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正>在《文心雕龙》中,杂文被列为“文章之枝派,暇豫之末造。”奇怪的是,这“枝派”却很有生命力;“末造”也未见衰败。相反的,它倒是枝叶繁茂,日见其兴盛。20世纪,在中国兴起的杂文,不愧是异军突起,震撼文坛的轻骑兵、突击队。研究中国现代杂文史的学者张华同志,还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说“老庄谈玄、孔孟辩实、班马传史,都有形象的外壳,感悟式理性的内核”。明确提出,从广义说,杂文是“中国文学的正统”。可见,萌发于“黄土地”的

  • 标签: 鲁迅杂文 杂文家 辩证法 片面性 杂文创作 人民内部
  • 简介:<正>我们老是在叫要辩证地看问题,可我们老是不能辩证地看问题,象钟摆一样,老是从一个极端倒向另一个极端,并且以为,这就是“辩证”.其实,这恰恰是形而上学.对于“古典”形而上学,我们都认识得比较深刻,它的根本特征就是把事物看成是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而形而上学的现代形式,却是以相反的极端的面孔表现出来:它强调运动而不承认静止,强调偶然而

  • 标签: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辩证法 新形而上学 文学观念 减法 文学世界
  • 简介:一、意识形态:“回到马克思”尽管马克思不是意识形态概念的创立者,也不是意识形态理论的始作俑者,但讨论意识形态问题必然要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开始,因为马克思的理论是具有开创意义的。用美国弗·詹姆逊(F·Jameson)的话来说:“意识形态分析的形式正是马克思主义最有独创性的贡献之一,其目标就是要通过揭示各种观点在一场持续的阶级斗争中作为合法化的工具和武器这样一种作用来使其单纯外表的‘非神秘化’。这一类的常被认为是还原性的,当然只能是这样:它意味着粗暴地将那些以纯粹的思想为表象的东西还原为它在社会生活中不那么令人喜爱的实用功能。这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和弗洛伊德所发动的那场革命一样广泛……”,“‘意识形态’一词,使用这个词就意味着你必须解释,找到人们所说、所做的事背后的意义。”

  • 标签: 意识形态理论 经济过程 审美论 马克思主义 开创意义 形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