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孔子家语》的辨伪肇端于学与郑学的一场论争。此文由《圣证论》马国翰辑本入手,对“郑之争”的具体情况及双方策略有所考察,进而认为马昭谓“《家语》肃所增加”只是在无法以常规方式反击经学质难时的无奈选择。清代学者因推崇郑玄而希望回应肃的质难。《圣证论》的亡佚使得从经学上进行回应变得难以完成,而效马昭之故智,考证“《家语》肃伪作”成为了可行的办法。分析可知,清人的疏证乃是由证明《家语》伪作,进而否定其内容记载的真实性。期间,他们的判断标准和思维方式又往往来自经学。因此,疏证的最终目的是要证明传世《家语》不具备充当经学证据的资格。这是一种经学研究,绝非客观的文献辨伪。

  • 标签: 《孔子家语》 王肃 郑王之争 清代 辨伪
  • 简介:程是我国画坛幽默漫画专家,也是以洗炼的技法,火热的激情,柔婉流丽的线条,演绎女性的青春美、形神美、内在美和她们丰富的感情世界的速写专才!2006年11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编出版的《中国美术家对外艺术交流丛书》选编了吴程等五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的精品之作。

  • 标签: 中国美术 精品 形神美 幽默 感情世界 艺术交流
  • 简介:岱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与中国传统文化对话的穆斯林学者。本文系统地分析了阿拉伯哲学中的宇宙形成理论,进而对岱舆的宇宙形成理论构建过程之中对阿拉伯哲学的吸收、创新进行了具体地探讨和分析,指出岱舆在阿拉伯哲学“流溢观”、“照明观”的基础之上创新地提出了具有中国文化传统及语言特色的“自然发露说”和“余光照临说”。更多还原

  • 标签: 王岱舆 流溢观 照明观 自然发露说 余光照临说
  • 简介:余麟年先生在《皞南之死》一文(2006年第3期中)说,皞南被蒋介石枪毙原因有多种说法,因他的罪状始终没有公布,故成了不解之谜。就我所知,皞南遭蒋介石枪毙的原因另有一说。1942年我在宁波城里药行街一家中药材行工作,行业

  • 标签: 上海 红木家具 杭州湾 慈溪市 民国 佣人
  • 简介:是我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其中的谚语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广.它是藏族古老的社会历史、语言、文化、宗教、心理特征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

  • 标签: 史诗 谚语 民族特质
  • 简介:1942年9月17日,郑振铎夫人的姐姐高君珊写了一封求救信。信中说:“蔡孑民夫人于香港事变之后。即携子女三人来沪,因住处密迩,颇常晤谈,观其生活状况,似甚困难,子女学费及家用多系从变卖首饰细软所得,饭菜差不多全素,即素菜份量亦极少……叨在至交,故特缕述其状况如上,盼先生能就近为之设法以解决其困难。”

  • 标签: 王云五 蔡元培 历史交往 中国 教育制度
  • 简介:豫北匪首三祝,国民党党员,复兴社社员,滑县老店乡东岳村人。他父亲王泰恭就是一个反共反人民的土匪头子,1944年被我冀鲁豫部队击毙以后,三祝就继承他父亲的衣钵,率残部南逃到封丘一带,到处搜罗兵痞、流氓、汉奸、土匪扩充反动势力,组织所谓自卫军,自任司...

  • 标签: 共产党员 敌人 武工队 豫北 匪首 人民战争
  • 简介:焕镳先生是著名的中国文史研究专家,著述极丰,长期从事文化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后进。笔者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曾受业于王师。八十年代初,应杭州大学之邀前往讲学,曾专程去王师寓所拜望,岂知返宁后不过一年,即惊悉先生已驾鹤西去,至今也已三十余载。每每回忆当年受业情景,恍如昨昔。

  • 标签: 王焕 驾吾 编纂者 八十年代 杭州大学 五十年代
  • 简介:复生(1896-1936)名濡廷,化名甄海(振海)、郭其瑛、郭毅,笔名止庵,祥云人。1916年春入北京大学文科预备班。1920年参加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该会发起人之一。同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3月至1923年7月到陕西华县成林中学任教,在师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不久,回北京大学复学,1925年与德三等人发起组织新滇社,为主要领导人。1925年夏至1926年春在陕西绥德第四师范学校任教期间,参加中共陕北的建党活动。1926年夏派回云南筹组国民党云南省党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东北工作。日本侵入东北后,在东北各地开展抗日斗争。1936年6月30日任齐齐哈尔市党组织负责人时,被日军逮捕。8月15日被杀害。

  • 标签: 王复生 《理想国》 生平事迹 抗日斗争
  • 简介:在青海省的东部,地处甘肃、青海交界地带的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部有一块富庶土地,这里地势开阔,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土地肥沃,绿树成荫,黄河自西向东,绕南而过,是一个典型的盆地地貌,是土族群众的主要聚居地。

  • 标签: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黄河 起源 石磬 青海省 聚居地
  • 简介:汪精卫,是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一位引人瞩目的政界要人。他早年曾投身革命,后来在民族危亡关头,公开投敌,成了民族的败类,中国的头号汉奸。这些已广为世人所知,然而,血气方刚时的汪精卫谋刺清摄政的内幕却笼罩着团团迷雾,使人不得而知。笔者根据大量史料撰文向世人披露这一事件始末,通过此,也许读者会对早年汪精卫有更深的了解。1910年前后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内外交困。软弱无能的光绪皇帝和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在辛亥革命的隆隆炮声中,撒手黄泉而去。3岁的溥仪即位,其父载沣以摄政监国。换

  • 标签: 摄政王 汪精卫 陈璧君 守真 清政府 革命党人
  • 简介:读了2002年12月9日《陕西日报》刊载的《蒲城高起胜要建林则徐纪念馆》一文后,深为高起胜的激情所感动,但从尊重历史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大可不必劳此之举。因为林则徐并未“特意向道光皇帝请假三个月,专程来到蒲城,为鼎守丧以表怀念”。究其原因有以下诸条:

  • 标签: 蒲城 林则徐 皇帝 怀念 纪念馆 《陕西日报》
  • 简介:2004年元月12日,我们敬爱的老师先恒教授永远离开了我们。他走得那么匆匆,我们这些身在外地的学生都没能与他见上最后一面;他走得又那么从容,一句“一切从简”是他对自己后事的全部交代。但我们想像得出,他一定无法割舍他无比热爱的学术事业,无法割舍他倾注一生心血的藏书,也无法割舍他视为自己的孩子的学生们。他是我们的恩师,行为世范,为人师表;他是我们学问前行的动力,睿智博学却“述而不作”;他是我们人生的一面镜子,淡泊宁静,情怀高远。他用自己的学问和人生很好地诠释了他的母校——北京大学的学风。我们怀念他,亦是在铭记他的为人、为师、为学风范;我们热爱他,亦是在鼓励自己的学问人生。

  • 标签: 教授 老师 怀念 “述而不作” 学术事业 为人师表
  • 简介:<正>一与孙婉的婚姻悲剧伯秋1884年生,祖籍湖南湘乡,父亲王谨巨早年追随曾国藩办团练,后历任常熟镇总兵、台湾基隆镇总兵、淮北水军统领,还被清廷诰封为建威将军,晋号“巴图鲁”。作为长子,伯秋15岁时按父母之命与父亲官场同僚的女儿李澄湘结婚,生有女王纕蘅、

  • 标签: 孙中山 国立东南大学 国民政府 蒋介石 好人政府 北洋政府
  • 简介:在安阳殷墟甲骨文的故乡小屯村,不仅有“一片甲骨惊世界”的美谈,还有一个悲壮的可歌可泣的马庙与马王爷的传说。马庙位于小屯村中,坐北朝南,大殿三间,前有三间拜厦和一棵苍劲挺拔的拴马槐。殿内塑三头六臂威震天庭除恶的马王爷像及赐福民间吉祥的牛王爷、财神爷、土地爷、五道神(山神)像,故又称“五圣庙”。清道光二十六年三月、民国二十八年夏历桃月都进行过重修。何时创始,古碑散失,无从稽考。中科院安阳考古工作站将马庙设置为殷墟文物古迹的一个重要标志,列为重点文物保护。1998年8月,小屯村民在重修马庙碑记中载:“欣蓬经济改革盛世,科技致富发家,人民安居乐业,欲求精神寄托,一瞻马精神文化,再创古都辉煌;二作老年人康乐活动中心,共享时代幸福。村民虔诚依照保护殷墟文物古迹指示,捐资重修庙宇,再塑金身。”今庙貌一新,古朴壮观。马王爷,亦名马明王,原名殷郊。相传三千年前,殷纣王平定四夷后,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离都城去朝歌(今淇县城)兴修离宫别馆。强令四夷纳贡,八百诸侯进宝,聚天下能工巧匠,在朝歌大兴土木,建筑豪华鹿台、摘星楼、三宫六院,设酒池、肉林,纳倾国美女妲己,朝朝宴乐,夜夜欢歌,不问朝政社稷,民间疾苦。他亲奸佞,远忠臣,...

  • 标签: 马王庙马王爷 马王爷传说
  • 简介:在日本明治时代,即中国的晚清时期,旅日华侨主要从事外贸活动和在日本国内的一般商业活动。其一般商业活动,基本上集中在餐馆、裁缝、理发三种行业,即俗称的菜刀、刮浆刀、剃刀“三把刀”。但是,“三把刀”这三种职业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尤其是在明治初期,或者说是直至中日两国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前后的19世纪70年代,它并不是大多数华侨从事的主要职业。

  • 标签: 王氏兄弟 日本文人 王仁乾 王治本 王汝修 王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