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噻溴铵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及呼吸训练治疗稳定期中度慢阻肺的临床效果。方法:2021年6月-2021年12月,选取64例稳定期中度慢阻肺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噻溴铵+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组给予噻溴铵+N-乙酰半胱氨酸+呼吸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CAT(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评分及肺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CAT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噻溴铵+N-乙酰半胱氨酸+呼吸训练治疗稳定期中度慢阻肺患者的临床价值显著,建议推广。

  • 标签: 噻托溴铵 N-乙酰半胱氨酸 呼吸训练 稳定期中度慢阻肺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IgG N-糖链与胃癌Lauren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2018年于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进行治疗的17例弥漫型和21例肠型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汇总并统计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N-糖链含量,比较血清IgG N-糖链在肠型与弥漫型胃癌之间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清IgG N-糖链与Lauren分型的相关性。结果IgG N-糖链分析包括27个直接检测到的糖链和4个糖链衍生性状。H为己糖,N为乙酰葡萄糖胺,F为岩藻糖,S为唾液酸。不同化疗方案之间的IgG N-糖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肠型胃癌患者相比,弥漫型胃癌患者血清中H3N3F1(t=3.785,P=0.001)、H3N4(t=3.919,P=0.002)、H3N4F1(t=2.770,P=0.005)、H3N5F1(t=2.888,P=0.010)较少;H4N4F1(6)(t=‒3.488,P<0.001)、H5N4F1(t=‒3.401,P=0.003)、H5N5F1(t=‒2.303,P=0.023)、H5N4F1S1(t=‒3.068,P=0.008)较多。H3N3F1(OR:1.20,P=0.008)、H3N4(OR:1.32,P=0.005)、H3N4F1(OR:1.13,P=0.017)、H3N5F1(OR:1.78,P=0.015)、H4N4F1(6)(OR:0.43,P=0.008)、H5N4F1(OR:0.74,P=0.008)、H5N5F1(OR:0.32,P=0.036)、H5N4F1S1(OR:0.48,P=0.009)与Lauren分型显著相关。唾液酸化(t=‒2.717,P=0.012)和半乳糖化(t=‒3.400,P=0.001)的IgG N-糖链在肠型胃癌患者血清中较少。半乳糖化(OR:0.87,P=0.007)和唾液酸化(OR:0.62,P=0.015)与Lauren分型显著相关。结论部分IgG N-糖链与胃癌Lauren分型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辅助Lauren分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标签: 胃肿瘤 色谱法,液相 N-糖基化 Lauren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食品中N-二甲基亚硝胺并对处理方法进行改进,构建QuEChERS方法检测。样品粉碎后,分别使用乙腈、二氯甲烷振荡提取,EMR粉末净化,冷冻离心,浓缩,GC-MS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范围在0μg/kg~50μg/kg内线性良好y=52.796x+1.04(r2=0.9995),精密度RSD为;对水产品和肉制品分别进行不同浓度的加标,加标回收率为80.4%-90.33%,检出限为0.28ug/kg。

  • 标签: 气相色谱-质谱法 N-二甲基亚硝胺 QuEChERS方法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急性鼻窦炎的应用及其临床改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60例,均为2021年6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接收的急性鼻窦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抓阄法均分为两组,其中30例实施常规治疗,为对照组,余下30例实施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为观察组。结果: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93.33%和对照组8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N-乙酰半胱氨酸 雾化吸入 急性鼻窦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急性鼻窦炎的应用及其临床改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60例,均为2021年6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接收的急性鼻窦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抓阄法均分为两组,其中30例实施常规治疗,为对照组,余下30例实施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为观察组。结果: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93.33%和对照组8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N-乙酰半胱氨酸 雾化吸入 急性鼻窦炎
  • 简介:摘要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脑炎是自身免疫性脑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有多种因素可触发抗NMDAR脑炎的发生,并可分为伴肿瘤型与不伴肿瘤型。抗NMDAR脑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困难。近半数患者首次常规MRI有异常表现,而高级 MRI是加深对该病影像及病理和病理生理学认识的有效补充。本文对近年来抗NMDAR脑炎常规MRI及高级MRI技术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脑炎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是由抗NMDAR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靠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其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近年来文献报道的抗NMDAR脑炎动物模型进行综述,探讨每种模型的优点及局限性,以期为抗NMDAR脑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更为适合的动物模型。

  • 标签: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疾病模型,动物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盐酸乐卡地平原料中有机残留N,N-二甲基甲酰胺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N,N-二甲基甲酰胺的含量。结果: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N,N-二甲基甲酰胺在进样量为51.0~153.0μg/ml范围内,其进样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线性方程Y= 0.1418x -0.6255(r=0.9994)。在相当于标示限量量80%~120%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95.8%,RSD为0.44%。结论:N,N-二甲基甲酰胺含的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快速,可用于盐酸乐卡地平原料中有机残留N,N-二甲基甲酰胺的含量测定。

  • 标签: 盐酸乐卡地平 N N-二甲基甲酰胺含量 气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司琼(Tropisetron,Tro)是一种选择性血清素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抑制中枢和外周神经元突触前5-羟色胺3(5-hydroxytryptamine 3, 5-HT3)受体拮抗剂,临床上通过阻断5-HT3受体发挥止吐作用,一般用于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最近的研究表明,司琼除了具有 5-HT3 拮抗剂活性。还是一种选择性的α7 nAChR受体激动剂,其在神经退行性病变中具有广泛应用。本文系统综述分析了有关司琼基因在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筛查中发挥的调控作用途径和相关机制问题的国内最新相关研究及其进展,并深入讨论阐述了关于其未来临床上应用中的诸多可能方向和重要价值。

  • 标签: 认知功能障碍 托烷司琼 精神分裂症 阿尔茨海默症 神经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右美咪定+七氟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方法:以9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为样本,2020年11月-2021年11月为各样本的入选时间,掷骰子后划分为一般组和联合组,均有46例样本,前者行七氟麻醉,后者增加右美咪定,需评估麻醉效果,记录麻醉恢复时间。结果:分别在麻醉5min时以及麻醉10min时评估麻醉效果,得到的NRS以及Ramsay分值进行检验后均有差异,其中NRS评分在联合组比一般组低,而Ramsay评分在联合组比一般组高,P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临床分析 恢复时间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应用司琼、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月本院78例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患者,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均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9例,常规组应用司琼治疗,研究组应用司琼与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治疗。结果:研究组急性期、延迟期恶心呕吐控制效果均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肿瘤 化疗 托烷司琼 中药穴位贴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七氟联合右美咪定在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处理,对照组给予七氟吸入麻醉,研究组同能够使给予右美咪定给药,就两组患者苏醒质量与应激状况进行评定对比。结果:研究组苏醒时间与术毕至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苏醒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即刻至术后24h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联合右美咪定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有助于提升苏醒质量,控制术后早期应激状况。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七氟烷 右美托咪定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本文比较了GB/T 11139《馏分燃料十六指数计算法》和SH/T 0694《中间馏分燃料十六指数计算法》两种计算十六指数方法的差异,并分析了十六指数与实测十六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GB/T 11139相比,采用SH/T 0694计算出的十六指数普遍较高。实测十六值与十六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在数值上能够保持一致,因此在生产工艺不变的条件下,可根据十六指数估算柴油的十六值。

  • 标签: 十六烷指数 十六烷值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的脑结构网络改变、认知障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抗NMDAR脑炎患者39例作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组(AE组),男16例、女23例,年龄13~66(34±15)岁,病程11~110(31±20)d。另招募常规头颅MR检查正常且既往无神经系统疾病史的3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男14名、女18名,年龄20~67(34±12)岁。对所有受检者进行扩散张量成像(DTI)并评估认知功能。采用确定性纤维追踪法构建2组脑结构网络,运用图论法分别分析2组脑结构网络全局网络拓扑属性[聚类系数(Cp)、最短路径长度(Lp)、局部效率(Eloc)、全局效率(Eglob)、标准化Cp(γ)、标准化Lp(λ)、小世界指数(σ)]和局部网络拓扑属性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脑结构网络特征性参数与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E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组CP值[0.005(0.004,0.007)]、γ(1.76±0.13)、λ(0.51±0.03)及σ值(1.57±0.13)与对照组[分别为0.007(0.004,0.017)、2.13±0.63、0.55±0.06、1.73±0.36]比较均下降(Z=-939.00、t=-3.58、t=-4.16、t=-2.58,P<0.05)。与对照组相比,AE组左侧眶部额中回、双侧补充运动区、左侧嗅皮质、左侧回直肌、双侧脑岛、左侧中央后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及右侧颞横回节点效率改变(P<0.05)。AE组与对照组有5个相同核心节点,分别为右侧中央前回、双侧补充运动区及双侧楔前叶;AE组较对照组减少3个核心节点为左侧枕中回、左侧颞中回、右侧颞中回,增加的核心节点为左侧中央前回。AE组左侧补充运动区(r=0.393、P=0.013)、右侧补充运动区(r=0.384、P=0.016)及左侧中央旁小叶(r=0.356、P=0.026)节点效率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抗NMDAR脑炎患者大脑存在广泛白质改变,部分脑区网络拓扑属性改变与认知功能下降相关。

  • 标签: 脑炎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扩散张量成像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异烟肼作为一种治疗敏感结核病近70年的主要药物,其药物动力学差异可影响其吸收,低血药浓度导致低疗效;反之高浓度可导致肝损伤或死亡。引起血药浓度波动的因素包括异烟肼吸收(如药物-药物、药物-食物相互作用,胃肠疾病,糖尿病或结核病等疾病状态)和肝酶代谢的异常等。N-乙酰转移酶2(N-acetyltransferase 2)基因(NAT2)型及蛋白酶(NAT2)表型的多态性显著影响血浆异烟肼浓度。目前缺乏异烟肼治疗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指南,针对出现的异烟肼不良反应仅基于临床经验采取突然停药或降低异烟肼剂量,但这样的措施可导致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产生。故进一步明确宿主NAT2基因型及其表型多态性、血浆异烟肼浓度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有助于提高疗效和将不良反应减少到最低程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端骨钙素(N-MID)与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德州市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100例≥60岁男性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密度(BMD)水平将患者分为非骨质疏松组(62例)和骨质疏松组(38例)。对所有患者的BMD进行测量,同时检测血清中瘦素(Leptin)、25羟维生素D3[25(OH)D3]、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Ⅰ型胶原羟基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和N-MID水平;进行N-MID与其他指标的相关分析;分析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绘制出研究对象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N-MID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骨质疏松组患者的胸椎BMD、腰椎BMD、髋BMD、Leptin、25(OH)D3、BAP和N-MID均低于非骨质疏松组患者(均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的PICP、ICTP、β-CTX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患者(均P<0.05)。N-MID与胸椎BMD、腰椎BMD、髋BMD、Leptin、25(OH)D3和BAP均呈正相关(r=0.374、0.501、0.428、0.672、0.691、0.807,均P<0.05);N-MID与PICP、ICTP、β-CTX和HbA1c均呈负相关(r=-0.419、-0.293、-0.313、-0.405,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MID是骨质疏松患者评估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5,P<0.05);血清N-MID诊断骨质疏松的ROC下面积为0.851(95%CI 0.724~0.943),对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Z=4.073,P<0.001)。以N-MID浓度为12.26 μg/ml作为诊断截点,N-MID诊断骨质疏松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依次为83.93%和72.61%。结论老年男性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N-MID降低,是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作为老年男性T2DM合并骨质疏松诊断指标。

  • 标签: N-端骨钙素 老年 男性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从抗体不同诱发因素的角度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脑部葡萄糖代谢特征和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5例抗NMDAR脑炎确诊患者[男8例、女7例,年龄(30.5±17.7)岁],所有患者行静息状态下18F-FDG PET脑显像,分析其脑部葡萄糖代谢特征,并与12名健康者[HS;男7名、女5名,年龄(51.5±9.6)岁]进行SUV比值(SUVR)半定量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15例抗NMDAR脑炎患者中,病毒性脑炎源性5例,18F-FDG PET显像表现为单侧颞叶或基底节区局灶性代谢减低(SUVR:患者:0.659±0.219;HS:1.754±0.203;t=-9.58, P<0.001)伴对侧颞叶或基底节区代谢增高(SUVR:患者:2.275±0.244;HS:1.960±0.227;t=2.55, P=0.022);隐源性6例,18F-FDG PET显像表现为非对称性的额叶、颞叶、顶叶及基底节区代谢增高(SUVR:患者:2.482±0.395; HS:1.754±0.203; t=5.23, P<0.001)伴双侧枕叶代谢轻度减低;副肿瘤源性4例,均合并畸胎瘤,18F-FDG PET显像表现为双侧颞叶和基底节区代谢增高(SUVR:患者:2.359±0.181;HS:1.960±0.227;t=3.16, P=0.007)伴双侧枕叶代谢轻度减低。结论抗NMDAR脑炎患者脑部存在葡萄糖代谢异常改变,根据不同诱发因素可分为至少3种模式。全面认识其特征性代谢改变有助于对抗NMDAR脑炎的识别,还对提示病因有一定价值。

  • 标签: 抗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脑炎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比较常规镇静护理治疗、右美咪定治疗两种治疗措施应用后对患者疼痛程度、躁动情况以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来探讨两种临床措施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48例样本均选自2020.10——2021.11之间,均为我院接收的需行七氟麻醉手术的老年骨折患者,随机性将这48例患者分为两个组别,并基于不同镇静药物,分别为对照组(24例,常规镇静护理治疗)、观察组(24例,右美咪定治疗)。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前组间疼痛、躁动程度以及各项临床指标相较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和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评分更低、指标更优,组间相较P<0.05;观察组发生躁动的总发生率更低,组间相较P<0.05。结论:右美咪定应用于骨折老年患者进行七氟麻醉后出现的苏醒期躁动症状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骨折 七氟烷麻醉 苏醒期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对脓毒症致小鼠急性肾损伤(AK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盲肠结扎和穿孔术组(CLP)、CLP+NAC(50 mg/kg)和CLP + NAC(100 mg/kg)组,每组10只;CLP造模后24 h处死小鼠,留取血液和肾组织样本;采用HE染色法评估各组小鼠肾组织病理损伤;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肌酐(Scr)、尿素氮(BUN)、肾损伤分子1(KIM-1)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Sirt3蛋白表达;RT-qPCR法测定Sirt3 mRNA水平;透射电镜下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损伤情况,并计算线粒体密度,同时检测肾皮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CLP导致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加重(P<0.001),肾功能指标Scr、BUN、KIM-1和NGAL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01),肾组织Sirt3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01),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破坏增加,线粒体密度的明显减低(P<0.001),肾皮质中抗氧化酶SOD、GSH-Px和CAT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01),同时脂质过氧化物MDA显著升高(P<0.001)。与CLP组相比,虽然50 mg/kg NAC预处理组肾损伤评分、肾功能指标Scr、BUN、KIM-1和NGAL水平均有所降低,肾组织中SOD,GSH-Px和CAT的水平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给予100 mg/kg NAC预处理可显著降低CLP引起的肾组织病理损伤(P<0.001),并且均明显降低Scr、BUN、KIM-1和NGAL水平(均P<0.001),显著升高肾组织Sirt3蛋白[(50.20±2.79) vs. (20.00±0.75),P<0.001]和mRNA [(0.57±0.07)vs.(0.41±0.07),P<0.001]表达水平,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更加稳定,线粒体密度明显增加[(0.60±0.05)vs.(0.43±0.06),P<0.001],均显著升高SOD(U/mg)[(67.37±3.79)vs.(21.09±0.89),P<0.001]、GSH-Px(U/mg)[(265.61±9.61)vs.(180.00±3.31),P<0.001]和CAT(U/mg)[(8.58±0.65)vs.(5.19±0.58),P<0.001]水平,同时明显降低MDA(U/mg)表达水平[(40.36±1.79)vs.(83.81±1.70),P<0.001]。结论NAC可通过上调Sirt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脓毒症小鼠肾组织病理损伤、改善肾功能、维持线粒体结构稳定和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对CLP诱发AKI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 标签: N-乙酰半胱氨酸 Sirt3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小鼠 线粒体损伤 抗氧化酶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司琼与昂丹司琼对胸部肿瘤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200例为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100)、B(n=00)两组,并在麻醉诱导前分别给予昂丹司琼、司琼,最后对比术后两组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研究起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结果 B组较A组术后2h、4h、8h、12h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司琼应用到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概率,且效果明显优于昂丹司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托烷司琼 昂丹司琼 胸部肿瘤 全身麻醉术 恶心 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