~30岁和36~40岁两年龄段阳性检出率最高。结论西安地区妇女HPV的阳性检出率和年龄段相关,且以26~30岁和36~40岁的两年龄段阳性检出率最高。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荧光定量检测仪 核酸分子 导交分型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维生素D浓度与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3月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宫颈疾病患者20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检测患者HPV-DNA并分型,检测血清维生素D浓度,分析维生素D与HP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血清维生素D水平较高女性感染HPV几率相对较低,维生素D水平越低,感染高危型HPV的可能性就越高。维生素D血清浓度预测在50-70ng/ml可有效预防宫颈HPV感染。结论血清维生素D浓度与HPV感染之间相关性研究对于预防和治疗宫颈HPV感染有着积极意义,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 标签: 宫颈癌 血清维生素D HPV 感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宁德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基因分型特点。方法采用PCR和导流杂交技术对2463例女性HPV的21种亚型进行分型检测。结果该地区妇女HPV感染率为45.5%,21种HPV亚型均有检出,其中检出率较高的高危型有HPV16(12.2%)、HPV58(10.2%)、HPV52(9.3%);检出率较高的低危型HPVCP8304(4.6%)、HPV6(2.2%)。结论宁德地区女性HPV感染率45.5%与其他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感染的优势型别为HPV16。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HPV)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HPV(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其致瘤机制包括导致染色体不稳定、抑癌基因失活、细胞周期失控、影响端粒酶活性、抑制细胞免疫等。头颈部肿瘤主要包括口咽、口腔、喉鳞状细胞癌,与HPV感染关系密切,其中扁桃体癌中肿瘤组织中HPV检出率最高。针对HPV目前有两种预防性疫苗。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头颈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以创等达标为契机,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持续质量改进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常规、标准,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管理,加强重点部门重点区域的感染监测,建立监督评价机制,通过不断评价措施效果并及时提出新的方案,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循环上升。结果顺利通过等级评审验收,医院感染率降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明显提高,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更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提升了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障了医疗安全,增加了病人满意度。

  • 标签: 基层医院 医院感染控制 持续质量改进 做法和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低负压双套管冲洗治疗骨科感染伤口护理要求。方法对10例骨科感染伤口患者行低负压双套管冲洗引流术,并进行护理观察。结果10例患者引流效果满意,治愈好转率为100%。结论骨科感染伤口应用持续低负压双套管冲洗是一种简单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护理中保持持续有效的负压引流是关键,治疗效果好,护理方便。

  • 标签: 感染伤口 持续低负压吸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感染管理中的执行力。方法以感染监测数据为基础,选择多重耐药菌感染高发的ICU作为研究对象。以科室小组为主导进行三个月的持续质量改进(CQI)管理。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在多重耐药菌患者感染管理中的,手卫生执行率,单间隔离率,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个人防护用品的应用率,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合格率较前显著提高。结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能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执行率,降低医院感染的传播。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多重耐药菌 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在医院的感染情况及护理。方法根据血液室工作的特殊性质,了解相关感染安全隐患风险管理以及提高护理安全意识等措施。结果良好的护理防范措施以及安全意识的提高室血透室的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结论血透室加强感染的安全隐患以及护理防范措施能够降低血透室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对血透室护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血透室 院内感染 安全隐患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SD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外伤性感染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21例外伤性感染病人应用VSD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后的临床观察及术后随访,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21例患者术后疗效满意,病灶清除后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植皮或皮瓣转位修复后均愈合。结论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在临床应用上操作简便,疗效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经济负担等,同时也减少了大量临床护理工作。

  • 标签: 外伤性感染 持续负压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治疗宫颈HPV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0例女性宫颈拭子PCR-HPV6、11、16、18检测阳性患者外敷10%的5-氨基酮戊酸(ALA)于宫颈处;3h后照光。每周1次,共3次,同时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隔日一次,连用3月。治疗结束后连续3个月每个月,进行一次宫颈拭子PCR-HPV检查,总结病毒清除率。结果病毒清除率达82%;患者照光局部轻度红斑、肿胀、灼痛、未予治疗自行消退。结论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方法简单,高效,不良反应轻微,能有效清除宫颈HPV隐患。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的管理理念,探索CQI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从而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方法成立CQI小组,在遵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和原则的基础上,制定消毒供应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项操作流程,注重过程管理与环节质量控制。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3年以来,无1起因供应室工作失误引发的医院感染事件发生,所有无菌物品均能够保证优质供应。结论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改善环境布局及设施,制定并且不断健全消毒供应室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严格执行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控,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保障了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质量,有效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消毒供应中心 医院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ICU持续护理质量的改进对防止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若干对策,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病率。方法通过改进ICU护理人员的基本操作教育培训方法,增强ICU护理人员对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护理意识,制定相应的持续护理措施管理制度,增加病患的治愈率,提高我院的医疗水平。结果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多发于ICU科室,通过实施ICU持续护理的管理制度,在2008年2月到2010年3月这3年中我院全部ICU科室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发率约为5.9%,在护理工作中具有显著效果。结论通过建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强化对ICU医护人员的护理教育培训,制定完善的制度约束医护人员增强对患者的责任感,从而达到降低感染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检测中应用价值进行探索;方法选取54例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患者54例,以阴道镜下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对54例患者高危型HPV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PV阳性检出率为87.04%;高危型HPV-DNA检测CNⅢ及以上病变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58.97%,阴性预测值为95.83%,阳性预测值为46.67%;结论通过HPV-DNA检测对宫颈病变进行诊断,在CNⅢ及以上病变检测中其阴性预测值与灵敏度都相对较高,并且高危型HPV感染率会随着患者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不断上升。

  • 标签: HPV-DNA检测 宫颈病变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分析当前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管理中的不足,并科学制定预期目标,实施改进方案,并定期组织考核和持续改进。结果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方案的严格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中手卫生、隔离单元设置、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以及其他隔离措施执行率均较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是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管理执行率的有用方法,能帮助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 标签: 多重耐药菌感染 隔离措施 持续质量改进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我院收治的对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探讨分析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高危型HPV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8例宫颈病变患者患者,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并与第2代杂交捕获法(HC-Ⅱ)的检测结果对比。结果HPV在宫颈癌患者阳性表达率达90%以上,与HC-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R检测宫颈病变与HC-Ⅱ的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分别为74.7%与7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方法检测HSIL的HPV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症、湿疣(P<0.01),除LSIL外,其他病变中的PCR检出率均略高于HC-Ⅱ。结论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高危型HPV,可用于确诊患者是否患有宫颈癌,提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宫颈癌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分析。

  • 标签: 高危型HPV 实时荧光PCR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