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1 个结果
  • 简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作为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上世纪80年代由西方发达国家传入我国.其核心是全员参与,全流程管理和不断改进.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是强调质量管理活动要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置的顺序进行,形成从制定计划开始,经过组织实施、检查效果和总结提高的管理过程.本文提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理论同样适合指导疾病资源库的管理,其科学独特的管理内涵能够有效优化疾病资源库管理制度、规范化操作流程的PDCA循环,促进提高样本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 标签: 生物样本库 转化医学 管理体系
  • 简介:探讨以问题为基础(PBL)和以案例为基础(CBL)的教学模式在“以器官系统为基础,以疾病为中心”消化系统疾病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效果。选取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2级(定向)本科生4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包括试验班20名、普通班20名。试验班实施PBL和CBL教学模式,普通班实施以传统教学模式(LBL)课程教学,课程结束后比较试验班与普通班在临床医学理论课、五站式考核成绩的差异。结果显示:试验班与普通班的理论考试成绩无统计学意义,成绩的优秀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临床能力的5站式考核,除查体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BL和CBL教学模式在“以器官系统为基础,以疾病为中心”消化系统教学改革中效果显著。

  • 标签: 医学教育模式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 以疾病为中心
  • 简介:摘要:在“1+X”证书制度下,“常见疾病康复”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项改革旨在通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康复技能,满足社会对康复人才的需求。本文将从以下“改革的内涵及意义”“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四个方面入手,针对“1+X”证书制度下“常见疾病康复”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研究进行初步地探索和分析。

  • 标签: 常见疾病康复 教学 改革
  • 简介:摘要:本文着重探讨针对幼儿营养性疾病的预防,如何实施有效的家园共育策略。通过加强家长教育,提高家长的营养意识,幼儿园能够与家长携手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饮食健康。建立家园联系机制,促进信息共享,确保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及时沟通与合作。此外,开展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也为预防幼儿营养性疾病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总结了这些有效策略的核心内容,强调了家园共育在幼儿营养性疾病预防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幼儿 营养性疾病 家园共育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肺结核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方法:以某院2023.2-10期间管理的70例肺结核病例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在治疗同时配合全过程的健康教育。应用肺结核疾病认知调查问卷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分别评估健康教育开展前后患者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教育后,患者肺结核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均较教育前有明显提升,P<0.05。结论:针对肺结核患者开展全过程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肺结核的认知,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健康行为。

  • 标签: 健康教育 肺结核 认知水平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以我校2011级三年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00人分为两组——实验班和对照班,每组50人,实验班采用病案教学法,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法,由同一个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对比分析两组不同的心血管教学法。结果病案教学法在心内科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病案教学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主张和医学教学的实际需求,心内科教学中病案教学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病案教学法传统讲授法
  • 简介:血管专业学位研究生一方面需要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同时需要加强临床应用研究能力培养。笔者就目前心血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如何增强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及二者的有机结合,提出相关具体建议。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研究生 培养 临床 科研
  • 简介:血管病临床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采用集传统教学模式、过程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一体的“三维式”教学,其目的是通过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问题为引导的对临床病例的剖析、探究、归纳和总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临床技能和临床逻辑思维,提高临床创新能力。以“三维式”教学方法作为理论知识学习与临床实践的桥梁,无疑可促使医学生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的挑战。

  • 标签: 心血管病 三维式教学 临床教学
  • 简介:减少慢性疾病是二十一世纪社会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本文回顾了植物性营养成分可以防止或减少主要慢性疾病发生风险的一些证据和作用机制,尤其是在识别和理解食品对健康的促进成分,转基因技术是解决这一重大问题的重要植物育种工具.同时倡导科学地研究植物,确保膳食推荐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以减少慢性疾病所带来的经济负担.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农业和食品工业,产生了转基因食品.为了更好地造福人类,我国制订的法规和条例为转基因生物提供了安全性和营养性的有力保障;相应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是转基因的安全评价及监督监管的技术保障.近年来,出现了有关去除选择性标记基因的新策略,本文也介绍了去除选择性标记基因的未来研究方向和植物科学的未来需要,因此,对促进人们接受转基因农作物将起到积极因素.

  • 标签: 慢性疾病 植物性营养成分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去除标记基因
  • 简介:肠道微生物菌群与人体相伴相生。人类膳食和周围环境决定了肠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结构。肠道微生物失衡是导致生理疾病的重要原因。通过肠脑轴的作用,肠道微生物可影响人类的心理、情绪和行为等各个方面。肠道微生物与人类膳食、生理疾病和心理健康之间,构成双向反馈关系,彼此形成一个密切关联的系统,共同作用来协调各项人体机能。

  • 标签: 肠道微生物 肠脑 心理健康 菌群干预
  • 简介:【摘要】大学是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重要阶段,辅导员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这一阶段扮演重要角色。本文结合真实案例分析了身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在面对学生突发疾病时,充分发挥知心朋友功能,密切关注学生,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建立班级舆情信息小组、开展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团结奉献精神。

  • 标签: 突发疾病 大学生 思想引领 案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技术来探讨其对胆道疾病的诊断价值[1]。方法:收集来山西省某医院就诊的、患有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 60 份,根据这些患者入院选择的检查方法将患者分为 ERCP 组和 MRCP 组,然后对两组分别 30 例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为 91%,特异性为 0%,总的诊断准确性为 93%-97%;而磁共振胆管成像技术对胆管癌的敏感性为 84%,特异性为 97%-100%。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磁共振胆管成像在治疗诊断胆道疾病方面各有其优势,该技术在对胆道的小以及微小结石及阴性结石检出率高,尤其是对于继发性病变有明显诊断价值。

  • 标签: ERCP MRCP 胆道疾病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增强,使得各行各业均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畜牧养殖行业也在此契机下得到了较为卓越的发展。但是,畜牧养殖行业的工作是面对不同的动物或者是不同的牲畜,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问题。畜牧养殖行业中最为常见的即为不同的感染性疾病,一旦发生问题则会影响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因此,其防控和管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尽可能地降低负面影响,才会促进畜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畜牧养殖行业中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以及有效的管理防控措施。

  • 标签: 畜牧养殖业 常见感染疾病 防控管理 措施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教学中开展引的3班、4班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目标对象,以学生所在的班级为单位进行分组,其中3班为研究组,4班为对照组,每组均为50例学生,对照组《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教学中采用常规教学法,研究组《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教学中开展引导式教学法,就两组学生教学成效、综合能力、学习投入水平、教学满意度等进行评定对比。结果:期末考核中,研究组学生理论与实践考核两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日常成绩中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教学后CTDV-CV量表与积极主动学习能力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习投入水平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教学中开展引导式教学法在提升教学成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学习投入水平与教学满意度方面的价值突出。

  • 标签: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 教学 引导式教学 教学成效
  • 简介:摘要:形成健康、安全、优质、高效的现代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体系一直是高校所探究的主题。是学校的政治要求,也是涉及校园的民生要求。此次,面对一些公共卫生事件,学校需要加强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以预防各类传染疾病发生,本文通过对此次新冠状病毒学校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在预防传染类疾病上的现状和借鉴,梳理学校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二者对预防各类传染疾病的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旨在为未来学校科学化、规范化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可行依据。

  • 标签: 学校卫生管理 健康教育工作 预防 各类传染疾病 影响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以临床疾病概要课程为例,探讨"一课多师"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我们在教学设计上采用了"一课多师"的模式,多位有着各自研究领域和专长的教师共同完成一堂课程的教学。其次,我们对比评估了"一课多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一课多师"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活跃度,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这证明了"一课多师"模式在临床疾病概要课程的教学中的有效性,有利于临床医学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发展。

  • 标签: 一课多师 临床疾病概要课程 教学改革
  • 简介:运用遥测心率及血压测定的方法,研究了30名木兰拳爱好者同一练习内容、不同练习时间心血管机能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在单个套路练习过程中,心率升高的幅度不大,两路、三路连续练下来,最大心率也稳定在120次/分钟,只是本人最大心率的75%.运动后即刻收缩压高于运动前,舒张压低于运动前.在恢复期内,收、舒压下降,到恢复期第5分钟时,各次练习的收、舒压均低于运动前水平.因此作者认为,木兰拳是一种中等强度运动,合理控制运动量,坚持锻练,能够有效提高中老年心血管系统机能.

  • 标签: 木兰拳 中老年人 心血管系统机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A血管成像技术与CT平扫技术在检查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方面的优缺点。方法:研究目标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本人所在实习医院的70例患者,其中全部对象均为冠心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35人。对照组使用CT平扫技术,实验组采用CTA血管成像技术。观察并分析两组图像的图像质量及斑块检出情况。结论:使用CTA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冠状动脉狭窄以及相关病变,成像清晰,图像质量优,对临床科室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使用CT平扫技术获得的图像,虽能从中观察到冠状动脉的钙化病灶,但无法观察到狭窄血管,不能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CTA血管造影技术 CT平扫 冠心病 诊断标准
  • 简介:【摘 要】目的:为加强学生学习自律性及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规划能力,提高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质量,对导师制结合T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作进一步探究,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实习同学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运用导师制结合TBL教学法。比较两组临床教学效果。结果:统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后,通过导师制结合TBL教学法的观察组学生在学习自律性、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导师制结合TBL教学法在医学本科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有效加强学生学习自律性及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规划能力,提高医学本科教学质量,应用价值良好,对此教学方式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导师制 TBL教学法 医学本科教学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