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以居民饮用自来水为样水,对蒸煮状态下样水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亚硝酸盐含量与开水的蒸煮时间、放置时间和烧开次数均有关。提示正确饮用开水有益健康。

  • 标签: 蒸煮 开水 亚硝酸盐 含量 动态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半年间1896例动态心电图,对符合早期复极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严格筛选。结果共检出113例,检出率为5.96%,其中男性80例,女性33例,年龄15~69岁。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心电图(100%

  • 标签: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早期复极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检查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2例,分别对其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观察两种检测方法对心律失常的检测效果。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阳性率以及在房室性早搏的二三联律/成对、短阵室上速多方面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更容易查出心律失常及其具体状况,在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中具有比常规心电图更为突出的作用及效果。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与动态心电图监测联合应用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332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64层螺旋CT和动态心电图结果。结果64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93.6%,特异度为98.4%,阳性预测值为82.6%,阴性预测值为99.5%;64层螺旋CT与动态心电图监测两者联合应用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91.1%,特异度为99.3%,阳性预测值为91.7%,阴性预测值为99.3%。两者联合应用与64层螺旋CT单独应用诊断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与动态心电图监测是简便、易行及无创的冠心病诊断方法,两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

  • 标签: 64 层螺旋CT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偏瘫患者与正常对照之间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的差异。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52例儿童急性偏瘫患者(感染23例,颅脑损伤18例,脑血管11例)及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b-FGF水平。结果疾病组和对照组血清b-F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的急性偏瘫患者组间血清b-F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急性偏瘫患者血清b-FGF明显升高,恢复期更为显著,提示b-FGF等细胞因子可能在血管炎症反应/局部脑血管闭塞及血管闭塞后新生血管形成等儿童急性偏瘫的病理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儿童 急性偏瘫患者 b-FGF 病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实施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术后采用动态心电图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取自2013年2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研究,对以上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在本文研究的52例患者中,出现16例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的患者,出现8例起搏器异常的患者,均由动态心电图;出现40例心律失常的患者,动态心电图的检出情况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的检测可更好了解患者安装起搏器后的各项情况,及早的发现异常并实施治疗,可以保障患者的健康。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起搏器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总结了35例颈椎动态稳定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认为围手术期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等长等张收缩训练可增强颈背部肌肉力量,保持颈椎的稳定性,恢复及增进颈椎的活动范围。本组患者术后不用佩戴颈托即可早期训练,平均随访14个月,根据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标准,本组改善率均为优良,颈椎僵硬感较传统融合手术轻。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颈椎 护理 颈椎动态稳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诊断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8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心电图检查,并分析总结其心电图特征。结果心电图特点可见P波消失,代之以350-600次/分的f波,室上性QRS波形态同正常窦性者一致,若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则可见有宽大、崎形,及R-R间距不规则。结论心电图检查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心脏纤颤的特征改变,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和及时诊断。

  • 标签: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 心房纤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0例,观察组15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观察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胶囊,观察两组动态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动态血压监测显示,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后改善,观察组24hDBP、24hSBP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示,观察组为11.33%,同对照组1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治疗中,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可有效改善患者动态血压状况,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老年患者 动态血压 苯磺酸氨氯地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诊断中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共9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组利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检出率进行科学的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和心肌缺血检出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个冠心病的过程中,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有助于提高阴阳性检出率,患者心率失常的情况可以提早发现,进而有助于及时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避免恶化,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应用意义 对照核心 探索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场强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细胞癌与肝硬化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1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MRI资料,均行T1WI、T2WI和T2WI压脂平扫,17例行Gd-DTPA动态增强T1WI扫描。结果15例见再生结节,11例见退变结节,6例见原发小肝细胞癌。再生结节为肝内弥漫的小于1cm结节状病灶,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略低信号影;小肝细胞癌为直径小于3cm结节状病灶,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影;Gd-DTPA动态增强见小肝细胞癌于肝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消退。结论依据结节大小、信号改变,MR可区分大部分再生结节与小肝细胞癌,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细胞癌与肝硬化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更高价值。

  • 标签: 磁共振 动态增强 肝硬化 再生结节 小肝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ST段下移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58例患者,对其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58例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共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384次,其中无症状缺血发作315次,有症状缺血发作69次。SMI持续时间(14.24±3.16)min/次,有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30.62±8.97)min/次,心肌缺血平均持续时间(17.65±5.42)min,ST段压低平均值为(1.65±0.35)mm。ST段下移发生于6时~12时245次,12时~18时80次,18时~24时32次,24时~6时27次。结论动态心电图对SMI的临床诊断、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具有检出率高、无创、价格低廉等优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ST段下移 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量磁共振动态增强(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DCE-MR)在星形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0名(其中男性32名,女性28名)怀疑颅内肿瘤的患者使用GESignaHDxT3.0T进行DCE-MR检查,对比剂使用钆双胺,剂量0.2ml/kg,注射流速3ml/s。所有患者的扫描原始图像均使用OK软件计算其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单位min-1)、速率常数(Kep,单位min-1)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结果35名患者发现颅内有肿瘤,其中28名进行了手术并取病理活检,经病理确诊14例为星形细胞瘤,其中3例为Ⅰ级、4例为Ⅱ级,4例为Ⅲ级、3例为Ⅳ级,DCE-MR定量参数ktrans值、Kep值、Ve值在Ⅲ级与Ⅳ级的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均明显高于Ⅰ级与Ⅱ级的低级别星形细胞瘤(P<0.05);Ⅰ级与Ⅱ级,Ⅲ级与Ⅳ级星形细胞瘤之间Ktrans值、Ve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定量参数Ktrans值、Kep值Ve值可用于术前区分低级别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也可用于术后评估复发可能性,对于术前进行无创性评价肿瘤病理分级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 标签: 定量动态磁共振增强 星形细胞瘤 鉴别诊断 Ktra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对于冠心病患者应用三通道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相较于常规心电图的效果以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后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应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而另55例则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三通道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法诊断之后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观察组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三通道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可提高检出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三通道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的冠心病患者54例,安排患者同时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测和动态心电图检测,在动态心电图测定过程中选取某时段行常规心电图检测,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检出结果以及心律失常表现。结果常规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51.85%;动态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62.96%;两种心电图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在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成对的临床诊断中,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诊断中,两种心电图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搏为(91934±1634)次/min;000~600时段为各种传导阻滞出现的高峰阶段;600~1200为室上性、室性以及房颤束支阻滞出现的高峰阶段。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相较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冠心病心律失常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滴虫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白带检验及感染率动态结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之间182例我院滴虫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白带检查结果和感染率动态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滴虫性阴道炎的患者占比由2016年1月的6.15%增加至2017年1月的7.98%;霉菌性阴道炎的患者占比由2016年1月的7.64%增加至2017年1月的11.03%。结论滴虫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不断处于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危害,甚至能够引发社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关注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控制。

  • 标签: 滴虫霉菌性阴道炎 白带检查结果 感染率动态检查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仪应用于隐匿性高血压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53例隐匿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本组患者诊室血压与24h监测血压情况。结果本组患者诊室血压与24h监测血压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动态血压监测仪,能够有效诊断隐匿性高血压症状,对临床治疗与患者预后改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隐匿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仪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诊断中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损害组)和60例川崎病未合并冠状动脉损害(参照组)患儿进行研究,对所有患儿均实施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检测结果。结果损害组患儿实施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平均心率升高、电压异常检出率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与常规心电图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诊断中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效果优良。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诊断 动态心电图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Ⅱ)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需要胰岛素治疗的GDM患者30例。分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组(双C组)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治疗组(MS组)。“双C”组予佩戴CGMS同时,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作为基础量及三餐前大剂量;MS组根据常规指端血糖监测情况,予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和睡前注射诺和灵N。对比两组血糖控制值、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结果在治疗的过程中,“双C”组和MS组相比,前者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血糖达标时间缩短、低血糖发生率低,且住院天数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C”组方案治疗GDM比传统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更安全、快速、平稳达标,且低血糖事件发生减少,更能保障母婴安全,减少围生期并发症。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 胰岛素泵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50例,分别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效果。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测阳性率为54.0%,低于动态心电图76.0%,对比P<0.05;常规心电图房性与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与室性期前收缩成对、短阵室上速及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对比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效果更优,更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心律失常