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8 个结果
  • 简介:冷战结束尤其是2014年后,美国对亚洲安全事务的影响和作用总体有所降低,中国参与、贡献和引领亚洲安全新格局构建的地位和作用上升.中国、美国及地区国家深度博弈,多数国家期待建立一个全面、有效、可被广泛接受的亚洲安全新格局.当前,亚洲安全格局存在着时空错位、理念分歧、结构冲突、机制分散等四大关联交互的突出问题,导致亚洲安全面临系统困境.从区域公共产品视角看,亚洲安全公共产品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亟待探索构建亚洲安全新格局.中国应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发挥在亚洲安全新格局建构中的角色作用,加强理念和方向引领,加强同世界主要力量在地区安全问题上的协调合作,妥善处理地区安全热点问题,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亚洲安全治理机制建设,大力推进亚洲安全合作,努力实现从安全公共产品的消费国向供给国转变,为自身建设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也为亚洲安全建设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

  • 标签: 亚洲安全 区域公共产品 系统困境 历史性建构
  • 简介: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盟迅速陷入了多重危机叠加的困难境地,基本结束了其一体化快速推进的黄金期。近年来,以恐怖袭击频发和大量难民持续涌人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越发严峻,对欧盟自身的团结稳定与认同、欧洲经济的复苏及其国际形象建构等都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总体上看,

  • 标签: 非传统安全问题 欧盟 困境 恐怖袭击 不利影响 国际形象
  • 简介:东亚地区是世界经济中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地区,经济上已出现相当明显的相互依赖,局部经济合作也有较大进展。但东亚与欧洲不同,至今尚未形成全区性的多边协调与合作机制。现在,东亚格局正在经历根本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已在许多方面影响该地区各国的重大利益。一、冷战结构的瓦解对东亚安全形势的影响

  • 标签: 经济合作 全区性 经济发展水平 后冷战时期 东盟国家 世界经济
  • 简介: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全局性战略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多次粮食战略的调整,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国的粮食产量总体上呈现的是波动式增长的趋势,这种增长与中央粮食战略的调整均有一定关系。国家粮食战略经过了20世纪50年代的从互助组到统购统销、60年代的进口粮食缓解粮食危机、70和8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直至21世纪初期至今的从取消农业税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样一个过程。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粮农种粮的相对收益较低的结构性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从国家层面加大投入资本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多次聚焦“三农”问题,始终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这凸显了国家在协调粮食政策运转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中共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只有保住“安全口粮和放心粮”,才能保证中国到21世纪中叶顺利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标签: 中国粮食安全 粮食战略 粮食危机 中央“一号文件” 粮食 生产能力
  • 简介:“全球公域”系指主权国家管辖之外的人类共有资源、区域与领域。全球公域战略是北约为顺应国际安全形势变化所推出的重要举措,也是其为促进自身转型所采取的关键步骤。在全球公域战略新语境下,北约在继承后冷战时期以“进攻性防御”、“全球性防御”和“预防性防御”为逻辑主线的理念前提下,进一步扬弃创新,继而形成以“综合安全”、“相对安全”与“合作安全”为思想内核的安全新理念。在新战略、新理念的指导下,北约充分动员一切可用的军事和民用资源,审慎而有选择地将有限的力量部署在国际海洋、国际空域、外太空与网络空间等不为任何主权国家所有而全人类安全与繁荣所系之域,以保障其成员国的安全利益与战略优势。面对北约“合作加防范”双轨制全球公域战略,中国宜积极回应、力促合作,同时树立防范意识、加快自身能力建设,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与北约携手为全球公域安全治理贡献力量。

  • 标签: 北约 全球公域 综合安全 相对安全 合作安全
  • 简介:菲律宾南海利益诉求与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重叠一直是两国海上安全关系的焦点.黄岩岛对峙事件和菲律宾将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使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直落谷底.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突变是美国再平衡亚洲战略背景下菲律宾亲美政策的产物,也是其国内军事和油气利益集团推动的结果.菲律宾南海政策的变化改变了中菲两国以往相对稳定的海上安全关系.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矛盾及其负面影响的迅速扩张直接导致两国关系全面恶化.然而,当人们将审视中菲关系的视角聚焦南海矛盾的时候,原本丰实、厚重的中菲关系已经被抽空.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的短时期对立正成为伤害两国各自国家利益的最大隐患.菲律宾在依附美国谋求南海经济与安全利益的过程中,将一个原本睦邻友好的地区内最大的国家——中国——转变成了自己的“敌人”;而中国则在南海维权的过程中面临着其在菲律宾经济影响力迅速下滑的困境.中国无法改变美国和菲律宾的对华战略定位.然而,如果从中美战略博弈的高度理解中菲海上安全关系,中国的政策应对将更具战略效能.

  • 标签: 菲律宾南海政策 中菲海上安全关系 南海争端 中国海洋权益
  • 简介: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在总体保持较为稳定的前提下仍然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并影响周边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政策的调整。建立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机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近年来的中韩合作,对建立东北亚安全机制有着重大的意义。

  • 标签: 东北亚 地区形势 安全机制 中韩合作
  • 简介:1998年5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进行了11次核试验。此后两国又进行了数次导弹试验。这些试验表明,印巴已经放弃了多年遵循的“核模糊”政策,代之以核威慑政策,公开进行核竞赛,两国作为核门槛国家迈进了核俱乐部的大门,尽管核大国目前还不准备接受它们。核试验...

  • 标签: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巴基斯坦 印度人民党 地区安全 克什米尔问题 塔利班
  • 简介:一、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安全形势的特点1.非传统安全威胁更为紧迫,合作安全是主流国际金融危机深化了世界的相互依存关系。当前,除了国际金融危机外,国际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更为紧迫。为应对上述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全球性问题,国际安全合作,尤其是大国协调合作的空间变得更大,

  • 标签: 国际金融危机 安全形势 安全体系 非传统安全威胁 主张 中国
  • 简介:国家安全战略是俄罗斯整体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国际格局的变迁和地区局势的动荡,俄罗斯地缘政治环境、军事安全形势和经济发展状况均有一定程度的恶化,俄罗斯正面临着自冷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安全压力。本文分析了俄罗斯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提出的背景,对比了其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本文认为,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更新和升级是对当前困境的重新认知和有力回应,未来俄将会根据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对外战略进行调整,以谋求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最大化。这一系列战略的调整决定了未来俄罗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也将对欧亚地缘政治环境和国际关系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俄罗斯 国家安全战略 地缘政治
  • 简介:系统研究深入领会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柳瑟青三、关于中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政策一邓小平同志坚持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属于第三世界"的战略方针,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同所有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近邻发展友好合作关系。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国现在属于第三世界,将...

  • 标签: 邓小平外交 《邓小平文选》 邓小平同志 中美关系 系统研究 第三世界国家
  • 简介:学术界关于南海争端与中国国家安全的研究,大多基于对象国政策、南海地区权力格局以及中国政策的动态分析,缺乏对于中国南海战略思维和政策的系统梳理。中国南海战略思维包括搁置、大局和寻求共识等多维度的内容,同时对于争端本质倾向于和平的看法。它经历了从基于战略理性的单边默契到文化认同的单边默契的演进,体现了螺旋式变化的特点。中国南海战略思维的固化受到特定政策效果的正反馈、道德正义性以及政治文化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在力量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外生环境的震动与刺激和领导集体的战略决心增强的情况下,它会发生积极的调整与变化。剖析中国南海战略思维的内涵、特性及其演变,能为理解中国外交的微观基础以及处理好中国的相关争端提供理论启示和实践价值。

  • 标签: 战略思维 单边默契 搁置 大局 共识 南海争端
  • 简介:围绕金砖国家合作,不少人持有“褪色论”或“金砖分化”的悲观态度,主要论据是金砖国家之间并不存在很强的禀赋互补性,因而难以促成合作。然而,从合作理论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治理实践出发,金砖国家合作都是可行的。从理论维度出发,合作包括交换型合作与协作型合作。交换型合作认为,禀赋的互补性缺失,合作就难以形成。这也是当前学界对于金砖合作的争论焦点。然而,合作还包括协作型合作,达成共同利益,并不依赖禀赋的互补性就能塑造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再回到金砖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问题领域内合作实践的维度,随着安全的内涵、议程和治理路径发生转变,国与国之间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多。因为全球化时代安全议程空前复杂、具有非传统性,进而超越了一国之能力予以治理。具体到金砖合作的治理实践之中,塑造后天共同利益的操作路径包括:塑造“行动焦点”、把饼做大;培育信任、塑造伙伴关系等。此外,金砖国家合作强调包容性规范,持开放的姿态,重视与其他平台以及世界各国的合作。

  • 标签: 金砖国家 安全议程 全球治理 伙伴关系
  • 简介: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推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威胁。2010年伊朗核设施遭受“震网”病毒的网络攻击之后,网络安全议题在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中迅速升温。按照行为主体的不同,网络空间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可以划分为黑客攻击、有组织网络犯罪、网络恐怖主义以及国家支持的网络战;一般来说,从个人到非国家行为体、再到国家行为体,它们对国家安全的威胁程度逐级递增。但无论是哪一种网络安全威胁,它对国家安全的潜在危害都不容低估。西方一些主要国家纷纷制定了本国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以保护本国的关键设施和网络安全。一些国际组织也将网络安全纳入合作的议程,大力推动成员间的网络安全合作。从未来的趋势看,网络安全将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项共同挑战,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合作,但是考虑到网络空间治理仍是一项新兴议题以及各国之间的利益分歧,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必然是任重而道远的。

  • 标签: 网络安全 网络空间治理 网络战 网络恐怖主义
  • 简介:实现南海区域安全与和平、稳定一直以来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就南海局势展开对话与合作的重要议题之一。然而,现实中的南海安全局势却一再紧张,这表明南海区域安全制度性安排与安全秩序理念和现有变化、发展迅速的南海安全形势已经出现了不同步、不协调的状况。在过往长期的南海安全区域间治理实践中,东盟和中国作为南海周边最具影响力的国家间集团和最重要的区域大国,以不同的方式,就南海安全的区域间治理展开了对话与合作,并形成了各自富有特色的治理模式,“东盟模式”和“中国模式”。这两种模式从不同层次和多个渠道就南海区域安全治理进行了对话与合作,并在南海安全区域间治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效用。然而,目前南海安全体系呈现出来的脆弱性和南海区域安全现况却一再揭示,中国和东盟在南海安全区域间治理进程中还面临着不少现实的困境。为克服这些困境,更好地实现南海安全的区域间治理,中国和东盟应形成合力,为南海安全的区域间治理重塑一个相吻合的制度规范,共同构建一个相匹配的角色、身份与创造一个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内外治理环境。

  • 标签: 南海安全 区域间主义 区域间治理 东盟模式 中国模式
  • 简介:南海问题本是中国与部分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双边问题,而不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问题.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起,东盟便开始介人南海问题,并逐步将南海问题转化为中国-东盟之间的问题.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是中国与部分东盟成员国之间关于南海问题双边争端演化为中国-东盟安全问题的过程.东盟以南海问题“利益攸关者”身份积极参与南海问题,中国为维护南海地区稳定而采取的“救火式”应对措施,美日等域外国家对南海问题的大力介入,是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的主要动因.“去安全化”是解决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困境的主要方法,重新定位、稳定转化、置换议题、话语引导,是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去安全化”的有效路径.

  • 标签: 中国-东盟关系 南海问题 安全化 去安全化
  • 简介:针对当前国家安全领域出现的新形势,2015年12月12日,国际关系学院国家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办了“新常态下的国家安全形势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军事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国防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侨大学等国内20余所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 标签: 国家安全形势 研讨会综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现代国际关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简介:去年6月的南北首脑会谈及此后的一系列南北和解举措大大缓解了朝鲜半岛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敌对状况,但这并不意味着东亚安全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因此,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虽然可能根据朝鲜半岛形势的变化进行某些局部调整,但总体上不会有很大变化.

  • 标签: 朝鲜半岛 东亚安全战略 美国 雅尔塔体制 地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