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通过加强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作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的实施中,将38例在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达成研究目的,预防造影剂外渗问题的发生,将根据患者检查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最终将患者分配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9例,于对照组中继续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中则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并比较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措施下的造影剂外渗预防效果。结果:经过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可见,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未出现造影剂外渗情况,而对照组中则有2例患者出现造影剂外渗,相比之下观察组的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中有良好效果。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预见性护理 外渗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对CT增强检查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40例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参照组患者行基础性护理,实验组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两组患者增强检查时间、情绪状态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增强检查时间为(13.7±2.1)min,短于参照组患者增强检查时间(17.2±2.4)min。实验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分别为(40.2±3.4)分、(39.8±3.2)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49.6±3.8)分、(45.2±3.7)分。结论:在对患者实施CT增强检查时,可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服务模式,可保证CT增强检查能够顺利开展,避免患者压力过大而出现不良事件,保证护理干预安全性。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CT增强检查 检查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诊断中,应用增强CT与CT检查的效果差异。方法:抽取2021.05-2022.05于本院收治的并最终确诊的腹部肿瘤患者共计50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增强CT与CT检查。并将最终的检查结果与金标准检测方式(手术病理)相比较,明确诊断准确率情况及种植灶的一般情况。结果:增强CT方式(47例,占比94.00%)显著高于常规CT的诊断准确率(40例,占比80.00%),假设校验有意义(P<0.05)。采用增强CT检查的患者病灶种植情况(深度、宽度、最小面积)均与常规CT的患者比较,差异较大(P<0.05)。

  • 标签: 腹部肿瘤 增强CT CT 诊断效能 种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开展人文关怀护理干预的效果及满意度。方法:调查时间为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以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为观察对象,统计出70例按照1:1比例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心态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获得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护理前的心态评分差异无意义,护理后分值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比对照组低,统计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患者行CT增强扫描检查时开展人文关怀护理能显著提高检查效果和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心、舒适的配合检查,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CT增强扫描检查 人文关怀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孕中期体质量管理联合分娩球运动对妊娠期糖尿病二胎孕妇血糖的影响。方法:以本院选取的100例孕中期妊娠期糖尿病二胎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孕中期分别予以群组式体质量管理干预、群组式体质量管理联合分娩球运动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孕中期、孕晚期体重增长对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二胎孕妇孕中期进行体质量管理联合分娩球运动干预,能显著稳定孕妇血糖,控制孕妇体重增长范围,降低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提升母婴安全。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孕中期 体质量管理 分娩球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中医体质和证型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开始时间至研究终止时间:2015年06月~2021年05月,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分析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和其他体质患者进行比较,平和质患者中医症候更为明显,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医务人员需明确患者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从而获得良好预后。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 2型糖尿病 影响因素 中医体质
  • 简介:摘要:目的 以痰湿体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三子养亲汤联合针灸治疗,评估治疗效果。方法  将70例痰湿体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按1:1原则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三子养亲汤联合针灸治疗,全面性比对两组效果。结果 治疗效果,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中医症候积分,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三子养亲汤联合针灸治疗,效果甚好,推荐。

  • 标签: 三子养亲汤 针灸 痰湿体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方式予以静脉注射运用到婴幼儿CT增强扫描患儿中的功效。方法选出2015年11月到2017年12月这一时间段笔者在兰大二院进修期间接受并治疗的婴幼儿CT增强扫描患儿74例,并依据不同注入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37例患儿施以常规的蝶翼头皮针,组二37例患儿施以静脉套管针,比照两组患儿渗漏的发生率。结果组二患儿渗漏的发生率好于组一患儿,P<0.05。结论静脉套管针运用到对CT增强扫描患儿辅以穿刺后,尤为安全且高效。在施行穿刺期间,应标准操作的进程,全方位把控穿刺的方式,以提升首次穿刺得以成功的概率,减小数次施行穿刺为患儿辅以的疼痛感与对于浅表静脉所予以的伤害。

  • 标签: 婴幼儿CT增强扫描 静脉注射 价值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在减少 CT 增强扫描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接受 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抽取 160例进行研究,对这些患者都用对比剂进行诊断。将这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80例。对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最后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P<0.05)。结果:对两组患者诊断研究发现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采用 CT增强扫描对比剂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应该推广优质护理。

  • 标签: 优质护理 CT 增强扫描对比剂 不良反应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预防多排螺旋 CT 增强检查患者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应用 。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2 月 - 2019 年 12 月期间, 收治的 80 例接受多排螺旋 CT 增强检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进行收集对比 。结果: 两组 患者在护理质量上均有一定表现 ,但 实验 组 各项护理数据明显优于 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结论: 在对 接受多排螺旋 CT 增强检查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后 , 可以更好的预防患者因对比剂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好提高工作质量,有利于工作良好开展。

  • 标签: 优质护理 多排螺旋 CT 增强检查 对比剂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原发性肝癌采用增强CT和超声造影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后病理学证实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68例,根据治疗前检查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中34例患者治疗前接受增强CT检查,研究组中34例患者治疗前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操作时间和病情确诊时间、诊断导致的纠纷事件、病情检查准确性。结果 研究组检查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病情确诊时间短于对照组;诊断导致的纠纷事件少于对照组;病情检查准确性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数据组间比较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虽然操作时间会有所延长,但能够大幅度提高检查准确性,减少纠纷事件的发生,缩短确诊时间。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超声造影 增强CT 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诊断中采取动态增强核磁共振(DCE-MRI)时对结果的影响。方法 于2018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4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均采取CT及DCE-MRI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CT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25.0%,准确性为65.0%,DCE-MRI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87.5%,准确性为92.5%,DCE-MRI高于对照组(X2=9.038、4.267、6.349,P=0.003、0.039、0.012)。结论 DCE-MRI对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较高,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前列腺癌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
  • 简介:目的探讨低剂量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高体质量指数(BMI)患者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BMI≥28kg/m2、心率65~90次/min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各30例,比较两组影像的图像质量、CT剂量加权指数(CTDI)和剂量长度积(DLP)。结果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患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为(3.47±0.61)分,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患者为(3.18±0.94)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患者CTDI和DLP明显低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患者[(32.44±10.18)mGy比(45.86±15.34)mGy和(458.00±95.27)mGy/cm比(532.15-.I-154.43)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BMI患者,采用不同的双源CT低剂量扫描程序,尤其是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可以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有效减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减少辐射损伤。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人体质量指数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初产妇采取孕期体质量管理及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对其发生并发症及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本次报告时间区间为2020.12-2023.12,研究对象从该实践区间内我科室接收的初产妇中选择56例,依据盲盒抽样方法予以分组,对比组(常规护理方式)与实验组(孕期体质量管理及助产士连续护理方式),各组28例产妇。观察分析2组产妇的并发症情况、剖宫产情况。结果:同对比组相比,实验组孕妇发生并发症概率1例(3.57%),明显比较低(P<0.05);同对比组相比,实验组孕妇剖宫产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妊娠产妇采取孕期体质量管理及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具有明显效果,不但能够降低剖宫产率,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与采用。

  • 标签: 孕期 体质量 管理 助产士 初产妇 妊娠 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