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以AgCuTi合金粉末为过渡层,采用扩散连接法对石墨与铜进行扩散连接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及万能材料实验机对连接界面的性能及微观形貌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工艺参数为870℃/200kPa/10min的条件下可实现石墨-Cu连接,其接头界面组织结构为石墨/TiC/铜基固溶体+富银区/铜;接头剪切强度为17MPa,断裂在石墨母材;并分析了石墨/Ag-Cu—Ti/铜真空加压烧结接头的形成机理。

  • 标签: 石墨 连接 界面结构
  • 简介:对硬质合金渗碳时碳原子在粘结相钴中的扩散系数进行了研究,假定C与O、N等非金属扩散原子在液态金属中的扩散具有相似之处,导出了一个求算碳原子在液态金属钴中的扩散系数方程式(DAB=D0(dB/dAexp[-0.17Tm(16+K0)/T])。式中:D0为液态金属自扩散ARRHENIUS方程的频率因子,dB和dA分别为溶剂金属原子和扩散原子的直径,Tm为金属的熔点温度,K0为溶剂金属原子的价态,T为扩散温度。)该方程适用于碳及其它非金属扩散原子在液态金属中的扩散系数计算,经与实测结果对比,证明其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硬质合金 粘结相 扩散系数
  • 简介:采用Ni—Cr-B-Si非晶箔作为中间连接层在1090~1180℃真空下对钼合金与耐热不锈钢进行液态扩散连接,研究扩散连接温度对钒合金/不锈钢连接样微观结构、成分分布、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i—Cr-B-Si非晶箔熔化后对钼合金及310S不锈钢母材具有较好的润湿性,在真空下可实现较好的冶金结合。中间连接层组织演变为镍基固溶体,并在钼合金一侧发现Mo—Ni—B金属间化合物。随连接温度升高,连接层中的元素向母材的扩散更加充分,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增加,Kirkendall孔洞数量增多。

  • 标签: 钼合金 不锈钢 液态扩散连接 非晶中间层
  • 简介:根据摩擦粘着理论公式,计算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与工作条件下测出的摩擦因数接近,因此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在摩擦过程中,同样可用粘着理论来解释。

  • 标签: 粘着理论 摩擦因数 计算公式 摩擦层
  • 简介:结合图、表和公式综述了材料设计从宏观到微观的不同层次理论的研究现状,包括连续介质力学、结构动力学、缺陷动力学、分子动力学和量子力学等,其中,量子力学属于微观层次,分子动力学主要属于介观层次,其余属于宏观层次;进而讨论了材料设计领域的构建材料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沟通与整合各层次理论的跨尺度关联问题。最后,介绍了现阶段材料设计的知识库和数据库技术、专家系统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和纯理论计算方法等4种途径。

  • 标签: 材料设计 跨尺度关联 数据库技术 计算机模拟 理论计算
  • 简介:通过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Cl^-离子在Al(100)表面的吸附行为,获得了不同覆盖度下Cl^-离子在Al(100)表面吸附后的能量、结构参数和电子特性。计算结果表明,Cl^-离子在Al(100)表面的顶位(T)和桥位(B)的吸附较稳定,而洞位(H)是能量上最不稳定的吸附位,吸附能随着覆盖度的增大而减小。同时,表面吸附Cl^-离子,还引起靠近表面的多层Al原子发生不同程度的收缩;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被吸附的Cl^-离子之间的距离变短,使得它们之间的静电排斥和静电能增大,并导致表面吸附能和吸附的Cl^-离子与最外层Al原子间的垂直距离逐渐减小。通过对清洁的Al(100)表面及Cl^-离子在不同位置的吸附表面的态密度分析,得到如下结论:Cl^-离子在Al(100)表面的吸附主要是由于Cl^-的2s和2p轨道与基底金属的3p轨道相互作用的结果。

  • 标签: 密度泛函理论 表面吸附 吸附能 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