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抗战爆发后,为了响应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的号召,中国伊斯兰界在汉口举行了反侵略祈祷大会,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成立后,不仅扩大了反侵略祈祷宣传的范围,而且呼吁国内穆斯林积极付诸实践,从而强化了中国穆斯林的爱国心,在精神总动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抗战时期 伊斯兰教界 反侵略祈祷
  • 简介:1807年9月,英国伦敦传道会牧师马礼逊经过了辗转奔波之后,登陆广州,开启了基督新教在广州传教之序幕。以后各国差会不断派遣传教士来华,企图使中国国民皈依基督。经历了不断的挫折之后,传教士们意识到要使“天朝大国”的老百姓接受基督就必先改造其思想,于是他们选择了办学作为传教

  • 标签: 民国时期 基督教 广州市 教育事业
  • 简介:白寿彝先生的学术活动是多方面的,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交通史皆有专作,回族史和伊斯兰史只是其学术活动的一部分。本文仅就后一方面作一简述,以庆贺白寿彝师九十华诞。白寿彝先生研究回族史和伊斯兰史,始于1935年。这一年的1月至5月,他...

  • 标签: 白寿彝 伊斯兰教史 回族史 回族伊斯兰教 回教 回族人物志
  • 简介:今天我们聚会在九月的绿城,庆祝卢斯飞教授八十华诞,并对他从教五十多年来的教学、科研进行学术研讨,这是广西教育界、学术界的喜事、益事。卢斯飞教授说,他的座右铭是“以为耕,文以为获。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最喜爱清代钱嵩期的诗“说剑碎琴年少气,种松爱菊岁寒心”。我与卢老相交二十多年,卢老既是我的师长,又是忘年交,因而对此我深有所感。

  • 标签: 学术研讨 厚积薄发 教育界 学术界 忘年交 教授
  • 简介:尕米寺,是安多松潘草地早期苯著名寺院,也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最早的苯寺院之一。尕米寺藏语全称为“更恰德钦尕米林”,意即“佛法汇集之尕米寺”。“尕米”是藏语,意为安祥欢欣,“林”指寺。

  • 标签: 寺院 苯教 川西北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述略 现状
  • 简介:崇文重作为客家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客家重要的文化特征之一。它对于客家民系的形成与发展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分别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崇文重之风对于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作用;崇文重的传统对于推动客家民系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保持崇文重的传统对于客家族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崇文重教 客家 形成 发展 作用
  • 简介:王岱舆所谓“正教”,即伊斯兰。所谓“正学”,就是以伊斯兰经训为内容和对象的学问。也就是说,有关伊斯兰的宗教知识就是所谓“正学”。明清之际的穆斯林学者从伊斯兰立场出发,以弘扬伊斯兰教义为宗旨,在探讨“正教”与“正学”时,有时涉及对于儒释道各家思想学说的批评和议论,为我们提供了伊斯兰关于该问题的一种学术思考。

  • 标签: 正教 正学 王岱舆
  • 简介:对于中国传统礼制的演变,欧阳修在《新唐书·礼乐志》序中有一个著名的判断:“由三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由三代而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认为三代的礼乐能够推行天下,“使天下安习而行之,不知所以迁善远罪而成俗”,而唐朝考订礼文甚备,贞观、开元之间的礼仪实践也很兴盛,却不能追踪三代,是因为“具其文而意不在焉”,所以说唐代的礼乐已成“虚名”.

  • 标签: 国家社会 礼书 唐宋 文昌 中国传统 礼乐
  • 简介:1953年我从金陵协和神学院毕业后,在上海任教职人员。1954年夏,我作为记录员被派去北京参加中国基督第一届全国会议。当时我只为能去北京而兴奋,后来才意识到这是一次多么重要的会议!今天尚在世的代表和工作人员中,我可能已是八十岁以下的仅存者。

  • 标签: 全国会议 基督教 中国 金陵协和神学院 教职人员 工作人员
  • 简介:对于日本亚院“蒙疆连络部”,国内研究内蒙古近代史的学者均有了解,但由于资料欠缺,多不得其详,如卢明辉先生的《蒙古“自治运动”始末》(中华书局,1980年)主要据德王回忆录,叙述了这一段的历史。该书第274页载:“到一九四○年前后,日本在国内设立了亚院。”书中对起始的时间及组织人事的叙述也多含糊不清和有所缺漏。准确地说,亚院是1938年12月16日正式成立的。1945年日本投降,当时的北平图书馆根据胡适的安排,接收了在华兴亚院全部档案。现据此并参考笔者在日本所查阅的其它资料略述如下。1934年8月1日,日本陆军支那驻屯军司令部在张家口设立特务机关

  • 标签: 兴亚院 蒙疆 报告者 蒙古族 蒙古联合自治政府 锡林郭勒盟
  • 简介:1980年6月,国民党对日特工人员何崇校先生据自己的亲历,发表了《蒋帮招降日伪华南海军司令甘志远经过》一文,很有价值。但何氏与甘氏接触并不多,所以此文对甘氏的此前及此后的情况并不大了解。从1941-1950年,甘氏拥有一支势力不小的海上部队,在广东以港澳为中心的沿海岛屿地区活动,从事走私、贩卖毒品及情报等活动。他以曾留学日本的无线电子电台专家的身份,一方面为日本海军效力另一方面也为国民党对日情报机构工作。

  • 标签: 日本侵华 司令 华南 日伪 广东 事务所
  • 简介:<正>藏族的萨满指藏族的原始宗教,或称原始本,它是萨满在藏族地区的一种变异形态。②笔者之所以将藏族的原始本称为萨满,是从对作为这种宗教主体的宇宙结构论及构成其信仰基础的灵魂观念的分析中得出如此结论的。萨满最基本的特征是灵魂不灭与灵魂飞升的观念,萨满本身也是灵魂观念的产物,是人与灵魂(或者说神与

  • 标签: 萨满教 灵魂观念 宇宙结构 藏族神话 三界 灵魂转世
  • 简介:萨琦、赵荣是明朝前中期的两位回回名宦,二人祖上都来自西域,后寓居福建,又有甥舅关系。但后来萨琦选择了“变俗”,引领福建萨氏弃回归汉,影响深远。赵荣则坚守信仰和民族属籍,做了不少宗教公益事情,并且在明英宗朝有过重要的政绩。本文对萨、赵史迹作比较系统的研究,并对相关问题,特别是元代回回诗人萨都剌的族籍问题作了一些延伸性的讨论。

  • 标签: 萨琦 赵荣 闽回 变俗 土木之变 东四清真寺
  • 简介:7世纪初西班牙塞维利亚大主教伊西多礼的《辞源·论史》是中古早期对史学撰述体裁最为理论化的论述,但也长期被学者们认为逻辑混乱。本文结合当时的史学实践,进行仔细的文本解读,发现他的论述不仅不乱,而且还是对史学撰述实践与时俱进的反映。如果将他的论述作为导引,可以更为深刻地认识到由于基督编年史的兴起所带来的史学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从古代史学向中古史学的过渡。

  • 标签: 伊西多礼 基督教编年史 历史体裁 《辞源》
  • 简介:对藏族传教是宣道会在近代西北传教的重要内容。宣道会对西北藏族传教地理格局经历了由大于号形到带形的演变,J-X1934年起出现不断萎缩的趋势。本文主要依据宣道会的档案资料,分析上述大于号形传教地理格局的形成、演变及其原因,认为民族团结是民族地区预防和抵御外国宗教势力渗透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 标签: 宣道会 西北藏族 传教地理格局
  • 简介:丹噶尔是今青海省湟源县,清乾隆九年设立主薄道光九年升为丹噶尔厅民国二年(1913年)改丹噶尔厅为湟源县。“丹噶尔”一词源于清政府将当地黄教寺院“东科尔”谐音而来,此后东科尔指的是当地的东科寺,丹噶尔成为该地区的名称。历史上的区域范围“东至镇海堡圈门(今东峡乡山城)西宁县界三十五里,西至巴燕托亥庄(今巴燕乡巴燕村)青海界二十五里,东南至曲卜炭沟西宁县界二十五里,西南至塔儿湾青海省界二十五里,西北至下胡丹度青海界二十里,东北至西纳川、拉沙尔、喇课营汛西宁县三十里∽’清嘉庆、道光时期是青藏地区的民族贸易中心之一,该地是内地通向西藏、新疆的门户,是当时茶马互市及民族贸易的重要市场。随着外商进入丹噶尔从事羊毛贸易,基督也随之进入此地。基督在丹噶尔地区的传播是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教的尝试。

  • 标签: 丹噶尔 青海省 基督教 传播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西方传教士
  • 简介:前言纵览历史,只要我们稍加观察就会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即从唐宋时期来华的回族先民发展直到今天遍布华夏大地的回族人,他们在职业选择上,普遍热衷从事一种商业性的活动。回族人善于经商、乐于经商、勇于经商,从事商业性的活动使得回族人从中得到诸多乐趣,乃至恰然自得,乐此不疲。回族人这种特殊的重商思想,使得经商成为他们谋生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成为许多回族人、众多回族家族世代承袭的祖业。一千多年来,回族先民及其回族人从事的这种商业性的活动,

  • 标签: 重商思想 族人 伊斯兰教 精神 治理 回族先民
  • 简介:《桂林风土记》一书记载有关佛道之事七条,对于考察唐代桂林民众接受这两犬宗教的情况颇有价值。从中可见对于道教,他们从神仙信仰、符咒巫术到斋戒仪式都予以认同,接受比较全面;而对于佛教,虽然就有形的物质形态方面看,《金刚经》刻了碑,卢舍那佛有雕像,寺庙有多处,表明影响不小;而就意识层面看,他们关注和重视的主要是供僧的回报、佛的灵异事迹和祈雨有应等,佛教经、律方面的知识与思想则非兴趣所在,接受有些片面和走样。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与这一民族地区的民间浓厚鬼神信仰有较大关系,当地民众是根据其固有信仰来对佛道二进行取舍的。

  • 标签: 《桂林风土记》 唐代 桂林 佛教 道教 鬼神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