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围手术期患者家属心理状况,以更好地实践“以健康为中心”护理理念。方法对100名围手术期患者家属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患者家属普遍存在焦虑现象,护理干预可取得一定效果。结论对围手术期患者家属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作用,有助于手术患者控制不良情绪,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人文关怀 患者家属 情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在诊断、手术、化疗过程中的情感障碍与心理护理。方法我院自2007年5月至2011年10月收治乳腺癌患者86例,在诊断、手术、化疗过程中的情感障碍变化,及针对各期情感障碍,实行个体化心理护理。结果出院时情感障碍调查显示轻度情感障碍68.3%,中度情感障碍28.9%,重度情感障碍2.8%,1例晚期病重死亡,86例患者经过1~3个月综合治疗恢复顺利。结论根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乳腺癌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而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和转归。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尤应重视心理护理,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 标签: 乳腺癌 情感障碍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感干预下运用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运用社会支持理论、情感干预措施对住院AIDS患者心理康复是否有影响。方法将48位住院AIDS患者按居住单号、双号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0例)给予普通护理支持与心理指导,实验组(28例)在给予普通护理支持与心理指导的基础上,给予情感干预,并评定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心理康复SAS、SDS、SCL-90、PC、NC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AIDS患者在普通护理支持与心理指导基础上给予情感干预,可以有效促进住院AIDS患者的心理康复,以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情感干预 AIDS 心理康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予以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展开分析和探讨。方法:借助抽签法将62例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心理护理方案为两组患者施护,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结局。结果:干预后B组患者SES评分显著高于A组患者、MOAS评分较A组患者明显更低(P<0.05)。结论:加强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在使之自尊程度得到明显提升的同时更好规避冲动行为的发生。

  • 标签: 心理护理 双向情感障碍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同对照组相比均较低(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应用效果效果,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继而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双相情感障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既有抑郁症状又有轻度躁狂症状的慢性精神疾病,为更好提升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本文探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此次入组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计8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结果:研究组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比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心理状态发生明显改善,并显著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患者的康复速率。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双相情感障碍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与疼痛护理质量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就诊肿瘤科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35例/组。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则介入疼痛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结果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不同护理干预,予以疼痛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为91.4%,而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的常规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为77.1%,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肿瘤科患者实施疼痛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疼痛管理认识和态度,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水平同时,也改善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肿瘤科 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 疼痛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浦东新区流动人口的艾滋病/性传播疾病(AIDS/STD)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的现状.方法应用专题小组访谈(FDGs)的方法.结果浦东新区流动人口缺乏必要的AIDS/STD的预防和自我保护的知识;男性流动人口对待性的态度较为开放,存在不安全性行为的倾向.流动人口有获得健康教育干预的需求,喜欢的干预方式为发放小册子、观看VCD和与专业医生座谈等方式.结论浦东新区流动人口缺乏必要的AIDS/STD的预防和自我保护知识.

  • 标签: 上海 浦东新区 流动人口 艾滋病 性传播疾病 知识
  • 简介:餐饮服务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餐饮服务企业负责人(业主)对病毒性肝炎等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程度,决定了他们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可能采取的行为态度,如是否要求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为了解餐饮服务企业负责人(业主)对病毒性肝炎等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患有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的从业人员态度的正确率,笔者自行设计了病毒性肝炎等防护知识调查表,对二道区494家餐饮服务企业负责人(业主)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餐饮服务 病毒性肝炎 认知 调查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中学生烟草知识与控烟态度行为现状,为进一步开展学校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0年4~5月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辖区4所学校18个班级1674名中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了解吸烟危害相关知识知晓和态度以及行为状况。结果有9.3%的中学生从没听或看到过吸烟与健康的相关知识,6.6%的中学生不知道烟草有害成分,18.6%的中学生不知道吸烟/吸二手烟所致疾病;对吸烟/吸二手烟危害的正确认知报告率女生(97.0%/94.6%)高于男生(93.4%/90.0%)(P值均〈0.01);对烟草有害成分和所致疾病认知的报告率,职高生低于初中和高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女生反对吸烟的态度报告率明显高于男生(P〈0.05);中学生尝试吸烟率39.0%、吸烟率10.5%、现在吸烟率8.8%,且各报告率男生〉女生,职高〉高中〉初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昌平区中学生烟草使用状况依然严峻,有知识与行为脱离现象,存在较大的吸烟潜在可能性,控烟宣传的重点人群是男生、职高学生和吸烟学生。

  • 标签: 中学生 烟草 知识 态度 行为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状况及对健康教育需求行为态度调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200例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状况、健康教育需求以及行为状况,通过自制问卷形式开展调查。结果 家长对儿童健康知识知晓率程度与自身文化程度、职业存在密切联系,且国家干部知晓率明显高于工人(P

  • 标签: 儿童家长 儿童保健 知晓状况 健康教育需求
  • 简介:对住院和专病门诊治疗的124例情感性障碍进行了系统观查,用CCMD-Ⅱ给予检测,结果表明第(九)条性欲明显亢进(躁狂)及性欲明显减退(抑郁)符合率低。建议对病期不足者可暂作状态诊断,对具有精神病性状者与情感症状之间的消长关系应有时限规定。反复发作的躁狂而无抑郁发作史者,不应归为双相障碍,而应为躁狂症。

  • 标签: 情感性障碍 诊断标准 评价 CCMD-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6例有自杀行为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自杀未遂54例,自杀死亡2例。结论经常分析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的原因,及时加强护理,可减少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行为。

  • 标签: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 自杀行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及50例正常者作为本组研究的对象,各自成为脑梗死组及正常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进行测定,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评分,并做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抑郁率、焦虑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重、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绝望感方面,正常组与脑梗死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由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各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脑梗死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较低,对脑梗死的预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标签: 脑梗死 情感障碍 影响因素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对危重症患者抢救具有重要意义,但气管切开给语言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造成护患双方语言交流障碍,即沟通障碍。沟通是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1,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在实践中,语言沟通可以说是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但对于气管切开患者来说,由于暂时的失声,导致语言交流障碍,由于非语言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又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比语言性信息更富有感染力,所以非语言沟通在护患交流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可以丰富护理人员沟通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采取各种方式能有效地增进护患互动,从而改善护患关系2。

  • 标签: 非语言交流 气管切开 患者 情感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样感觉刺激训练对脑瘫儿童情感与运动的影响。方法40例脑瘫患儿分为实验组(n=20),对照组(n=20)两组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多样感觉刺激训练。治疗前后使用调查问卷以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中的D项与E项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情绪控制调查问卷显示有一定差距,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GMFM评定D项与E项评分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样感觉刺激训练可以促进患儿情感与运动能力的提高。

  • 标签: 多样感觉刺激训练 脑性瘫痪 情感与运动 康复
  • 简介:在547例住院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中检出快速循环型46例(8.4%),对其临床特点、类型、治疗及转归等进行分析,心理应激因素和抗抑郁剂治疗是主要的诱发因素。以锂盐与卡马西平或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效果较好,坚持维护治疗者预后较佳。

  • 标签: 快速循环型 情感性精神障碍 临床研究 药物治疗 预后
  • 简介:对退休职工养老院老人进行情感障碍的心理、社会及躯体因素调查,并采用HAMD及HAMA量表评定,在104例受试者中发现13例属于反应性和由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症,患病率为12.5%。提示老年抑郁症常是由心理-社会-躯体因素所致的一种多因素性疾病

  • 标签: 老年 老年前期 情感障碍 调查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互动达标理论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病人护理中效果。方法:入选时间:2019.10--2020.10期间,研究对象:接受本院治疗的8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根据护理的方法分组,分为观察组(n=40例)和对比组(n=40例),对比组应用传统护理,观察组应用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均较对比组高,P<0.05,差异有意义。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病人应用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 标签: 互动达标理论 双相情感障碍病人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