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4 个结果
  • 简介:在气象上存在着大量的对立事件,可用“0、1”变量预报方法处理。但现行的“0、1”变量预报方法不下几十种,繁多重复。通过对“0、1”变量预报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用其中4个代表性方法可取代现行的几十种“0、1”变量预报方法。

  • 标签: “0、1”变量 预报 分析
  • 简介:为了分析植物排放到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在2000年1-6月期间,与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科学家共同发展和研究了一套自动的气相色谱系统和分析方法.该系统引入一个小型冰箱以除去空气样品进样时的水分,得到了对挥发性有机物样品进行分析时比较好的准确度.在5℃以及稳定的进样速率的条件下,可以得到比较好的除水效果.对NCAR附近的大气进行了采样,并利用此系统做了分析.本文简单介绍此自动系统以及样品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此套系统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主要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成分如异戊二烯和单萜烯等具有明显的日变化.

  • 标签: 挥发性有机物 气相色谱仪 异戊二烯 萜烯 植物 大气
  • 简介:从气象、水文、地质等方面,分析了渭河洪水灾害发生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为渭河防汛减灾献计献策。

  • 标签: 气象 水文 地质 渭河 洪水灾害 成因分析
  • 简介:本文介绍了利用T-Lnp图进行人工影响天气空中作业条件预分析系统的思路;探讨了作业层气象要素的计算方法,飞机积冰预报方程及积冰分析;重点利用探空资料对人工影响天气空中作业条件进行分析

  • 标签: T-Lnp 积冰分析 飞行条件
  • 简介:一、引言潮波传播过程往往受风、气压等气象因子的作用,使得实际的潮波与单纯由天文原因引起的潮波有所区别。台风的强风与气压剧变所导致的增水称为台风风暴潮。温州港位于瓯江入海处,港区范围较大,属不正规半日潮区。在较强的台风风暴潮侵袭

  • 标签: 风暴潮预报 增水 温州港 不正规半日潮 潮波 高潮位
  • 简介:本文利用探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配置和卫星云图的演变特征等方面对2003年7月29日夜间到30日白天青海境内的大到暴雨降水天气过程和预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部暖湿气流向北输送与西风带低槽分裂东移的冷空气在青海东北部交绥是造成这次大到暴雨的主要原因,西宁单站高空特性层层数持续增多、大多数等压面层湿度显著增加是这次大到暴雨天气产生的前兆。

  • 标签: 青藏高原 暴雨 天气过程分析 数值预报 天气形势 冷空气
  • 简介:1引言计算机在气象测报工作中的应用,特别是高空气象探测数据终端的逐渐普及,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时效,减轻了人员劳动强度。由于计算机的应用,高空温度、气压、湿度的检定证数据由原来的手工处理变成了计算机处理,这就产生了获得的温、压、湿检定证数据精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的问题。手工查算在排除检定证本身连线误差和视差外,只要细字当头,基本能保证检

  • 标签: 温度检定 模拟曲线 检定证 探空仪 节点 计算机模拟
  • 简介:1气候图的内容气候图是表示气候特征及气候要素的变化、分布、相互比较、相互影响,形成原因等的图示.在自然地图中它是表示内容指标最多、应用最广泛的图种之一.

  • 标签: 中气候图 地理教学 教学中
  • 简介:1永安市地理环境与主要旅游资源永安市位于闽中偏西,闽中大谷地南端,沙溪河中游地段,处于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的过渡地带,大约界于东径116°56′~117°47′E,25°33′~26°12′N,东西宽82公里,南北长约71公里,全市面积2942平方公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4A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桃源洞一鳞隐石林、堪称“天然生物种子基因库”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天宝岩、“闽中瑰宝”一槐南安贞堡等诸多景点。除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外,永安还有独特的与之相媲美的地方传统文化,

  • 标签: 旅游资源 永安市 气候资源评价 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地理环境
  • 简介:通过对2002年6月25日至7月1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连续暴雨过程进行环流形势等方面的特征分析,认为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和中层500hPa欧亚高纬度地区两个大型天气系统的同时相对稳定,是冷暖气团长时间对峙的主要原因,中层500hPa中低纬度低压槽与下滑槽的不断东移南压是造成低层降水系统的发生发展、触发低层能量释放与再生的直接因素.同时对连续暴雨提出了预报要点.

  • 标签: 暴雨过程分析 特征 连续暴雨 预报要点
  • 简介:1988年6月6日,张掖地区出现了一次区域性的大一暴雨天气过程,其中张掖26.7毫米,高台26.0毫米,临泽37.1毫米,肃南30.0毫米,民乐35.0毫米,山丹21.3毫米,仅次于1974年7月30日的暴雨降水量。本文从天气动力学入手进行分析,基本上找出了形成这次大一暴雨的机制和预报着眼点。

  • 标签: 预报着眼点 天气动力学 低涡 垂直速度 环流形势 西北气流
  • 简介:冰雹是一种比雷暴更严重的强对流天气现象。它对飞行、停场飞机产生直接危害,因此冰雹的准确预报在夏季气象保障中有重要意义。银川地区夏季降雹概率很小,预报难度较大。本次降雹(1992-08-27)是银川机场建站以来,强度和持续时间最大和最长的一次。20∶0...

  • 标签: 不稳定能量 降雹天气过程 分布图 强对流天气 银川地区 对流性天气
  • 简介:暴雪是我市冬季和初春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市近500年暴雪的发生规律,并着重对1977~1989年出现的17次区域性暴雪的气候特征、天气形势和单点资料进行研究,从而建立了本市区域性暴雪的预报方法。经两年试用,具有较好的效果。一、天气标准和资料来源日纯雪量≥5毫米或雪深增量≥5厘米为大雪日,日纯雪量≥10毫米或雪深增量≥10厘米为暴雪日;全市有≥3站大雪,其中≥1站暴雪,称区域性暴雪日。

  • 标签: 雪日 灾害性天气 冷期 全球平均气温 全球气温 雪深
  • 简介:基于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芦苇群落生长季6-9月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盘锦芦苇湿地的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微生物的总数在生长季节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湿地的土壤细菌、放线菌以及微生物的总数在8月达到最小,而真菌数量在7月达到最小。湿地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大,其次是放线菌,最少的是真菌。对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微生物总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细菌、放线菌与微生物总数主要受水分影响,而真菌则受水分与气温的协同作用影响。

  • 标签: 芦苇 湿地 细菌 放线茵 真菌 微生物总数
  • 简介: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之一。甘肃河西地区地处西北内陆,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极为严重。本文对河西走廊荒漠化现状作了初步探讨,对其成因作了具体分析,重点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提出了河西地区协调发展及荒漠化防治的途径,针对河西地区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荒漠化防治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 标签: 土地荒漠化 灾害性天气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河西地区
  • 简介:临潼机场能见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以秋冬季节能见距离小于或等于1km出现次数最多,夏季最少。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天气现象是烟和雾,其次是降水、风沙、浮尘和霾。飞行保障工作要根据当天天气形势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制作能见度预报,抓住可飞机会,减少误飞率。

  • 标签: 临潼机场 能见度 飞行保障
  • 简介:分析翻斗式雨量传感器产生误差的现象与原因的基础上,介绍了具体的调整和维护方法,并认为雨量调整涉及的问题较多,也比较复杂,只有在确定是由于传感器基点位置不正确而造成的雨量误差时,才做基点调整,且一般不提倡台站自行进行调整.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雨量 误差 分析 维护.
  • 简介:利用中国东部的探空站资料以及ERA40和NCAR/NCEP再分析资料,详细地比较了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指内蒙古以及华北地区)的高低层位势高度以及温度的特征。结果表明,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我国北方地区对流层低层无论是位势高度或温度都描述不好,存在着很明显的虚假年代际变化趋势。与实际探空资料相比,相对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ERA-40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地区对流层低层位势高度或温度的描述明显好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因此,研究东亚气候的年代际变化应用ERA-40再分析资料要好一些。高层的结果要比低层好。在70年代以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于内蒙古和华北对流层上层的位势高度和温度的描述要好于ERA-40再分析资料,更接近于实际探空值,这说明这两份再分析资料各有优缺点。

  • 标签: NCEP/NCAR再分析资料 ERA-40再分析资料 探空资料 年代际气候变化
  • 简介:通过对南昌市区和城郊1个月的对比观测与分析,发现了造成南昌市盛夏城区最高气温比城郊高的一些原因,并对南昌市盛夏高温预报服务提出了参考建议.

  • 标签: 高温 观测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