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AbstractBackground:The human brain is the most complex organ in the body, and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protein composition in the brain regions contributes to the pathogenesis of associated neurological disorders.Methods:In this stud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frontal and temporal cortex proteomes was conducted by isobaric tags of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 (iTRAQ) labeling and two-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2D LC-MS/MS). Brain protein was taken from relatively normal tissue that could not be avoided of damage during emergent surgery of the TBI (traumatic brain injury) patients admitted in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from 2014 to 2017. Eight cases were included. Four frontal lobes and 4 temporal lobes proteome were analyzed and the proteins were quantitated. Gene Ontology (GO), 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 (IPA), and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 pathway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identified proteins, unchanged proteins, and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DEPs).Results:A total number of 2127 protein group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frontal and temporal lobe proteomes. A total of 1709 proteins could be quantitated in both the frontal and temporal cortex. Among 90 DEPs, 14 proteins were screened highly expressed in the temporal cortex, including MAPT, SNCG, ATP5IF1, GAP43, HSPE1, STMN1, NDUFS6, LDHB, SNCB, NDUFA7, MRPS36, EPDR1, CISD1, and RALA. In addition, compared to proteins expressed in the frontal cortex, 14 proteins including EDC4, NIT2, VWF, ASTN1, TGM2, SSB, CLU, HBA1, STOM, CRP, LRG1, SAA2, S100A4, and VTN were a low expression in the temporal cortex. The biological process enrichment showed that unchanged proteins between the frontal and temporal cortex mainly take part in regulated exocytosis, axon guidance, and vesicle-mediated transport. The KEGG pathway analysis showed that unchanged proteins between the frontal and temporal cortex mainly take part in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carbon metabolism, Huntington's disease, and Parkinson's disease.Conclusions:The majority of proteins are unchanged between the frontal and temporal cortex, and unchanged protei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its function. Among DEPs, MATP (tau) is upregulated in the temporal cortex, closely related to Alzheimer's disease (AD), and is one of the targets for the treatment of AD. CLU is downregulated in the temporal cortex which functions as an extracellular chaperone that prevents aggregation of non-native proteins.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temporal lobe may not be the "functional dumb area" of the traditional view, but could be involved in important neural metabolic circuits.

  • 标签: Frontal cortex Temporal cortex iTRAQ Proteomics 2D-LC-MS/MS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同时测定人全血中4种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他克莫司、西罗莫司和依维莫司的候选参考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环孢素A、他克莫司、西罗莫司和依维莫司同位素标记物为内标,重量法取样,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采用蛋白沉淀和固相萃取对制备的全血样本进行前处理,超高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检测。对方法的特异性、基质效应、检测限、定量限、批内变异系数(CV)、实验室内CV、加标回收率和不确定度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方法选择性和特异性良好,结构类似物和基质效应均不影响检测结果。环孢素A、他克莫司、西罗莫司和依维莫司的检测限及定量限满足临床需求,批内CV为 1.4%~1.8%、1.7%~2.8%、1.3%~3.7%和2.3%~3.2%,实验室内CV为1.8%~2.9%、1.7%~3.8%、2.6%~4.7%和3.5%~4.6%,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9%~100.3%、98.4%~103.1%、99.4%~102.0%和98.3%~99.4%。4个浓度质控品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4.2%~4.4%、1.5%~2.4%、4.4%~4.9%和2.2%~2.7%。结论本研究建立了ID-LC-MS/MS测定全血中环孢素A、他克莫司、西罗莫司和依维莫司4种免疫抑制剂的方法,方法准确、精密、快速,有望成为候选参考方法。

  • 标签: 串联质谱法 环孢素A 他克莫司 西罗莫司 依维莫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脂质组学变化,寻求差异脂质代谢物,初步揭示脓毒症发生过程中的脂质组学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采集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明确诊断为脓毒症的30例患者及同期年龄匹配的30例健康体检者的上肢浅静脉晨血血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进行血清脂质代谢产物分析,并对质控样本进行基峰图(BPC)分析,验证实验的重复性;运用Student-t检验和差异倍数(FC)分析筛选差异脂质代谢物,判断其表达变化趋势;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观察两组样本整体分布情况,评价模型准确性,并结合变量权重值(VIP)选取差异显著的脂质代谢物;最后利用Metabo Analyst平台开展脂质代谢通路分析。结果BPC结果显示实验重复性好,实验数据可靠。PCA模型主要参数模型解释率R2X=0.511,表示模型可靠;OPLS-DA模型主要参数模型解释率R2Y=0.954,预测能力Q2=0.913,亦表明模型稳定可靠。以FC>2.0或FC<0.5、P<0.05为基础,结合VIP>1,共筛选得到72个差异脂质代谢物,结合Metabo Analyst 5.0平台数据库比对结果,指认出24个可识别的差异脂质代谢物,其中磷脂酰乙醇胺(PE)8个,溶血磷脂酰胆碱(LPC)7个,磷脂酰胆碱(PC)6个,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2个,磷脂酰丝氨酸(PS)1个。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脓毒症患者大部分脂质分子表达下调,包括PC、LPC、LPE和部分PE,而部分PE和PS则表达上调,主要与甘油磷脂中的PE(18∶0p/20∶4)、PC(16∶0/16∶0)和LPC(18∶1)代谢通路密切相关。结论脓毒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脂质代谢差异显著,差异脂质分子PE(18∶0p/20∶4)、PC(16∶0/16∶0)、LPC(18∶1)可能是脓毒症干预和预测的重要靶点。

  • 标签: 脓毒症 脂质组学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炮制对白术芍药散中8种成分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生品组与炒品组,分别灌胃生品及炒品组成方水煎液,定时进行眼底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2组大鼠血浆中白术芍药散8种特征性成分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采用DAS软件对血药浓度及采血时间进行分析,获得不同组别的药-时曲线,计算并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生品组与炒品组大鼠血清中8种成分的血液达峰浓度、达峰时间、药时曲线下面积、平均驻留时间均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异。结论炮制对白术芍药散中8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有所影响,可能会影响白术芍药散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药代动力学 白术芍药散 串联质谱法 炮制(中药) 中药化学成分
  • 简介:摘要按绩效付费是美国支付方式演变的第三个阶段。2010年起,美国联邦政府机构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陆续推行了一系列按绩效付费项目,医院基于价值支付项目(hospital value-based purchasing,HVBP)是其中之一。作者对美国HVBP项目的背景、适用范围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了HVBP项目的内容和支付标准计算方法,以期为我国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参考。

  • 标签: 支付方式 按绩效付费 价值购买 医疗服务质量 美国
  • 简介:摘要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以累及脑白质区域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脱髓鞘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周围小血管炎性浸润。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是MS研究中最常用的动物模型。目前认为MS主要由CD4+T细胞介导,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1和Th17在MS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但近年来多种研究表明CD8+T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 cell,NKT)和γδT细胞等T细胞亚群在该疾病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对不同T细胞亚群在MS及EAE中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T细胞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并鉴定肥胖高尿酸血症的共性代谢物,探讨肥胖症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原因。方法采用GC-MS方法对高尿酸血症合并肥胖患者、单纯肥胖及健康人尿液标本进行代谢轮廓分析得到原始数据,并对于原始数据MPP分析,获取三组尿液中的共性差异性代谢产物。结果通过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筛选并鉴定出2,3-二羟丁酸、赤藓糖醇、硬脂酸、2,3,4-三羟基丁酸、D-葡萄糖酸、1-单棕榈酸等6种差异性代谢产物。结论2,3-二羟丁酸、赤藓糖醇、硬脂酸、2,3,4-三羟基丁酸、D-葡萄糖酸、1-单棕榈酸等6种差异代谢物可能是肥胖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原因。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代谢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多反应监测(MRM)模式的温心方中人参皂苷Rb1、肉桂酸、芍药苷及小檗碱同时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为温心方新药研发提供评价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TM HSS T3(2.1 mm×100 mm,1.8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3%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利用三重四极杆在MRM扫描模式下检测,以保留时间及相对丰度比(定性离子对/定量离子对)定性,以定量离子对峰面积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温心方中4种有效成分均被定性检出且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回收率为96.24%~104.19%,RSD为1.29%~3.2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灵敏,可用于温心方中4种有效成分的定性定量研究。

  • 标签: 含量测定(中药) 温心方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定性定量分析 质量控制
  • 作者: 蒲云罡 闫颖 赵海舰 曾洁 周伟燕 张天娇 张传宝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30
  • 出处:《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 北京市临床检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100730,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 北京市临床检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ICP-MS技术的全血铁、铜同时检测的候选参考方法。方法验证性研究。选取钴(Co)作为内标元素,采用称量法配制标准溶液及全血标本,对全血标本进行电热板消解并稀释,通过ICP-MS在同位素分析模式下测量57Fe/59Co、 63Cu/59Co同位素比值,采用包括法定量。通过测定EQA质控品和有证标准物质,验证本方法的精密度、加标回收率和正确度,并通过方法比对进一步验证方法的性能。结果本法全血铁的检出限为0.136 mg/kg,定量限为0.454 mg/kg。全血铜的检出限为0.008 mg/kg,定量限为0.027 mg/kg。本方法标准曲线浓度范围为铜:0.83~3.33 mg/kg,铁:167~667 mg/kg,该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 90),方法的精密度良好,总CV范围:铁:0.42%~0.68%;铜:0.14%~0.94%。方法加标回收率均在100%左右,其范围:铁均值(99.69%~100.07%);铜均值(99.26%~100.51%)。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ICP-MS技术的全血铁、铜同时测定的候选参考方法,该方法相比传统参考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与加标回收率良好。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内标法 候选参考方法
  • 简介:摘要铅中毒以蓄积性和持久性,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血液中铅元素的检测不仅对铅中毒的筛查、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有着重要作用,也可以间接监测环境中铅元素水平。尽管血铅的检测项目在国内开展广泛,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不佳,有多种因素可影响血铅的准确检测。为了促进铅元素检测在临床和生物监测中的应用并降低结果的偏倚,应建立血铅检测的参考方法来评价常规方法准确性,完善参考系统来推进血铅检测标准化进程,实现血铅的准确检测。

  • 标签: 铅中毒 参考标准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环境监测
  • 作者: 张雪影 李莉娅 蒲婧哲 张亚中 杨青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合肥 230012,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合肥 230000,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合肥 230012 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合肥 230000,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合肥 230012 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所,合肥 230012 安徽道地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皖贝母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的指纹图谱及化学计量分析模式,为其质量评价及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ORTECS C18色谱柱(4.6 mm×150 mm,2.7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和1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进样量为2.0 μl。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对9批皖贝母样品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定性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整体质量评价。结果建立了不同批次皖贝母的指纹图谱,并确定了21个共有峰,初步指认出12个共有峰。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可将9批皖贝母聚为3类。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皖贝母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较好体现皖贝母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从而为皖贝母的质量评价及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皖贝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指纹图谱 相似度 化学识别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MALDI-TOF MS技术的临床微生物鉴定仪快速鉴定高毒力ST17亚型B组链球菌(GBS)的分类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至2018年全国多中心新生儿侵袭感染GBS菌235株,采用45株ST17菌和50株非ST17菌(20株ST19、15株ST12和15株ST10)主要ST亚型作为建模组,余下40株ST17、16株ST10、17株ST12和17株ST19为验证组,其他少见ST亚型菌50株视为模型分类观察组。以Bruker质谱仪采集菌株质谱图,通过ClinProTools 3.0软件用遗传算法(GA)进行建模、验证和差异肽峰筛选。结果ST17-GA法分类模型对建模菌株谱图识别率为99.4%,交叉验证值为96.9%。10个差异肽峰中,两个主要肽峰m/z 2 956和m/z 5 912权重均>1,而其他8个肽峰权重均<0.5。以90株主要ST亚型菌验证,仅1株ST17型菌被错判为非ST17,余下89株ST17与非ST17菌模型判断均正确,ST17型分类模型的诊断效能达98.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5%、100%,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98.0%。模型对其他50株少见ST型菌分类显示,21株(42.0%)被误判为ST17亚型。结论成功建立高毒力ST17型GBS菌的MALDI-TOF MS快速鉴定模型,并显示较好的诊断效能。

  • 标签: B组链球菌 MALDI-TOF MS 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尘肺潜伏性结核患者血清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探索尘肺潜伏性结核感染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于2018年12月,以北京某医院住院煤工尘肺患者39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核分歧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IGRAs)进行潜伏性结核筛查。根据筛查结果选择IGRAs阳性患者21人为尘肺潜伏性结核组,阴性患者18人为尘肺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极性小分子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分析,数据采用Progenesis QI软件处理后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差异性代谢物结构鉴定采用精确质量数匹配和二级谱图匹配的方式,检索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MDB),将差异性代谢物导入MetaboAnalyst 4.0网站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共筛选出42种差异代谢物;排除外源性代谢物,共鉴定出14种内源性差异代谢产物。与尘肺组患者相比,尘肺潜伏性结核组患者体内PC[18∶4(6Z,9Z,12Z,15Z)/P-18∶1(11Z)]、3-Oxododecanoyl-CoA等6种代谢物上调;Stearoyl-CoA、(2S)-Pristanoyl-CoA等8种代谢物下调,可能与磷脂代谢、脂肪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等通路相关。结论尘肺潜伏性结核患者与普通尘肺患者的血清代谢组学特征存在差异,可为尘肺潜伏性结核感染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尘肺 潜伏性结核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代谢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整合网络药理学研究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物质基础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UPLC-Q/TOF-MS鉴定刺五加注射液的化学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预测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通过Omicshare平台对治疗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分析鉴定了刺五加注射液中53种成分,并以此为基础得到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靶点189个及10个核心靶点,反向筛选发现刺五加注射液中的25个成分可能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有效成分;KEGG富集结果显示,刺五加注射液可能主要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结论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促进血管新生和保护神经细胞等作用有关。

  • 标签: 刺五加注射液 缺血性脑卒中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模拟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和HB&L微生物培养体系两种MALDI-TOF-MS预处理方法的鉴定率,为临床快速准确鉴定血流感染病原菌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12月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实验室常规方法鉴定的149份血培养报警后单一细菌感染的阳性样本,分别采用分离胶促凝管法和HB&L微生物培养体系预处理后,并且以传统方法结果为标准,直接MALDI-TOF MS细菌鉴定,比较两种方法的鉴定率。结果在149份血培养阳性样本中,革兰阴性(G-)菌占47.0%(70/149)、革兰阳性(G+)菌占53.0%(79/149)。对G-菌种水平鉴定率,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为78.6%(55/70),HB&L微生物培养体系为91.4%(6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对G+菌种水平鉴定率,二者分别为73.4%(58/79)和87.3%(6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在3.000~2.300分值段,G-菌鉴定率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和HB&L微生物培养体系分别为22.9%(16/70)和38.6%(2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G+菌鉴定率两种方法分别为19.0%(15/79)和34.2%(2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HB&L微生物培养体系种水平鉴定率要高于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经过预处理直接MALDI-TOF MS鉴定血培养阳性样本病原菌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微生物学技术 血培养样本 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 HB&L微生物培养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LC3在阿霉素肾病中mRNA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肾脏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模型组: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12只,予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5 mg/kg,对照组:正常大鼠12只,予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分别于2、4、8周时,检测两组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LC3的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随着时间延长,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进行性肾功能损害。RT-PCR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LC3 mRNA表达量在第2周时明显增高,随时间延长开始逐渐下降,在第4~8周表达量达到相对稳定高水平,但均低于第2周。模型组在2、4、8周各个时间点的LC3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自噬的活性程度与肾组织损伤程度关系密切,自噬参与肾脏细胞的损伤修复和肾脏疾病的转归,提示通过影响自噬活性来研究和治疗肾脏疾病的一种可能性。

  • 标签: 自噬 LC3 肾病 阿霉素
  • 简介:摘要LC3相关吞噬作用(LC3-associated phagocytosis, LAP)是一种特殊的吞噬作用,存在于吞噬和自噬两条途径的交叉点。LAP过程的标志性事件是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型(LC3Ⅱ)被募集到单层膜结构的吞噬体表面。LAP途径依赖于含RUN域半胱氨酸丰富域苄氯素1相互作用蛋白(RUN domain and cysteine-rich domain containing, Beclin 1-interacting protein, Rubicon)及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的功能,最终导致LC3相关吞噬体(LAPosome)与溶酶体结合,来消化降解内容物。近几年越来越多研究发现,LAP在病原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等感染宿主后发挥着重要作用。多数情况下LAP是宿主抵御和降解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重要途径,但是部分病原微生物在宿主内可以有效逃避LAP的攻击,甚至可以利用LAPosome成为其定居和复制的场所。本研究总结了近几年LAP在宿主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及疾病发生发展方面的最新进展。

  • 标签: LC3相关吞噬作用 病原微生物 感染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和激活转录因子3(ATF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蛋白表达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在HCC组织中,两者的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蜡块标本中LC3-Ⅱ与ATF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之间的关系。使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新鲜H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LC3-Ⅱ与ATF3蛋白的表达,分析两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LC3-Ⅱ和ATF3蛋白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HCC组织,两者的表达水平与HCC组织病理分级和静脉癌栓情况相关(均P<0.05),但与年龄、性别、血清甲胎蛋白、肿瘤直径、HBsAg等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C3-Ⅱ和ATF3的低表达与HCC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LC3-Ⅱ和ATF3蛋白表达均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的联合检测有助于HCC的恶性程度的评估,有望成为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LC3-Ⅱ 激活转录因子3 免疫组织化学 Western blo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对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疼痛应激和炎症因子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LC联合LCBDE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情况,术前和术后3 d疼痛应激和炎症因子变化,及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39±7.23) min、(1.56±0.37) d、(1.29±0.28) d、(38.94±5.64) mL、5%,对照组分别为(107.53±9.98) min、(2.53±0.52) d、(2.16±0.34) d、(65.87±7.96) mL、25%,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血清5-羟色胺、P物质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血清5-羟色胺、P物质和去甲肾上腺素分别为(0.70±0.12) pg/mL、(175.42±17.87) ng/mL和(378.52±26.57) ng/mL,对照组分别为(1.02±0.18) pg/mL、(248.98±18.98) ng/mL和(460.92±35.42) ng/mL,观察组各指标均小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水平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分别为(108.76±10.86) pg/mL、(14.23±3.18) mg/L和(17.84±3.98) pg/mL,对照组分别为(156.95±16.67) pg/mL、(26.52±4.59) mg/L和(28.53±5.67) pg/mL,观察组各指标均小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C联合LCBDE治疗对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疼痛应激和炎症因子影响小,且术后并发症少,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老年人 胆囊结石病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疼痛应激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亚砷酸钠(NaAsO2)对人肝星状细胞(LX-2细胞)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Beclin-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LX-2细胞,使用红色荧光蛋白-绿色荧光蛋白-LC3(RFP-GFP-LC3)慢病毒稳定感染LX-2细胞,流式细胞术进行筛选和感染率测定。采用成组设计,用不同浓度NaAsO2[μmol/L:5.00(感染+高砷剂量组)、0.50(感染+中砷剂量组)、0.05(感染+低砷剂量组)、0.00(感染组)]孵育稳定感染LX-2细胞,构建体外肝纤维化模型,同时设立空白组。采用CCK-8法检测NaAsO2对LX-2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LC3、Beclin-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FP-GFP-LC3慢病毒稳定感染LX-2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测定RFP、GFP荧光,感染率在70%左右,荧光显微镜下观测RFP和GFP的荧光强度无显著性差异,稳定感染细胞株建立成功。NaAsO2处理24、48、72 h,与空白组比较,感染组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其余各剂量组细胞活性均下降(P均< 0.05)。各组间LC3、Beclin-1、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7.450、11.084,11.294、11.745,31.635、12.130,P均< 0.05)。LC3 mRNA水平,感染组、感染+高砷剂量组、感染+低砷剂量组(20.09 ± 6.50、36.57 ± 9.68、14.19 ± 6.17)高于空白组(1.25 ± 0.21,P均< 0.05),感染+高砷剂量组高于感染组(P < 0.05);Beclin-1 mRNA水平,各组(22.46 ± 0.66、13.38 ± 2.27、20.80 ± 6.95、24.31 ± 7.09)高于空白组(1.10 ± 0.53,P均< 0.05);α-SMA mRNA水平,感染+高砷剂量组、感染+中砷剂量组、感染+低砷剂量组(1.07 ± 0.27、1.65 ± 0.17、1.73 ± 0.26)高于空白组(0.60 ± 0.11)、感染组(0.31 ± 0.09,P均< 0.05)。LC3蛋白表达,感染组、感染+中砷剂量组、感染+低砷剂量组(0.20 ± 0.06、0.15 ± 0.00、0.16 ± 0.01)高于空白组(0.04 ± 0.01,P均< 0.05);Beclin-1蛋白表达,感染+中砷剂量组、感染+低砷剂量组(0.83 ± 0.03、1.20 ± 0.02)高于空白组(0.25 ± 0.01,P均< 0.05),感染+低砷剂量组高于感染组(0.53 ± 0.03,P < 0.05);α-SMA蛋白表达,感染+中砷剂量组、感染+低砷剂量组(0.78 ± 0.10、0.68 ± 0.06)高于空白组(0.40 ± 0.07)、感染组(0.48 ± 0.04,P均< 0.05)。结论NaAsO2可能通过促进LX-2细胞自噬水平影响砷致肝纤维化过程。

  • 标签: 亚砷酸盐类 肝星状细胞 自噬 肝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