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使用肠内营养和传统滴注对ICU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n=41)和传统滴注组(n=39),比较两组患者腹胀、腹泻、呕吐、高血糖、胃管堵塞、上消化道出血和误吸的发生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组腹胀、腹泻、呕吐、高血糖、胃管堵塞、误吸的发生例数分别为4例、7例、6例、7例、4例、4例,均明显低于传统滴注组的14例(X2=7.8330.005﹤p﹤0.01)、15例(X2=4.5860.025﹤p﹤0.05)、14例(X2=4.8190.025﹤p﹤0.05)、15例(X2=4.5860.025﹤p﹤0.05)、13例(X2=6.6390.005﹤p﹤0.01)、12例(X2=5.5160.01﹤p﹤0.025)。两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比7.7%,X2=0.004p﹥0.900)结论与传统滴注法相比,肠内营养法可降低ICU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肠内营养泵 传统滴注法 肠内营养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成分血护理。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故临床应用广泛。临床护士应了解成分血的有关知识,掌握成分血的技术操作及护理。成分血的操作与护理要求与静脉血的要求大体相同。但视其成分内容,输血护理要求与注意事项也有差异。

  • 标签: 成分血 输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无效(PTR)的发生情况,它的发生与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密切相关。免疫因素主要有HLA、HPA、ABH等抗体;非免疫因素主要有感染发热、脾肿大、骨髓移植、DIC等。方法对我院一年来临床患者血小板后无效作一统计分析,对不同科别血小板无效注发生率与同行探讨。结果血液科血小板PTR发生率与其他科别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血小板无效与多种因素相关,尤其是多次接受者无效率发生更高,这与产生血小板抗体等因素有关,还有免疫因素、非免疫因素、方法的正确与否等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血小板无效的发生率上升。

  • 标签: 血小板 无效输注 免疫因素 血小板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便携式化疗持续5-氟尿嘧啶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护理。方法2010年5月~2012年6月我科行PICC置管接便携式化疗用于27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持续化疗。化疗内加5-氟尿嘧啶2.5g~3.75g持续泵入120h。结果27例患者圆满完成化疗,不良反应小,效果满意。结论持续5-氟尿嘧啶泵入减轻了肿瘤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了化疗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提高疗效,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了护士反复配药、挂瓶、换瓶的时间。

  • 标签: 便携式化疗泵 持续 氟尿嘧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露醇临床应用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科52例应用甘露醇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总结,总结一系列甘露醇静脉注射的护理措施。结果针对甘露醇对静脉的损伤,在运用时应做好用药前的护理、用药过程中的护理以及药液外渗的处理。结论做好甘露醇的静脉用药护理能保护患者的血管,减少对患者血管的损害。

  • 标签: 甘露醇 静脉输注 护理
  • 简介:摘要在临床治疗中血小板是对血小板低下病人最直接,最快捷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达到预期的疗效,所以在血小板前,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HLA及血小板配型,选择相容供者,从而更能达到提高血小板数量的效果。而疾病的种类及的次数对效果有显著意义。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 不规则抗体 输注无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决血小板无效的有效途径,改善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各类血小板无效患者进行HLA抗体特异性分析。采用FCXM技术对20例各类血小板无效患者进行配合试验,选择HLA-I类位点3个以上抗原相合,适合的血小板并与22例各类血小板无效患者随机血小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42例各类血小板无效患者中34例HLA-I抗体阳性,阳性率为80.9%。配合性血小板患者的24小时血小板上升均值高于随机血小板患者(P<0.05)。结论反复随机血小板易发生同种免疫反应,产生HLA抗体,导致血小板无效,建立者血小板供者资料库,采用FCXM技术交叉配型选择HLA相合或相容单一供体进行血小板,实现提高血小板治疗效果,是解决PTR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血小板输注无效 HLA抗体 HLA FCXM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来脐血研究的不断深入,脐血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至今仍按成人血的输入方法,其成分与成人血不尽相同,虽然脐血输入较成人血输入反应少,但完全按照相同的方法输入,不能达到脐血之目的,应引起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重视。在此,笔者搜集、查阅有关脐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供护理人员参考。

  • 标签: 脐血 护理 输注方法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咪芬合剂持续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的临床实用效果。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切皮前Ⅰ、Ⅱ组以0.04mg/kg、Ⅱ组0.06mg/kg咪唑安定各加芬太尼1.0ug/kg静脉注射,Ⅲ组静后继以咪唑安定0.04mg•kg-1•h-1+芬太尼0.2ug•kg-1•h-1持续静脉至缝皮时。记录给药前、给药后5、10、30、60分钟、缝皮时和手术结束时七时点的镇静程度评分(OAA/S)、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术中不良反应。结果Ⅱ组给药后5分钟和10分钟MAP和SpO2均有降低,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5分钟内3组OAA/S均在2-4分之间;Ⅰ、Ⅱ组分别在10分钟和30分钟后大于4分;Ⅲ组至缝皮时镇静呈平稳状态,OAA/S维持在3分左右,手术结束时大于4分。Ⅱ组5、10、30分钟三时点和Ⅲ组给药后至缝皮时各时点OAA/S值与Ⅰ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Ⅱ组同时点比较,30分钟、60分钟、缝皮时三时点OAA/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芬合剂持续注有效维持手术全程平稳的镇静状态,避免术中清醒,临床效果优于单次静脉注射应用。

  • 标签: 咪唑安定 芬太尼 硬膜外麻醉 镇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靶控(targetcontrolledinfusion,TCI)系统已在临床麻醉中广泛应用。80年代初由Schuttler首先报道。在1990年由Kenny和white改进。TCI系统现已发展成为一种通过靶控来输送镇静催眠药、阿片类药及其他类麻醉药的标准系统。现今,TCI技术已经变成麻醉从业人员的一项常规麻醉技术。现将靶控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概述如下

  • 标签: 靶控输注 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奥美拉唑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生长抑素持续静脉治疗+精心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成功率、住院时间、再出血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抑素持续静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较为有效,期间配合精心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静脉泵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效果
  • 简介:对大量异型血液未引起输血反应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43岁。2010-11-23因外伤、失血性休克入院进行抢救。术中先后A型600ml全血和A型200ml红细胞悬液,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输血/副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在预防血小板无效(PTR)中的作用。方法患者于机采血小板前1h和后24h检查静脉血小板数量,计算血小板计数Sq,-F增加指数(CCI),以后24hCCI〈4.5×10。/L为PTR;部分发生PTR的患者,于再次血小板前,采用白细胞滤器进行白细胞过滤。结果机采血小板次数、累积剂量与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自细胞过滤与未过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5)。结论PTR的发生与患者血小板剂量和次数有关,剂量越大,次数越多,发生PTR的机率越高;白细胞过滤可有效预防PTR。

  • 标签: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输注无效 白细胞过滤
  • 简介: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协会把机体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等七大营养素按比例混合在一个输液袋中,称为全营养混合液(TNA)。外周静脉已越来越成为全营养混合液的重要途径。近2a来我们对46例危重患者和围手术期患者通过外周静脉进行营养代谢支持,取得满意效果。我们认为短期全营养混合液时可优先选用外周静脉。

  • 标签: 外周静脉 全营养混合液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