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IgA肾病患者不同病理分级的血清IgA、C3及IgA/C3水平;探讨血清IgA、C3及IgA/C3水平在IgA肾病病理分级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320例经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用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IgA、C3水平及按Lee氏分级标准评估IgA肾病病理分级。结果Lee分级为Ⅰ、Ⅱ级与Lee分级为Ⅲ、Ⅳ、Ⅴ级患者IgA水平分别为(2.75±1.10)vs(2.85±1.26)g/L,(P﹥0.05);血清C3水平分别为(1.18±0.33)vs(1.04±0.29)g/L,(P﹤0.05);血清IgA/C3率分别为(2.71±1.19)vs(3.24±1.69)g/L,(P﹤0.05)。结论IgA/C3比值在评估IgA肾病病理分级有重要参考意义。

  • 标签: 血清IgA 血清C3 血清IgA/C3比值 病理分级 IgA肾病
  • 简介:摘要IgA肾病(IgAN)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与"四重打击学说"相关。IgAN诊断依赖肾活检,组织病理表现多样,病理报告包含主要诊断、次要诊断、肾脏病变类型及定量描述、IgAN牛津分型评分(MEST-C)。微小病变亚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IgA血管炎是IgAN的特殊类型。IgAN诊断后需评估急、慢性病变,以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结合临床和病理指标已建立了多种IgAN的预后预测模型,近期有研究利用机器学习结合临床病理指标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能更好。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病理学,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IgA肾病,是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弥漫沉积所致的肾小球损害。不难看出,IgA肾病系免疫病理学诊断名词,即肾活检组织经免疫荧光染色,在肾小球系膜区可见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颗粒状沉积,常伴有C3沉积,而少见补体的前期产物如C1q和C4的沉积。

  • 标签: IGA肾病 肾小球系膜区 免疫球蛋白 治疗 免疫荧光染色 肾小球损害
  • 简介:IgA肾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在我国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IgA肾病是以多聚体IgA1(polymerideIgA1,pIgA1)为主,包括其他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并引起肾小球损伤为特点的肾小球肾炎。IgA1是IgA的一个亚群,其结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糖基化,表现在铰链区同时存在N-连接和O-连接糖链。目前,对于IgA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确,近年来,IgA1分子的异常糖基化结构在IgA肾病中的作用引起广泛关注,故本文就异常糖基化IgA1在IgA肾病中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低糖基化IgA1 IGA肾病 肾小球系膜区 肾小球肾炎 终末期肾衰竭 发病机制
  • 简介: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是多基因、多因素参与的一种复杂性肾脏疾病,以肾脏组织系膜区IgA弥漫性沉积为特点,临床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但不伴有系统性损伤。本文就IgA肾病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牛津分型 单纯性血尿 IGA 蛋白尿 诊治进展
  • 简介:IgA肾病(immunoglobulinAnephropathy,IgAN)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好发于青壮年,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较公认的是糖基化缺陷的IgA1分子产生是IgAN发病始动环节[2-4]。糖基化缺陷,

  • 标签: IGA肾病 黏膜免疫 黏膜-骨髓轴 糖基化异常
  • 简介:摘要IgA肾病(IgAN)是一组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由于IgAN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临床病理表现多样,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推荐的临床证据级别较低,治疗方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现将IgAN的药物治疗作如下综述。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糖皮质激素类 免疫抑制剂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谢凯锋 郑诺燕 余学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湛江 52402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 510275,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湛江 524023 广东省人民医学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州 510080 粤港慢性肾病免疫与遗传研究联合实验室,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并且可进展至终末期肾病,IgA1分子沉积在肾小球系膜是其区别于其他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明显特征。近年来,IgAN在机制研究、基因组学、临床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并发现半乳糖缺陷型IgA1(galactose deficient-IgA1,Gd-IgA1)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详细回顾了Gd-IgA1分子的产生机制、免疫复合物形成及下游致病机制,同时讨论了目前Gd-IgA1在临床研究中所提示其与疾病病理及进展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读者对IgA肾病发病机制的理解,为疾病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免疫球蛋白A 半乳糖 半乳糖缺陷型免疫球蛋白A1
  • 简介:满口钢牙,戴着大黑框板材近视镜,留着过气的麻花辫。这是谁?没错,就是丑女林无敌!每晚,当数额庞大的观众群守存电视机前笑到肝疼时,不仅记住了林无敌的“惊艳”形象,同样也记住了在剧中频频亮相的轻扬、立顿、多芬……

  • 标签: 信息产业 IGA 发展现状 电视机 《丑女无敌》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IgA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单纯性血尿或(和)轻微蛋白尿一般无特殊治疗,避免劳累、预防感冒和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病理改变轻微者,单独给予糖皮质激素常可得到缓解、肾功能稳定。

  • 标签: IgA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CD71分子,又称转铁蛋白受体(TfR),是与细胞的成熟、增殖、分化密切相关的分子,在许多类型的细胞表面均有表达。目前对CD71的研究已涉及到血液、肿瘤等许多与免疫相关的领域,但国内外对它与肾脏疾病的关系研究甚少,本文主要讨论它的功能作用与IgA肾病的关系。

  • 标签: IGA肾病 CD71 转铁蛋白受体 细胞表面 肾脏疾病 国内外
  • 简介:摘要目的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IgA肾病与非IgA肾病鉴别诊断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9至2020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和昆明市延安医院肾脏内科经肾脏病理确诊的患者共260例,其中原发性IgA肾病130例,非IgA肾病130例。收集包括性别和年龄等在内的28项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常规检测结果,IgA肾病组与非IgA肾病组的男女构成比分别为59∶71和 64∶66,年龄分别为37.20(21.89,53.78)、43.30(27.77,59.18)岁。将260例患者随机地分为训练集(70%,182例)和测试集(30%,78例)。分别使用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极限梯度提升算法建立原发性IgA肾病与非IgA肾病的鉴别诊断模型。以真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准确率、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下面积(AUC)、精确率、召回率和F1评分综合评估各模型的效能并选择性能最佳的模型。采用 SPSS 25.0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采用决策树、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极限梯度提升算法建立鉴别诊断模型的准确度分别为67.95%、70.51%、80.77%和83.33%;AUC值分别0.74、0.76、0.80和0.83;判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F1评分分别为0.73、0.72、0.80和0.83。综合以上评价指标极限梯度提升算法模型的效能最高,该模型诊断为IgA肾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79%,其变量重要性由高到低分别为血白蛋白、IgA/C3、血肌酐、年龄、尿总蛋白、尿白蛋比、高密度脂蛋白、尿素。结论成功建立IgA肾病与非IgA肾病的鉴别诊断模型。采用极限梯度提升算法建立的模型临床性能最佳。

  • 标签: IgA肾病 非IgA肾病 机器学习算法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