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3 个结果
  • 简介: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民族文化大州”,是当前边疆民族地区的流行话语之一,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体出了大家对以往曾被视为“鸡肋”的民族文化价值的重估和肯定,体现出了某种认识程度的深化和思路了某种认识程度的深化和思路的开拓,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各地想借此推动边疆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的热切愿望。

  • 标签: 民族文化 大理州 中国 云南 文化价值 民族优势
  • 简介:开、天年间度支司职权变化是唐代前后期财政机构转变的核心问题。本文指出度支司以开元年间脱离金、仓部进而集计划与执行于一身为基础,在天宝年间演变成为带有兼使、侵夺司农、太府等寺监职权的独步天下的财政机构,开、天时度支司的特征为唐后期度支使所继承。同时也论述了促使度支司变化的开元天宝政局。

  • 标签: 支司 仓部 太府 财政机构 判度支 开元年间
  • 简介: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曾说,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几乎'不存在一个自然的背景,所有和人的自然感官相关联的东西也不存在。书中有的风景就是一个思想的风景,一个道德的风景'。纳博科夫因观点尖锐、深刻、犀利而被誉为'毒舌',确实不是空穴来风。1846年一个凌晨四的风景,同样也不是'自然的背景',而是一个无论是在俄罗斯文学史上,还是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作家被发现之时:时年25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其

  • 标签: 奇迹敲响 妥耶夫斯基 思妥
  • 简介:林财龙,故里壶江村,现连江县琯头镇人。壶江村位于闽江口东部的壶江岛上。海的宽阔,江的浩瀚,自少就培养他远大的胸怀和对大海的向往。林财龙在壶江小学、连江二中完成学业后,返回渔村。从此,他与大海结下不解之缘。

  • 标签: 海运公司 陈绍宽 福建省 连江县 大海 闽江口
  • 简介:公元1584年(明万历十二年)初秋的一天,一队身披绛红袈裟的僧人簇拥着一辆金黄色的马拉轿车,在大雨滂沱、秋风萧萧中,艰难地行走在祁连山中一条蜿蜒的泥泞小道上.坐在轿中的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不时掀开窗帘,忧心忡忡地望着乌云翻卷的天空.

  • 标签: 智慧 索南嘉措 达赖喇嘛 呼和浩特 祁连山 俺答汗
  • 简介:第二轮志书在编纂实践中牵涉到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记述中的“三一线”。三指任何一项事物的起点、末和拐点。一线则指任何一项事物从起点到终点。起点是事物的发端,末是事物的终端,拐点是事物的转折,一线贯穿始终。

  • 标签: 第二轮志书 质量 三点一线
  • 简介:在闽西及闽西北一带,中老年妇女常举行接珠仪式,籍此进入念佛团体中。念佛的目的主要是积经修善业,期死后升入天界,不致打人十八层地狱;同时为全家积德,保佑子孙后代。

  • 标签: 客家妇女 仪式 宁化县 调查 中老年妇女 念佛
  • 简介:<正>美的艺术创造往往凝聚了创造者本身独特的美学沉思。空灵的白螺壳,你孔眼里不留纤尘,漏到了我的手里,却有一千种感情。卞之琳这首《白螺壳》诗可以借来说明以戴望舒代表的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群的审美追求。这个流派的诗人大体恪守一个共同默认的美学原则:以诗表现自身的感觉和情绪世界,而不太重视对客观社会生活的观照和描述。在他们眼里诗主要属于内心世界。因此,追求诗表现生活的敏感性和深邃性,追求内面世界与外面世界的统一,在抒情内容和表现方式新的秩序和新的平衡中,来努力完成“纯诗”的建设,成为现代派诗歌的独特的艺术趋向。他们沿着这一趋向进行的艺术探索,带着创造的成功和固有的弱点,汇入新诗发展的大潮,在整个新诗现代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值得珍视的贡献。

  • 标签: 现代派诗人 汇点 戴望舒 艺术探求 卞之琳 诗歌艺术
  • 简介: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然而,在将其中国化的过程中,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在中国文化中的契合。鄙意窃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中的最佳契合莫过于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大同社会。若能将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加以探索与整合,必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下坚实的根基,从而为指导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立合理的理论基础。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契合点 大同理想 儒家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
  • 简介:编纂地方志书应该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历时最久、动用人力最多、操作环节最复杂的系统文化工程。所以,在编纂的全过程中,无论是编纂委员会的领导或者是具体的修志人员,必须要有刻苦认真、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精雕细刻的精神,才能让志书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这是我拜读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启东市志(1986~2005)》(以下简称《启东市志》)后的强烈感受。《启东市志》的不少做法,值得回味和效法。

  • 标签: 地方志书 修志人员 修志工作 编纂委员会 中华书局出版 志稿
  • 简介:导语:陈启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文化史专家,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弟子,哈佛大学杨联陞的高足。他奔走于东西方两个世界,他对真理和“道”的执着追求,对研究汉儒和王莽的独到见地,对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开拓性贡献,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建设性的批判以及对历史“知识论”的深邃解读,必将拓宽我们的历史研究视野并促进思想文化史的健康发展。陈启教授简介:男,1933年生,广东电白县人。1956年毕业于台湾省立师范大学后赴香港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攻读文学硕士;1960-1967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师从杨联陞并荣获哈佛哲学博士学位。在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校区)历史系执教27年,期间先后赴哈佛大学(客座副教授,1973-1975)、香港中文大学(莫庆锵讲座,1980-1981),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1991-1993)访问;并受邀担任香港大学中文系、新加坡国立大学、澳洲国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博士学位校外考试委员。1994年转为加州大学终身荣勋教授并返台湾任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1996年荣获“杰出人才发展基金会”之“杰出人才讲座”;2002年转为清华大学(台湾)荣休讲座教授。2004年受聘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名誉研究员;...

  • 标签: 中国思想 中西比较 启云教授
  • 简介:卷七二大中祥符二年九月甲子(页1633):命工部侍郎冯起为契丹国母正旦使,南作坊使李继源副之;殿中侍御史赵镇为契丹国主正旦使,六宅使、嘉州团练使杜守元副之;……

  • 标签: 《续资治通鑑长编》 点校本 校勘 中国 历史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